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贷、担、补”要素共享,打好金融助企的“组合拳”_嘉定_企业_嘉定区

【编者按】

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关系到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进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嘉定区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发布,根据方案,嘉定区将深入打造“资源共享的要素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创新引领的示范高地”,持续发力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效、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营商环境,提升嘉定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自3月20日起,小嘉将持续关注报道嘉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新进展。

对于嘉定而言,以营商环境的“优无止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是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近5年来,嘉定区惠企利企的政策力度持续加大,累计减税降费超300亿元。特别是2020年以来,先后出台实施“双12条”、经济恢复重振“46条”“新12条”等一系列政策,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今年,《嘉定区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发布后,又将如何以更大力度的金融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嘉定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嘉定打出的金融助企“组合拳”。

普惠贷款不断增量扩面

政银合作送上金融服务的“及时雨”

3月16日上午,中国建设银行嘉定环城路支行工作人员韩煦来到上海食界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企业带来新推出的金融产品。“现在,我们加大了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可以通过无缝续贷的方式,对前期受疫情影响遇到暂时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支持。”韩煦介绍。

经营一家传统餐饮企业的邹少明,今年准备大干一场,早已谋划好线下连锁店的增量计划,银行送上的金融服务无疑是场“及时雨”。

“随着我们企业订单量和扩增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对资金的需求量更加迫切,如果有新政策,对我们中小企业而言是利好消息。”邹少明说,“我们企业一个月的原材料和生产成本在3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一般3个月资金周转1次。所以,资金链对于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

展开全文

一直以来,轻资产、缺抵押物、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不少中小微企业在获得银行传统贷款支持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

今年,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嘉定支行第一时间响应《嘉定区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与嘉定区政府深入合作,在金融共享和数字共享方面积极探索,普惠贷款不断增量扩面,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专项助企纾困政策。

截至目前,嘉定建行普惠贷款客户已超过3000家,其中60%采用了无抵押无担保的方式,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实际问题。

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嘉定支行副行长赵弢看来,全面服务区域内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打造具有纯信用、期限长、速度快等特点的“善新贷”金融产品,可以切实提升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质效。对企业而言,结合嘉定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府补贴贷款贴息、园区批次贷等特色化优惠扶持政策,使得政策落地更有感受度。

从数据上看,截至2022年底,仅嘉定建行普惠贷款已达45亿元,普惠贷款5年间翻了10倍。去年,累计办理无缝续贷和延期本金金额4亿元,涉及中小微企业35户。这得益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数字、信息共享。

“政银企合作方面,特别是金融共享和数字共享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探索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积极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特别是基于数据方面进行客户识别、模拟画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赵弢表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共享经济时代,共享经济催生了共享金融。未来,在政府、银行同业、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要素共享、利益共享将愈发紧密。因此,政企银三方共享平台的创新也将大有可为。

区经委金融监管和服务科科长吴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嘉定区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一条一条细化任务举措,重点打通基础性的痛点、堵点,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大力提振发展信心,更好引导社会预期,助力经济稳增长。”

记者从区相关部门获悉,今年,嘉定区将进一步深化金融助企措施,计划实施“四位一体、贷动小微”金融助企行动,积极发挥嘉定区产融平台纽带作用,构建“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协同合作模式,在“融、贷、担、补”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全面支持;对小微企业通过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获得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年期全额贴息,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到期小微企业贷款,鼓励区内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协商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无缝续贷等业务;同时,鼓励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继续减半收取。

升级传统金融支持

探索创新金融服务

“我们是初创企业,目前没有营收,也没有抵押物,政府、银行、园区不遗余力地关心和帮助我们,仅仅一周我们就拿到了1000万元的‘嘉定科创贷’。”上海以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政府事务负责人黄宏柱介绍。目前,以心医疗每年投入近亿元的资金进行研发,资金链的连续性对企业尤为重要。“像我们这种初创的科技型企业,原本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但在嘉定,这次申请到的无抵押纯信用‘科创贷’,一周就到账了。”黄宏柱说。

当前,嘉定正面临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处在营商环境加速优化的重要“窗口期”。针对创业团队、创新企业等不同发展阶段,嘉定聚焦各类创新主体的痛点、难点、堵点,优化政策设计,加强金融服务。

为打通服务企业的直线距离,区财政局转变工作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的推荐方式,收集、汇总企业融资需求,推荐给市融资担保中心和合作银行。黄宏柱认为,由嘉定区财政局牵头的“嘉定科创贷”,其灵活性和便利性是中小企业所青睐的。也正是得益于政府对于企业需求的“敏感度”,才让企业能够稳步发展。惠企政策成效好不好,关键看企业的感受度。黄宏柱算了笔账:“比如贷款资金为1000万元,那么它的担保费率为42500元,全额由政府为我们承担了融资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嘉定科创贷”降低了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的门槛,解决了企业暂时性的流动资金难题,解了燃眉之急。“此外,‘科创贷’提供担保补贴,同时还能申请政府贴息项目,进一步降低融资负担。”黄宏柱表示,金融惠企政策的有效叠加,让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感受到良好的金融生态对于企业的普惠支持。受益于“嘉定科创贷”,嘉定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发放“嘉定科创贷”金额达32.67亿元。仅今年1月至2月,被纳入“嘉定科创贷”“融资需求名单”的企业就有450家。从受益企业分类来看,相关企业大多属于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智能制造等行业的成长型企业。“今年,我们将优化‘政府+担保+园区+银行’的四方联动平台,做好企业的‘助力者’,多维度地赋能中小微企业,让金融服务更给力,带动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入中小微企业。”嘉定区财政局企会科科长杨晔琦介绍。下阶段,嘉定区还将继续深入实施“嘉定科创贷”批次担保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贷款优惠利率和担保费用补贴。

来源:上海嘉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