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提到西进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已经丧失了与解放军决战的胆气,所以不敢直接走捷径驰援锦州,所以一遇到解放军阻击就放弃撤往营口,那么如果是陈明仁担任西进兵团司令官,情况会有什么不同?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提到西进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已经丧失了与解放军决战的胆气,所以不敢直接走捷径驰援锦州,所以一遇到解放军阻击就放弃撤往营口,那么如果是陈明仁担任西进兵团司令官,情况会有什么不同?
陈明仁的资历要比廖耀湘深得多,他是黄埔一期,而廖耀湘只是黄埔六期。而且陈明仁是以悍勇而名冠全军,在东征时,陈明仁还只是一个排长,他就带领部队猛打猛冲,击溃敌军一个营,因此被提升为连长。接着在惠州之战中,陈明仁又担任敢死队长,带领敢死队奋勇登城,最后第一个登上城头。战后,苏联顾问加仑(就是布留赫尔元帅)集合部队,命令全体向陈明仁持枪敬礼,以褒奖他的勇敢。
之后,陈明仁从营长、团长、旅长,1938年从陆军大学毕业后就担任了预备第2师师长,参加了抗日战争。在抗战中,他参与了昆仑关战役、滇西反攻,打了不少硬仗恶仗。
到解放战争时,已经是71军军长。在第三次四平战役中,陈明仁率部死守四平,坚持到援军赶来,解放军被迫撤兵。这也是在东北战场,林彪遭遇的极少数挫败之一。
展开全文
而廖耀湘黄埔军校毕业后,就被公派到法国圣西尔军校留学深造,回国后不久全面抗战爆发,当时廖耀湘才不过是个营长,后来才升任团参谋主任。和时任师长的陈明仁差了好几级。南京保卫战之后,廖耀湘逃到武汉,以“南京战役之经验及国军今后建军应有之改进”为题,上书蒋介石,得到蒋介石的高度评价,并被破格提升为第200师参谋长。
之后调任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的第5军,担任新编22师副师长、师长,1942年第5军被编入远征军入缅作战,兵败野人山率残部退到印度,在兰姆伽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随后,新22师扩编为新编第6军,廖耀湘也随之升任军长。率部参加了缅北反攻,重创日军第18师团,缴获师团关防大印。1945年8月,新6军空运南京,接受日军投降。
解放战争开始后,率新6军进入东北。是当时国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精锐,在第二次四平之战时,正是廖耀湘率领新6军最先突破及附加的防线,迫使林彪率部放弃四平。可见,当时廖耀湘还是很猛的。
所以,从陈明仁和廖耀湘两人的经历来看,陈明仁担任兵团司令,资历、能力都没有任何问题。尤其是西进兵团(第九兵团)的编制序列中,还有陈明仁的老部队71军,所以陈明仁担任兵团司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胜任的。
不过,陈明仁在四平战役后,不但没有因为守四平有功而获得升迁,反而因为在守城时将粮包作为防御沙袋来用,被以“纵兵抢粮”的罪名撤职,改任总统府参军的闲职。其实这是国军内部派系倾轧的结果,自然令陈明仁非常不满。想想也是,别人打了败仗照样升职,自己打了胜仗竟然还被撤职,换了谁都想不通。
直到1948年10月,才被重新启用,出任华中“剿总”副司令长官、武汉警备司令兼第29军军长。解放军渡江后,又改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司令长官、长沙警备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但这时陈明仁已经对国民党彻底丧失了信心,和中共有了联系,1949年8月和国民党元老程潜一起领导发动了湖南和平起义。就此成为起义将领,并在1955年获得解放军上将军衔。
如果来一番彻底的架空,陈明仁在四平之战后,因战功晋升第九兵团司令。到辽沈战役打响后,由他率领西进兵团出沈阳驰援锦州。
陈明仁素以勇悍著称,指挥作风彪悍硬朗,他指挥西进兵团自然不会像廖耀湘那样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当然陈明仁也不是只知道猛打猛冲的蛮勇鲁莽之人,他打仗也是有头脑的。所以他也不会贸然闯进解放军的伏击圈。相比廖耀湘,陈明仁肯定会是林彪更加难应付的对手。四平之战,陈明仁是守方,而驰援锦州,他则成了攻方,作为一员猛将,进攻自然比防御更能展现他的风采。
但是,西进兵团不过12个师十万兵力,而林彪用来对付沈阳援军的部队,一开始是5个纵队,后来抽调1个纵队去塔山方向,还有4个纵队16个师(东北野战军一个纵队下辖4个师),总兵力达十五万人,是西进兵团兵力的1.5倍。尽管从沈阳到锦州沿途并没有险峻的地形,可以凭险据守。但是兵法云:倍则攻之。也就是说,进攻方的兵力至少要是防御方的一倍,这是一个基本的军事原则。现在西进兵团的兵力还不如解放军阻援兵力多,加上双方在战斗力方面的差距,要想突破解放军的阻击,如期到达锦州城下,可能性很小。
不过,以陈明仁的作战经验,如果强行向锦州推进困难较大,那么及时调转方向,另寻生路就是很自然的。而且陈明仁行事果断,不大可能像廖耀湘那样在锦州失守后还犹豫了整整六天,应该会第一时间选择向营口撤退。这个时候,解放军在辽南的部队很少,几乎没有正规军,而主力还在锦州,需要休整补充,还来不及赶来。即便遇上独立第2师的阻击,也不会像廖耀湘那样,一听到有重炮,就以为遇上了解放军主力,转而退往沈阳。以陈明仁的性格,一定会坚决攻击,突破阻击退往营口,这样就很可能保全西进兵团的主力从海上撤离。
当然,这仅仅是架空假设。辽沈战役国军方面兵力、态势都处于很大劣势,完全没有取胜的机会。能够尽量多从东北撤出一些部队,就已经是烧了高香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