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妖怪”很不一样_妖怪_中国_官吏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妖怪 中国 一样 妖怪 中国 官吏

5集播放量超1.6亿,豆瓣16万人打出9.3分

新年里惊艳国人的《中国奇谭》,缘何出圈

中国的“妖怪”很不一样

这个春节,有多少人趴在哔哩哔哩网站,守着一场与“妖怪”的遇见。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原创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从2023年1月1日播出以来,截至1月28日,5集的总播放量达到1.6亿,豆瓣上16万人打出9.3的评分。

中国美术学院也在官方微博上为之打CALL,毕业于中国美院附中的总导演陈廖宇是妥妥的校友。

陈廖宇率10位导演,讲了八个故事,每一集的技法各不相同,每一个呼之欲出的奇谭故事,都在给中国观众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如何面对不可思议的天真,如何寻找被连接的经验(更多幕后团队的故事,请扫码提取)。

今天上午10点,第六个奇谭故事即将更新。

《中国奇谭》的开篇,《小妖怪的夏天》里的小猪妖是一只梦想吃唐僧肉的妖界打工人,勤奋机灵善良,它的职场遭遇牵动着每一个打工人的心。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把许多观者带回了久违的老家。神仙或小妖就是原生态村落的一部分,小朋友想不明白的事以为是他们在帮忙。当家被拆了,他们也离开了。

还有《林林》里人与狼的对立,《小满》里小满对大鱼的恐惧,最后都收尾在一丝留有温度的余韵上。

哪怕是因画风引发最大争议的《鹅鹅鹅》,也通过一个货郎进山送鹅所经历的亦真亦幻的一天,暗喻了人心层层套嵌深不可测,但最后出来的白鹅少女,还与货郎发生了一丝情感交流。

是的,中国的妖就是这么特别。

《中国奇谭》的英文标题,译作Yao-Chinese Folk Tales(妖——中国民间故事)。妖,直译为Yao,因为很难找到匹配的翻译。它区别于西方世界邪恶的怪兽,在中国的传统谱系里,80%的妖都与人为善,秉性非常温暖。

这不是动画人的刻意美化。如果翻一翻古代志怪小说,会发现他们大多是与人为善的,从他们身上可以触摸到人性的温度。

清代闲斋氏撰写的《夜谭随录》中,就讲了一个褦襶(nài dài)的故事。

沈阳一个官吏走马上任,小吏告诉他,官衙里头素来不太平,已经吓跑了好几任。

不久,果然出来了一团乌黑的毛,无头无面无手足,只有两个眼睛雪白,嘴巴尖长,看着非常吓人。官吏倒是不怕它。我办我的公,你玩你的。

展开全文

官吏熬夜加班,褦襶都陪着,他们竟然处成了朋友。“褦襶”就是官吏给他取的名字,形容一个东西非常臃肿。

有一天雪下得特别大,官吏要喝酒,褦襶顶着空酒瓶,带着一吊钱就出门了。从此以后,他成了专职“代购”。不过,当地老百姓也开始议论一种怪现象,家里老丢东西,但钱都留在桌上。

后来,官吏被调到福建,加班熬夜想念褦襶时,他就真的跳出来了!他立刻把妻儿老小、丫鬟杂役都叫过来相认,褦襶从此变成了这家的人间吉祥物。

有褦襶这样的前辈,在《中国奇谭》里冒出“三好打工人”小猪妖也就不奇怪了。

2020年,青年作家张云出版了《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他花了10年,梳理出先秦至清代的1080种中国妖怪名称。人们说他在给妖怪们“上户口”。

论数量,中国的妖怪远超其他国家。论气度,先秦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一批半人半兽、能力巨大的“创世”级妖怪,比如《山海经》里的各位。

“妖怪”这个词正式出现,是在距今1800多年前,东晋文人干宝在《搜神记》里讲“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妖怪包括动物、植物、非生物。

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认识不足,加上各种离奇现象引发的视觉、心理感应,理解不了的部分,都视之为妖怪。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就这样从一开始塑造着我们的文化格局和想象。

因为妖怪更大程度上,是社会状态、人类心理、文明衍化的映射。妖怪存在于人心和世界的缝隙之中,有人的地方才有妖,而自古就有不少鬼怪爱好者,甚至不乏精英。

据说苏东坡在被贬黄州之后,每逢家里有客人来,他都要请客人讲志怪见闻。

许多名人都潜心于志怪的收集记录——东晋陶渊明著有《续搜神记》;南朝数学家祖冲之,著有《述异记》;清代三大志怪小说集,有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子不语》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志怪还成为一种文化输出,比如随唐代传奇传到日本,形成了日本的妖怪文学。

唐代的传奇,让中国妖怪脱离先秦的宏伟,彻底“走”向人间,它们开始血肉丰满,烟火气十足。尤其是在爱情题材方面,大量的狐精、花精来人间谈恋爱。但还有一种妖怪异军突起,来自唐人奇崛的想象力。

《酉阳杂俎(zǔ)》里讲了一则修月人的故事。唐太和年间,郑仁本有个表弟,经常和一个王秀才游嵩山,有一次两人来到一极幽之境,迷路了。将近天晚,忽然听到树丛中有打鼾的声音:只见一个人枕着一个包袱在睡觉,衣裳洁白。

二人将人唤醒,问他来自何方。那人笑着说:“你们知道月亮是七宝合成的吗?月亮的形状像圆球,它的阴影多半是因为太阳光被遮蔽才产生的。在它的暗处,表面凹凸不平,常常有八万二千人在那里修月,我是其中的一个。”

要知道,人类第一次看到月球,是1608年伽利略利用天文望远镜实现的,这才知道月球的质地是坑洼的——距离这位唐朝修月人,已经过了800多年。

目前播出的《中国奇谭》,有好几个源自志怪小说,动画片就像是打开了装着这类文化瑰宝的麻袋。

今天我们怎么理解他们?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的结局,引发过许多讨论:第一幕结尾——小猪妖被大圣一棍子给打死了。第二幕结尾——孙悟空佯装打死猪妖,后来还赠与它三根毫毛保平安。很多人说,相比反转的温暖结局,第一幕的结局可能更接近真实。

在古人看来,妖怪不符合正统的评价标准,难得圆满的结局,即便大部分妖都可敬可亲,不伤害人类,但结局通常有两种情况:要不被消灭,或者妖怪伤心地离开。

妖怪其实和人一样,有七情六欲,爱恨情仇。况且“精”这个字,常指物质最纯粹的部分。“精”在古时又与“情”共通,当一个物质最精华的部分产生了人类的情感,投射的是人的内心世界。

当然妖怪们所处的幽冥世界不是人间的镜像,人鬼殊途,但那些人性中的幽暗与光明,两个世界都在分享。

在这个意义上,人们了解妖怪,其实也是换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我们自己身在何处。

《中国奇谭》第二集《鹅鹅鹅》,就源于南朝志怪小说《续齐楷记》中的《阳羡书生》,“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可以看出原来的文本是讲人心多变的生活本质,它既不讽刺谁,也不伤害谁,只是古人用生动有趣的笔法描述了一个志怪故事。”在动画创作时,分集导演胡睿保留了这层意蕴,他做了一点小的改编,让货郎(“你”)参与到了整条感情线索中,把当代青年人的一些生活状态投射了进去。

“‘妖怪’这个概念,其实是一个文学概念,一个戏剧概念。你可以理解成妖怪是一种比喻,比喻一种荒诞的、离奇的,在现实常理当中我们不易理解的极具个性的人。”胡睿说。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你就会发现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很大的个性。中国的志怪小说、传奇小说、演义小说当中都留下了大量的妖怪资源,这些资源也让我们在今天这个电影工业化时代中,看到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本报记者 章咪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