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中的惊蛰到底有什么寓意?古人惊蛰代表什么_惊蛰_节气_春雷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惊蛰 惊蛰 节气 春雷

本文目录

  • 农历中的惊蛰到底有什么寓意
  • 古人惊蛰代表什么
  • 写惊蛰的诗词有哪些
  • 二十四节气惊蛰:“昆虫未蛰,不以火田”,是什么意思
  • 老人说“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什么意思今年惊蛰后冷吗
  •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农谚预测年景,啥说法
  • “惊蛰”寓意着什么惊蛰对农事意味着什么
  • 惊蛰节令即到,惊蛰常识知多少
  • 农村的老俗语“惊蛰冷,冷半年”,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农村俗语“惊蛰闻雷米似泥”啥意思惊蛰打雷有什么说法

农历中的惊蛰到底有什么寓意

谢谢邀答!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排于第三位,是代表阴历二月的节,也是代表干支历里正月与二月的界点,未交惊蛰是正月寅管事,交惊蛰后才算二月卯管事。在公历里,一般是3月5,6两天中的一天交惊蛰。太阳位置到达黄经345度依旧例测日影,影长古尺为八尺二寸。惊是突然刺激惊动,蛰是蛰伏,有的动物会蛰伏冬眠,动物蛰藏进土里冬眠就叫入蛰。惊蛰寓意,就是春雷乍响,惊动了蛰伏冬眠的虫子醒来出走,寓春雷乍响,冬眠虫类始苏醒,出土活动,意为真的寒冬已尽,暖春到来,一声春雷,惊醒冬虫一一春雷响,万物长。

交惊蛰一周后就出九了,惊蛰正在九九里,九九艳阳天,春雷响,万物长,气温回升,土壤开始解冻,雨水增多,眠虫苏醒,春暖花开燕来,蜂蝶恋,鸟语花香,一片好春光,春耕开始入农忙。

有关惊蛰农谚就不少:

不用算,不用数,惊蛰五日就出九。

过了惊蛰节,耕地莫停歇。

过了惊蛰节,一夜一片叶。

惊蛰打雷,小满发水。

惊蛰过后雷声响,谷苗秧苗迎风长。

惊蛰雷雨大,谷米无高价。

惊蛰闻雷米如泥。

雷响惊蛰前,不是好春天。

未蛰先雷不是好兆头。

………

古人惊蛰代表什么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如果要说古人的惊蛰代表什么?可从二个层面来说。惊蛰节临仲春,按八卦而言二月节,万物出乎震卦,震为雷,故曰惊蛰。按古来之意是言,春雷初响,惊醒蛰伏的昆虫动物开始觅食活动。

按二十四节来说,太阳过黄经三百四十五度的位置,是惊蛰,春雷乍响,蛰物威动,气温渐暖,桃红李白,黄莺始叫,鸟儿高飞,春雷乃这个時节的一种自然现象。

按今春气象来说,岁润四月,春意见迟,万物迟晚,更兼新冠病疫泛滥肆虐,宅家闭居,常见网友写文言道古老中医有言,中国的历次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嫣然一幅瘟疫病毒素描写真图,有始有发,有生有长,有盛有衰,好像惊蛰一过,瘟疫便会按这个规律自行消失。静思细想,其言何其荒谬!

今天的抗疫曙光,来自何易!使我国人民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众志诚城,举全国人力物力,统筹战疫一盘棋,多少逆行之人,白衣天使昼夜苦斗,舍生忘死,才迎来的结果,确非几句中医的规律之言,便可在惊蛰之后,自行衰没消除,那么容易,那么简单!应向一线的医护人致敬,向老院士们致敬,向牺牲在战疫前线的医护人员鞠躬默哀!向全国在疫情中失去的生命人们,道一声一路走好!化悲痛为力量!再接再励,中国无畏,战疫必胜!武汉加油!

写惊蛰的诗词有哪些

《安济桥》

杜德源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

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东。

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

《春日杂兴五首》

陈棣

料峭寒犹薄,阴云带晚烟。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日永消香篆,愁浓逼酒船。
为君借余景,收拾赋新篇。

太多了,个人喜欢这两首诗。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春雷震,万物苏醒,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二十四节气惊蛰:“昆虫未蛰,不以火田”,是什么意思

今年的惊蛰节气提前了一周,上海气象局就已经宣布申城“入春”,相比正常年份提前了15天,并且,已经是连续五年提早入春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时节,万物以荣,“阳和启蛰,万物皆春”,在美妙的春天里,我们又迎来了惊蛰节气。

惊蛰在古代称为“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和昆虫有关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惊蛰之前,很多昆虫还蛰伏在土里,它们不吃不喝,称为“蛰”,是隐藏的意思。这些蛰伏在地下的昆虫,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而出动。

不过,在全球温度升高的大背景下,气候也随之变化不少,相比老祖宗的判断要么提前了,要么滞后了。今年的惊蛰节气提前了一周,上海气象局就已经宣布申城“入春”,相比正常年份提前了15天,并且,已经是连续五年提早入春了。

到了惊蛰节气,天上的春雷和萌发的阳气,开始呼唤地下蛰伏的昆虫出来活动,被古人称为“惊”。作为农民来说,惊蛰是农忙的开始,也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土壤处理、种衣剂拌种,又要和害虫来场战斗。

惊蛰节气一到,华北地区冬小麦也要开始返青了,要浇返青水和追施返青肥。而江南地区的小麦已经开始拔节,油菜也见花了。

惊蛰节气斗指丁,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历法家在几千年前黄河流域开始记录昼夜的长短,观察太阳的角度,测量正午的影子,等待“大火球”升起的那一刻。“昼参日影,夜考极星”,来制定的。北斗极星循环旋转,斗转星移与自然节律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温度逐渐升高,桃花开始盛开了,春意盎然,使人心情愉悦。黄鹂鸟感受到了春天的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美妙。所以,开始鸣叫,告诉人们阳气上升了,节气正常到来,农民要做好春耕准备了。在仲春的时候天空还没有飞翔的雄鹰,只能听见布谷鸟在远处啼叫。

我们知道害虫大部分都是有四个形态,卵、幼虫、蛹和成虫,这些形态中至少有一一种形态是在土壤中的,所以,土壤处理是防治虫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而我们常说的“夏虫”,它是在夏天生长,到了秋天的时候就开始产卵了,并且,在冬季越冬。例如,螳螂、蝈蝈、蝗虫等。

古人没有杀虫剂,也没有种衣剂只能用一些土方法来做土壤处理。比如,会用石灰、硫磺或艾草驱虫熏虫等。古人还会在田间种上一棵花椒,用花椒释放出来的气味驱虫。我们现在铲除大棚作物的蚜虫会用到丽蚜小蜂和养护草龄,其实,这种方法古时候的农民也在用,他们养的叫蜾蠃,在《诗经》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描述,意思是说蜾蠃把卵藏在螟蛉的身上进行繁殖,达到以虫除虫的目的。你看,我们现在用的方法都是古代农民玩过的。

古人用以虫防虫的例子很多,比如,会用黄猄蚁防治柑橘蚧壳虫,还会用家蚕、蜂、蝴蝶、捕食螨,草蛉和七星瓢虫等来以虫治虫。

“昆虫未蛰,不以火田”,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大意是说,古代农民放火烧田的时间,不会选在昆虫冬眠之前,以防藏在草中的虫子被火焰燎杀。古人认为,昆虫也是生命,不能随便杀死。但是,对我们现在来说,任何有害的昆虫都会造成粮食减产,无论是用土方法还是烈性农药,都是要给它除掉的。

古代是农耕社会,庄稼就是农民的命,也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古代对惊蛰节气这天的天气情况也会格外关注。通过,长时间的记录,慢慢地发现一些规律,往往这天打雷,后期的年景比较好,会风调雨顺。如果,这天不打雷也不下雨,年头都不太好。

根据这样的现象,农民形成了一些农谚,来判断年景。比如,“惊蛰为闻雷米似泥”,什么意思呢?我讲给大家听听!

惊蛰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惊蛰”节气,闻雷就是听见雷声,米似泥指的是米像泥一样贱。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我们“惊蛰”这天下雨或阴天,听见雷声,说明大地阳气按时节正常启动了,按老祖宗的经验,预示着这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米多的像泥一样贱。反之,这天不下雨也不打雷,说明节气提前了或者是推后了,粮食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些农谚都是老辈人长期劳作总结出来的,现在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技能和以前不同了,我们要结合实际,留意天气预报来做出判断。但是,不管怎么说,二十四节气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老辈人留下来的农谚还准吗?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老人说“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什么意思今年惊蛰后冷吗

“春雷响,万物长”,北京时间3月5日22点43分34秒将迎来“惊蛰”节气,惊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这标志着气温回暖、春雷乍动,万物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惊蛰”时节正值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叫、燕飞来,我国大多数地区这个时节“春雷始鸣”。老话说“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蛰”指越冬的地下虫子,惊蛰指“越冬的地下害虫被雷声惊醒”,其本质是指天气变暖了、越冬的地下害虫结束冬眠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二十四节气与农耕生产息息相关,老话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今年的“九九”时间为2022年3月3日~2022年3月11日,惊蛰正处于九九阶段,因此有“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说法,到了惊蛰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大忙时节。

到了惊蛰时节,农村老人常说“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农谚是古人长期劳动经验的总结,那么这句老话有道理吗?今年惊蛰节气后还冷不冷?

老话“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风吹土”说的是风把土吹起来,说明“风很大,刮大风”;“倒冷四十五”指的是“接下来的四十五天都会很冷”,“四十五”并不是指准确的数字,指阴冷天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农谚“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的意思是说,如果惊蛰节气刮大风,那么接下来就会出现长时间的阴冷天气,这种阴冷天气可能要持续到4月中旬(谷雨前后),这也寓意着接下来有“倒春寒”天气。

在我国有的地区有“惊蛰刮大风,冷到四月中”的说法,这句话和“惊蛰吹起土,倒冷十四五”意思相近,说的都是惊蛰这天风很大,那么接下来会有持续的阴冷天气。

所谓的“倒春寒”就是春季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这种天气会给农业造成严重影响。倒春寒天气常发生在3月或者4月,倒春寒发生时会导致处于拔节期或者返青期的冬小麦受到冻害,会使播种后尚未出土的棉花、小麦等农作物出现烂种,会使已经出土的农作物幼苗大量被冻死,会使已经开花的果树落花落果,会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

惊蛰虽然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但是西伯利亚堆积的寒潮依然没有退却,乍暖还寒,冷暖空气交替,天气很不稳定,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惊蛰节气刮大风,很容易带来天气突变,如果遇到强烈的北风,就很容易带来“倒春寒”天气,在持续高压控制下,甚至会出现雨雪天气。

倒春寒是一种正常的天气现象,在冷暖空气反复拉锯的过程中,当冷空气占据上风时,就会出现阴冷的天气,在冷暖空气的交汇点往往会带来降雨。

“倒春寒”如何预防?

一、不可盲目早播

对于露天播种,只有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才可播种。惊蛰时节我国东南和西南气温已经达到12~15℃,江南一带气温已经达到8℃以上,我国华北地区气温在5~8℃,因此我们不可盲目早播,只有当气温稳定的时候才能播种。

二、分期分批播种

早春作物我们可以根据土壤墒情进行分期分批播种,这样就算遇到低温阴雨过程,也仅仅会危害一部分春播作物,可以降低风险。

三、倒春寒来临前喷“磷酸二氢钾+芸苔素”

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除了能促进作物生长外,还能显著地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作物会更加抗热、抗寒、抗旱、抗病虫害。我们每亩可以用10毫升芸苔素、1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对倒春寒的防治效果特别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提前浇水、覆盖地膜、采用温室育秧的方式来预防倒春寒。

今年“惊蛰”节气后还冷不冷?

农谚是老祖宗长期劳动生产的经验总结,在以前没有天气预报时可以很好地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类似的农谚还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早冬天恶寒,交九日日暖”、“初冬暖洋洋,必有大寒将”、“正月二十天大晴,树木芽子落一层”、“二月二十天大晴,隔离隔囊到清明”、“三月二十天大晴,麦收到场碾不成”。

但是如今全球气候变化多端,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用农谚来预测接下来的天气误差相对比较大,用气象卫星来预测接下来天气的走向更加准确。

根据气象卫星预测,未来10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未来10~20天,全国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同期偏高1~2℃,总体来说今年春天是“暖春”。

总结,“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惊蛰是春耕开始的时节,但是3月和4月也是容易发生“倒春寒”的时节,我们应注意观察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农谚预测年景,啥说法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每年公历3月5日-7日交节。今年惊蛰的交节时间是公历3月5日22时44分,是在晚上了,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太阳到达黄经345度。

惊蛰的大概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百虫”。“蛰”是藏的意思。

古人把一个月份为两气,每气有三候,每候有5天,用来准确的描述节气特征。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第一个五天,温度逐渐升高,湿度也变的适宜,桃花开始盛开了,春意盎然,使人心情愉悦。诗句“桃令以作,粲然而花华,”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第二个五天,仓庚开始鸣叫,“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庚就是黄鹂鸟。在古书《章龟经》中说: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这里的仓指的是清净、干净,庚指的是万物更新。

仓庚鸣的意思是说,到了惊蛰节气的第二个五天,黄鹂鸟感受到了春天的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美妙。所以,开始鸣叫,告诉人们阳气上升了,节气正常到来,农民要做好春耕准备了。

第三个五天,“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这里的鹰就是布谷鸟。古书《章龟经》中说: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意思说,在仲春的时候天空还没有飞翔的雄鹰,只能听见布谷鸟在远处啼叫。其实,这个现象这反应出古人对世间万物变化消长,朴素而又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古人智慧的一种表现。

古代是农耕社会,无论是历法还是二十四节气,都是围绕农事活动和人们生活认知而研发的。有了这些,农民可以按时令种植和田间管理以及适时收割。

农历二月份农谚“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分享给农民朋友,作为参考交流!

“惊蛰”节气,我们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是一个和“百虫”相关的节气。我国幅员辽阔,这个时候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下雨和打雷,自然有些地区也不会出现“百虫复苏”。而这个时候出现下雨伴随打雷多是南方长江流域,但是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历法家在黄河流域发明的,这个时候温度还很低。并且,经常会出现春旱,基本不会出现打雷的情况。

那么古代历法家为什么要把不下雨和打雷的一段时间叫“惊蛰”呢?其实,“惊蛰”以前是叫“启蛰”的,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了。改名是因为,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在唐代的时候,恢复过来一段时间,后来又改回“惊蛰”的叫法。而“启蛰”的名称在日本贞享改历的时候也在用。

先来看一下上半句“惊蛰为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惊蛰指的就是我们说的“惊蛰”节气,闻雷的意思就是听见雷声,春分指的是“春分”节气,有雨的意思是“春分”当天下雨,稀是少的意思。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我们“惊蛰”这天下雨或阴天,听见雷声,说明大地阳气按时节正常启动了,按老祖宗的经验,预示着这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米多的像泥一样贱;“春分”节气的特点是春旱、沙尘、倒春寒和低温阴天。到了“春分”,春天也就过来一半了,此时,白天和夜晚一样长,都是12个小时。俗话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到了春分,麦农要给冬小麦浇返青水追施返青肥。对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农民来说,要做好防春旱的措施。一场春雨一场暖,如果,“春分”节气这天下雨,空气比较滋润清新,人的身体就会少得病。

再来看一下下半句“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

月中指的是农历二月份里,这里的“卯日”是用古代历法家用来记录日期的历法“干支历”中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干支历”中天干有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一个天干对应一个地支循环起来,用来记录日期和时间,而“卯日”就是地支为卯的日子。而每隔12天出现一个卯日,每隔60天会出现一个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也就是说每年有5-6个相同的卯日。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二月份里要是出现三个“卯日”,那么这年就会丰收,棉花、豆麦都会过得高产。反之,有可能会出现欠收的情况。

惊蛰有哪些农事要做?

到了惊蛰前后,华南中部和西北部的降水量还不多,要提前做好春旱的防范措施。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需要补充水份和肥料,要及时补充,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到了惊蛰前后,梨、桃、李等落叶果树开始进入开花抽梢期以及柑桔、杨梅等也进入了萌芽前期。要及时除掉越冬病原菌和越冬代害虫并且,要把果园里枯枝、落叶、僵果及杂草清理出园。

到了惊蛰前后,大棚作物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等作物要加强管理,提高低温和棚内通风。因为,春天温度还比较低,并且会经常出现阴天寡照,容易发生灰霉病、叶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等病害,要提前做好防范,以免发病造成减产,损失就大了。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

“惊蛰”寓意着什么惊蛰对农事意味着什么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节令即到,惊蛰常识知多少

惊蛰是二月的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排于第三的节气,代表仲春开始,公历一般在3月5号左右,今年的惊蛰是在3月5号,阴历二月十二巳时10点56分交。惊蛰时,太阳位置到达黄经345度,旧时说影长八尺二寸,当于现在2米上下。动物蛰藏进土里冬眠叫入蛰。惊蛰,民间原来之意是:春雷乍响,蛰虫惊而出走,开始新一年活动。事实上,是因为惊蛰时节气温回升步伐加快,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冬眠虫子一觉醒来,重新开始活动了。

惊蛰气象和农事特点:九九艳阳天,春雷响,万物长。冬至数九,九九八十一天,惊蛰距冬至七十五上下,惊蛰必在九九里面,预示要出九了,春雷响,气温升,雨水多,万物长,虫儿醒,春耕开始了。惊蛰雷,惊蛰日,民间盼打雷下雨。雷打惊蛰谷来贱,惊蛰闻雷米如泥。未蛰先雷,人吃狗食,民间忌讳未交惊蛰就先打雷。

惊蛰是二月节,前后有二月二龙抬头,土地诞。龙抬头,剃龙头,福星高照,女人忌挑水动针,怕惊龙伤龙眼,但可引钱龙,祈求祖先驱赶虫灾,敲打门枕,门框,期望财源滚滚而来,打灰囤,囤高粮满,预兆丰年,发石灰粉引龙回,兆吉祥平安发财。试犁,下菜种一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有关惊蛰习俗知识宜忌不少,各地也有差异,难于尽述。

农村的老俗语“惊蛰冷,冷半年”,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在惊蛰节气的这一天,如果气温低,则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气温则就偏低;反之亦然。刚好今天是惊蛰节气,也是正月的最后一天,我甘肃农村老家今天是大晴天,气温在5/10摄氏度,刚好合适。

惊蛰节气的这一天,太阳黄经为345度,意思就是指在立春节气过后,大地回暖,春回大地,各种冬眠的虫子也都在惊蛰前后出来了,鸟儿也归被,有的甚至是做起来了巢穴。

如果是在惊蛰这一天气温低,天气发生了寒潮,比如下雪,下雨和雨夹雪,则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请广大农民朋友们做好预防工作。

比如在华北、西北、东北三地的冬小麦生长返青会有一定的影响。则要对其进行防冻的处理,除此之外在灌溉上面也要注意,防止地表受冻,选择在气温较高的时候灌溉。

另外惊蛰时候气温低也会对耕种产生影响,有的高纬度地区甚至地表都还没有解冻,要等到解冻的时候进行耕种生产。

对于种植蔬菜大棚的农民朋友们来说,如果惊蛰节气天气变冷,则要早晚拉上帘子,如果是整天都阴冷,甚至下雨的情况下一般不要把帘子选择拉开来,因为这个时候北方大多数都蔬菜大棚里面像黄瓜、西红柿快要上市了,要谨慎管理,防止棚内气温温差大,造成最后生长的不利影响。

一般惊蛰节气天气冷的情况比较少见,因为在数九点时候天气已经有所变化了,所以在惊蛰这天全国大多数地区还是以晴间多云的天气为主。

这是我的回答!我是万宁宁,喜欢和大家一起说说三农的那些事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农村俗语“惊蛰闻雷米似泥”啥意思惊蛰打雷有什么说法

今天就是惊蛰。惊蛰闻雷米以泥,是说正是时候,惊蛰就是要有雷响,这就预示风调雨顺,农业可望大丰收,粮食富足,谷米就便宜烂贱,不必担心谷米贵如油了。我这里的说法是:惊蛰雷响谷来贱。听一云南友说是:惊蛰雷响米如泥。长江以南多种水稻,以吃谷米为主,多以谷米为喻,更通俗形象易懂。有关惊蛰与雷俗话谚语,我还知道一些:

惊蛰闻雷,水满发水。

雷打惊蛰后,低田好种豆。

雷打惊蛰前,农民好种田。

雷打惊蛰节,二月雨不歇。

惊蛰有雨并闻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不到惊蛰天响雷,二十五日云不开。(粤)

未到惊蛰先响雷,四十八天云不开。(浙)

未曾惊蛰先响雷,四十九天暗迷迷。(赣)

未蛰先雷须见冰。

未蛰先雷水成堆。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代表阴历二月的真正到来,由孟春进入仲春了。太阳黄经在345度上,阳历多在3月6号上,代表冬眠虫类开始苏醒,出土活动。这时如果天上一声惊雷响,更易使蛰伏冬眠的虫类惊醒,就最合时宜了。取“惊蛰”其意,就是喻惊雷响醒冬眠蛰伏的虫类。所以说,我这里不过惊蛰节,青蛙不开口。过了惊蛰,就可听到蛙声一片了。这喻示着春天由浅入深了,大地回春春已深,蛙叫虫鸣,春暖日丽,万物复苏,一派莺歌燕舞,百物竞长气象,此时惊雷洒甘雨,就是最合宜,最好的了,预示着风调雨顺,有好收成,故有惊蛰闻雷谷米贱的说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