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当年没有成功,究竟是自己没有领导力,还是智囊团不行?_鼠疫_农民_北京

李自成自陕北杀官起事,征战四方,在官兵的围剿下愈剿愈盛,能在明末众多起义者中脱颖而出,辗转十余年,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鏖战中原,数败官军,克洛阳,占襄阳,据西安,建大顺,下居庸,进北京,终于于1644年3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李自成能在十余年间取得如此成就,说他没有领导力,就有点太贻笑大方了。那么李自成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呢?

在思想上和形式上根本没有做好推翻明朝后的政权重建工作。李自成率军两路进攻北京,在攻城拔寨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李自成仍然暗中派人与崇祯帝密谈,还想要求崇祯帝封自己做个西北王。据《小腆纪年附考》载,李自成向崇祯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因遭崇祯帝拒绝,谈判破裂。由此可见,李自成起义,根本没有一统天下做皇帝的打算,不能做到未雨绸缪,格局小,目光浅,只想做个割据王爷,过上自己有权有势不受控制的舒心日子罢了。没有稳固的根据地,特别在前期都是风过残云。

李自成在领军打仗,征战四方上很有谋略,但他却忽略了建立自己巩固根据地的重要性,往往是领兵攻克一个地方后,就转战另一个地方,而原攻克的地方则不注重经营建设,轻易放弃,过后依旧成了明朝政府的控制地。李自成率军先后转战甘肃、陕西、山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也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赢得了广大贫民的拥护,但因其不注意在占领地营建自己的根据地,仅凭自己的军队奋力对抗,致使自己的军队一旦被官军打败,就成了无根之水,瞬间垮掉,很多本已占领攻取的地方,很快又成了抵御自己的防地。这种流寇式的转战,是以往各时期农民起义的弱点,往往因此而失败。虽然后来李自成在陕西建立了根据地,但经营时间短暂,在撤出北京,退往陕西后,不久就被清军和吴三桂的军队攻破,不得不又转战各地,最终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被当地民兵杀害。

展开全文

“输银助饷”虽从官僚富户中征集到不少军饷,但因其过分扩大化,让所有本已降服的官僚富户,再次走向起义军的对立面。李自成采取“输银助饷”的办法,按照官僚地主在明廷中官职的高低确定助饷的数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既打击了地主豪强,赈济了贫民,又确保了起义军的开支费用,却让明朝地主豪强们不堪忍受,纷纷叛离起义军。李自成进北京后,因为不能从贫民中征取钱粮,但又要保证每日巨额的军饷开支,就想出了“输银助饷”的办法,让大将刘宗敏、李过等人负责,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

开始让北京城人心惶惶,恐怖气氛凝重,“凡夹拷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用如此残酷办法助饷,致死者达1600余人。同时呢,没过几日,李自成手下兵士开始放纵,抢掠百姓,将士们也骄奢起来,“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为了确保山海关顺利接收防守,李自成本已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谈判,吴三桂也同意投降,开始回京城交割。

不想走到半路,遇到了一自京城逃出的报信家人,得到了吴三桂老父在北京被农民军拷掠,逼迫交纳助饷银的惨情,吴三桂大怒;更让他恼怒的是,自己在京城心爱的小妾陈圆圆,竟被刘宗敏霸占。吴三桂毅然返回,宁愿投降满清,也要与李自成农民军为敌。正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吴三桂的关系,让李自成农民军功亏一篑。一片石大败,让李自成农民军溃败一发不可收拾。闻听吴三桂复叛,面对骄奢淫逸之将,李自成只好亲自带兵十万前去征讨吴三桂。

在一片石,与吴三桂的军队相遇,进行了激战。吴军兵少,渐渐不支,危急时刻,吴三桂答应了正在观望的满清统帅多尔衮的各项要求,满清军队迅速加入战斗。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李自成的农民军大败,大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李自成逃到北京,仅剩三万人。在北京,李自成匆匆称帝,怒杀了吴三桂在京的一家三十四口,在清军和吴三桂军队的猛攻下,于次日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逃往西安。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于七月份败归西安。

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又投靠了南明或清军,李自成因败退疑心日盛,在牛金星等人的鼓惑下,妄杀了李岩等人,致使农民军人心离散。在清军的一路紧追下,大顺军退入襄阳,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计划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在满清水陆两路军队的突袭下,又经两次大败,只好弃武昌,走西南。最终在湖北通城九宫山,李自成竟被当地民兵杀死。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大起义,就此失败了。那么为什么能推翻明朝的李自成农民军,在满清军队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呢?据说,李自成农民军三月份进北京时,北京一带鼠疫大爆发。

农民军进北京后就感染了鼠疫,军队战斗力大减。虽然农民军数量多于满清和吴三桂的军队,由于染上鼠疫,自然就很难胜过清军和吴三桂军的联合进攻。并且李自成败军也成了鼠疫传染源,据文献记载:“贼过处皆大疫。”虽然李自成拷掠的财富厚实,可以招兵买马,但新兵加入后不久就染疫,失去了战斗力,兵力再多也没用,始终难以抵挡满清的虎狼之师。正因为鼠疫漫延军营,长时间无法摆脱,李自成的精神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那么清军为什么染不上鼠疫呢?据说鼠疫多经跳蚤传播,跳蚤讨厌马味,因此骑兵不易被感染。

满清八旗多为骑兵部队,虽有十几万之众,却未能感染鼠疫。以优胜的战斗力,与感染鼠疫的李自成农民军作战,清军占尽了优势,以致让农民军一败再败,最终覆灭。围绕在李自成周围的谋士文人,格局小,目光短浅。李自成使用的知识分子,大都是些下层失意文人。如牛金星,天启七年举人,做过塾师。因儿媳之死,与姻翁王士俊反目兴讼,被官绅合谋诬陷,关进大牢,被革去功名。宋献策连个秀才都不是,只是粗通文墨,“精于六壬奇门遁法及图谶诸数学”,经牛金星引入,向李自成献上“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还有一位重要谋士李岩,史料无载,据说很有谋略,但后来被牛金星陷害致死,他也只是个举人出身。随着起义军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层次不高的下层知识分子,长期生活在乡野、江湖,不懂用兵打仗之道,也缺乏从政治国的经验,视野狭隘,不能准确把握全国形势及走向。他们给李自成的出谋划策,也就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与偏差,也为李自成日后走向失败灭亡埋下了祸根。

因此,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军,历经十数年,不屈不挠,由低潮到高潮,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富豪地主官僚,让最下层的人民扬眉吐气,并建立了自己的大顺政权,说明李自成还是很有领导力和号召力的,但由于李自成眼界不高,围绕在他周围的智囊团目光短浅,以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因素,致使已经夺取全国政权的李自成,功亏一篑,很快走向了失败,但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经验教训,必将永载史册,成为后世之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