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兵团入朝,出师未捷先遇险,惊魂过后,杨得志:要感谢小男孩_车厢_兵团_杨得志

1951年2月,朝鲜战争中的第四次战役开始。第四次战役打得异常地激烈。志愿军入朝以来,面对敌人地强大火力攻击,特别是第四次战役中,李奇微地火海战术,使得志愿军减员相当地严重。

一些部队经过连续的高强度作战,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再钢的铁面对没日没夜的战斗,也是熬不住,更何况志愿军战士们,是人,是最可爱的人。

在此之上,便有了轮战。十九兵团正是在此背景之下,进入朝鲜的。正在第四次战役在朝鲜半岛打得激烈的时候,十九兵团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入朝。

在一个格外寂静的晚上,部分十九兵团的官兵坐着一列火车,浩浩荡荡地经过鸭绿江带大桥,进入朝鲜半岛。

鸭绿江大桥全长只有一千一百多米,刚到丹东的时候,十九兵团的官兵们其实就已经感觉到了,战争的硝烟。

有许多人听着车厢外面不平静的江水,战士们的心也是格外的激动,不一会,列车就到了新义州,是朝鲜的土地。大家都有些兴奋起来,都有些摩拳擦掌的架势。 十九兵团的司令员杨得志和十九兵团的大多数指挥人员几乎都在这列车上。

展开全文

杨得志的心情也和大家一样,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忧,后面可都是硬仗呀!不知道有多少险等着战士们去闯。

然而让杨得志等人没想到的是,险情既然在他们还没有下车的时候就突然出现了,而且还差点让杨得志以及十九兵团的整个指挥中枢全军覆没。

火车过了新义州之后,天空上敌人的飞机就不时不时地出现,一阵轰鸣声过后,远处就会传来一阵爆炸声。

为了安全起见,火车在白天不走,一直到傍晚的时候,才有重新上路,可即使到了晚上,天空中依然有敌机三五成群地飞着,那可以划破夜空的照明弹,一个又一个的落下。乌黑的夜空一下子就被撕得明亮。

为了安全,火车到了定州之后,不得不找了一个山洞隐蔽起来,得到夜深人静,没有敌情的时候再走。

火车进山洞之后,后面几节满载物资的几节车厢被分了出来,运到了另外一个山洞里。这样就只剩下杨得志和兵团指挥中枢、兵团战士乘坐着的四节车厢了。

山洞一片漆黑,尽管洞外面的阳光把整座山照得通亮。即使是有大山的庇护,车厢里面的战士们依然能听到外面隆隆的爆炸声,有好几次,山洞还随着爆炸声一起颤抖,洞顶的被震碎的岩石,拍打着车顶。

好不容易得闲,杨得志走出自己的车厢,到其他人的车厢走走。战士们正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有在看地图的,有在争论的,还有的独自一人在小本子上写着什么东西的。

但是更多的人,看到杨得志后,都忍不住发牢骚:“司令员,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呀!”有的性子急的战士,直接说道:“司令员,走吧!咱都到了朝鲜了,咋还窝在山洞里呀!太窝囊了!”

杨得志何尝不是这么想,他也想一步就到前线去,可是他知=知道,敌人的飞机厉害,我们得再等等。

大家好不容易熬到了傍晚,可以出发,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着,兴奋弥漫着整个车厢。随着“哐当”一声响,果然,火车又动了,大家都笑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手舞足蹈着。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时候,一场惊魂正准备上演。

杨得志也感觉到了,火车正在离开山洞。有那么一刹那,杨得志觉得,这火车好像不是被火车头拉着走,是自己在往后面推。很快,杨得志又觉得这个是错觉,可能是自己这几天来太累了,产生的错觉。

杨得志正要打消这个念头的时候,火车突然加速了,这速度不是平常的那种速度,杨得志等人正明显地感觉到,火车正越来越快,像一只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了。车身在颤抖,车轮与车轨激烈地碰撞着,发出刺耳的声音。

接着,车厢桌子上面的那些茶杯、水壶,所有的东西都止不住地往下面掉,座位上的人紧紧地抓住座位,也还是坐不稳。火车在倾斜?火车在飞?无数的疑问从大家心中升起。几乎所有人都脱口而出:“怎么回事呀!”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杨得志面前:“糟了,我们的车厢没有车头了。”

杨得志和众人不由得一惊,杨得志扶着座位边缘,往窗外一看,果然,火车的车头不见了,整列车正顺着山势,由高到低,跟风赛跑般,往山脚滑去。

“来制动,快去制动!”车厢里面有人大喊。几个人听到之后,如梦初醒般,涌到车厢一头的,几人合力,拉起了制动闸。但是坡度太大,车速又太快,制动闸对正在飞奔的列车来说,显得微不足道。

列车快速地甩过周围的树木、岩石,那窗户连夜色都看不见了,一切好像都变成了一条又一条速度线条。

四节车厢上,坐满了十九兵团的指挥人员,整个十九兵团的骨干和指挥中枢都在这里。接着又有人大喊道:“跳车,我们跳车!”这个建议很快就被组织了下来,列车的的速度太快了,根本不可能和正在飞奔的列车赛跑。

现在大家只能希望快点下了这个陡坡,不要再发生什么事情。十几分钟之后,列车快滑到了定州车站。但是由于惯性的力量,列车的速度依然非常的快。

不巧的是,同一条轨道上,在车站里,正停着一列正在卸货的列车。众人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要是与前面那辆货车相撞,以这个速度,头节车厢被撞碎不说,后面的那几节车厢肯定也会被甩得远远的。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杨得志等人看到一个小男孩,从月台上飞快地跑向轨道上,只见男孩迅速地扳开了道岔,过了一会,那辆脱缰的列车,平稳的停止在了另外一条轨道上。大家都平安无事!

杨得志高兴地跳下车厢,向那个小男孩跑去,那小男孩只有十三四岁的样子,穿得破烂,背上背着一把冲锋枪,脸上写满了成熟。

杨得志握着小男孩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这个小男孩当然不知道,面前的这位叔叔是谁,更不知道自己刚刚阻止了多大的危险。

杨得志看着小男孩通红的脸,赶紧拿来许多吃的,塞到小男孩手上。小男孩大方地收下,嘴里还在说了不停,一个老汉对杨得志翻译道:“谢谢志愿军东木(同志)!”杨得志的警卫员听到这里,兴奋地抱住了小男孩。

一个多小时之后,列车的车头才追上来。原来是刚刚车头拉车厢的时候,车头没有挂上钩,反倒猛地撞了一下车车厢,车厢这才顺着山坡滑了下去。车头重新挂好之后,杨得志等人告别了小男孩,重新出发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张著名的志愿军过鸭绿江的图片,正是十九兵团入朝的时候拍摄的。

据《决战朝鲜》载,十九兵团入朝经过短暂的适应之后,就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面对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欢迎进攻”的叫嚣,十九兵团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渡临津江,向对面的敌人发起了持续的攻击。

是呀!十九兵团的战士们,可是铆足了劲!而范弗利特得到消息之后,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让部队组织撤退。这不禁让人觉得有点可笑。

正如《决战朝鲜》的作者在本书中写道:“不是我写得好,是先辈们打得好!”

《决战朝鲜》写得好吗?至今已经畅销30余万本,我想是的,这本是写得好。那先辈们打得有多好?这我无法形容,每个人的答案相同又不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朝鲜战争的故事,《决战朝鲜》你不容错过!

《决战朝鲜》李峰 完整版

¥88

购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