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学 | 电子书阅读:周公吐哺_周公_周公吐哺_自己的

周公吐哺

-每日一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曹操所写《短歌行》的最后一句。

首先来看“哺”这个字的意思,是指嘴中正在咀嚼着食物。

那么“周公吐哺”的意思就是,周公吐出嘴中正在咀嚼着的食物。为什么周公吐出嘴中正在咀嚼着的食物,就天下归心了呢?

01

故事阅读

周朝时期,像周公、太公望这样的人,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封国,周公的封国就是鲁国。

周公因为要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因此不能赴封国就任,于是就派自己的长子伯禽前往鲁国就任。

因此,伯禽也就是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周公担心伯禽到了鲁国之后,为所欲为,就在伯禽临行前,跟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心知,若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人才是重中之重,周公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是很多古代君王学习的典范。

古人有这样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古人的头发都是很长的,梳洗起来有多困难,可以参考现代女性是怎么洗头发的。

展开全文

据史料记载,周公在洗头发时,听到有贤才前来拜访,不管头发有没有洗好,都亲自前去接见,防止怠慢了贤才。

在用餐时,听到有贤才拜访,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

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周公就用这件事情,来告诫自己的儿子伯禽:“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天下何人有我这般地位?

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

周公这话的意思,是让儿子伯禽不要傲慢与人,礼贤下士,如此方能聚拢更多的人才。

02

历史人物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

来源:呼和浩特市文化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