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对黎巴嫩(男篮亚洲杯不敌黎巴嫩,谁是罪人谁是功臣)_黎巴嫩_中国男篮_亚洲杯

本文目录

  • 男篮亚洲杯不敌黎巴嫩,谁是罪人谁是功臣
  • 请问一下亚洲红魔韩国队在2006年世界杯十强赛的战绩
  • 中国男篮VS黎巴嫩不遗余力!杜锋解锁新战术,能否以下克上
  • 亚洲杯中国男篮战黎巴嫩有多少胜算

男篮亚洲杯不敌黎巴嫩,谁是罪人谁是功臣

杜锋在发布会揽责,说输球和球员没关系,都是教练员的责任,事实上他很会说话,最后说新冠再次作恶,孙明徽和赵睿都不舒服,还说关键时刻篮板球抢不到,我们自己打败了自己,他给全国人民道歉了,没人愿意打笑面人,你还能让他引咎辞职吗?其实周琦22分21板是超级高水平,我们的三分球22中8是两个遮羞布,不然在对抗差很多的情况下,也就是攻防全面失手,其实差距很大,CBA真的要反思了。 

按说不应该再甩锅,但孰是孰非说说也没什么大碍,其实我们的内线不错,也就是仅限于周琦一个人,顾全和翟晓川的防守跟不上,还在于太矮,对方没有背打好手都算我们很幸运,我们的这个后卫线被阿拉基一个人比没了,比分纠缠到我们还有赢球希望很侥幸,事实上我们惨败十多分很正常,黎巴嫩比韩国好太多,人家战斗力第一名不虚传。我们应该认栽。

黎巴嫩这批球员还等打几年,他们配合很默契,防守的组织性和执行力好很多,我们的22次失误都的被对方积极防守压迫造成的,14次抢断球,那8次就是选择了不恰当的进攻防守,被对方的铁血防守造成了走步,事实上就这样尴尬,失误最多的是我们的主控孙铭徽,显然他代替不了任何人,杜锋的国家队就没有一个合格的主控,吴前、赵继伟和徐杰都身体很弱,但那三个大个都没脑子,甚至脾气贼大,还根本不听话。

这网红后卫和不会防守的球员在一起,其实还是焦健说得好,没有谁比杜锋干得更好,显然有人造谣说世界杯预选赛定杜锋去留,其实打巴林。哈萨克斯坦压力不大,但明年的世界杯想得到亚洲第一打奥运会,其实最大的死敌的黎巴嫩,甚至日本会喊回八村塁,我们的难度很大。

请问一下亚洲红魔韩国队在2006年世界杯十强赛的战绩

2006年亚洲区预选赛是8强赛,韩国队3胜1平2负的积10分,以小组第二名的身份晋级06年世界杯
附战绩(括号内为客场):2-0(4-0)科威特,0-1(0-2)沙特
,2-1(1-1)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男篮VS黎巴嫩不遗余力!杜锋解锁新战术,能否以下克上

中国男篮VS黎巴嫩,打赢了我们就进四强,打输了就回家,说是生死战也不为过!至于官方发布的战力榜,真的没必要太过当真,虽然在战力榜上黎巴嫩排名第一,但他能打过澳大利亚吗?我们虽然战力榜排名第九,但咱不是也进八强了吗?

黎巴嫩队与欧洲球队大同小异,尤其是战术体系这一点,非常接近。一直以来黎巴嫩队都喜欢挡拆掩护、无球端的掩护,很喜欢强调身体对抗,而这些正是欧洲球队的特点,在身体对抗方面我们可能不是很占优势。不过我相信杜指导肯定会有应对的策略,作为CBA最出色的教练,杜锋的战术应对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现在杜锋指导的执教风格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不再经常性的骂手底下的球员了,更多的是鼓励他们,杜锋也知道这批球员太不容易了!

世界杯预选赛上,中国男篮两次输给了澳大利亚,两次战胜了中国台北,在亚洲杯小组赛上,首场比赛输给了韩国,之后战胜了巴林队和中国台北队,在八强资格赛上又战胜了印尼队,经过这一系列比赛,球迷普遍认为杜锋的中国男篮只能赢弱队,稍微有点儿强度就找不到北了。杜锋场上用人那一套,国内球迷早已熟悉,但对于黎巴嫩来说,他们是陌生的,他们也许不适应中国男篮的打法,加上周琦状态回归,中国男篮不赢对手20分都算输球。

现如今黎巴嫩男篮被FIBA评为亚洲杯实力榜头位,看到了冲击冠军的希望,于是海达尔就听从了主教练哈吉的召唤,赶紧来支援,就像之前周琦支援中国男篮一样。不过现在中国男篮的周琦和王哲林都有着更好的身体状况,所以击败黎巴嫩男篮进入四强,应该问题不大。

亚洲杯中国男篮战黎巴嫩有多少胜算

根据数据统计,包括亚洲杯改制前,在此项赛事中中国男篮面对黎巴嫩的交手战绩为11胜0负未尝败绩。

而在双方最近的一次交手中是在上届男篮世界杯预选赛上。当时中国男篮蓝队以88-92加时赛中不敌黎巴嫩。对于如今的中国男篮,我们需要正视自身不足,就拿刚结束不久的世预赛来看,两次不敌澳大利亚足以说明我们和实力强大的对手有很大的差距。

在此前国际篮联官方宣布的最新一期球队战力排行榜中,黎巴嫩超越澳大利亚升至第一位,而此前排名第五的中国男篮在50分大胜东道主印度尼西瓦后排名不升反降,下降到第九名。如果从这份排行榜来看。

中国男篮对阵黎巴嫩似乎毫无胜算可言,首先这份排行榜毫无根据可言,其次篮球是竞技体育,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并且在过往的交手战绩上,中国男篮更是有压倒性的优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