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将婚俗改革形成制度_彩礼_淇县_婚俗

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近日,河南淇县出台了《淇县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三年(2023—2025)行动计划》,对彩礼、婚宴等按照城乡设置了不同的标准,并将大力实践、推广(鹤壁新闻网4月11日报道)。

自中国周代伊始,婚姻就形成了“六礼”制度: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征”即现代的彩礼。周代起始的“纳征”(彩礼)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广而告之,让街坊四邻都知道男方已经给女方下了彩礼,以示一种合法性和仪式感。即便如此,对彩礼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是,彩礼一旦与经济相关,就必然体现财富和资本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力,以至于成为一种异化的经济交易。彩礼赠与是一种特殊的赠与,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体现了当事人双方高度的自愿性与私密性。但是也因此带来了一种攀比和唯财是图的不良风气和习俗,给部分本来不堪重负的经济弱势男青年和家庭正常婚姻社交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也常常引起民事纠纷以至于刑事案件。部分地区甚至把婚嫁作为一种漫天要价的手段,成为一种生财之道。

河南淇县出台的婚俗改革确实开启了移风易俗的好头。官方给城乡居民的彩礼、婚宴制定一个标准,就为今后的婚嫁男女双方提供了一个婚嫁指南,彼此心里都有了底线,不至于将男女之间的婚事彻底扭曲成一桩生意。即便是男女其中一方愿意支付更高或者接受更低的彩礼,彼此心中至少有一个心理预期,不至于根据单方面的诉求进行讨价还价。这对维护正常、有序的社会风俗无疑是一种正向的纠正和引导,回归婚姻的社会本质,尽可能地把婚姻中的经济成本限定在一个比较理性的范围,这必将会促进和改善以结婚为目的男女双方及家庭的社交关系。

河南淇县婚俗、婚宴风气的改革与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正规肃纪是一脉相承的。婚丧嫁娶常常成为官场行贿受贿的暗礁,以形式上正常的人情往来掩盖官场交易腐败的本质。用文件、规定等形式正式提出要求、制定标准、明确方向,无论对普通百姓还是对公职人员都是一种善意和严肃的提醒。告诫、否定、惩处那些顶风违纪、拒不悔改的以身试法、以身试险者,为正常、合法、合理的人情往来、社会交往设置一个清晰的边界。这对改变公职人员的法纪意识、促进干部群众交往的深入衔接、平衡、对话等都有开创价值。

对婚姻彩礼、婚宴的刚性要求,不再只针对公职人员,对非公职人员也是一视同仁。即便是非公职人员,有钱、愿意花钱,对方想索要更高的彩礼,也不再纯粹是男女双方及家庭之间的私人行为,而是将之纳入正常的社会规范的对象。淇县婚俗改改,无疑是逐步压缩以婚姻获取不当利益的空间,不断扭转当下被金钱异化婚恋观的破冰之方。

像河南淇县这样的地方政府规制行为应多多益善。社会发展,经济转型、价值多元不可阻挡,但是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化、生活质量怎么提高、生活方式怎样创新,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依然是不变的主题,必须要将社会普遍关注,与民众切身相关的风俗、习惯和意识,规范、限制和拉回到其本身的规律和目的上来,而不能让其偏向、变质、走样。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