“马革裹尸”的马援_光武帝_叛军_扶风

有人以为作战和训练经常使用的沙盘是从外国传来的。其实,它的发明者是中国东汉的一位名将。他叫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年轻时在官府当差,因私自放掉囚犯,逃亡到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经营畜牧,逐渐成为当地大

户。他常救济穷人,并认为不这样做就是守财奴。新莽时任新成(今陕西汉中)大尹(即太守)。新莽败亡后依附陇西割据者隗嚣,受到重用。建武四年(公元 28年)奉命出使洛阳,受到光武帝刘秀的坦诚接待,后投奔刘秀。六年,隗嚣叛汉。马援向刘秀提出平隗方案,并率骑兵往来游说、策反隗嚣的大将高峻、任禹及西羌各部落酋长。八年,光武帝亲征隗嚣,出发前,熟悉地形的马援在御前堆米为山谷河流,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沙盘,指画双方形势和各路兵马进军的道路,简明易懂,为剪除隗嚣集团做出了贡献。十一年,任陇西太守,在临洮(今甘肃岷县)击破先零羌,随后又迫使参狼羌投降,平定了新莽以来数十年的羌乱。十六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征侧、征贰聚兵反抗东汉。马援被拜为伏波将军,于十七年率军南下,经海路,入红河,平定二征,被封为新息侯。行军途中,他在各地修筑水渠,发展生产,受到群众拥护。二十年,匈奴、乌桓侵扰北疆,他对人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要求出征,得到光武帝的批准。他率军到达扶风(今属陕西),乌桓兵见汉军到,远遁。关中安定后,他又屯兵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巡视雁门(今山西北部)、代(今河北蔚县一带)、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上谷(中河北怀来一带)等郡,修筑要塞,加强防务。返洛阳后,他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二十三年,武陵(今湖南常德西)部族起兵反汉,武威将军刘尚率军征讨,全军覆没。次年七月,武陵军攻入临沅(今湖南常德)。马援此时已年逾花甲,仍请求出征。光武帝见他已老,未答应。他对光武帝说:“臣还能披甲上马。”光武帝让他试试。他上马据鞍,捋须顾盼。光武帝不禁称赞道,“这个老头好精神!”于是派他率军 4万南征。马援抄近路,至壶头山(今湖南沅陵东),准备切断叛军归路。但叛军居高守隘,马援军仰攻受阻。此时天气酷热,瘟疫爆发,士兵多有病死,马援也得了病。他在河谷的峭壁上挖洞居住,以避炎气。叛军在山顶鼓噪,他便顶着烈日出洞观察。随从劝他进洞休息,他都摇头拒绝。不久,便病死于军中。叛军因缺粮,也很快投降。马援在交趾时,听说薏仁米有益健康,回洛阳时便带了一车。他死后有人进谗言,说是带了一车珠宝。光武帝怒,收了他家的新恩侯印。汉明帝时,得以平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