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不知道怎么来说了,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真不知道是应该愤恨其不争,还是悲叹其冤屈,崇祯皇帝虽然是历史上少有的勤政皇帝,但也是将明朝彻底葬送的最后执行之人。
这人,就是大明最后的战神之一的卢象升,卢象升死后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可见其忠勇,古代凡以“忠”为谥号的,都是对其的肯定,尤其是下一任王朝还能继续追谥为“忠”的,更是凤毛麟角,那这个卢象升究竟何许人也?
在卢象升22岁的时候,高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其后卢象升历员外郎,又升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当时大名府已经开始受到流寇的影响,所谓流寇,是无一定的根据地的流窜到那里就裹胁到那里的农民起义军。流寇于崇祯元年在陕西的出现,使得明朝的军事和经济逐渐趋于双重崩溃。陕省由于多年用兵,边兵云集,赤字严重。
展开全文
在卢象升31岁的时候,洪承畴崛起。言官攻击杨鹤招抚不力,杨鹤被逮捕入狱。代替杨鹤任陕西总督的是洪承畴,洪的手下骁勇善战,起义军在陕西难以立足,纷纷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洪承畴随即兼管山西河南军务,义军又只得流窜至京师南部和河南北部,大致顺德、真定间,大名道卢象升力量击退敌人。
在1636年的时候,清军经由宣府、大同又一次入侵,劫掠京畿地区,京师告急,明廷诏令卢象升保卫京城,再赐尚方剑。起义军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象升)既行,贼遂大逞,骎骁乎不可复制矣。”
当时清军入侵的领兵官是阿济格和阿巴泰,八旗兵共十万将京师附近洗劫一空,克十二城,获人蓄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卢象升进京时清军已经撤离。他们将抢来的汉族民间美女浓妆艳抹置在车上,奏着盛乐如同凯旋,还高举“各官免送”的木板。明军怯战,只是尾随看着清军满载着子女金帛退出关外。
那时候恰好是满天下文官爱钱,武将怕死。坐在皇宫里看文件批条子的诸公们,又一个个嘴有三尺长,对在战场上流血流汗的他诽谤不断,恨不得将他杀死。他在几年间由区区一个知府升至总理中原军务,感激的大概还是崇祯对他的信任。
当时东北关外的大凌河已经失守,但松山锦州仍在,山海关防线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带则形同虚设。在他的努力下,形势渐渐好转。第二年,军区屯田的粮食大丰收,崇祯谕令九边皆要学习宣大军区的榜样。
在此危难之刻,崇祯诏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的卢象升,携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以卢象升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赐尚方剑。当时崇祯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清朝在私底下接触。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对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由于卢象升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宣、大、山西三总兵吃空饷吃得太狠,相比日后杨国柱、王朴参与的松锦之战,八总兵十三万,这次三总兵竟不到两万人。
在公元1638年12月的时候,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理都不理。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被清军主力包围。卢象升自领亲兵居中,虎大威总兵护左翼,杨国柱总兵护右翼。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敛。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允许。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后来清兵南下,卢象升的弟弟卢象同起兵抗清而死,卢象同投水死,卢象晋出家为僧,卢家抗清殉难的有百余人。
卢象升虽然看似是被奸臣宦官所害,但其实从深处来说,还是被崇祯的战和两端犹豫所害,自上而下揣测圣心,是故将无战心,兵无战心,始终徘徊,最后酿造了一幕幕的大明挽歌悲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