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对伊朗(黎以冲突为什么开始)_黎巴嫩_以色列_真主党

本文目录

  • 黎以冲突为什么开始
  • 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博弈,会不会让黎巴嫩成为牺牲品
  • 我想知道对于伊朗核武器 黎巴嫩应该持什么态度 支持伊朗还是美国 因为模联需要 希望大家帮帮忙
  • 以黎战争发生时间
  • 伊朗补时连入两球2-1逆转黎巴嫩,赛场上出现了哪些精彩瞬间
  • 如果黎巴嫩倒向了以色列,将会对伊朗带来什么隐患
  • 伊朗2-1逆转黎巴嫩,黎巴嫩此次为何会输
  • 2000年黎巴嫩亚洲杯的小组赛
  • 黎以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黎以冲突为什么开始

在以军士兵分别被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和黎真主党武装抓走后,
以分别发动了在加沙的“夏雨”行动和针对黎真主党的军事打击。以分析人士认为,以政府寻求在两条战线上一并解决它面对的多种问题。
实施“夏雨”行动后,以政府就开始不断指责叙利亚和伊朗是造成以巴局势恶化的幕后之手。以色列称,叙利亚容留并资助哈马斯,“指使”哈马斯袭击以目标,它同时指责伊朗通过黎真主党向哈马斯转运武器和经费,制造以巴紧张局势来转移国际视线,以减轻国际社会对解决其核问题的压力。
此外,以色列把伊朗核计划看作是对以国家安全的威胁,一直呼吁国际社会进行干预。以在黎巴嫩大规模展开海空军事行动,也是试图让“伊朗因素”浮出水面,以求加速解决伊朗核问题,消除它所感到的威胁。
但是,以分析人士认为,以政府很难“一劳永逸”地一揽子解决它与哈马斯、黎真主党、叙利亚和伊朗之间的问题。
“双重原因”助推黎真主党行动
黎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原因。
黎南部与以北部接壤,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由于巴勒斯坦游击队转移到黎巴嫩并以黎作为抗击以色列的基地,以经常对黎进行军事打击,致使黎以冲突不断。2000年5月,以军部队撤离“安全区”,结束对黎南部22年的占领,但由于以没有从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撤军,黎真主党游击队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未停止过。
从现实层面看,分析人士称,真主党的行动有其更深的用意。首先,以色列正集中力量在加沙实施“夏雨”军事行动,此时在以北部打击以军,既可使以腹背受敌,又可以帮助哈马斯军事组织,也加强了真主党在这一地区的影响。
其次,有媒体报道称,黎真主党与伊朗、叙利亚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目前,伊朗正因为核问题而受到巨大压力,而叙利亚也屡遭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指责。真主党此时采取行动,与以方发生武装冲突,能够帮助伊、叙缓解受到的巨大压力。
黎巴嫩真主党
黎巴嫩真主党是黎什叶派的政治和军事组织,成立于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创始人是穆萨维。该组织成立初期一直处于秘密状态,1984年开始使用“真主党”的名称,1985年发表声明宣告正式成立。
黎真主党主要由从“伊斯兰阿迈勒运动”中分裂出来的力量组成,其组织严密,装备精良,拥有民兵约5000人,在年轻的穆斯林教徒中很有影响。真主党总部设在贝卡谷地的巴勒贝克市,最高领导机构是由12人组成的协议委员会,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贝卡谷地、贝鲁特南郊和黎巴嫩南部等什叶派聚居地区。现任书记是哈桑。纳斯鲁拉。
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黎各派别根据政府的决定,解除了各自的武装,但真主党以抗击以色列为由,没有解除武装组织及上缴武器。
在中东和谈问题上,真主党坚决反对和谈,认为解决阿以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消灭以色列。因此,真主党的宗旨是通过武装斗争,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并主张效仿伊朗模式,在黎巴嫩建立伊斯兰共和国。
1991年阿以和谈开始后,真主党频繁袭击以在黎南部设立的“安全区”。因此,以色列一直视黎真主党为“恐怖组织”,并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和报复的对象,多次袭击其基地。1992年2月,真主党总书记穆萨维在以色列的空袭中被炸身亡。此后,哈桑。纳斯鲁拉接替穆萨维的位子,成为真主党的领袖。
真主党从1992年起参加黎巴嫩议会选举,并成为黎巴嫩最大的反对党。
2000年5月以色列从黎南部地区撤军后,该地区实际上由真主党控制。由于以色列没有从黎巴嫩、叙利亚和以色列交界地区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撤军,真主党武装组织对以境内目标的袭击一直没有中断。
历史上的黎以冲突
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人员12日向以色列境内多处目标发射炮弹和火箭弹,并与以军激烈交火,造成以军7名士兵丧生,2名士兵被绑架。随后,以军向黎南部真主党阵地发动猛烈的军事打击。黎以冲突再起。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北部接壤。长期以来,黎以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由于巴勒斯坦游击队转移到黎巴嫩并以黎作为抗击以色列的基地,以色列经常对黎进行军事打击,致使黎以冲突不断。
1968年12月28日,以武装直升机袭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机场,炸毁了十多架黎民用飞机,以报复以色列一架民用飞机在雅典机场遭巴武装人员袭击。
1978年3月15日,以色列陆、海、空三军发动“利塔尼行动”,首次入侵黎巴嫩,直逼首都贝鲁特,占领了利塔尼河以南地区。6月13日,以军撤出黎巴嫩。
1982年6月初,以军出动地面部队、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大举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黎南部地区,并将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赶出黎巴嫩。1985年1月,以色列开始分阶段从黎巴嫩撤军。但以色列以保卫北部领土安全为由,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了“安全区”,并将以支持的“南黎巴嫩军”留在黎境内。
1992年2月,以武装直升飞机袭击了黎真主党总书记穆萨维及其家属乘坐的汽车,穆萨维及其家属在袭击中丧生。此后,黎真主党武装同以军进行了多次交火,黎以冲突不断升级。
1993年7月,为打击黎真主党和巴游击队有生力量,以军对黎南部发动大规模的轰炸。在双方为期一周的激烈交火中,造成150多人丧生,500多人受伤。7月底,黎以双方达成谅解,实现停火。
1996年4月,为报复真主党武装对以北部的火箭袭击,以对黎南部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黎以军事冲突持续了16天之久,造成黎16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50多万人沦为难民。26日,黎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2000年初,为报复真主党武装的袭击,以多次出动战机对黎南部真主党游击队的基地进行轰炸。2000年5月,以军部队撤离“安全区”,结束对黎南部22年的占领。但由于以色列没有从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撤军,黎真主党游击队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未停止过。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
历史背景
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博弈,会不会让黎巴嫩成为牺牲品

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博弈很有可能就是将黎巴嫩成为了牺牲品,因为在早期的时候篱笆能总理去访问沙特,结果回来以后就开始进行了辞职,者不难让人看出,肯定是因为总理本人遭受了非常严重的迫害甚至软禁,所以两个大国之间进行博弈,弱小国家变成了牺牲品。

事件要从十几天前说起,在九月的时候,哈里里出访沙特,第二天返回时,哈里里忽然在电视里宣读辞职声明,指责伊朗及其“羽翼”黎巴嫩真主党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同时暗示自己遭遇暗杀威胁。这是一段沙特电视台事先录好的视频。

随后,哈里里一直失联。黎巴嫩怀疑哈里里遭沙特软禁,指责沙特干涉黎巴嫩内政、逼迫哈里里辞职。直到12日,失联的哈里里露面,在采访中表示,自己行动自由,没有被沙特软禁,他将在安保措施完备后“很快”返回黎巴嫩履行辞职程序。

辞职事发突然,哈里里在辞职声明中指责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行为导致黎巴嫩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变得糟糕,与自己寻求黎巴嫩的团结和统一的初衷相违背,故而选择辞职。哈里里说,伊朗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想要摧毁阿拉伯世界”,而黎巴嫩真主党充当其“帮凶”。由于上任之初承诺要寻求黎巴嫩的团结和统一,但面对如今这种因真主党和伊朗造成的无力掌控的分裂局面,他既不会向真主党和伊朗屈服,又不愿让黎巴嫩民众失望,因此宣布辞职。

我想知道对于伊朗核武器 黎巴嫩应该持什么态度 支持伊朗还是美国 因为模联需要 希望大家帮帮忙

黎巴嫩这个国家虽然不大,但其内部正治构成却十分复杂。对于伊朗的合计划,黎正府的态度并不积极(支持)。但今年4月初,黎正府又提出向伊朗购买电力。这或许只是一种变相的策应和声援(并不是直接的)。
另一方面,在黎巴嫩(甚至整个中东地区都)颇有名气的“真主dang”看来,伊朗拥有合五,绝对是件好事。因为伊朗与黎巴嫩真主dang渊源极深,且有共同的敌人(以色列)。

以黎战争发生时间

2006年7月12日
黎巴嫩和以色列战争原因:
黎巴嫩真主党历来把以色列视为头号敌人,而以色列也把它看作是眼中钉!
这是第五次中东战争的延续!
历史上的黎以冲突
1968年12月28日,以武装直升机袭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机场,炸毁了十多架黎民用飞机。
1978年3月15日,以色列陆海空三军发动“利塔尼行动”,首次入侵黎巴嫩,直逼首都贝鲁特,占领了利塔尼河以南地区。
1982年6月初,以军出动地面部队、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大举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黎南部地区,并将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赶出黎巴嫩。
1992年2月,以武装直升飞机袭击了黎真主党总书记穆萨维及其家属乘坐的汽车,穆萨维及其家属在袭击中丧生。
1993年7月,为打击黎真主党和巴游击队有生力量,以军对黎南部发动大规模的轰炸。150多人丧生,500多人受伤。
1996年4月,为报复真主党武装对以北部的火箭袭击,以对黎南部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黎16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50多万人沦为难民。
2000年初,为报复真主党武装的袭击,以多次出动战机对黎南部真主党游击队的基地进行轰炸。2000年5月,以军部队撤离“安全区”,结束对黎南部22年的占领。
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恩怨
黎巴嫩真主党成立于1982年,它是穆斯林什叶派政党,是黎巴嫩的第一大党。真主党主张消除美、法在黎巴嫩的影响,迫使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通过武装斗争,解放阿拉伯被占领土;帮助难民早日返回家园。长期以来,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互为盟友,相互支援,联系密切。
真主党有一个军事机构,专门负责游击队员的招募、训练和制定军事计划。游击队的训练营有两个,一个在贝鲁特南郊,另一个位于贝卡谷地。真主党对队员的训练不亚于正规部队,其中有射击、格斗、侦察、过障碍物、埋设炸药等军事训练,还有军事理论学习,训练时间一般为3个月。据报道,真主党人数超过5000人,其主要重型装备为大炮和卡秋莎火箭炮。
黎以边界浓烟四起
美国的角色
“真主党”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于1982年创建的一个什叶派穆斯林游击队组织。真主党建立之初曾得到伊朗革命卫队的大力支持,最初的目标是将以色列从黎巴嫩领土上赶走,并建立一个类似伊朗神权统治的伊斯兰国家。外界普遍认为真主党游击队在1983年制造了震惊世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驻贝鲁特军营爆炸案。那次爆炸造成241名美军士兵死亡。从1982年到2000年,黎巴嫩真主党对占领黎巴嫩南部的以色列军队发动了游击战。在以色列军队于2000年5月撤出该地区后,许多黎巴嫩人和阿拉伯世界都称赞真主党取得了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首次军事胜利。另外,真主党多年来一直在建设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部门,这使得它赢得了广泛的政治支持。美国认为黎巴嫩真主党是个恐怖组织,但到目前为止,尽管面临美国压力,但欧盟仍未宣布真主党是恐怖组织。
·以色列撤军以后,它与真主党武装的冲突也几乎没有停止过。双方经常展开大规模的袭击和报复性反袭击。
·以色列在遭受袭击后却一反常态地采取了较为克制的态度,仅对真主党方面进行了强烈警告和低烈度的报复,再次说明了黎以关系及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一方面,以色列受到了美国的强大压力,表示要进行精确打击,避免冲突的升级;而真主党背后的伊朗和叙利亚也要求其保持镇静,避免自己与美国关系的进一步紧张。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美国结束伊拉克战争以来,正在寻找下一个打击对象,而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一直与美国和以色列为敌,也被美国政府视为“铁定的恐怖组织”。面对美国的强大压力和伊拉克的教训,真主党武装正在悄悄地改变策略,不再宣称将对美国目标发动袭击。
美国国务卿赖斯当天在结束外交斡旋返回美国前告诉媒体,她认为真主党和以色列有可能在这个星期内实现停火。
美英乐观表态
“今天早晨,在我启程返回华盛顿之时,我带走了一个正在形成的共识,其内容是关于必须采取什么措施来尽快实现停火,同时又保证解决方案的持久性。我相信,我们能在这个星期内实现这两者。”赖斯在耶路撒冷告诉记者。
正在美国访问的英国首相布莱尔31日也表示,他认为现在有“切实的机会”通过一项安理会决议,彻底停止黎以冲突。他透露,决议内容将包括为以色列提供安全,让黎巴嫩政府完全控制黎全境和重建工作等。
同一天,正在菲律宾访问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希尔说,美国将推动在黎巴嫩部署一支“强大”的维和部队。
仍有零星空袭
与此同时,黎巴嫩安全官员却表示,以色列战机31日凌晨1时30分对黎东部靠近叙利亚的边境地区发动至少两次空袭。以方承认对这一地区发动了空袭,但声称这些行动是在“48小时暂停期”开始前。以色列是在31日凌晨0时过后宣布了暂停空袭的决定。以军后来解释说,暂停空袭的时间是从31日凌晨2时开始算起。以军方31日曾对媒体说,真主党当天又向以境内发射了火箭弹。但稍后,以军方和以警方更正了这一说法,称以境内的爆炸声与火箭弹袭击无关。
地面战将扩大
虽然空袭暂时停止了,以方却表示:这不会影响陆军和海军的炮击行动,也不会影响地面部队的进攻,但以军暂时不会攻击黎南部的公路,以便当地居民撤离。
以国防部长佩雷茨31日说,以色列不会同意立即停火。“我们决不同意立即停火。只有设法解除恐怖威胁,才能换来和平,”他在以色列议会的辩论中说。他说:“以色列将扩大和加强其针对真主党的行动。”
以色列电台31日说,以色列认定,只有在国际维和部队部署到黎巴嫩南部地区之后,以黎之间才能实现停火。该电台援引一名以色列高级官员的话说:“以色列确信,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的停火,只有在国际部队部署到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地区后才能实现。”
那名以色列高级官员说,他的话与赖斯关于有望本周内停火的表态并不矛盾。他说,他赞同美国的观点,即必须解决引发这场冲突的“根本原因”,包括解除真主党武装和迫使其离开以黎边境地区。

伊朗补时连入两球2-1逆转黎巴嫩,赛场上出现了哪些精彩瞬间

前伊朗国家足球队中场球员西鲁奥斯·丁莫哈马迪认为,在周四在赛达体育场度过了一个迷人的下午之后,德拉甘·斯科契奇的伊朗配得上 2022 年世界杯的席位,比赛以波斯人的胜利告终。伊朗队以 2-1 的比分大胜黎巴嫩队,因为萨达尔·阿兹蒙和艾哈迈德·诺鲁拉希的加时进球保持了他们的不败战绩,并使斯科契奇的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小组中名列前茅。

这意味着伊朗(13 分)和韩国(11 分)在六支球队 A 组中分别领先第三名黎巴嫩 8 分和 6 分,排位赛中途作为前两名直接进入卡塔尔。“伊朗在对阵黎巴嫩的比赛中开局不错,从第一分钟开始,他们就以进攻战术统治了比赛。我们本可以很快打进第一个进球,但球员们急于得分,在球门前有点粗心,”丁莫哈姆迪告诉德黑兰时报。

“黎巴嫩队在风的帮助下进球了,这完全是偶然的,当然,我们的球员在那种情况下犯了错误。“这个进球帮助黎巴嫩队更有信心地踢球,他们相信他们赢得了一场不太可能胜利的比赛,击败了亚洲最好的球队之一。他们也有机会通过我们球员的个人失误打进第二个进球。”前埃斯特格拉尔说。“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在补时阶段找到回球并获得三分。毫无疑问,伊朗理应赢得这场比赛。此外,我们的国家队理应获得参加 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的资格,因为我们是 A 组中最好的球队,优于韩国和该组的所有其他球队,”他补充道。

谈到伊朗队的球员,这位前美因茨05球员说:“国家队的球员都很棒,国际水平的球员素质差距不大,”丁莫哈马迪补充道。“Sardar Azmoun在第一个进球时表现得非常巧妙,而在第二个进球中,Vahid Amiri爆发性地跑进了对手的禁区并打破了他们的防守墙。斯科契奇在替补方面做出了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我们一直施压到比赛的最后几秒,最终达到了我们想要的结果。”Dinmohammadi 总结道。

如果黎巴嫩倒向了以色列,将会对伊朗带来什么隐患

如果黎巴嫩倒向了以色列,那么伊朗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近距离有力的打击了,而且反过来看,以色列打击伊朗的距离就近了许多,但是只要黎巴嫩的主要要领导人还是真主党的,那么黎巴嫩就永远不可能倒向以色列,这两个国家的结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我们知道的叙利亚内战爆发后,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借助援助巴沙尔之机,全部开赴到了叙利亚,不但躲避了以色列的追杀,还被伊朗青睐,援助给了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大量军事物资。

纵观整个中东地区,在美国的大力帮助下,以色列雄霸中东,能够称得上以色列心头之患的真没有几个国家了。逊尼派的老大沙特也基本被美国招降,现在已经成为了以色列的准军事同盟国,前一段时间还被爆出,沙特想出一大笔巨款,请以色列消灭胡赛武装,顺便也把伊朗彻底收拾一顿。

俄罗斯介入叙利亚战争之后,作为盟友,俄罗斯也援助给了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大量的大口径枪支,其中甚至有少量杀伤力巨大的飓风火箭炮。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摇身一变,鸟枪换炮,战斗力直线上升。

在这种情况之下,黎巴嫩真主党越来越成为了以色列的心头隐患,以色列最近对伊朗援助黎巴嫩真主党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打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国家这么倔,所以让他们合并只有一国动用武力才可能。

伊朗2-1逆转黎巴嫩,黎巴嫩此次为何会输

伊朗确实是2-1打赢了黎巴嫩,黎巴嫩输掉比赛的原因是:两个角度刁钻的低射守门员没有守住,所以失败了。

事情是这样的:世界杯预选赛第五轮开始较量,黎巴嫩主场对战伊朗。因为是黎巴嫩的主场,所以黎巴嫩上半场进攻非常的猛烈,在主场优势下,在上半场结束前的12分钟拿下了一血,拿里敦把球传给了后面的前锋贾赫巴尔汉,而伊朗守门员在全力防守拿里敦,疏忽了这个传球,贾赫巴尔汉于是一记飞脚射球进了球门,于是1-0领先于伊朗。但是伊朗也不是白给的。毕竟伊朗在南亚球坛有南亚霸主的称号。下半场时,趁着黎巴嫩的攻击松懈,伊朗对黎巴嫩发起了猛攻,阿曼先是一个刁钻的左角球进了黎巴嫩的球门,扳平了比分,然后萨里法德乘胜追击,在黎巴嫩目瞪口呆之际又是一刁钻的左角球攻进黎巴嫩的球门。最终伊朗下半场完美翻盘,赢得了比赛。以下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黎巴嫩失败的原因:

1、黎巴嫩没有把握好主场优势:在足球中,确实是有主场优势的,包括环境的优势和队员心理上的优势,在主场优势下,很容易造成一种状况:主场队员会上半场亢奋,下半场萎靡。上半场亢奋可以,但是要拉开足够的优势才行,比如德国主场打巴西,上半场就把巴西揍成4-0。但是黎巴嫩上半场亢奋,只进了一个球,而下半场萎靡。伊朗抓住了机会翻盘。

2、黎巴嫩的守门员的守门意识不够:防守球门必须要有足够的意识,要注意到球门的死角,因为从任意死角进球都算进球。而黎巴嫩的守门员两次没有守住左下角的左角球,可以说意识相当差劲。

2000年黎巴嫩亚洲杯的小组赛

时间 比赛结果 进球者 2000.10.12 伊拉克2-0泰国 伊:卡塔-切特28;马吉德59 2000.10.12 黎巴嫩0-4伊朗 伊:巴盖里18;埃斯蒂利75,88;
阿里戴伊90 2000.10.16 泰国1-1伊朗 泰:萨基桑13;
伊:阿里-戴伊73 2000.10.16 黎巴嫩2-2伊拉克 黎:萨洛尔27;霍基77
伊:贾爱尔5,23 2000.10.19 伊朗1-0伊拉克 伊:阿里-代伊35 2000.10.19 黎巴嫩1-1泰国 黎:萨克桑57
泰:费尔南德斯:83 A组 赛 胜 平 负 得失球 积分 伊朗 3 2 1 0 6:1 7 伊拉克 3 1 1 1 4:3 4 泰国 3 0 2 1 2:4 2 黎巴嫩 3 0 2 1 3:7 2 B组 赛 胜 平 负 得失球 积分 中国 3 1 2 0 6:2 5 科威特 3 1 2 0 1:0 5 韩国 3 1 1 1 5:3 4 印尼 3 0 1 2 0:7 1 时间 比赛结果 进球者 2000.10.14 韩国2-2中国 韩:李荣杓29;卢廷润57
中:宿茂臻35;范志毅65 2000.10.14 科威特0-0印度尼西亚   2000.10.17 中国4-0印尼 中:李明2;申思5;杨晨8;祁宏87 2000.10.17 韩国0-1科威特 科:侯瓦迪42 2000.10.20 中国0-0科威特   2000.10.20 韩国3-0印尼 韩:李东国30,76,90 C组 赛 胜 平 负 得失球 积分 日本 3 2 1 0 13:3 7 沙特 3 1 1 1 6:4 4 卡塔尔 3 0 3 0 2:2 3 乌兹别克斯坦 3 0 1 2 2:14 1 时间 比赛结果 进球者 2000.10.15. 沙特1-4日本 沙:森冈隆三91(乌龙)
日:柳泽敦26;高原直泰38;
名波浩54;小野伸二90 2000.10.15 卡塔尔1-1乌兹别克斯坦 卡:布洛奥斯米60
乌:米尔贾拉尔73 2000.10.18 日本8-1乌兹别克 日:服部年宏6;西泽明训13,25,48;高原直泰17,20,56;北岛秀朗78
乌:卢尚29 2000.10.18 沙特0-0卡塔尔   2000.10.21 日本1-1卡塔尔 日:西泽明训60
卡:奥拜德利22 2000.10.21 沙特5-0乌兹别克斯坦 沙:奥泰比18;沙尔霍布35,78,86;
特姆亚特88

黎以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战争原因: 以色列建国于1949年,是犹太人建立的民族国家。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功后,以色列为了维护本国的安全,先后与周边国家进行过五次中东战争,并且最终大获全胜。黎巴嫩真主党诞生于1982年,当时以色列正大举入侵,导致近60万什叶派穆斯林难民涌入黎首都贝鲁特南郊。这些难民渴望返回家园。于是,在当时的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的支持下,真主党在贝鲁特诞生了。它是穆斯林什叶派政党,在反抗以色列的过程中,打出了“开展武装斗争,把以军赶出黎巴嫩”的旗号,获得了当地人民的广泛支持,被视作抗击以色列侵略的顽强斗士。经年战争积蓄的仇恨、民族矛盾以及宗教问题,最终导致了以黎之间的战争。
战况: 7月12日以黎发生武装大规模冲突以来,双方的军事行动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冲突也一步步升级,局势也在进一步恶化。截至14日凌晨,已经有47名人员在冲突中丧生。13日晚间,真主党动用火箭弹袭击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以军则对黎实行陆海空全面封锁,以军总参谋长更是宣称要将黎巴嫩的时钟拨回20年前。就双方实力而言,以军无论在军队规模、武器数量和质量、得到的国际支援等等方面均优于对手,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