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哥/郑炳金融专硕】大热考点 | 央行热量续作4000亿MLF_流动性_央行_借贷

一、热点背景

人民银行2022年9月15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9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与此前持平。由于当日6000亿元MLF到期,本次MLF操作实现“缩量平价”续做。

二、缩量续作MLF的原因

1、从M2同比维持高位看,国内货币供应充足,同时,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流动性略偏松,央行通过缩量续作MLF,意在推动市场流动性向合理充裕回归并防范过度宽松潜在风险。

2、市场利率长期大幅低于政策利率,一级交易商对MLF的投标需求较弱;

3、银行间流动性依然充裕,债市杠杆率处于高位,央行主动加码投放的诉求不强;

4、外部制约加大,稳汇率重要性提升,短期内制约国内货币加码宽松。

三、缩量续作MLF的影响

1、MLF缩量续作,持续释放避免市场流动性过度宽松,遏制资金空转套利,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的政策信号;

2、降准置换MLF,能节约商业银行1年2.75%的成本,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具有合理性;

3、目前市场利率处于低位,海外通胀高烧不退,央行纷纷转向紧缩环境下,有助于防范过度宽松政策潜在风险,并兼顾外部平衡;

4、有助于居民消费信心恢复、按揭贷款回升、对公贷款增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继续改善,融资结构逐步优化。

四、货币政策工具

展开全文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下面主要介绍SLF、MLF、SLO、PSL四类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1、SLF(常备借贷便利)。是央行针对货币所设立的流动性调节工具,主要的功能在于,能够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主要作用如下:

(1)提高货币调控效果,防止钱多所造成的“造钱荒”;对冲存款偏离度管理的影响,防止人造钱荒;

(2)增强对货币市场的调控力度。SLF期限预计为三个月,也就是说,三个月内,其目的是构建“利率走廊”的上限,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换句话说,如果市场利率大于某个值,有可能触发央行强制使用这个工具,阻止同业拆借,转向央行贷款。

(3)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譬如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官网上,常会出现对每月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的消息,其给了一定的指向标作用。

(4)此外,在新股发行、假期因素均可能导致短期流动性出现大幅波动,方面,SLF有助于缓解季末流动性紧张。

2、MLF(中期借贷便利)。为央行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其主要资金流向是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其主要作用如下:

降低融资成本是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首要任务。其发挥的渠道是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的融资成本,来以此对其市场资产预期产生影响,并在根据符合国家政策等多方合规条件下,降低成本资金,防治企业融资成本的恶化。在目前的经济情况下,央行会根据货币流动性期限的需求,对实体经济的中期借贷有一定的倾向性。

3、SLO(短期流动性借贷便利)。是用来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以解决突发的市场资金供求大幅波动问题。期限一般为7天。短期流动性借贷便利的产生,主要由于中国财政资金季节性剧烈波动所致,也反映了我国支付体系有待完善。其主要作用如下:

(1)央行指定要工农建中四大行、国开行等12家公开一级市场交易商来进行,其缘由在于对于交易日里的“无间隙”调控。这12家也相当于“做市商”的角色,操作的结果必须保密并一个月后再对外披露。

(2)SLO不仅增加公开市场的操作频率,可平衡市场流动性,还能加强公开市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力,也有利于完善短期利率体系。

4、PSL(抵押补充贷款)。PSL作为一种新的储备政策工具,有两层含义,首先量的层面,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其次价的层面,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引导中期利率。其主要作用如下:

PSL主要为特定政策或项目建设提供资金,譬如棚户改造的货币供给等等,期限一般为3-5年,由央行制定。这类主要用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类支出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