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冯远征:因跳伞错过高考,太丑被北影拒录,如今成人艺副院长_远征_老师_表演

网友还在为“唐山打人事件”气愤不已时,

冯远征晒出和好友合照配文:“五虎也时尚”,

好巧不巧5位施暴者被戏称“唐山五虎”,

一下被青春的网友们群起而攻之,

有的说他在蹭热度,有的说冯老师不上网,

实际上“人艺五虎”的称号,

是多年前媒体送上的赞誉。

北京人艺正处建院70周年庆典,

已处花甲之年的冯远征身为副院长忙得脚不沾地,

晚上忙着上台演《茶馆》,

展开全文

白天参加纪念大会、研讨会,

还要兼顾人艺学员班的招生、教学,

忙得晕头转向,只得片刻空闲和多年老友相伴,

兴许没时间关注到社会热点事件。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被网络攻击,

21年前国内第一部详述家暴的电视剧上映后,

“安嘉和”那个扭曲变态的眼神让无数人彻夜难眠,

播出两年后他去外地拍戏,

一个东北大姐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一巴掌,

打得冯远征差点耳鸣,

大姐走前还警告道:

“一进门我就看见你了,以后别打老婆了啊!”

连工作人员和身边朋友都对他嗤之以鼻,

可见角色的深入人心,

这样一个演戏入木三分的优秀演员,

如今却在影视圈销声匿迹,

冯远征经历了什么?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01

1962年,

冯远征在北京出生,父母都是军人,

兄弟4个他排行老三,

一家人住在空军部队的家属院,

全国粮食紧缺的时期也从未挨过饿。

妈妈是山西人,爸爸是陕西人,

自懂事起家里便是面食的天下,

尽管身处北京饭桌上也很少见到北京特色。

军人习惯让他一直被“军事化管理”,

自己穿衣服、叠方块被、刷牙杯摆放整齐,

父母的包容带给家里开明的氛围,

从不压制孩子爱玩的天性,

他在大院里爬树上山、玩遍训练器械,

甚至偶尔在伞塔上练“攀岩”,

也只是警告几句“小心受伤”。

学习成绩进步或者懂事做了“好人好事”,

爸爸就会带他去西餐厅吃土豆沙拉和俄式红菜汤,

妈妈则会久违地炸些猪肉渣儿沾点白糖或者撒点盐,

这对他来说都是人间美味。

有一次,

妈妈带他到北京人艺看话剧,

那场刚好是站在时代前沿的“先锋戏剧”,

舞台上演员全神贯注地演出满含对艺术的信仰,

将他震撼到眼泪在眼眶打转。

既不溺爱也不禁锢,

小冯远征被教育的既有责任心又不失创造力。

中学时期在北京108中学就读,

这所学校是未来跳伞运动员和空军的聚集地,

他却始终对跳伞运动提不起兴趣。

刚升上初中他便主动请缨成为班长,

管理班级事务已经占据很大部分时间,

他只想专心提高学习成绩。

但初二时发生一件始料未及的事情,

有一天上课的时候,

突然进来几个教练来学校挑选跳伞业余选手,

消息下达到各个班级呼吁大家报名考核培训。

班上鸦雀无声没人敢出头,

他作为班干部只好带头报名。

没想到跳伞队选拔使用的专业器械,

对冯远征来说早已非常熟悉,

糊里糊涂中他顺利通过选拔考试。

第一次脱钩训练,

从伞塔上站着往下看的时候他吓得吱哇乱叫,

跳下来的一瞬间那些紧张害怕全部消散,

随之而来的是兴奋,

当脚接触地的那一刹那他爱上这项运动,

恨不得立马上去再跳一次。

对跳伞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兴趣,

他开始全心全意参与训练和学习,

有一次定点降落,

操纵伞时“刹车”刹得太狠需要紧急“抢点”,

在空中像晃秋千一样,

把身体悠起来用脚找地上的点。

结果位置找得很对他整个人平拍在沙盘上,

他的尾椎骨硬生生撞上底下的石头,

脊椎当场撞歪,

整整一个多月他只有趴着才能睡着。

高考前教练告诉他们:

“如果你们要参加这次比赛的话,

就有可能失去参加高考的机会。”

全国跳伞比赛和高考只能二选一,

如若比赛成绩优异就有机会直接进入专业队,

冯远征无法放弃这么多年的努力,

参加完高中结业考的第二天,

他就拿着行李去参加跳伞集训。

比赛结束后北京队拿到团体冠军,

他的个人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结果从兴奋等到煎熬,

也没能等到专业队的消息。

放手一搏换来的只有“鸡飞蛋打”,

他失去的是不只一年的蹉跎。

按照规定如果没考上大学的话,

需要拿着今年的高考成绩参加补习,

而且成绩必须在360分以上,

他连考试资格都没有,就这样被拒之门外,

悔恨、不甘围绕在他心底。

两个月转眼即逝,

冯远征颓废在家不知该何去何从,

看着他这副模样家里人跟着着急上火,

正巧二哥对象的父亲是拉锁厂厂长,

给他找到一个在街道工厂做拉锁的工作。

1981年年底,

他正式成为工人阶级大团结中的一员。

有工作后他一扫从前的失意,

斗志昂扬准备为社会作贡献,

没想到上工不久就徒生意外。

同行进厂的人里有一位同志和他体形相似,

甚至穿的都是绿上衣、蓝裤子、懒汉鞋,

一身“烂大街”的空军装扮。

兴许是嫂子提前打过招呼,

跟着学习的师傅对他格外关照,

总是招呼他去师傅身边干活,多加指导。

星期六快下班的时候师傅喊他:

“冯远征,你明天来加个班吧。”

他特别高兴的说;“好啊!”

本来刚当上工人就很兴奋,

再加上一天1块钱的工钱加班可以翻倍。

头一个月每次休息他都被喊去加班,

他还没意识到不对劲,每天努力干活,

师傅这才发现把他认成另外那个同事。

本是为不让同事犯小偷小摸的毛病才多加监督,

结果阴差阳错把人误认成他。

冯远征哭笑不得但也没多计较,

毕竟加班费实实在在发到他手里,

一个月就挣到39块钱给他极大的成就感。

他心里特别骄傲:

我真是太有钱了,这不见什么都能买。

实则转转悠悠工资在兜里揣了一个礼拜,

才终于舍得花5毛钱买一串糖葫芦。

时间一长,

他才发现真正的工人和小时候宣传画里,

戴工装帽、穿着背带工作服、

穿着雪白汗衫、拿着雪白毛巾的样子完全不同。

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

机油粘在身上的各个角落,

关键是一眼看得到未来的生活,

他终于看清楚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02

有一天,

有个同事说他要去报名考朝阳区文化馆,

去之前特意喊上他:“你也报吧。”

冯远征手里也攒了些积蓄想着试试也不错,

他开始在文艺培训班上课。

下工后来文化馆学朗诵和声乐,

站在众人面前尽情表演的感觉让他飘飘欲仙,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帮手,

既有天赋又努力,

这些被戏剧学院的宋世珍老师看在眼里,

他跟着老师接触表演后一发不可收拾,

近乎痴迷的状态让他飞快成长着。

为学表演他放弃拉锁厂临时工的工作,

辗转在北京各个业余表演培训班里,

没钱生活就去找一个临时的工作,

一攒到学费立马交学费去上课。

整整三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让他愈发坚定对表演的热爱。

这期间为有个稳定的经济来源,

也为了使学到的表演理论有实践的机会,

冯远征来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在舅舅的介绍下做跑龙套的群众演员。

话剧《樱桃时节》的舞台上,

他一会上台演革命军,一会上台演反动军,

一会趴到台上装死尸。

正值全国的文艺在复苏,话剧十分红火,

每周都有很多演出,

忙到脸上化的“国外妆”流汗都淌黑水。

他一心搞表演但无人看好,

几乎所有前辈、老师都认为他不是这块料,

甚至有老师直言:

“冯远征,你还是应该回去当工人。”

手里攒不住一分钱,

还不停地被老师们打击,他实在难以为继,

赌气般的和关系好的两位老师说要放弃。

宋世珍当即大怒:

“冯远征怎么了?你这孩子我觉得挺好的,

学声乐的时候每次回课都有进步,

怎么就要放弃了呢?

年轻人没有点追求哪行啊,

就是你将来不搞表演,现在学一学,

将来干别的可能干的更出色。”

钮心慈老师也帮他排解:

“你为什么不想学?你挺好的,

你不丑,再说我们学校姜文丑不丑?

演戏演的很好的呀。”

他仔细想想他们班里出12个小品,

有10个都是姜文的,确实非常出色。

他心里好受很多:

“原来他们也收这样的学生,

我还有那么一点希望。”

哪怕只是一点点鼓励,

他也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狠狠把握住。

1984年,

冯远征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面试他朗诵一首长篇的伤感叙事诗,

情感层层递进到最高潮,

正酝酿准备声泪俱下的时候被老师喊停,

他那口气憋在心里上不去下来不来的,

着急想说些什么可老师们已经在记录打分。

他沮丧的要命低着头准备往外走,

没想到老师喊住他:

“哎,冯远征你别走啊,你还没展示声乐呢。”

一首《驼铃》唱到一半他越想越气,

马上到高潮的时候突然停下,

老师以为他唱不上去还多番鼓励,

可实际上他快被沮丧淹没,

一直惦记着那个被打断的“声泪俱下”,

死活不肯唱要往外走,

老师再次拦住让他展示形体。

他带着情绪完全没心思展示准备好的长拳,

跺着脚做完一节广播体操就带着气回到座位。

而后现场即兴小品《重逢》,

他一股脑创作出前所未有的好作品,

酣畅淋漓的把情绪、故事情节演完,

终于把心里那口气释放出来。

他一个酒瓶子“摔”进面试考官张暖昕的心里,

邀请他出演电影《青春祭》的男主角任佳,

冯远征稀里糊涂跟着剧组来到云南拍戏,

晕晕乎乎不敢相信,

被蚊虫叮咬的疼痛才让他有了实感。

片场的生活充实又美好,

电影学院的招生也在热火朝天的展开。

他面试、文化课都已过线,

甚至连档案都已经调到电影学院,

但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

当他兴冲冲赶回北京办理手续的时候,

在招生办得到不予录取的消息。

冯远征生气极了去要个说法,

老师的回答让他十分难堪:形象一般。

他恳求老师:“我不让你们分配行不行,

也不留在学校,我写保证书。”

结果再次被拒绝:

“你看,我们现在有些学生都分不出去,

比如谢园只能留在学校搞学生会的工作,

连表演课都没资格上讲台。

真的很可惜,但实在没办法。”

他气得放狠话要告电影学院,

老师在一旁劝说:

“你要告我们学校,还想在圈子里混吗。”

他瞬间萎靡不少,沮丧地回到家。

后来有个电影学院的毕业生跟他说:

“你太傻了!你为什么不告!

张艺谋告了就上去了,还有好多人都成功了。”

这时他还沉浸在茫然的情绪里,

还好有《青春祭》拍摄的时间供他缓冲一下。

剧组杀青后,

他孤注一掷决心报考人艺,

艺术团体统一把年龄限制在22岁,

这是他的最后一次机会。

03

这次幸运终于降临,

1985年,

冯远征考进北京市网民艺术剧院。

出于感激和大起大落后的不安,

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本就有表演基础的他更加如鱼得水。

没多久他就成为学员班拔尖的存在,

在同期学员中第一个挑起大梁。

在这期间,

国外著名表演艺术家露特·梅尔辛受邀来人艺上课,

他为珍惜名师的教导在排练室一泡就是4个钟头,

身上那股坚韧的劲儿和梅尔辛的流派十分契合,

3次邀请冯远征去国外进修,

可人艺对他有知遇之恩,

刚把被培养起来就离开实在忘恩负义,

再加上他和学员班的一个女孩互生情愫,

甜甜蜜蜜的根本不想分开。

放弃抢手的出去机会,他开始上台演出,

在话剧《北京人》中饰演曾文清,

只一个撩帘的动作就练了整整一上午,

在导演夏淳的建议下穿上老头鞋,梳上大背头,

每天穿着大褂吃饭、描画谱,

生动诠释“和人物每一天生活在一起”。

演出排的充实,爱情也进展飞快,

他和女友感情越来越好已经准备谈婚论嫁,

没想到一次演出结束回到北京,

两人交心的谈过后走到分手的地步。

自尊心不允许他厚着脸皮纠缠,

两天一夜没合眼他仍在喝咖啡,

只要一闭眼就感觉自己睡在棺材里。

第一次失恋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黑暗,

大受打击的他分手第二天,

就给梅尔辛写了一封信决定去国外进修。

老师特别高兴,重新发给他一封邀请函,

办签证、申请手续、买机票改火车票,

冯远征来到国外西柏林高艺研修戏剧表演。

梅尔辛倾尽心血把“格洛托夫斯基表演法”交给他,

他不断增长着见识、知识,

很多学生、老师看不起他,

更有甚者直接问他是不是国外人,

抱团孤立他这个抢饭碗的人。

待的越久他越明白这里永远得不到他想要的角色,

有戏演只是剧团在给他饭吃,

他甚至在想:这样的演员还算得上演员吗。

1991年

冯远征在梅尔辛再三挽留下仍然决心回来发展。

再次回到人艺,

他一脚迈进影视圈寻找新的发展。

就在刚回来这年他在《豺狼入室》剧组遇到梁丹妮,

梁丹妮比他大8岁,圈里地位也高上不少,

不久前刚结束一段失败的婚姻,

他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一见钟情,

哪怕再三被拒也坚持死缠烂打,

终于在二次合作《冯白驹将军》时把人追到手。

恋爱一年后不顾亲朋好友反对,

义无反顾和梁丹妮结婚,

并向妻子承诺坚持“丁克”。

哪怕他才30岁,也很喜欢孩子,

但他不想让梁丹妮冒着生命危险做高龄产妇。

爱情甜如蜜,他的心从此有了归属,

事业也开始风生水起。

电视剧《针眼儿警官》、电影《警魂》中,

他塑造出两个感人至深的警察形象,

在观众面前留下些许印象。

话剧《古玩》中秀王爷精彩演出,

证明了他在话剧上的造诣。

合作徐帆、冯小刚主演电视剧《月亮背面》,

《戊戌风云》的光绪,

李保田《烟壶》的“徐狗子”。

2001年,

与梅婷合作中国第一部详述家暴的电视剧,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播出后,

他变态的医生形象深入人心,

“安嘉和”冠以他的脸成为老百姓唾弃的对象,

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童年阴影”。

很长时间里他被身边人指指点点,

朋友、同行,甚至丈母娘都用异样的眼神看他,

接到的剧本不是变态就是变态,

他很难跨出这个局限。

直到冯小刚力排众议再次邀请他,

在电影《天下无贼》突破以往形象饰演娘娘腔劫匪,

一举拿下金鸡奖最佳男配,

冯导的《非诚勿扰》再次出演娘娘腔,

再次获得百花奖最佳男配。

孔笙独具慧眼挑中他出演《钢铁年代》,

是他戏路的一大转折。

冯远征在影视圈混的风生水起,

人艺的话剧演出也没落下。

50岁这年人艺60周年,

也是副院长濮存昕退休的日子,

他再次意识到时代的变迁。

冯远征开始尝试做表演,

从话剧《司马迁》到历史剧《杜甫》,

他研究舞台的视觉效果和舞美呈现。

早在成为演员队队长时便开始着手恢复人艺学员班,

一代代的传承才是人艺真正的表演精神。

他没有辜负梅尔辛的期待,

成为了一名传道授业的老师,

在学员班亲力亲为,在南开大学举办艺术沙龙,

与余少群一同登山国家大剧院,

在表彰大会被授予“德艺双馨”的称号。

时至今日他已经和妻子相守30年,

在这期间梁丹妮几次去医院咨询受孕相关,

他也曾动摇过,但终究抵不过对妻子的心疼,

没有放弃“丁克”的决定。

冯远征也在人艺的副院长位置上兢兢业业许久,

学员班办的风生水起,

行政工作也时常绊住他的脚步,

没有时间参演影视剧,但仍活跃在话剧的舞台上,

今年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庆典,

前所未有的网络出镜让网友们见识到人艺的风采,

他仍在工作在第一线。

面对不公和坎坷,

冯远征只说:

“一路走来,风雨无阻。笑对一切,满满幸福。”

人生的岔路口对他而言多得离谱,

从跳伞运动员到待业青年,

再从拉锁工人到打零工追求表演梦想,

几经波折考上电影学院因相貌被拒之门外,

峰回路转进人艺,失恋出去碰壁再回来发展,

爱上大8岁女演员束手无措“丁克”,

身处花甲之年仍和妻子恩爱满满,

冯远征的人生处处是精彩。

希望他在岗位上发挥余热,带给我们更好的作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