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台阁体的代表人物
- 游奇特的永康方岩的游记作文
- 哪里有屈原橘颂的字帖买的,我想写,所以想临摹练练先
- 《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_一钵事南宗》古诗原文及翻译
- 请问:从香港西贡区到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有多远
- 沈度后裔沈度后裔
- 楷书橘颂是谁的书帖
- 什么是台阁体
- 方岩的飞桥和天门
-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七
台阁体的代表人物
台阁体书法的主要名家,大多任朝廷的中书舍人,其代表人物即有并称“二沈”的沈度和沈粲兄弟、沈藻(沈度之子)、姜立纲。
最典型的台阁体书法风貌创立人——沈度(1357年至1434年),字民则,号自乐,明代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据史料记载,沈度性敦实,少力学,博经史。明洪武年间举文学不就,永乐二年(1404年)48岁时以精书而被明成祖朱棣召入翰林院,任侍讲学士(系明代翰林院掌讲经史的从五品官职)。他擅隶书、行书,尤精楷书,端雅正宜,一片庙堂气象。他是明代初期书坛上称雄的“二沈”之一。
台阁体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姜立纲,字廷宪,号东溪,浙江瑞安人,生卒年不详,据笔者所考,国内现仅存姜立纲有纪年的作品是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所作《行楷书朱熹讠永易诗二首》扇页,真迹现藏南京博物院。故笔者认为,姜立纲大约生活在明景泰至成化年间。据史料记载,他自幼聪颖,7岁能作书,命为翰林院秀才,明天顺授中书舍人,官至太常少卿。工诗,擅书画,其楷书、行书颇佳,尤其是楷书,自成一家。他的传世作品稀少,据笔者所考,国内博物院(馆)现仅存4幅。
据笔者近考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所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两卷,发现书中所影印著录的有两幅沈度和姜立纲所书台阁体书法精品,十分难得。
1.沈度所作《楷书诗》页,该页为《聂大年等行楷书诗札册》中之一开。纸本,纵22厘米,横12厘米。真迹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2.姜立纲所作《楷书东铭》册,纸本,纵28.7厘米,横14.8厘米。真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两幅楷书作品通篇运笔精到,圆笔中锋,丰润淳和,劲秀工整,纵横有行,分布和谐,端庄有致。字体整齐平稀而匀称有度。用笔流畅圆转,潇洒秀逸。结体婉丽飘逸,雍容有度,体现了明代台阁体书法的风貌,是台阁体书法的范本,故笔者认为,应为两位书家的台阁体书法代表之作。这两幅书法作品为我们研究台阁体书法的创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史料,同时也为沈书和姜书辨伪提供了可*依据。
以上两幅台阁体书法藏品于1984年、1988年,经国家文物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专家鉴定,被确定为沈度、姜立纲真迹。现均为国家二级文物。
游奇特的永康方岩的游记作文
编者按:小作者从方岩山脚看到的奇伟景象,到山腰神奇的天门,再讲到山顶有传奇色彩的胡公,用很多个“奇”字串起了一条“珍珠项链”,展现出了方岩景区奇特的美。
永康方岩是浙江有名的旅游风景区,那里山岩奇特、风景秀丽,游人络绎不绝。上周末,我和妈妈也去那里游玩了一番。(头,开门见山,引领全文)
寒梅细评:开头简洁明了,交代了方岩景区的主要特点,定下“奇”这个基调,以便全文围绕主题来“串珍珠项链”。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景区门口。换乘游览车,很快就到了方岩山脚。(帽子)抬头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非常高大雄伟的石碑门,它像巨人似的(意法)耸立在方岩山脚。“巨人”(借代)全部用石头砌成,上面雕刻着许多非常精美的图案,顶端盘绕着两条褐色的飞龙,飞舞着前爪,遥望着远方,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神态)穿过“巨人”(借代),我们踏上由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小路两旁,摆放着各式各样奇妙的小玩意,游客的眼睛和脚步,往往会被它们勾住。走过小路,我们很快就看到了方岩有名的九曲天桥。举目仰望,只见那座天桥弯弯曲曲地向山顶延伸,犹如一条白龙盘旋在人间。(意法)在方岩山脚看到的奇伟景象,也是让人赞叹不已的。(鞋子)
本段中,小作者通过高大雄伟的巨人石碑门,经过一条有奇妙玩意的小路,抬头可见如白龙般盘旋的九曲天桥,用移步换景的方式,讲述了在方岩山脚看到的奇伟景象。(在“鞋子”部分,点出本段的“珍珠”:奇伟)
登上九曲天桥,我们来到了山腰,也是方岩最陡的地方——天门。(帽子)一开始,看着陡峭的石阶,四壁如削,酷似天柱,我不禁打了个冷颤,只觉得双腿发软,心里发慌。但是,据说天门是登山的必经之路,这是一个“奇关”呢!清代诗人沈藻诗云:“绝壁无它径,悬崖只一关。”(引经据典)为了看到山顶的美景,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紧紧地抓住栏杆,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上爬。(神态、动作描写)终于,我们登上了天门,觉得心旷神怡,于是凭栏远眺。只见群山起伏、云雾缥缈,(对称)令人顿生飘然升天之感。妈妈告诉我,如果是阴雨天,这里更是雾浪翻腾、变化多端,就像仙境一样。(意法)听了妈妈的话,让我更多了一份遐想。神奇的天门,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丹霞地貌的雄奇峻险。(鞋子)
本段讲了方岩山山腰最陡的地方—天门,小作者通过自己一开始的胆怯不敢爬,到鼓起勇气爬上奇关,最终登上天门,运用了很多神态、动作、心理,以及古人的诗、妈妈的话,来讲述了天门的雄奇峻险。(鞋子部分,点出本段“珍珠”——神奇)。
说笑间,我们就来到了山顶,看到一座三角宝塔型的建筑耸立在山顶,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有名的胡公殿了。(帽子)进入殿门,只见胡公的塑像稳坐正中,他满面红光,一脸慈祥,(神态)让人一看就心生敬意。据说,胡公是古代的一任清官,他生前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就连我们敬爱的毛主席,都曾为他提笔写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引经据典)八个大字。后人为了感激胡公,把他奉为神仙,祈求他继续护佑这一方乡民,所以为他建了这座“胡公殿”。如今,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来祭拜,殿里香火不断。据说,祭拜过胡公的乡民,往往是心诚则灵、有求必应呢。可见,胡公可真是人们心中的传奇之神呢!(鞋子)
本段通过山顶的胡公殿、历史故事、主席评价,以及香客的传说,讲述了胡公是人们心中的传奇之神。(鞋子部分,点出本段的“珍珠”——传奇)
永康方岩,是如此的秀美神奇、人杰地灵,你那特有的丰姿,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脚,首尾呼应,概括总结)
作者|蒋艺 吴宁四校 三年级
公众号:寒梅亲子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哪里有屈原橘颂的字帖买的,我想写,所以想临摹练练先
明代沈藻楷书墨迹《橘颂帖》,纸本,纵27.6X横47.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_一钵事南宗》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许浑
一钵事南宗,僧仪称病容。曹溪花里别,萧寺竹前逢。
烛影深寒殿,经声彻曙钟。欲斋檐睡鸽,初定壁吟蛩。
诗继休遗韵,书传永逸踪。艺多人誉洽,机绝道情浓。
汲涧瓶沈藻,眠阶锡挂松。云鸣新放鹤,池卧旧降龙。
露茗山厨焙,霜粳野碓舂。梵文明处译,禅衲暖时缝。
层塔题应遍,飞轩步不慵。绣梁交薜荔,画井倒芙蓉。
翠户垂旗网,朱窗列剑锋。寒风金磬远,晴雪玉楼重。
妙理三乘达,清才万象供。山高横睥睨,滩浅聚艨艟。
微雾苍平楚,残晖淡远峰。林疏霜摵摵,波静月溶溶。
剑出因雷焕,琴全遇蔡邕。西方知有社,支许合相从。
请问:从香港西贡区到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有多远
万英镇是大丰区的一个老集镇。原沈藻镇并入万英镇,镇政府设在万英镇。万英镇位于大丰区东南部,距县城约2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沈度后裔沈度后裔
1、南宋兵部尚书沈度
沈度,字光雅,南宋兵部尚书。绍兴年间任余干令,为政清廉,有善政:一田无废土、二市无游民、三狱无宿系,时人称为“三善”。沈姓后人为纪念沈度,以“三善”为堂号。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右朝奉大夫知衢州(清康熙《街州府志》卷一二)。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以右朝散大夫直秘阁知平江府(《吴郡志》卷七)。乾道二年(1166年),除直宝文阁福建路转运使(《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九)。六年,直龙图阁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七年,除秘阁修撰。九年,权兵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淳熙元年(1174年),权兵部尚书兼知临安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二五、职官一一之五二、五一之二五)。
沈度治理西湖:乾道九年(1173年),知府沈度再治西湖。《宋史》卷97《河渠志》七《东南诸水》载:“九年,临安守臣言:‘西湖冒佃侵多,葑菱蔓延,西南二带,已成平陆。而濒湖之民,每以葑草围裹,种植荷花,骎骎不已。恐数十年后,西湖遂废,将如越之鉴湖,不可复矣。乞一切芟除、务令净尽;禁约居民,不得再有围裹。从之”。
2、明朝书法家沈度
沈度(1357——1434),中国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翰林侍讲学士。擅篆、隶、楷、行等书体,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台阁体又称馆阁体,“台阁”原指尚书,后为官府代称,台阁体书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现,至明代,因其为皇帝所赏识,而获得很大发展,遂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形式明代台阁体书法结体平正,笔致光洁,景色乌黑,风格秀润华美,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但也有人认为台阁体书法结体缺少变化,意趣不足,而持批评态度。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有墨迹《教斋箴》、《四箴铭》等传世。弟沈粲,擅行、草书,子沈藻,擅楷,均承家学。
著有《西清余暇自乐稿》、《自示编》、《滇南稿》、《随笔录》等。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题李龙眠《维摩演教图》、跋宋刘松年《登瀛图》、跋宋刘公麟《归庄图》及书《不自弃说》和《宝积经》等。
楷书橘颂是谁的书帖
楷书橘颂作者是沈藻
沈藻:字凝清,一字仲藻,华亭(今松江属上海市)人,明代书法家沈度之子。
以父荫为中书舍人,迁礼部员外郎,亦以书名。真、行、草并佳,有父风。《书史会要、松江志》
什么是台阁体
台阁体——— 一种明代诗体定义简介 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一种所谓“台i阁体”诗。其倡导人号称“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全是歌功颂德向皇帝拍马屁的内容,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约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台阁体”,体现了洪武朝以后一段长时期里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并作为典范而广泛地影响文坛。其主要人物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先后都官至大学士,而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可以归属这一流派。其形式以诗歌为主,散文也可以包容在内。 产生与发展 台阁体大体与这样的几种因素相关联:一是密切结合官方意识形态即程朱理学,故表现的思想情感“雅正平和”,有浓厚的道学气;二是反映着上层官僚的生活内容,故应制、唱和之作数量非常之多;三是与当时(特别是永乐之后)政治平静、人事结构稳定的状况相对应,表现出陶然悠然的满足心态(如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称杨士奇的“太平宰相风度”)。他们要求文起到“施政教,适性情”的功能,内容上要“歌颂圣德,施之诏诰典册以申命行事”(王直为杨荣《文敏集》所作《序》),在表达一己的感情时,要“适性情之正”,抒写“爱亲忠君之念,咎己自悼之怀”(杨荣《省愆集序》)。总之,这是一种由压抑的道德和平庸的人格出发的文学,既缺乏对自我内在情感的切入,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怀,并且缺乏艺术创造的热情。台阁体文人大都追慕宋人的文学风范,如董其昌所说:“自杨文贞而下,皆以欧、曾为范。”(《重刻王文庄公集序》)但这种追慕,更多地以程朱理学为前提,距宋人的文学成就也遥远得很。而由于这些文人的社会地位之高,他们的影响也格外大。如果按照这一方向走下去,无疑会把文学引向绝境。 但台阁体发展到后期,也渐渐产生了一些变化。如江南地区出身的馆阁大臣徐有贞、王鏊的诗歌,所表现的人生感受要比“三杨”来得复杂一些。被称为荼陵诗派领袖的李东阳(1447—1516),在成化、弘治年间以台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其诗风大致仍在台阁体的范围。但他论诗,一是强调宗法杜甫,一是比前人更多重视诗歌语言的艺术。在其《怀麓堂诗话》中,比较细致地分析了诗歌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方面的问题。这看起来好像是细枝末节的议论,实际上对恢复诗歌的抒情功能,却有一定的效用。他提出“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也表现了对宋诗的不满。 台阁体——— 一种明代书体 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由于个人喜好,他们都曾大力提倡书法,一时帖学大盛。成祖下诏求海内擅书之士,邀集于翰林院,倍加恩宠。明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试卷,务求工整。字写得欠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这对当时书法艺术风貌产生过较大影响。因此,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这就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书体,称“台阁体”。台阁,本指尚书(系古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之官)。因尚书台在宫廷建筑之内,故有此称,后引伸为官府之代称。台阁体是一种明代官场书体。其特点是字体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 台阁体之所以会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朝廷出于写内制(系皇帝文诰)、外制(系中书机构所撰诏敕)的需要,于是诏四方工书者入宫,负责缮写诰制、诏命、玉牒、匾额等,尤其是书写内制者,更被授为中书舍人之职。明永乐年间,由于《永乐大典》的编修和缮写,中书舍人需求量由原10人增至40人,而对于书写也更加严格。 台阁体书法是书法艺术史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对于书家的才华、性情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束缚,但也由于皇权的需要和提倡,推动了帖学书法的发展,还是有其积极贡献的。在明初,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和专制统治,这时台阁体书法应运而生,至永乐年间达到鼎盛,影响波及朝野间的整个书坛,成为当时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台阁体书法在永乐、宣德年间占据着书坛30余年的统治地位,至成化、弘治年间却衰落了。台阁体书法的主要名家,大多任朝廷的中书舍人,其代表人物即有并称“二沈”的沈度和沈粲兄弟、沈藻(沈度之子)、姜立纲。 最典型的台阁体书法风貌创立人——沈度(1357年至1434年),字民则,号自乐,明代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据史料记载,沈度性敦实,少力学,博经史。明洪武年间举文学不就,永乐二年(1404年)48岁时以精书而被明成祖朱棣召入翰林院,任侍讲学士(系明代翰林院掌讲经史的从五品官职)。他擅隶书、行书,尤精楷书,端雅正宜,一片庙堂气象。他是明代初期书坛上称雄的“二沈”之一。 台阁体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姜立纲,字廷宪,号东溪,浙江瑞安人,生卒年不详,据笔者所考,国内现仅存姜立纲有纪年的作品是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所作《行楷书朱熹讠永易诗二首》扇页,真迹现藏南京博物院。故笔者认为,姜立纲大约生活在明景泰至成化年间。据史料记载,他自幼聪颖,7岁能作书,命为翰林院秀才,明天顺授中书舍人,官至太常少卿。工诗,擅书画,其楷书、行书颇佳,尤其是楷书,自成一家。他的传世作品稀少,据笔者所考,国内博物院(馆)现仅存4幅。 据笔者近考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所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两卷,发现书中所影印著录的有两幅沈度和姜立纲所书台阁体书法精品,十分难得。 1.沈度所作《楷书诗》页,该页为《聂大年等行楷书诗札册》中之一开。纸本,纵22厘米,横12厘米。真迹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2.姜立纲所作《楷书东铭》册,纸本,纵28.7厘米,横14.8厘米。真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两幅楷书作品通篇运笔精到,圆笔中锋,丰润淳和,劲秀工整,纵横有行,分布和谐,端庄有致。字体整齐平稀而匀称有度。用笔流畅圆转,潇洒秀逸。结体婉丽飘逸,雍容有度,体现了明代台阁体书法的风貌,是台阁体书法的范本,故笔者认为,应为两位书家的台阁体书法代表之作。这两幅书法作品为我们研究台阁体书法的创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史料,同时也为沈书和姜书辨伪提供了可*依据。 以上两幅台阁体书法藏品于1984年、1988年,经国家文物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专家鉴定,被确定为沈度、姜立纲真迹。现均为国家二级文物。
方岩的飞桥和天门
飞桥西凭危崖,东临深壑,盘亘虚空,迂曲有致。从山脚仰视,飞桥犹如仙女的飘带,七折八旋,随风飘拂。置身飞桥之上,或信步漫游,或凭栏俯仰,头上白云悠悠,脚下丘壑映绿,登临此境,每有尘襟爽爽然,飘然欲仙之感。
飞桥尽头有巨石豁然中开,南北对峙而成关隘,其上有八角重檐石亭一座,额曰“天门”。亭柱上的楹联原为“天生奇境开宗派,门设雄关护法王”。据说从前亭柱上还有一副楹联:“天门比天高,天高也有门;门开天下见,门里天上人”。着重表现人们征服天险的自豪,虽然对仗欠工,但诙谐俚俗,含意隽永,很值得玩味,可惜于今已不复可见了。
清代诗人沈藻诗云:“绝壁无它径,悬崖只一关。”飞桥和天门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丹霞地貌的雄险诡奇,是当之无愧的方岩山的象征。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七
卷537_1 【泛五云溪】许浑
此溪何处路,遥问白髯翁。佛庙千岩里,人家一岛中。
鱼倾荷叶露,蝉噪柳林风。急濑鸣车轴,微波漾钓筒。
石苔萦棹绿,山果拂舟红。更就千村宿,溪桥与剡通。
卷537_2 【寄郴州李相公】许浑
高楼王与谢,逸韵比南金。不遇销忧日,埃尘谁复寻。
旷怀澹得丧,失意纵登临。彩槛浮云迥,绮窗明月深。
虬龙压沧海,鸳鸾思邓林。青云伤国器,白发轸乡心。
功高恩自洽,道直谤徒侵。应笑灵均恨,江畔独行吟。
卷537_3 【赠萧炼师】许浑
曾试昭阳曲,瑶斋帝自临。红珠络绣帽,翠钿束罗襟。
双阙胡尘起,千门宿露阴。出宫迷国步,回驾轸皇心。
桂殿春空晚,椒房夜自深。急宣求故剑,冥契得遗簪。
暗记神仙传,潜封女史箴。壶中知日永,掌上畏年侵。
莫比班家扇,宁同卓氏琴。云车辞凤辇,羽帔别鸳衾。
网断鱼游藻,笼开鹤戏林。洛烟浮碧汉,嵩月上丹岑。
露草争三秀,风篁共八音。吹笙延鹤舞,敲磬引龙吟。
旄节纤腰举,霞杯皓腕斟。还磨照宝镜,犹插辟寒金。
东海人情变,南山圣寿沈。朱颜常似渥,绿发已如寻。
养气齐生死,留形尽古今。更求应不见,鸡犬日駸駸。
卷537_4 【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许浑
一钵事南宗,僧仪称病容。曹溪花里别,萧寺竹前逢。
烛影深寒殿,经声彻曙钟。欲斋檐睡鸽,初定壁吟蛩。
诗继休遗韵,书传永逸踪。艺多人誉洽,机绝道情浓。
汲涧瓶沈藻,眠阶锡挂松。云鸣新放鹤,池卧旧降龙。
露茗山厨焙,霜粳野碓舂。梵文明处译,禅衲暖时缝。
层塔题应遍,飞轩步不慵。绣梁交薜荔,画井倒芙蓉。
翠户垂旗网,朱窗列剑锋。寒风金磬远,晴雪玉楼重。
妙理三乘达,清才万象供。山高横睥睨,滩浅聚艨艟。
微雾苍平楚,残晖淡远峰。林疏霜摵摵,波静月溶溶。
剑出因雷焕,琴全遇蔡邕。西方知有社,支许合相从。
卷537_5 【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许浑
给事为郎日,青溪醉隐衔。冰池通极浦,雪径绕高岩。
珠玉砂同弃,松筠草共芟。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
代有王陵戆,时无靳尚谗。定应标直笔,宁为发空函。
雾黑连云栈,风狂截海帆。石梯迎雨润,沙井带潮咸。
蜡屐青筇杖,篮舆白罽衫。应劳北归梦,山路正巉巉。
卷537_6 【登蒜山观发军】许浑
羽檄征兵急,辕门选将雄。犬羊忧破竹,貔虎极飞蓬。
定系猖狂虏,何烦矍铄翁。更探黄石略,重振黑山功。
别马嘶营柳,惊乌散井桐。低星连宝剑,残月让雕弓。
浪晓戈鋋里,山晴鼓角中。甲开鱼照水,旗飏虎拏风。
去想金河远,行知玉塞空。汉庭应有问,师律在元戎。
卷537_7 【送从兄别驾归蜀】许浑
闻与湘南令,童年侍玉墀。家留秦塞曲,官谪瘴溪湄。
道直奸臣屏,冤深圣主知。逝川东去疾,霈泽北来迟。
青汉龙髯绝,苍岑马鬣移。风凄闻笛处,月惨罢琴时。
客路黄公庙,乡关白帝祠。已称鹦鹉赋,宁诵鶺鴒诗。
远道书难达,长亭酒莫持。当凭蜀江水,万里寄相思。
卷537_8 【金陵阻风登延祚阁】许浑
极目皆陈迹,披图问远公。戈鋋三国后,冠盖六朝中。
葛蔓交残垒,芒花没后宫。水流箫鼓绝,山在绮罗空。
极浦千艘聚,高台一径通。云移吴岫雨,潮转楚江风。
登阁渐漂梗,停舟忆断蓬。归期与归路,杉桂海门东。
卷537_9 【送林处士自闽中道越由霅抵两川】许浑
书剑少青眼,烟波初白头。乡关背梨岭,客路转苹洲。
处困道难固,乘时恩易酬。镜中非访戴,剑外欲依刘。
高枕海天暝,落帆江雨秋。鼍声应远鼓,蜃气学危楼。
智士役千虑,达人经百忧。唯闻陶靖节,多在醉乡游。
卷537_10 【宣城赠萧兵曹】许浑
桂楫谪湘渚,三年波上春。舟寒剡溪雪,衣破洛城尘。
客道耻摇尾,皇恩宽犯鳞。花时去国远,月夕上楼频。
贪酒不辞病,佣书非为贫。行吟值渔父,坐隐对樵人。
紫陌罢双辙,碧潭穷一纶。高歌更南去,烟水是通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