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惊蛰的古诗
1、《闻雷》
白居易(唐)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2、《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舒岳祥(宋)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3、《骤雨》
陆文圭(宋)
绛帐虚堂设,檐牙雨骤倾。
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
向晚飞蚊出,偏工傍耳鸣。
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
4、《春晴泛舟》
陆游(宋)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5、游景仁东园(节选)
苏辙(宋)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古诗有哪些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的古诗文有:《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1、《牧童》 作者: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 《全唐诗》中。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2、《舟过安仁》 作者:杨万里(宋代诗人)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3、《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宋代诗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中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qīng píng yuè),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拓展资料:
本套丛书包括小学一至六年经语文、数学各12册。概括起来,丛书具有以下特色:
一、实用性。本套丛书与教材同步既有课内知识的强化训练,又有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它既可以作为学生的自学资料,又可以作为教师的参考资料,还可以作为家长的辅导资料。
二、科学性。丛书严格遵照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着眼提高能力,能于探究学习、创新教育,依次编写了基顾篇、应试篇、课外篇,通过同步滚动式训练,实现了能力层次递进的目标。
三、灵活性。丛书的编写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课堂与生活的接轨,摒弃了过去那种“学生动笔做练习”的单一模式,解放了学生的脑、眼、口、手,构建了“让学生动脑思考,用嘴来说,用眼来观察,用手来操作”这样一种全新的模式,实现了学习、课本、生活、练习册之间的有效对话。同时还完善了考评办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促进老师、学生与家长三者之间的相互沟通。
四、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丛书从儿童心理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设置了“趣味学”、“趣味阅读”等栏目,真正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小学五年级语文下
有关中秋节的古诗有什么
1、《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中秋待月》
【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4、《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5、《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8、《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