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于室漫画(没老婆,钱赚再多也没用,房子再大,人少会很冷清是否同意)_乾隆_大唐_藩镇

本文目录

  • 没老婆,钱赚再多也没用,房子再大,人少会很冷清是否同意
  • 亲人们,还记得童年你看的第一部恐怖片吗吓得不敢去厕所,不敢走夜路
  • 不在意老婆出轨的男人,是不是好男人
  • 很多大学生宁愿在北京住地下室,也不愿回老家工作,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吗
  • 既然人临死前所有东西都无法带走,那么活着都是为了什么
  • 徐茂公本是武则天皇后位的大功臣,为何被其掘墓戮尸体并灭族
  • 一个不顾家庭,不顾丈夫,不顾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 贪官和珅一生贪财无数,但其为什么忠于皇帝
  • 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国力骤减,国土大片丧失,为何还能续命150年
  • 有没有想过去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种几亩田养几只鸡,远离尘嚣,远离浮躁

没老婆,钱赚再多也没用,房子再大,人少会很冷清是否同意

不同意,老婆只是个人,是女人。你自己也是人啊,人活在世上只为了找老婆吗?那还不如返回野兽,就是当野兽也得奋斗,竟爭才能弄到母的。所以,做为一个活物首先得学习奋斗,竟爭拚博,等你拼到拥有一定实力时,权力,金钱,女人就会朝你跑来啦。

亲人们,还记得童年你看的第一部恐怖片吗吓得不敢去厕所,不敢走夜路

《魔胎》这部电影,不仅是我的童年阴影,让我爸妈也崩溃

这个问题太适合我了,说来也是奇怪
,当年五岁时很多大事小情都没印象了,我就只记得三件事,一个是刷牙哭,一个是吃方便面加大红门,再有就是这部魔胎了(为了找到这部电影名字,特意去翻了十分钟),可见这部电影对我影响有多深远。

那时候奶奶家买了个录放机,不知道是哥哥还是姐姐租了个卡带,现在的孩子应该不知道那个东西,就像一个大的磁带一样。然后他们就开始看,家里老小的我,就是个吃瓜群众,在一旁扒眼。印象中女主买了个古董白瓶子,后来瓶子被鬼附身了,以后就是那个鬼一会附在人身上一会附在狗身上。小时候我吓得目瞪口呆,头皮发麻。关键啥叫好奇害死猫呢,又害怕又想知道后面发生了啥。

等电影放完,白天我还能做个人,一到晚上我就不敢去上厕所,怕黑却连起身开灯的勇气都没有。听见火车或者狗叫,整个人就像丢了魂儿。用被子蒙住头,在憋死之前出来呼吸呼吸。

过了两天,濒临崩溃的我,每天半夜都会站在我爸妈的床头借着月光看着他俩什么时候醒过来(因为如果直接叫醒爸妈,他们可能会很生气被吵醒),就赶紧求救说我害怕。结果每次都吓的我爸妈心惊肉跳直到现在他们还会偶尔提起小时候的我,有多胆小。

这就是我第一次看恐怖片的经历,愿大家都能珍爱生命,量力而行。

不在意老婆出轨的男人,是不是好男人

看到这个问题,肯定有很多朋友会说“不在意老婆出轨的男人还是男人吗?”确实,对另一半的忠诚是婚姻关系存续的保证。

那么,不在意老婆出轨的男人都是些什么样的男人呢?

爱是具有占有性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食物可以分享,快乐可以分享,但是唯独男人/女人

不能跟别人分享。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发自内心地不在意自己的老婆出轨,只能说明:

1.男人不爱女人了

人只有对于那些自己不要的东西,才会没有占有欲和嫉妒心。就像小朋友玩玩具一样,当他玩腻了之后,有别的小朋友想玩,他才会愿意跟别人分享。

2.自己也出轨,所以不在意

别吃惊,这个世界上真的就是有各玩各的夫妻,而且还能够相安无事的。这样的事情早已经跟爱与不爱无关了,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彼此的猎奇心和寻找刺激。

3.为了留住女人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的男人因为自身有难言之隐,不能满足女人的生理需求,便默认了女人出轨。只要女人的人是留在自己身边的,其他的打碎牙也要咽下去。

不在意老婆出轨的男人,是不是好男人?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男人不在意自己的老婆出轨是因为男人大度,其实不是的。再大肚量的男人,只要对女人有爱,心胸都是狭隘的,无法宽大到可以跟另外一个男人分享一个女人。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在乎老婆出轨的男人不但不是一个好男人,还是有点渣的男人,甚至有点窝囊的男人。

如果你对女人早已经没有了爱,那便放她自由,而不是用婚姻的名义让她的行为接受道德的审判。

如果你对女人还有爱,但是又不介意、纵容女人背叛婚姻,那便是窝囊,没有人会同情你。

女人眼中的好男人不是毫无底线和准则的,而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对自己的婚姻负责,不将就的。大度到可以接受自己的妻子出轨的男人我想这个世上没有几个。

“谈谈情,说说爱,听听那些你不知道的心底话”关注【蜜禅】专注于情感问题解答,如果你有想说的话,欢迎留言咨询。

很多大学生宁愿在北京住地下室,也不愿回老家工作,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吗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讲,拥有青春,理想,梦想和追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无疑,留在北上广的日子,虽然选择了艰难选择了清苦,可那是对生活的奋力一搏,是对人生舞台更大渴望的向往。大浪淘沙,留下的终归留下,回去的终归回去。

也许有人说,既然这样,那有仕么意义呢?可是我想说,如果知道人生的结局,你还觉得人活着有趣味吗?没有拼搏过的青春还叫青春吗?没有战斗过就选择缴械的人生还是积极的人生吗?

当然,回老家不意味着就是混吃等死,也许也能有一番作为。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一线城市的资讯,机会,给人展示的舞台是远远不是三四线小城可以比拟的。而有机会做风口上“猪”的机会。无疑只有在北上广深杭了。

如果年轻人没有了雄心与理想,这个世界还会有所改变吗?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谁的青春不残酷。

既然人临死前所有东西都无法带走,那么活着都是为了什么

人活着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目标的选择因人而异,由于社会意识决定存在,每个人便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即三观形成各自的生活形态。有的追求物质财富,有的追求精神财富,有的二者都追求,这些是由人的本性决定。比如我,希望象比尔盖茨或马云一样有钱,实事证明,我没那命,没那机遇,更没那本事,只好安于现状,满足于一家,一房,一床,一灶,一锅,一碗足矣。曾几何时,也象猪八戒动月里嫦娥的念头,实事证明,我既无宋玉之才,也无潘安之貌,更无范蠡之商智,自然也娶不了西施。也曾想,效古之英贤,今之名流,能经天纬地,做些于国于民的轰轰烈烈的事业来。须知,达者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依我之能力,不能救民于水火,能在病毒肆虐之时,响应政府号召,稳居家中,安于疫情,不给社会添乱,也是难见可贵。终如是,我与众生一样,幻想过,努力过,风雨之后,一切风平浪静,人生不过一场梦。为什么还有人不甘寂寞,努力奋斗,只因梦境美好,激起人之本心而已。而梦醒亦如风雨之后,不是偶有瑰丽之彩虹吗?回味一生,也似有所值。否则无声无息,与蝼蚁何异。看那彩虹,人生无悔。

徐茂公本是武则天皇后位的大功臣,为何被其掘墓戮尸体并灭族

电视剧《隋唐演义》中,那个先是瓦岗寨军师,后成为李世民军师的徐茂公,是广大观众喜爱的诸葛亮一类的半人半仙级别的人物,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生前位极人臣,死后不久却被武则天开棺戳尸,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受隋唐类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一般说起瓦岗寨的名将,很多人第一个想起来的便是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王君可、罗成等这些所谓的瓦岗五虎,当然这些人历史有原型存在,其中秦琼、程咬金、单雄信三人历史上是存在的猛将,王君可、罗成对应的就是唐初名将王君廓和罗士信,但是都不是瓦岗寨之中最能打的将领。

历史上的徐茂公并不是一个能掐会算的道士,他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十七岁时见天下已乱,,就和相交甚好的单雄信一起去加入了翟让的瓦岗寨,是瓦岗寨中最能打的将领,在徐懋功的帮助之下,翟让的瓦岗军就发展到了一万多人。

此时多次率军平定各地叛乱、威震东夏、被认为是隋朝柱石的张须陀带着大军前来讨伐,翟让惊恐之下,企图逃跑,徐懋功予以制止,他给翟让建议瓦岗军采取诱敌深入、伏兵袭击的战术,将隋军全部歼灭,果然在徐懋功的计策之下,张须陀战死,手下的猛将秦叔宝和罗士信只好收拢残余部队依附了据守虎牢关的裴仁基。


徐懋功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瓦岗寨的精英骨干,带领瓦岗军南征北战,各路诸侯对他畏之如虎,后来瓦岗寨被隋朝名将王世充所击败,瓦岗归顺李唐,徐懋功也随着投奔了李渊。

归顺李唐之后的徐懋功获得了李渊的信赖,被封为曹国公,还赐其国姓李,后来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改名李勣。

李勣投到李世民麾下平定四方,开疆拓土,一生辅佐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被朝廷视为钢铁长城,李世民感恩李勣的功劳,封其为英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等到天下太平了,情况往往就会颠倒过来,对李勣人生仕途关键的考核就要到来;在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危,他突然发出一道上谕,贬自己最倚重的大将军李勣为叠州都督,满朝愕然,太子李治尤为不解,李世民遂吩咐李治说:

“李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唐太宗虽说是古往今来公认的圣明显德的好皇帝,但他临死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阴暗,为了自家天下能延续,对自己臣子的考验是何等的阴毒啊。

李勣是何等人啊,他太了解自己主子的心思了,接到诏令抬脚就走,不留下一丝的停顿,据史书记载,当太子李治派人到李勣府中查看时,人家早就走了。


李治继位后又照李世民之计,将李勣召回重用,今开府仪司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不久又拜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

到了永徽六年(公元665年),李勣又将面临人生仕途的一次大考,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册封昭仪武则天为皇后,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及上官仪为首的元老们坚决反对,而李义府、许敬宗等政治上的失意者则极力支持,两方剑拔弩张,呈拉锯之势。

李勣位高权重,他的态度显得非常关键,李勣考虑再三,觉得这次的考验表面上似乎没有李世民驾崩时的那次险恶,但旋涡之下暗流更为凶险涌动。

而当李治问询李勣的时候,李勣说“此陛下家务事,何必问外人”,这位三朝元老的意见给了李治莫大的支持,让武则天顺利登上后位,李勣又一次明哲保身,而那些反对的人是被贬的贬、死的死。


公元669年,位列三公的李勣患病却拒绝服药,他说,我此生有幸遇到英勇君主,已经过度占取富贵了,如今年纪将近80岁,寿数已尽,不想随便就医求活命。

这一年李勣去世,享年76岁,他死后极尽哀荣,唐高宗李治让他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旁,所筑的坟都是仿照汉朝帝国双壁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仿照阴山、铁山筑造以此来表彰李勣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

1971年考古人员对徐世勣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中的随葬品乏善可陈,只有一件看似破旧的珍贵文物----三梁进德冠,它直径19.5厘米,高23厘米,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一顶帽子实物,堪称国宝。

据史料记载,三朝元老的李勣一生荣宠不衰,临终前留下遗嘱:惟加朝服一付,死倘有知,望著此服以见先帝。

而这三梁进德冠就是皇帝御赐的帽子,有三梁、二梁、一梁三种,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比如李勣才有资格佩戴三梁进德冠。


然而在李勣去世后的第十五年,就被开棺戳尸,其原因就是他的孙子徐(李)敬业和骆宾王等公爵大臣以反对武则天、恢复唐中宗李显的地位为借口起兵,号称大军十万,但是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徐(李)敬业、骆宾王被杀,徐家一门被抄斩。

武则天还不解气,她要秋后算账,迁怒安眠于地下十五年的李勣,罔顾李勣在她晋封皇后时曾经为她亲奉冠冕,并在后来助她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的种种旧情,下令开棺戳尸,尸体被挖出来后,堆上木材,泼上鱼油,进行焚烧,可谓是挫骨扬灰。

武则天还追削李勣的官爵,恢复他的本姓,徐氏,其实徐世勣的后代并没有被灭族,据史书上记载,说逃出去的徐氏后人“皆窜迹胡越”。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徐懋功才被平反,恢复官爵,重新起坟安葬。


尤其让人感慨造化弄人的是当初唐高宗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时,而徐懋功却赞同武则天的上位,简直就是自掘坟墓。

大唐开国元勋,一代名将徐懋功竟然被开棺戳尸,世间坑爹的儿子不少,徐敬业绝对是历史上坑爷爷的孙子。




一个不顾家庭,不顾丈夫,不顾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不顾家庭,不顾丈夫,不顾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林子之大,什么鸟都有。不足为奇!

世界之大,什么人都有。少见则多怪!

世之为人,千人千面。智识才情各不相同,生活目标及人生志向也相差万里。

有为己而活者,有为人而活者。有目光短浅,有志存高远。

古有先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中无我,只有天下苍生!

近代中国,有鉴湖女侠秋瑾,舍夫弃子,只为追求真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抗战时期,则有加拿大友人白求恩,不远万里,舍家弃国,只为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华抗侵。最后以身殉职。

毛主席称赞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的思想觉悟也突飞猛进,行事作风就更难揣度。

不是我不明白,实在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一个女人,只想要事业,只想成为女强人,而弃其他为无物,完全可以不必成家!

但是一个有家有室,有夫有子的女人,不是为了追求事业,却可以做到不顾家庭,不顾丈夫,不顾孩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所为何哉?

这样的女人,以我小人之心度之:必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女人,一个“情操不俗“的女人,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女人,一个“胸怀广大,可以容得下天下男人“的女人!

小小的家庭,实在填不满她的野心!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遇到这样的女人,如果我们男人无论怎样付出和努力,依旧揣不透她的心,捂不热她的心,拉不回她的心。

恕我直言,不如忍痛割爱,度己度人。横下心来,放她一马!

这样的女人,就像无缰的野马,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驾驭!

随她去吧!看她还能把天捅出个窟窿来!

贪官和珅一生贪财无数,但其为什么忠于皇帝

天下皆知和珅贪财,贪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乾隆不知道吗?知道,只是乾隆不知道是和珅贪多少而已。现在人都分析。乾隆之所以不管和珅贪,就在于给儿子嘉庆留下一个变相的国库。要不然也不会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由此看来老皇上还真疼儿子。

和珅无论才学,才智都是第一等,精通汉满蒙回藏五族语言。如果不是在清朝乾隆一朝。和珅绝对会是一代名臣,不逊于任何一个人,会给历史留下精彩的一页,但和珅面对是乾隆,贪婪成性的乾隆,与其说和珅贪财,不如说是乾隆贪财。乾隆吃大头,和珅吃小头。而乾隆之所以重用和珅就是因为和珅能给乾隆带来无数的银子,还能给自己留下清廉的名声,这样的“人才必须要重用”。就此这对“明君贤相”彻底掏空了大清的根基,乾隆死了不过40你年,就爆发鸦片战争。而和珅就是最大的背锅侠。

乾隆晚期的和珅官居领班军机大臣和内阁大学士,一等公,吏部、户部、刑部三部尚书,理藩院大臣,兼任内务府总管(替乾隆管钱)。位高权重,就连英国使臣马尔格尼都知道和珅是二皇帝。一个能力超卓,才华横溢的政治精英何以沦落成为巨贪,就是制度的原因,清朝的政治土壤已经不会允许出现良臣清官。从源头已经腐烂了。最大的贪腐就是的制度的腐败,最大的贪官是乾隆。和珅不过占了恶名。所有的贪来的银子还是皇上的,没有和珅有马珅。和珅的满腹委屈和冤枉又去找谁申诉?乾隆还是嘉庆。这两个人肯定是不会承认的。

和珅必须要忠于皇帝,他的财富只有通过皇帝才能获取,没有了皇帝的支持,和珅肯定弄不来银子,和珅既要给皇帝弄银子,也要给自己弄银子,和珅想到了一切,他不是没有想到乾隆死了会怎样,但想到了又能怎样。只要他的利用价值丧失,他也只有去死。和珅想自己是喝汤的,乾隆是吃肉的。但最后,新皇帝连汤都不会给你。这时候和珅也只有去死,而且会以和珅的脑袋来证明新皇帝英明果敢。清正廉明。和珅无论活着还是死了对皇帝都是有用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国力骤减,国土大片丧失,为何还能续命150年

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朝廷一度遇到很多难题,甚至不得不借兵于回纥,才终于将安史之乱压下去,但是也仅仅是压下去了,朝廷没有能力彻底平定叛乱,而且安史之乱刚结束,吐蕃大军就攻进了长安,唐代宗继唐玄宗出逃四川之后又出逃陕州,可以说,当时的大唐真的是强盛不在,仿佛离灭亡已经很近了。

但是,即便如此,大唐却还是又坚持了150年的时间才灭亡,即便大唐天子在此期间又数次被迫逃离长安,然而想灭亡大唐却并不是那么容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四姑娘就试着总结一下。

755年的冬天,安禄山拥兵近20万发动叛乱,当时的中央军还不到8万,而边镇的兵力调动不够及时,以及唐玄宗的策略出现错误等等原因,错过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最佳机会。但在之后,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这几位著名的将领还是在宦官们的谗言中硬是将安史之乱压了下去。当然压下去的结果就是造成了藩镇问题。

而朝中宦官们的猜忌又逼得李光弼在徐州拥兵不动,仆固怀恩则选择反叛,只有郭子仪始终以大局为重。长安兵力空虚之际,吐蕃军长驱直入,郭子仪在半个月之后故布疑兵赶走了吐蕃军,又平定了仆固怀恩叛乱,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帝国带来了二十年的和平。

当然提到安史之乱就不得不提死守雎阳的张巡,正是张巡的坚守,堵住了安史大军的南下江南之路,不仅保住了大唐的半壁江山,更是保证了南方的粮食能够源源不断运往北方。而帝国也稍微能够喘喘气,因此帝国的将领为帝国的长存贡献了不少的力量。

安史之乱之后,帝国出现了三大问题:藩镇、宦官和朋党。这三者,尤其是前两者的共存,同样是帝国国祚绵长的原因之一,虽然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但是正是他们的平衡制约关系给帝国带来了稳定。

首先我们看藩镇问题,安史之乱之后出现了最著名的河朔三镇,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这三镇割据,也就是在治内自治,但这种自治又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半独立状态,他们还要依赖朝廷的威望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况且帝国为了压制这三镇还设下了数量极多的藩镇,这些藩镇多数是不割据的,但是拥兵自重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

藩镇之间相互制约,都很享受这种状态,即便是河朔三镇也只是希望在治内自治,不给朝廷交税以及自己握着官员的任免权,但是他们并没有反叛或者做皇帝等的野心,保持现状是他们想要的。如果有哪个藩镇与朝廷为敌,其他的藩镇就会派兵助朝廷平叛。

而朝廷也需要各个藩镇的强大兵力威慑四夷,因此即便是对外战争中胜算不多,但也不至于失败太多。

藩镇之间有平衡制约关系,藩镇和宦官之间也有这种平衡制约关系。安史之乱之后,尤其是唐宪宗时期,宦官不仅干预朝政,甚至掌管了神策军,这支禁军正是朝廷对付藩镇的最主要兵力。再加上朝中的朋党之争,就形成了最稳定的关系,因此,帝国能够在此基础上长久的存在。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即便是在中晚唐时期,大唐的天子也没有放弃帝国的复兴,出现了好几个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即便他们没有将大唐恢复到盛唐时期,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唐的国祚延长。他们从来没有放弃打击宦官和藩镇,比如开创元和之治的唐宪宗,开创会昌中兴的唐武宗以及开创大中之治的唐宣宗,吐蕃占领的河湟地区正是在唐宣宗时期被收回。

他们为大唐带来了短暂的复兴,但是因为大唐的积弊已经很深,并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就能彻底割除的,况且除了这三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之外,还有三位安于享乐的皇帝,比如唐穆宗、唐懿宗和唐僖宗。但即便如此,李唐王室还是能得到普遍的拥护。

正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大唐在安史之乱后还继续存在了150年,只是黄巢起义的发生,彻底打破了这一切,虽然起义被平定了,但是大唐的气数也尽了,终于在藩镇割据的战火中于907年被朱温所灭。

有没有想过去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种几亩田养几只鸡,远离尘嚣,远离浮躁

找个青山绿水的地方,种几亩田,养几只鸡,远离尘嚣,远离浮躁。

这是谁都想过这样的生活。问题是:一、真正过着这种生活的农人,却在逃离这种生活。二、想过这种生活的城里人,又很难如愿。因为这种生活要有闲、有钱。但现实中,有闲的,又少钱或没钱,有钱,又少闲或没闲,真正有钱又有闲的不多。我们大多是平凡人,既少钱,又少闲,故,这样的生活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理想,乃至只能是虚幻的海市蜃楼。三、普通人都在为生活而奔波,都在尘世中讨生活。农人远离青山绿水的乡村,远离几亩田、几只鸡的闲适,是为了讨得更富足的生活。城市人绝大多数也在为生活而奔波,他们心有闲适,但生活让人无法闲适。这些人,为生存,为生活,只得入世,而无法出世。四、普通人如要超然面对生活,心存出世,只能在积极入世,积极面对生活,认真讨生活的同时,调适好自己的心态。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说得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境由心生。好好生活,调适心态,心有向往,尘嚣必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