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二十四节气于哪一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二十四节气何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
- 3、如何评价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 4、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何意义
二十四节气于哪一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016年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昨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何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
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2006年,24节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历二十四节气”又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昨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何评价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十四节气是季节的流转,它告知我们气温的变化,它预兆着夏雨冬雪,它分享着物候的乐事。在流年往复的千百年里,我们过着比四季更精致的24节气,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时间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体现出国家、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成功应用,可以更好的将其融入当代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中国“ 24节气”的成功运用,能更好的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展示文化的多样性。
当地时间11月30日,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还有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何意义
1、二十四节气是季节的流转,它告知我们气温的变化,它预兆着夏雨冬雪,它分享着物候的乐事。在流年往复的千百年里,我们过着比四季更精致的24节气,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时间的意义。
2、“二十四节气”能够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可以看做是现代人对古人智慧的一种肯定,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二十四节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自然的律动与节奏,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一点,对当下的人们来说,尤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