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背后的暗涌:为何中央派和地方派意见不一?_此案_士子_地方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有大量案件的产生,尽管大多数案件可以得到公平的审判,但冤案冤情也是层出不穷。其中清末四大冤案之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因其传奇的色彩而被人们津津乐道。

尽管最终此案得以沉冤昭雪,正义战胜了邪恶,但在这张正义的面具之下隐藏的却是清末各方政治力量为利益而进行的激烈较量。

“杨乃武案”的前后始末

1、地方司法精心设计的杀人案

杨乃武是浙江余杭县的举人,其人书生意气极重,一向不屑官场中人阿谀奉承,贪赃枉法的做派。为维护乡邻百姓的利益,杨乃武曾联合士子群体揭发过余杭知县刘锡彤滥收钱粮敛赃贪墨的恶行,因此在冤案发生之前他就已经触动了地方官府的利益,成为了当地官员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

杨乃武

恰好此时,平时便与杨乃武有私情流言的毕秀姑的丈夫葛品连暴毙身亡,且死亡特征极似中毒,于是葛母便要求当地县衙验尸查证。余杭知县刘锡彤接到这一状告后自然欢欣鼓舞,立马派遣仵作前去验尸,验尸结果为葛品连的确死于毒杀但不确定何种毒药。

展开全文

刘锡彤凭借这一结果再联合杨乃武与毕秀姑之间的私情流言,未经仔细审理便认定是杨毕二人合谋杀害了葛品连。

为了将此案坐实以便除掉杨乃武,刘锡彤便开始精心设计各种证据来证明他先入为主的结论是正确的。他先是动用刑讯手段逼迫毕秀姑承认是杨乃武指使她用砒霜毒害了自己的丈夫,同时上书朝廷革去了杨乃武举人的功名,再将案情转交到杭州知府陈鲁的手中。

刘锡彤

陈鲁是武人出身,本就瞧不起作为文人的杨乃武,于是也未经严查便先对杨乃武进行了刑讯逼供的手段,杨乃武承受不住,无奈之下只能承认杀害了葛品连。于是陈鲁依照大清律宣判杨乃武斩立决,毕秀姑凌迟,并经浙江巡抚杨昌浚批复上报刑部,待得秋后刑部审查后执行。

2. 朝廷迫于压力介入审办

虽然杨乃武已被判决,但他的家人坚信他绝不可能不顾自己的前途功名,为了儿女私情而毒杀别人,也不愿看着杨乃武白白蒙冤而亡,于是他们绕过地方司法部门前去京城直接找朝廷上诉。

朝廷收到上诉后未经审理,便再次将此案退给地方司法衙门,只是要求他们再次仔细核查,这样的结果只会让此案继续掌握在地方官府的手中,永远无法真相大白。

但杨乃武家人大张旗鼓的申诉终于闹得朝野与民间一片沸沸扬扬,在江浙士子以及民间舆论的多重压力之下,朝廷只能越过地方官府,指派刑部直接处理此案,最终经过细致的审理,此案得以真相大白,葛品连是因病而亡,并非被毒杀。

这样的结果使得全国上下一片哗然,朝廷的脸面与威信受到严重的打击,慈禧太后也勃然大怒,将余杭知县刘锡彤流放至黑龙江,其他余杭县三十多位相关人员被充军或流放。而刘锡彤背后的江浙地区一百多名相关官员同样也被摘掉了顶戴花翎,并明召永不叙用。

正义背后各势力的交锋

1. 地方派力量自成一体

杨乃武案发生的时间正值清朝末年,此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廷的满洲八旗子弟早已养尊处优已久,战力不堪一击。慈禧太后只能仰仗地方上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这也给了地方势力不断扩大增强的机会。

小白菜

太平天国运动平息后,很多的汉臣官员做了朝廷的封疆大吏,汉臣割据一方势力的崛起使得清廷的满族权贵如鲠在喉。

本来像杨乃武这类的地方案情刑部不会直接插手处理,除非经过省府州县层层的上诉审查之后仍有冤情才可由中央接手。即使刑部受理之后,主审的中央官员为了维护与地方官员之间的关系也不会轻易推翻地方上的给出的结论。

这一律法的漏洞便导致地方上官官相护,形成铁板一块之势,即使中央想介入地方事务也无从下手。

2.浙江士绅团体的反击

在杨乃武案提交到刑部后,朝廷委派胡瑞澜仔细查办此案,胡瑞澜清楚的知道此案最终的结果会影响一众江浙地方官员的仕途与命运,且他的官职还是浙省学政,他无力也无心得罪自己的一众同僚,所以尽管杨乃武案在全国上下掀起了滔天巨浪,连当时的外媒《申报》也持续跟进报道,但此案最终的决策权依旧掌握在地方司法部门手中,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

刑讯逼供

但江浙士子的集体上书打破了这一局面,为了安抚天下士子之心,慈禧太后明发谕旨要求刑部直接申办此案,最终才让杨乃武洗刷了冤屈。但江浙的士绅集团绝不是平白无故的为杨乃武伸张正义。只是因为杨乃武身为有功名在身的举人,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江浙士子的形象与声誉。

如果坐实他因私情而毒杀别人的罪名,这无异于打脸整个江浙士子集团,这是所有读书人无法忍受的。而他们在此案平反的过程中不遗余力的反击也是为了维护整体江浙士子们的共同利益。

3、中央派势力借机打击地方派力量

四川监察御史王昕曾就杨乃武案却向慈禧太后上呈的一道奏折“此案奉旨饬交抚臣详核于前,钦派学臣复审于后,宜如何悉心研鞠以副委任,万不料徇情枉法,罔上行私,颠倒是非,至于此极……臣揆胡瑞澜、杨昌浚所以敢于为此者,盖以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皇上冲龄践祚,大政未及亲裁,所以藐法欺君,肆无忌惮”

如果此前中央只是迫于各方势力带来的压力,并希望挽回朝廷的颜面,维护律法的公正才直接审办此案,那么这份奏折就直接触动了慈禧太后对于皇权掌控的那根敏感神经。

地方各势力在处理此案时独断专行,紧密结合的行为已经让当权者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威胁,他们还想通过此案影射反对慈禧太后实行垂帘听政的决策,进一步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掌控,这是朝廷实际掌权者无法忍受的。

慈禧太后最后力排众议,强势平反了此案,并着重处理了一批相关人员,表面上看起来是维护了世间的正义,实际上却是借此警告地方派系,中央依旧对地方有着绝对的掌控权。

杭州展示馆

总结

围绕着杨乃武这一小小的冤案,晚晴各政治力量各显神通,尽管当时慈禧太后明确表示一干相关人员革职回家永不叙用,但浙江巡抚杨昌浚很快复起担任了任闽浙、陕甘总督,胡瑞澜也重新被任命新的官职,而杨乃武被判杖一百,所革举人不予恢复,毕秀姑被判杖八十。

表面上的公平正义到最后也不过是中央与地方在利益需求下相互妥协的产物,这样的明争暗斗也加速了清朝的覆灭。

参考文献

1、《清末四大冤案纪实》

2、《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真情披露》

3、《《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