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何以为家》到底给我们带来哪些感受
- 看完了电影《何以为家》你有什么样的感想都说说吧
- 你对《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有什么感触
- 看完《何以为家》后,你有什么感悟
- 看完电影《何以为家》后,你有什么感受
- 大家对电影《何以为家》有何感受
- 《何以为家》不负责任的生育,等于一场谋杀,生了为何不养
《何以为家》到底给我们带来哪些感受
刚开始看 就觉得镜头的晃乱感 压迫感严重。后来仔细想 这或许是导演组想传递的信息之一吧:生存在战乱中注定杂乱无章 颠沛流离。即使面对生活无情的压迫,出于生命的本能还是会奋力生存下去。何以为家?唯汝愈强。
看完了电影《何以为家》你有什么样的感想都说说吧
看完的感想是,对比起来我们凭什么不好好的生活,相比起来我们太幸福了,还一天这不行那不行,应该让所有人看看这部电影,直击心灵深处。
你对《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有什么感触
观看后有以下几点感想
1:父母的家庭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观念和未来。
剧情因父母生下太多孩子而无能力抚养,导致孩子不能享受该有的童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口头协议不是爱,真正的爱是实际行动给他所需要的。
赞恩向法院告状父母,在法庭上他母亲喊着泪大喊:“只要能养活我儿子,让我犯多少罪都行”。看到她说的这话有点可笑,还没让她犯罪,连少生孩子都做不到,谈何为了孩子愿意去犯罪?
现实生活也有很多所谓的孝子,看到父母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只会说很对不起父母,如果我有钱肯定不会让父母如此操劳。三分钟热度,以后在工作中遇到点挫折,生活中碰到到困难,便往后退,然后在某个角落蜷缩成一团保护着自己的玻璃心。忘记了要当父母坚强的后盾,忘记了要给父母更好的物质生活,忘记了父母所受的苦比自己多的多………
这个世界根本就不需要口头协议的爱,口头协议的爱更多是弱者自我安慰罢了!
看完《何以为家》后,你有什么感悟
1,这部电影是控诉欧美主导下战乱的中东和非洲,欧美国家从那里掠夺的是他们的石油,资源,是制造他们内部的矛盾,将近一个世纪以来,那里的人民饱受苦难。
2, 资本主义国家没有给他们带来发展和新的文明进程,他们国家需要稳定发展,人民需要最基本的生活改善,而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列强的本质不可能也不会给她们带来这些。
3,赞恩一家的生活是战乱国家的缩影,他的命运只是一个必然。
4,只有中国在发展自我经济的同时,与世界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只有中国能给世界共同繁荣。
看完电影《何以为家》后,你有什么感受
苦难的国家必然会有苦难的人民
电影中的男主角赞恩是一个叙利亚难民,12岁的赞恩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从小在贝鲁特的贫民窟长大,终日混迹街头靠着各种各样的零活维持生计。这些孩子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国,一生都在难民营长大,过着悲惨的生活。男孩最后竟然把父母告上法庭,在法庭上发出悲天悯人的哀叹:“为什么生下我?!”,看得让人肝肠寸断。
而黎巴嫩更加是一个苦难的国家,首都贝鲁特曾经被誉为“东方巴黎”的城市一度是中东阿拉伯国家中最西方化的城市。拥有优良的港口和机场,使得贝鲁特成为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1975年开始的黎巴嫩内战使得这个城市遭受严重的摧残,国内穆斯林和天主教徒冲突不断。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的总部常驻贝鲁特,以色列于1982年对贝鲁特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以摧毁巴解组织,半个城市被夷为平地。尽管战后经过多年重建,然而由于资金匮乏使得重建进展缓慢。电影中的贝鲁特,整个城市一片水泥灰色,密集的房屋夹杂着拥挤的街道,一幅末世景象。
电影《何以为家》的英文官方名字为《Capernaum》。Capernaum(迦百农),来源于圣经。迦百农是一座古代城市的名字,是耶稣在加利利地区传道的中心。迦百农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而使得它一度是一个发达的渔业和商业中心,也曾是数条重要商业道路的枢纽。然而过度繁荣的经济导致当地人民贪图享乐,拒绝接受传道,因此迦百农成为了被耶稣诅咒的城市,日后这座城市日渐凋零直至荒废。
生活在一个苦难国家的人民,命运必然也是同样苦难。
大家对电影《何以为家》有何感受
《何以为家》能称得上是五星电影。
讲述一个善良且顽强的叙利亚小男孩,用他那柔弱的身躯,默默把全世界扛起来,并拖着生活往前走。全片中他毫无笑容,但是在最后一刻,他露出全片唯一一个微笑,确实让人很心疼。
而其中很多台词,反映了一系列问题,让人深思。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或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的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的儿子”、“滚,你这垃圾”。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我住在这里的地狱,我像一堆腐烂的肉。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做好人,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要我们像地毯一样被踩在脚下。” ——赞恩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有童真。
做父母的,既然没有能力抚养,就不要把孩子生下来,孩子是无辜的。
孩子应该是我们的软助,而不是我们的工具。
《何以为家》不负责任的生育,等于一场谋杀,生了为何不养
不负责任的生育,等同于一场谋杀。《何以为家》观后感
无辜的孩子从出生那天起便要开始受罪直到死去,可怕的是人们都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赞因的父亲也因而会无法理解地问出:“我也是这样的长大的,有什么错吗?”,母亲也哀嚎:“我一生都是奴隶,你还敢批评我?”在这里,女孩是一种商品,可以换钱;男孩是一种工具,负责养家糊口、照顾更小的小孩。父母只管生,不管养,将孩子当做摇钱树和免费劳动力。并不是所有人都配当父母,也并不是生了孩子就自动成为母亲。电影也让生活在太平中的人看到和感知到边缘世界的存在,让人不禁联想到《我不是药神》与《何以为家》在价值表达上的类似之处。在“药神”里,世界上只有穷病治不好,在“何以为家”中,痛苦和贫穷也是代代相传。
从电影内容来看,《何以为家》聚焦了黎巴嫩当下的难民问题,从观众角度来看,黎巴嫩这个国家是那么陌生。作为“战争”、“袭击”、“伤亡”等词汇出现最高的国家,这个多宗教、多种族、多国势力混杂的国家,早已经是人间炼狱。
而男主人公赞因的扮演者赞恩·阿尔·拉菲亚,就来自这样的人间炼狱。出生于2004年的赞恩,是跟着父母逃到黎巴嫩来的叙利亚难民,在拍电影之前,他们全家在黎巴嫩生活了8年。赞恩是在街头玩耍时被导演相中的孩子,演电影时的他,根本不认识字。他的演技除了靠导演指导外,基本来自于真实生活,比如全家会挤在一个没有床的房间睡觉,整天在街头做混混不上学,观众看到电影里的场景,是他每天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人生。唯一区别在于生活中,他有很好的父母亲,有人关心。但除此之外,影片中那些情节,他都经历过,那些街头暴力,他都见证过,所以他才能在影片中反映出这一幕幕来。
好在最后的真实世界,赞恩因为拍电影,全家得到关注,被难民署移民到了挪威接受正规教育,逃离人间炼狱的他。除了赞恩之外,所有角色都是非职业演员,这些人只是在银幕上呈现自己的痛苦,在银幕上体验自己的人生。
“珍珠就是痛苦围绕沙粒建造的庙宇”,这句原本出自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的箴言,恰恰也呼应了影片的主题:冷漠和拯救,痛苦和希望,相聚和离别。
看完电影后,现场很多观众都落泪了,我也一样。特别正片结束后的采访环节,记者问他“拍完电影后,你现在的愿望是什么?”“我就是希望我能有张睡觉的床。”越是经历过苦难的人,越会懂得珍惜。当影片中男孩子唯一一个微笑的镜头出现时,是那么的帅气迷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