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生平事迹简介?1950年杨得志回家探亲,姐姐拿着照片说:这要让坏人看见就坏了_杨得志_毛主席_石家庄

本文目录

  • 杨得志生平事迹简介
  • 1950年杨得志回家探亲,姐姐拿着照片说:这要让坏人看见就坏了
  • 杨得志之女丈夫是谁
  • 杨德志几个子女
  • 杨得志有几个子女和丛闵的关 系
  • 杨得志:毛主席夸他是虎将,68岁再上战场,晚年想念毛主席流泪

杨得志生平事迹简介

杨得志(1911年1月3日—1994年10月25日),原名杨敬堂 ,男,籍贯湖南省醴陵南阳桥(今属株洲)三望冲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毕业 于抗日军政大学和南京 军事 学院。

杨得志于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班长、排长、连长,第四十五师管理科科长、九十三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团长、副师长,第二师师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三四四旅代旅长,冀鲁豫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旅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一、第二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杨得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1950年杨得志回家探亲,姐姐拿着照片说:这要让坏人看见就坏了

导语: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无数革命先辈的努力,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才让这个国家和民族重新焕发生机。事实上在革命期间这些革命先辈们往往要面临着诸多危机,仅仅是一个疏忽就可能将自己陷于险地,很多时候必须要万分谨慎才能完成革命任务。

杨得志将军就是这样一位先辈,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终于回到了自己 阔别已久 的家乡湖南南杨桥村。除了父老乡亲之外杨得志最思念的就是自己的姐姐,姐弟相见之后除了激动之情,姐姐还拿出了一张照片表示正是这张照片差点让一家人遭遇 杀身之祸 ,这后面究竟有什么故事呢?

杨得志将军出生于一个 贫苦家庭 ,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里是家里的人口越多越好,杨得志的父母也是深受这种思想影响的人,他家的兄弟姐妹甚至达到了十四个。原本家庭条件就不好,加上吃饭的嘴这么多,情况更是 雪上加霜

在那样的年代里贫苦家庭必然会出现孩子饿死的情况,看到家中的悲惨情况杨得志认为一定要 做出改变 。当时他的哥哥也有了相同的想法,于是两人便来到了江西一个煤矿当中成为了工人。因为两人是私自出去的,就连路费都没有准备,只能一路 乞讨为生 ,这样的经历让杨得志认识到了中国最艰难的人正是普通的劳苦大众。

来到煤矿工作之后杨得志更是认识到了资本家对于人民的剥削,虽然两人的年纪比其他人都要小,但并没有受到 特殊对待 ,同样和其他成年人一样每天 工作十几个小时 ,但赚到的钱就连足够的食物都无法购买。两个月之后两兄弟意识到如果不离开这里,最后两人肯定没有活路。

正当他们计划着逃离黑煤窑的时候,恰巧遇到了煤矿爆发工人 罢工运动 ,在这次运动当中杨得志了解到了共产主义,他对于这样的思想诗人认同,迫切想要加入其中成为一份子 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终于在杨得志十八岁的时候一支工农红军队伍经过了他的家乡,杨得志立即和自己的哥哥加入到队伍当中。

原本父母对于兄弟俩的想法并不看好,但因为家中实在太过贫困,想着去外面还能找一条活路,于是便也同意了。很快兄弟两人便因为出色的表现和 坚定的信仰 成为了党员,只是在面对 国民党反动派 围剿斗争的时候,哥哥牺牲在了战场上。

哥哥的牺牲并没有吓退杨得志,想法他 革命的信仰 反而更加坚定了,在军队当中的出色表现让他很快成为了一名 红军团长 。在之后的革命历程当中,杨得志不断率领自己的队伍参加战斗。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前一年,杨得志此时离开家乡已经快十年了,他对于父母十分思念。

如果这张照片泄露出去那么对于杨得志一家来说都是 毁灭性的打击 ,好在他的家人十分幸运,这张照片成功被传递到自己的家乡。不过杨得志的姐姐在收到信件的时候也感到 十分不安 ,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这张照片被发现之后的后果。

于是在拿到照片之后她就立即将其 隐藏起来 ,只有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拿出照片,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端详 多年未见 的弟弟。新中国成立之后杨得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时候我党已经成为了新中国的执政党,而国民党反动派已经被我党和人民击溃,杨得志的姐姐也敢将照片重新拿出。

姐姐对于我党的胜利感到 十分高兴, 因为她知道正是因为工农红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自己和弟弟才有了重聚的机会,否则自己哪怕是终其一生都无法和自己的亲人相见。得知情况的杨得志将军也为自己当年的举动 感到后悔 ,好在姐姐凭借着自己的智慧避开了此次劫难。

总结: 想到这里杨得志将军对于自己坚定革命的信仰感到 无比的自豪 ,因为正是自己贯彻了革命的信念,为了革命的最终胜利而努力,才有了如今的 安定生活 ,自己和亲人也才得以再次相聚。

杨得志之女丈夫是谁

截止到2021年1月9日,没有关于杨得志之女丈夫是谁的报道以及新闻,只有关于杨得志自己的介绍。

杨得志原名杨敬堂,籍贯湖南省醴陵南阳桥(今属株洲)三望冲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和南京军事学院。

杨得志于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得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

扩展资料

杨得志是戎马一生、功勋卓著的战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30年(民国十九年)起,杨得志任红4军第11师通信警卫排排长、特务连连长、炮兵连连长,参加了文家市、吉安战斗和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德志几个子女

杨得志是在1911年出生的,十七岁的他便加入了共产党,一生都在为其效力。在国家成立以后,他还曾经担任过多个军区的司令员,期间还被授予过上将军衔,获得多个勋章。杨得志的一生有过两位妻子,这两个人都为他生下过子女,简而言之,杨得志子女有四个,而且还是一子三女。

杨得志有几个子女和丛闵的关 系

杨得志将军一生先后娶了两位妻子,
第一任妻子是河北魏县人申戈军,
共为杨得志将军育有四个子女,
他们分别是长女杨华荣、
长子杨建华、次女杨秋华和三女杨雪征。

杨得志:毛主席夸他是虎将,68岁再上战场,晚年想念毛主席流泪

毛主席笑着说:“我要留这位客人吃饭,给我们加个菜吧。此人是我的家乡人,多搞些辣子就可以了,他可是我们军中一名虎将啊!”

毛主席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1944年,话语中夸赞的虎将正是著名的杨得志将军。


当时中共“七大”召开,杨得志作为大会代表之一,从部队赶到延安参加会议。毛主席得知杨得志来了,心里十分高兴,特意留杨得志在家中吃饭。对于毛主席邀请自己吃饭,杨得志的心情十分激动,这件事也成了杨得志一生中多次提起的荣光时刻。

是啊!无论哪个年代,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或者普通百姓,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都是发自肺腑的,毛主席请自己吃饭,这是多大的荣光啊!我想无论是谁都应该谨记一辈子!

杨得志也是湖南人,他和毛主席是同乡,在井冈山时期他就认识了毛主席,杨得志是铁匠出身,他没念过太多的书,自从第一次在井冈山听过毛主席的讲话以后,从此就被毛主席的学识和思想所吸引,以后的岁月里杨得志将毛主席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导师。

杨得志晚年的时候经常提起毛主席,他说过: “我书读得不多,后来无论是做人还是打仗,毛主席都是我最好的老师,我能从一个打铁匠做到将军,其实都是毛主席培养的结果!”

杨得志将军深情的话语让人感动,他一生战功赫赫,经历大小数百场恶战,可谓是名扬四海,在1955年大授衔时,杨得志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位列57位上将之一。

这篇文章主要想介绍一下杨得志上将一生重要战绩和事迹,如果您有耐心读完,应该会有一定的收获。


1935年,红军经历长征到达陕北后,杨得志已经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副师长,当时的师政委是大名鼎鼎的肖华,这一天肖华很激动地跑进屋子与杨得志谈话。

“得志!得志!快过来!我要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肖华扯着嗓门大声说道。

“怎么了啊!你见到毛主席了?这么高兴!”杨得志看着桌上的地图,没有抬头随口回答了肖华。

“你猜对了!我刚刚见完主席回来!”

“什么!肖政委!你太不厚道了,这么好的事你怎么不叫上我呢?” 杨得志抬起头,带着有点埋怨的语气说道。

“哈哈!羡慕吧!跟你说啊!你以后可以天天见到毛主席!主席他过一会要跟随我们部队前往江西呢!”

“真的假的!肖华!别以为你官大就可以胡咧咧啊!毛主席当真要来我们部队?”杨得志有点不敢相信。

“千真万确,刚刚主席亲口跟我说的!”

杨得志立马变得兴奋起来,长征路上毛主席忙着大大小小的事务,他已经很久没见过主席了,这下好了,毛主席住到第一师来,自己可以每天向主席请教问题了。

杨得志立马问身边人说: “部队里有什么好吃的吗?我要招待主席吃饭!”

身边的警卫员有点犯难,当时红军各个部队物资紧张,哪有什么好东西!他直接回答杨得志说: “好像还可以做一锅漂亮的窝窝头,招待毛主席!”

“什么!你就拿这个招待毛主席!亏你想得出来!”杨得志有点着急了。

杨得志继续说道:“我还存了一点工资,你去镇上看看有什么好吃的给主席买点!”

肖华在一边连忙搭腔说道: “老杨这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看来只有毛主席才能让他大方一次!”

杨得志笑了笑说:“老肖你小子过分了!上次我还请你喝汾酒的,你忘记了?”

肖华笑着说:“你算算,这时都一年前了吧!”

杨得志无奈地说:“没办法!谁让我老杨穷呢!”


警卫员下山溜达一圈,好不容易找到几个梨,山下镇上的老百姓也是很贫苦,没啥好东西能卖给他。

这天中午,毛主席来到了杨得志师部,杨得志和肖华老早就站在门口迎接毛主席了,毛主席亲切地和他们挥手,一上来就说: “杨得志!好久不见!你我还是老乡呢!长征路上你打了不少恶仗,你的大名我总是听到啊!”

杨得志有点吃惊,这是毛主席第一次直呼他的全名,之前毛主席一直叫他小杨,他也不知道毛主席知不知道他的名字,心里一直有这么一个疑问。

杨得志连忙一脸红,回答道: “都是主席您指挥得好!我是在主席指挥下建功的!”

毛主席笑着说:“不要谦虚!你还是很能打仗的!”

肖华连忙问主席:“到饭点了!主席,我们一起吃饭去吧!”

一行人进到师部的房间,桌上摆放着已经切好了的梨。杨得志赶紧说道:“主席!我们想到镇上买几斤肉的!可惜老百姓也是物资匮乏,没能买到,好不容易找来这几只梨!”

毛主席挥挥手说:“哪用这么麻烦,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你们找点辣椒粉来就行!”

杨得志有点纳闷,毛主席要辣椒粉干嘛?他让人拿来一袋交给主席。

毛主席将辣椒粉拌在梨里面,红彤彤的一片,吃得津津有味,并让杨得志等人也尝尝。

杨得志有点下不去手,虽然他爱吃辣,但是辣椒粉拌梨,总感觉有点怪。但他还是吃了一片,发现味道还不错。

吃饭期间,杨得志和主席汇报了很多工作,也向毛主席请教了不少部队建设的问题,他觉得自己能陪伴在毛主席身边,可以学到太多的东西了。

这天夜里,杨得志反复想着毛主席白天夸奖他的话,心中越想越激动,竟然整晚都没睡觉。那个最淳朴的年代,毛主席就是所有人心中的明灯,可以照亮前行的方向。


抗战爆发以后,面对日本人的侵略行为,国共两党组成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军。红军部队也改编成八路军,下面设立了3个师,杨得志在115师担任685团团长,后来因战功还升任了旅长职位,当时115师的师长是林彪,副师长是聂荣臻,这支八路军部队战斗力十分了得。

林彪在整个抗战时期就打了一次大仗,后来因为被友军误伤前往苏联治疗,错过了后续的抗战,直到解放战争前夕才回国,而这场大仗就是著名的平型关大捷。

当时日军集结了6个大队共5000多人的兵力进犯平型关地区,想要由此进入山西太原,在这个背景下,党中央毛主席指示要阻击日军,坚决打击敌人嚣张气焰。

林彪接到毛主席命令后,不敢怠慢,前后三次前往平型关查看地形,最后决定在这里打一场大的伏击战,林彪制定了“口袋战术”包围伏击敌人的计划,

而杨得志率领的685团这次正是担任起左边“口袋”的重要任务,日军一进入伏击圈,686团当时是在最前方率先发起进攻的,枪炮声一响,杨得志率领685团也进入战斗,他先命令战士们集中炮火打击日军前方的几十辆卡车,一番激烈交战,将敌人卡车群全部炸毁,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敌人的机动性。

随后杨得志从平型关左侧让一部分兵力前去阻击日军,配合正面部队前后夹击敌人,日军顽抗了几次,赶紧向平型关右侧转移,此时杨得志命令部队紧跟上去,一路追击日军,并将他们往我军右侧最终包围地点赶。

平型关右侧埋伏的是我军687团主力部队,当日军被赶到平型关右侧时,687团也开始发起进攻,一场大战来到了决战阶段,我军战士奋勇杀敌,日军节节败退。

此时作为预备队的688团也赶过来,一路奔袭,将日军分割成几段,在如此重兵包围的情况下,日军只能逃跑,整个战役我军大获全胜。

平型关大捷,我军共歼灭日军1500余人,粉碎了日军进入太原的阴谋,并且取得了八路军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抗战士气。

毛主席得知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后,立马通电全军对115师提出嘉奖,并且特意点名表扬了这次作战中表现出色的杨得志和陈光两人,后来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对这次胜利作出评价,原文如下: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担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的职位,在进攻石家庄之前,杨得志、罗瑞卿兵团刚刚获得“清风店战役”的胜利,共歼灭了敌人1.4万人,此战中,杨得志大胆穿插,一反常规地从最远处开始歼灭敌人援军,运用“北阻南打”的方式取得了重要胜利。

“清风店战役”的胜利其实是打下了解放石家庄的夯实基础,因为清风店战役杨得志获胜后,等于消灭了石家庄周边最重要的敌人援军,使得石家庄基本成为一座孤城。

能否解放石家庄,对于河北战局有着重要影响。因为石家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正处于石德、平汉、郑太三条铁路交会处,是华北的战略要地。

大战开始之前,驻守在石家庄的国民党部队早就放出嚣张言论说: “石家庄城池坚固,守个三年都没问题!”杨得志面对敌人的狂言,他表示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要用实际行动告诉敌人,你们的话丝毫没有价值,因为我杨得志要亲自攻入石家庄。

为什么敌人敢说“石家庄能固守三年”这样的话呢?那是因为国民党在石家庄经营多年,城内有着3万多的守军,且钱粮、武器都十分充足,加上国民党部队每年都会加固石家庄的城防和防御工事,所以他们敢这么说。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他天生就是为了打破一切规则而生的,杨得志就是这样的人。面对坚固的石家庄,杨得志放弃了一般的攻城方法,他要创新,要以最小的代价战胜敌人,于是著名的“坑道爆破战术”被杨得志拿出来了。

所谓“坑道爆破”,就是战士们带足手榴弹和便携式迫击炮,挖掘纵深很深的坑道向前突进的战术,这个战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使敌人的炮火和空军力量失去效果,减少作战伤亡,并且可以出其不意出现在某个地点,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杨得志使用了这个战术进攻石家庄,他先是命炮兵部队打掉了敌人的发电站,因为当时敌人在石家庄周围布置了大量的电网,突破这道防线后,我军坑道爆破战术才可以施展开。

依照杨得志的部署,部队进行坑道作业,层层向石家庄内线推进,一路上遇到敌人的防御阵地和工事,我军便集中运用手榴弹和迫击炮将其摧毁,然后继续前进。

当我军离石家庄城墙很近的时候,所有部队沿着纵横交错的坑道会合,集中最优势的兵力对石家庄最薄弱的一点发起进攻,一下子就打开了一个突破口,随后战士们蜂拥而入,歼灭了石家庄全部守军,共3万人,并活捉了石家庄警备司令刘英。

杨得志骑着马进入石家庄,看着被俘虏的国民党敌人哈哈大笑,解放石家庄仅仅用了六天,而敌人此前叫嚣的“固守三年”在此刻俨然已经变成天大的笑话。

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我军首次城市攻坚战的胜利,为后面我军解放更多的大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而这次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杨得志获得了党中央通电嘉奖。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杨得志率领着第19兵团进入朝鲜战场,杨得志的这支部队是第二批进入朝鲜战场的部队,此时已经是1951年了,当时前四次战役已经打完,杨得志到达后直接就投入到第五次战役之中。

因为敌军火力强大,杨得志发挥他在冀中时期的“地道战”特长,这个战术类似于“坑道爆破”,却又比坑道爆破来得灵活。杨得志运用这个战术,经常出其不意来到美军腹地,一出手就是全歼该地敌人,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后来彭德怀司令对杨得志发明的这个战术表示了极大的赞赏,他说: “杨得志同志的这个战法很值得推广,美国人炮弹再厉害也不能钻到地下去吧!”

第五次战役以后,我军和美帝国主义敌人进入一个对峙时期,但是当时彭德怀的想法是我军要推进到“三八线”附近阻拦住美军,而美军想要将我军堵在平囊之后,针对这个形势,杨得志再次领命前去歼灭“三八线”附近的美军。

这一次,杨得志面对的敌人是美军号称王牌的骑兵第一师,美军的这支部队有着悠久 历史 ,曾经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这支部队就战功赫赫,在美国人眼中,地球上没有部队能打败骑兵第一师。 其实美国人错了,因为地球上还有支部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位将领叫杨得志。

杨得志带领的队伍是63军,这支队伍刚刚经历一场大战,弹药和物资比较匮乏,但是中国军人铁一般的意志力和不怕死的精神永远是震撼敌人最大的武器。

此次作战,杨得志将目光放在了铁原这个地方,他认为敌人一定会重兵攻打铁原,因为此地是我军存放战略物资的重要地区,而且是我军东西两线的连接点。

杨得志将主力部队布置在了铁原地区的制高点,与美军骑兵第一师展开了较量,这场大战美军动用了大量榴弹炮和轰炸机,火力十分强悍。我军与之交战过程中牺牲很大,但是为了固守铁原,杨得志不断增加兵力抗击美军,甚至将自己的指挥部都推进到敌人前沿阵地,为的就是鼓舞军心,与敌人战斗到底。

在铁原多个制高点上,我军和敌人展开了拉锯战,有些高地几次易手,最后还是被我军掌握在手里了,我军伤亡大的同时,美军伤亡更大。

不久后战场形势发生转变,美军因为伤亡太大逐渐失去战斗力和意志力,而我军却越战越勇,连续多次向敌人发起冲锋。

美国军队有些傻眼了,他们没见过如此坚强的部队,他们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是地球上最强的,现在终于知道最强的是我们中国军人。

在杨得志的率领下,我军在最后阶段势如破竹,全歼了美军骑兵第一师,成功将整个战局推向“三八线”附近。

事后,清点部队伤亡的时候,发现很多连队只剩下两三个人了,有的营甚至不足半个连的兵力,杨得志哭了,他心疼自己的战士,一个个牺牲在战场上的全是年轻人,他们哪一个不是父母的心头肉!杨得志此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早点打败美帝国主义敌人,让战士们早点回国!

1952年,杨得志先后参加了秋季反击战和夏季反击作战,他率领部队再次击败美军多个王牌部队,歼灭总人数达到1.5万。

随后杨得志又参与了美军停战后,专治南朝鲜不服的“金城反击战”,这一战彻底奠定了整个朝鲜战争的胜利。

1955年,从朝鲜战场回来不久的杨得志参加了授衔大会,他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1979年,越南在云南边境上闹事,多次侵扰我国云南边境百姓和部队。对此党中央十分重视,最后决定由许世友和杨得志分两路抗击越南侵略者,杨得志当时担任西路军总指挥,率军出征,此时他已经是68岁的高龄,为了祖国边疆安定依旧不怕牺牲,上了战场。

杨得志率领已经发展成现代化的中国部队层层推进,每战必胜,当时越南非法侵占我国不少疆土,并将南沙群岛大部分岛屿非法侵占,杨得志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收复了这些地方,并歼灭了大量敌人。

整个对越反击战,我军西路军在杨得志的带领下,取得的战果是最辉煌的,而68岁挂帅的杨得志再次震惊世界,在一次打退外国侵略者!


晚年退休后的杨得志,经常想起毛主席对自己的教诲,此时离毛主席逝世已经过去多年,杨得志决定将自己记忆中的毛主席光辉的形象告诉世人,便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这本回忆录记载了杨得志几十年戎马生涯中和毛主席相处的往事,并且表达出自己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和敬仰之情。

杨得志的警卫员曾经说过: “杨将军在写回忆录的过程中,多次因为思念毛主席而落泪,有时沉默不语,眼泪滚滚流下来,坐在那里唉声叹气!”

杨得志一生都是毛主席坚定的拥护者,他对毛主席的感情十分深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