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中国空军的三款轰炸机,最后一种曾远征日本本土_轰炸机_日本_中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中国空军的轰炸机力量非常的薄弱。但是,在最初的三个月里,中国空军正时依靠这些数量稀少、性能落后的轰炸机为地面战斗提供了有限的火力支援,可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还有一型轰炸机更是远征日本本土,极大的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抗战初期,中国空军的三款轰炸机。

1932年德国亨尔克飞机公司,决心设计一款快速旅客运输机,第一架样机被命名为He70Blitz(闪电),安装BMW公里生产的V1发动机,速度达到了320千米/时,一举震惊了世界。这一设计引起了德国军方的兴趣。

于是He70闪电在换装更大功率的BMW引擎,以及进行军事用途的改装之后,成为了一款中程轰炸机,后来又衍生出了众多型号。中国购买的是He111的早期型号,该型号德国共生产了10架,因为对动力不是十分满意,最终有8架卖到了中国。

展开全文

其中两架被中国拆成了零件,6架参与了实战。淞沪会战期,这6架He111进驻汉口机场,其中3架曾出击轰炸长江的日舰,但遭到日军防空炮火的打击,一架被击落,两架飞往常州和南京。到1937年底,6架He111只余一架完好,改为中央航空公司的货机,1944年坠毁于昆明机场。

诺斯罗普轻型轰炸机是中国抗战早期的主力轰炸机,与其它飞机不同,诺斯罗普2EC是由中国飞机制造厂完成组装的。上世纪30年代,中国加紧建设现代化空军,一大批外国航空企业来华推销产品,洽谈合作。最终美意两国决定分别在杭州和南昌两地设厂生产飞机。

杭州飞机制造厂建立完毕后,最先组装生产的便是诺斯罗普2EC轻型轰炸机,按照双方协议,总数150架的2EC将由杭州组装和仿制大部分。但是实际上只生产了47架抗战便爆发了。

抗战爆发后,中国空军出动21架诺斯罗普2EC轻型轰炸机,一队轰炸吴淞口之敌舰,另一队负责轰炸公大飞机场及汇山码头。下午,中国空军的诺斯罗普2EC轻轰炸机再次对公大纱厂等重点目标实施轰炸。

马丁138WC轰炸机是美国格伦·L·马丁公司设计制造的B10轰炸机的外销型号。它是世界上第一种量产的全金属低单翼近代轰炸机,它的速度是当代所有轰炸机的1.5倍以上,三挺点30机关枪的自卫火力,从此之后重火力、高速、大型的重轰炸机时代到来了。

1935年,中国向美国马丁公司定制了9架139WC轰炸机,但是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8月才全部运抵中国。它是当时中国空军装备的最先进重型轰炸机。

然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先后经历了淞沪惨败和南京陷落,包括空军在内的军队损失惨重,士气低迷。为了提升士气和唤醒日本居民的反战情绪,以及扩大国际影响。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派出两架139WC轰炸机远征日本。

这两架轰炸机分别是中国空国1403、1404号轰炸机。其中1403号成员分别是正驾驶第14中队队长徐焕升,副驾驶苏光华、领航员刘荣光、通信员吴积冲;1404号成员分别为正驾驶第19中队副中队长佟彦博、副驾驶蒋绍禹、领航员雷天春、通信员陈光斗。

由于139WC的载弹量过小,而且只有两架,即便投弹战果也不明显,于是干脆放弃投弹,改为投放传单。传单由军事委员会政治作战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遂着手草拟《告日本国民书》,《告日本工人书》、《告日本农民大众书》、《告日本工商者书》、日本反战人士撰写的《反战同盟告日本士兵书》,整合成一份单张纸报。

1938年5月19日晚11点48分,两架轰炸机由宁波机场起飞,凌晨2时20分,两架马丁轰炸机飞抵日本九州西部海岸,飞机紧贴海面飞行,直达长崎港。3时许在长崎上空投下传单后,马上又飞往福冈等地方,散发了上百万传单,并于5时许安全返航。

马丁139WC轰炸机远征日本,成为第一个轰炸日本本土的飞机,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战果,但是确实提震了国内抗日信心,武汉三镇居民听说后,欢欣鼓舞,夹道欢迎。不管日本人承认与否,这次行动在世界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美国《生活》杂志甚至称徐焕升为轰炸日本第一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