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什么意思_周公吐哺_不厌_周公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

意思: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赏析:

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

而像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

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短歌行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什么意思

按照字面的翻译就是 山不怕高,水不怕深。 这两句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不过不是水不厌深,而是海不厌深。
真正的意思是: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或你要说的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个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这句话的意思是: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故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含义

一、典故内容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译文: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二、含义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含义是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

扩展资料

故事内容:

武王尚未完全完成分封诸侯国的事情,便病故了。实际上,西周建国后,他只统治了两年。按照武王的临终嘱托,由他十三岁的儿子姬诵继承天子之位,并由周公旦辅政,即代理执政。

周公辅政后,为了稳定局面,使已封建的诸侯国的统治有章可循,并协调好他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他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措施。

首先,他废除了从夏商一直遗留下来的王位继承制度:即先由兄及弟,然后再传儿子的办法,改成了直接传位给嫡长子的制度,其他的儿子只能分封诸侯。这个制度免去了王室内部许多争权夺利的悲剧发生,十分有利于巩固政权。

其次,周公又划定了王室奴隶主贵族的等级与特权,将他们分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个等级层次,并对他们各自的服饰以及祭祀、会盟、宴饮、朝贡、婚嫁、殡葬时的仪式,都作了规定。后人就将这些称为“周礼”。

这些尊卑有序的周礼,是针对奴隶主贵族的,而对于广大的老百姓(庶民) 周公则又制定了很严酷详细的刑律,据说有三千条。后来人们常说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是对周公的这套制度而言的。

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倒真是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传说他常常在吃饭时听到有人来报告事情,就连忙将口中的饭吐出来,立刻与人交谈; 在洗头时临时有事情要处理,便用手握着湿淋淋的头发就办起公来,这就是后来“周公吐哺”成语的来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