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0年,距离唐朝(618年)建立刚刚不到40年,一个小baby出生于山西龙门的一个名望世家。这个家族可不得了,族中牛人如云:
爷爷王通是隋末唐初的文化大家,十五为人师,门生遍天下
三爷爷王绩十一岁就名动京城,成为神童仙子,五言律诗奠基人,成名作《野望》在当时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二哥王勮(wang ju) 也是天才少年,20岁就考中了进士。
什么?辉煌才开始?
你以为他家的辉煌到这就完了,NO NO NO,他家的辉煌这才刚刚开始。
他六岁就能作诗、写文章。九岁时,读大学者颜师古所注的《汉书》,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质疑,敢于指错,洋洋洒洒写了长达十卷的《指瑕》,批评颜大师的错漏。十岁,他就可以通读儒家经典。十二岁,跟随名医曹元学习医术。十四岁,上书绛州司马,寻求入仕。十五岁,上书宰相刘祥道,被誉为“神童”。十六岁,向唐高宗李治献《乾元殿颂》,被高宗称为“大唐奇才”。十七岁,应幽素科试(不定期举行的特科考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了整个大唐朝廷年纪最小的公务员。
展开全文
猜猜他是谁?
他是诗杰,
他是初唐四杰!
他凭借一篇古文,独步后世,孤篇盖初唐,
但他又英年早逝,可怜天妒英才,令世人惋惜,
他是谁,
他是王勃,大唐才子千千万,唯我勃哥独一人。
王勃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璀璨的,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他展露锋芒,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名震初唐诗坛。
一篇《滕王阁序》更是让他独步后世,无人不赞他超然的才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千古名句,一千多年来被世人广为传诵,赞声不绝。
提及王勃,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这篇千古奇文《滕王阁序》,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这篇文章都获得了极高的赞誉,脍炙古今。但是大家都不曾想到,也不曾有人能够记得,在写完滕王阁序后,他只是稍作思考,大笔一挥,接着一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滕王阁诗跃然纸上,这首诗不仅概括了序的内容,以此收尾,而且立意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一睹此诗的风采吧!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那些贵人身挂琳琅佩玉,坐着鸾铃鸣响的车马,前来阁上参加歌舞宴会的繁华场面,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早晨,南边江水之上的云雾在雕梁画栋上环绕飘飞,傍晚时分西山的雨吹打着珠帘。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不觉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众人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结尾小故事
关于《滕王阁诗》,还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王勃到南昌,刚好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不假思索写了《滕王阁诗》。可是王勃写到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只留下“槛外长江 自流”。将序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追回王勃,请他补上。
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了千两银子,亲自率文人们来见王勃。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不是个空(kòng)字吗?”
王勃说:”对呀!就是“空(kōng)字呀!槛外长江空自流!”众人恍然大悟,相视而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