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还有家谱吗?如何把纸质家谱族谱做成电子版_家谱_张氏_族谱

本文目录

  • 你家还有家谱吗
  • 如何把纸质家谱族谱做成电子版
  • 家谱制作软件怎么做成电子版
  • 免费家谱制作软件修谱王
  • 听说家谱网的可以在线看家谱,是真的吗
  • 张氏家谱
  • 张氏族谱
  • 湖广填四川张姓家谱
  • 百家姓张姓的族谱

你家还有家谱吗

        家谱是记载了某一地区一个姓氏的家族历史,在我们太原这面有很多家族的族谱,因为我们这里现在很重视家族族谱,我们胡家也是有族谱的,而且这对我们家族的意义很大,同时也是我们和其他家族的区别,而且家族在一起过年也很热闹,有很多的传统仪式。家族族谱有文化的氛围,我们胡家的老人说过,之所以要有家谱,就是为了家族繁荣昌盛。

        家谱是族谱的一部分,但是对个人来说,家谱是我们的渊源,也是我们的根。人没有一个根的话,就是一个漫无目的的浮萍,一生也不会找到一个真正的心灵慰藉,家谱是联系家人感情的纽带,是联系族人的证明,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

         我们弄清了自己的家谱,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这样做能够聚起更多的人脉,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密的关系。家谱使得我们的心灵变得安详,可以善待每一个人,因为直到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的关系。

       家谱对社会来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家谱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家谱里面记载很多历史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基本面貌,可以对我们研究历史起很好的作用。同时家谱有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所以,修家谱对个人对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为我们胡家的家谱自豪。

        当然家谱的保护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我自己对此有很深的感受,因为在我们胡家修家谱的时候,遇到很多的困难,后来我们找到本地区的文化部门,这才可以很好的修复我们的家谱和族谱,因为家谱和族谱的保护和完善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庞杂的艰巨构成,个人完成起来很麻烦,也不现实。

       如果能争取到当地政府和民间各种力量的支持,会为我们开展家谱和族谱的工作,就会非常的便利,个人能力是有限度的,所以我们能得到政府的指导和有力推动,那么修家谱的工作就非常好办了,所以我在这里呼吁一下,希望政府可以鼓励大家修家谱和族谱。

      

如何把纸质家谱族谱做成电子版

做电子档可以通过拍照、扫描,或者直接手工录入等几种方法,其中最快的就是扫描,但是有时候没有专业设备做出来不是很清晰,所以大部分都是通过拍照制作电子版。

家谱制作软件怎么做成电子版

修谱王是一款互联网修谱软件,下面讲解家谱制作软件怎么做成电子版步骤讲解。
第1步.输入用户名、密码完成系统用户登录操作。
第2步.点击家谱信息管理,右上边“新增家谱”添加家谱基本信息中-家谱名称-家谱代码-家族姓氏这三个信息必填项,
第3步.点击家谱世系管理-家谱世系图信息,
第4步.点击创建第一人,从始祖开始创建,
第5步.添加父亲信息-先点击添加父亲图标-填完父亲信息点击保存
第6步.添加家族信息后,点击五代世系图,家谱预览与导出。家谱版式,如:五世清、一世清、一支清;可以设置各种导出要求,如:是否显示女儿、是否显示配偶、是否显示页码、设置导出起始页码、纸张设置,等等。根据自己来选择家谱版式。
一、快
手机端快速修谱,快速传播,分享链接邀请亲人一起共同修谱。(分享给每一个人,自己录入自己的信息,保障信息准确性)
二、易
手机下载认亲APP,只要会用智能手机,就能随时修谱;简单易学、易懂。(修谱过程都是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走,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完成,谱就一步一步修好了)
三、准
准体现在省去传统修谱的收集个人资料,经过多次整理存在的误差或者遗漏,家谱国际通过分享给个人,自己填写自己的家庭资料信息,知道多少填多少,随时随地可以修改纠正,方便快捷又准确。
四、省
省时,省力,省钱;以前修谱是浩大的工程,需要成立编委会,号召族人,经多次开会商议后,修谱工作才能落地。人工修谱,历时几年。

免费家谱制作软件修谱王

电子版的家谱书,样式新颖。修谱比较方便,互联网的电子家谱可以支持多人同时在线修谱,修谱时间快,修谱过程中如果出错能支持相应的地方修改。
输入自己的修谱王软件zhagnhao,没有zhanghao的用户在下方注册
提示注册,输入自己的信息就可以注册,每个项目都需要输入
家谱信息管理,封面家谱名称、家谱编码、家谱卷名、家族姓氏
有一个查询功能,输入你需要查询的内容,查询的结果在下方显示
用户邀请,可以在这里设置邀请的用户,可以显示所属家谱,显示名字
提供高级功能,五代世系图,家谱预览,在这里查看详细的内容
点击右边可以增加新的家谱,将您的家谱设置在软件上,可以设置公开

听说家谱网的可以在线看家谱,是真的吗

当然可以啊。国内外最有名气的一个,百姓通谱网知道把。将传统的纸质家谱转化为数码的、电子版的数字家谱,清晰明了的展示家谱中的内容,把家族中的每个人都有效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的家族部落群,共同构成互联网家谱。家谱中的成员可以在互联网家谱中寻找祖先的足迹、家族历史起源和历程,家族成员信息可以随时查阅和增加,这就是互联网家谱。

张氏家谱

  由来: 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古书上记载黄帝的孙子挥创制出弓箭,这在当时对社会确实有很大贡献,因此被赐姓张。张姓还有一支形成于春秋时期,是以祖辈的名字中的字作为姓的,韩国的开国者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以张为姓,这一支张姓主要在今河南省境内。此外,居住在云南的南蛮酋长于三国时被诸葛亮赐姓张,此后其子孙便以张为姓。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原本姓聂,后改为张姓,世代居住在许昌,成为大姓。晋代有中原张姓迁至福建,唐朝年间,张姓人氏又随陈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后河南光州张姓迁往广东,从清初开始,广东、福建的张姓又迁入台湾,从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张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汉族。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道派,被称“张天师”,张角、张梁、张宝创立太平道起义,称为“黄巾军”,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张辽;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张凤,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说、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名将张巡,书法家张旭,小说家张读,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五代时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北宋有农民起义领袖张余、张海;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医学家张景岳,著名道士张三丰,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军首领张宗禹,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海外张姓华人杰出代表有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宇航员张福林,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著名画家张玉良、张融,航空与太空总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香港十大富翁之一张荣发等等。
  姓氏起源: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氏在台湾仅次于陈、林、黄三姓,是第四大姓。台湾的张氏来自福建和广东。台湾张姓曾分金坡派、板桥派等多种。主要居往在彰化、台北、台南、南投等地,彰化有数为占全台人数的六分之一。与大陆张姓一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在;三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一个入台开基的张氏先人是张佑,来自广东梅丰。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历史名人:
  张 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BR》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BR》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BR》家乘谱牒《BR》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BR》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BR》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BR》 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BR》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BR》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P》
  《P》聚集地: 《BR》 迁徙分布《BR》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BR》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BR》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BR》张氏在台湾仅次于陈、林、黄三姓,是第四大姓。台湾的张氏来自福建和广东。台湾张姓曾分金坡派、板桥派等多种。主要居往在彰化、台北、台南、南投等地,彰化有数为占全台人数的六分之一。与大陆张姓一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在;三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一个入台开基的张氏先人是张佑,来自广东梅丰。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历史名人: 张 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BR》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BR》张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氏族谱

1行】一世张挥:子二:张昧和张般
【2行】二世张昧,子二:张台骀公、张允格公
【3行】三世张允格,子一:张伊源公
【4行】四世张伊源,子四:张突美、张简竹、张侯公、张谟公
【5行】五世张突美,子三:张德公、张实公、张咸公
【6行】六世张咸公,子一:张绍公
【7行】七世张绍公,子一:张伯明公
【8行】八世张伯明,子三:张有伦公、张有球公、张有从公
【9行】九世张有伦,子一:张方公
【10行】十世张方公,子一:张考公
【11行】十一世张考公,子一:张厥旦公
【12行】十二世张厥旦,子一:张存公
【13行】十三世张存公,子一:张珍公
【14行】十四世张珍公,子一:张古公
【15行】十五世张古公,子三:张刘公、张外公、张来公
【16行】十六世张刘公,子一:张寿公
【17行】十七世张寿公,子一:张戊公
【18行】十六世张来公,子一:张厚公-【上接15行】-
【19行】十七世张厚公,子一:张成公
【20行】十八世张成公,子一:张伟公
【21行】十九世张伟公,子二:张占公、张玷公
【22行】二十世张玷公,子一:张遐公
【23行】二十一世张遐公,子一:张裔公
【24行】二十二世张裔公,子一:张就公
【25行】二十三世张就公,子一:张岐公
【26行】二十四世张岐公,子二:张茂公、张盛公
【27行】二十五世张茂公,子一:张基公
【28行】二十六世张基公,子一:张蕃公
【29行】二十七世张蕃公,子一:张适公
【30行】二十八世张适公,子一:张戈鲁公
【31行】二十九世张戈鲁公,子一:张寰人公
【32行】三十世张寰人公,子一:张庄公
【33行】三十一世张庄公,子一:张万特公
【34行】三十二世张万特,公子一:张奇公
【35行】三十三世张奇公,子一:张伯衍公
【36行】三十四世张伯衍,公子一:张读宏公
【37行】三十五世张读宏,公子二:张琛公、张嵩公
【38行】三十六世张琛公,子一:张隆公
【39行】三十七世张隆公,子一:张申公
【40行】三十八世张申公,无传
【41行】二十五世张盛公,子一:张协之公-【上接26行】-
【42行】二十六世张协子公,子一:张檠缨公
【43行】二十七世张檠缨公,子一:张敌公
【44行】二十八世张敌公,子三:张远公、张过公、张近公
【45行】二十九世张近公,子一:张牛公
【46行】三十世张牛公,子一:张妙今
【47行】三十一世张妙公,子一:张续公
【48行】三十二世张续公,子一:张松公
【49行】五世张谟公,子二:张纪公、张义公-【上接4行】-
【50行】六世张义公,子一:张芳公
【52行】七世张芳公,子一:张祖公
【53行】八世张祖公,子一:张依公
【54行】九世张依公,子一;张的公
【55行】十世张的公,无后
【56行】五世张简竹公,子二:张正公;张果-【上接4行】-
【57行】六世张果公,子一:张青公
【58行】七世张青公,子一:张元公
【59行】八世张元公,子二:张育公、张乐公
【60行】九世张乐公,子一:张世兴公
【61行】十世张世兴,子一:张彭祖公
【62行】十一世张彭祖公,子一:张乾公
【63行】十二世张乾公,无后
【64行】五世张侯公,子三:张立方公、张敬和公、张若公-【上接4行】-
【65行】六世张若公,子二:张道公、张圣公
【66行】七世张道公,子一:张平公
【67行】七世张圣公,子二:张中华公、张远大公
【68行】八世张中华,子一、张雄公
【68行】八世张远大,子一、张英公
【69行】九世张雄公、张英公,无传
【70行】六世张敬和公,子二:张升公、张泰公
【71行】七世张升公,子三:张先公、张贵公、张义公
【72行】八世张先公,子一:张坚公,张坚公被称为玉皇大帝
【73行】八世张义公,子一;张单公,张单公为灶神
【74行】六世张立方公,子二:张乾公、张坤公
【75行】七世张乾公,子二:张政公、张齐公
【76行】八世张齐公,子一:张广公
【77行】九世张广公,子一:张有公
【78行】十世张有公,子一:张颜公
【79行】十一世张颜公,无传
【80行】七世张坤公,子一:张敦吾公
【81行】八世张敦吾公,子一;张效公
【82行】九世张效公,子一:张重熙公
【83行】十世张重熙公,子一:张吴光公
【84行】十一世张吴光公,子一:张天杰公
【85行】十二世张天杰公,子一:张钦若公
【86行】十三世张钦若公,子二:张桃公、张榆公
【87行】十四世张桃公,子一;张师公
【88行】十五世张师公,子一:张宣公
【89行】十六世张宣公,子二:张隐公、张骘公
【90行】十七世张骘公,子二:张采公、张宓公
【91行】十八世张宓公,子一:张孝公
【92行】十九世张孝公,子二:张丞公、张永公
【93行】二十世张丞公,子一:张爨公
【94行】二十一世张爨公,子一:张琮公
【95行】二十二世张琮公,子二:张琴公、张奕公
【96行】二十三世张琴公,子一:张赞公
【97行】二十四世张赞公,无后
【98行】二十世张永公,子一:张伯彦公-【上接92行】
【99行】二十一世张伯彦公,子一:张道绍公
【100行】二十二世张道绍公,子二:张恒公、张昊公
【101行】二十三世张昊公,子一:张表公
【102行】十四世张榆公,子二:张临公、张卧公-【上接86行】
【103行】十五世张临公,子一:张宜公
【104行】十六世张宜公,子一:张阳公
【105行】十七世张阳公,子一:张安公
【106行】十八世张安公,子一:张考公
【107行】十九世张考公,子一:张承公
【108行】二十世张承公,子二:张喾公、张璺公
【109行】二十一世张喾公,子三:张珑公、张琦公、张珍公
【110行】二十二世张珑公,子一:张纲公
【111行】二十三世张纲公,子一:张奇之公
【112行】二十四世张奇之公,子一:张流椒公
【113行】二十五世张流椒公,子一:张庆公
【114行】二十六世张庆公,子一:张仲文公
【115行】二十七世张仲文公,子一:张逸公
【116行】二十八世张逸公,子一:张敩公
【117行】二十二世张琦公,子二:张契公、张希公-【上接109行】
【118行】二十三世张希公,子一:张燧公
【119行】二十四世张燧公,子二:张迈公、张遵公
【120行】二十五世张遵公,子一;张丝公
【121行】二十六世张丝公
【122行】二十五世张迈公,子二:张经公、张纶公-【上接119行】
【123行】二十六世张经公,子一:张穆公
【124行】二十七世张穆公,无传
【125行】二十六世张纶公,子一:张文公
【126行】二十七世张文公,子一:张伯先公
【127行】二十八世张伯先公,子一:张龙翔公
【128行】二十九世张龙翔公,子二:张广公、张旦公
【129行】三十世张旦公,子一:张玫公
【130行】三十一世张玫公,子一:张和
【131行】三十二世张和公,子一:张庚公、张雍公
【132行】三十三世张雍公,子一:张显公
【133行】三十四世张显公,子一:张休公
【134行】三十五世张休公,子一:张逊公
【135行】三十六世张逊公,子一:张郢公
【136行】三十七世张郢公,子一:张取公
【137行】三十八世张取公,子一:张顺公
【138行】三十九世张顺公,子一:张圉公
【139行】四十世张圉公,子一:张肃公
【140行】四十一世张肃公,子一:张永公
【141行】四十二世张永公,子一:张流公
【142行】四十三世张流公,无传
【143行】三十世张广公,子一:张汝胄公-【上接128行】
【144行】三十一世张汝胄公,子:张时英公
【145行】三十二世张时英公,子一:张琏公
【146行】三十三世张琏公,子一:张器之公
【147行】三十四世张器之公,子一:张迪宗公
【148行】三十五世张迪宗公,子一:张琳玉公
【149行】三十六世张琳玉公,子一:张绮公
【150行】三十七世张绮公,子一:张熙公
【151行】三十八世张熙公,子一:张同人公
【152行】三十九世张同人公,子一:张良父公
【153行】四十世张良父公,子一:张致静公
【154行】四十一世张致静公,子一:张景福介
【156行】四十二世张景福公,子一:张襄公
【157行】四十三世张襄公,子一:张明公
【158行】四十四世张明公,子一:张分辅公
【159行】四十五世张分辅公,子一:张仁贵公
【160行】四十六世张仁贵公,无传
【161行】二十二世张珍公,子一:张馀公-【上接109行】
【162行】二十三世张馀公,子一:张躜公
【163行】二十四世张躜公,子一;张秦公
【164行】二十五世张秦公,子一:张还公
【165行】二十六世张还公,子一:张纯公
【166行】二十七世张纯公,子一:张质公
【167行】二十八世张质公,子二;张厢公、张康公
【168行】二十九世张康公,子一:张启公
【169行】三十世张启公,子一:张立公
【170行】三十一世张立公,子一:张瑰公
【171行】三十二世张瑰公,子一:张秣公
【172行】三十三世张秣公,子一:张庖公
【173行】三十四世张庖公,子一:张颢公
【174行】三十五世张颢公,子一:张洙公
【175行】三十六世张洙公,子一:张逸公
【176行】三十七世张逸公,子一:张都公
【177行】三十八世张都公,子一:张助公
【178行】三十九世张助公,子一:张须公
【179行】四十世张须公,子一:张圆公
【180行】四十一世张圆公,子一:张肃公
【181行】四十二世张肃公,子一:张昶公
【182行】四十三世张昶公,子一:张浚公
【183行】四十四世张浚公,子一:张惠公
【184行】四十五世张惠公,子一:张谊公
【185行】四十六世张谊公,子一:张稳公
【186行】四十七世张稳公,子一:张元公
【187行】四十八世张元公,子二:张奎公、张正公
【188行】四十九世张正公,子一:张炳公
【189行】五十世张炳公,子二:张振公、张辰公
【190行】五十一世张振公,子一:张顺必
【191行】五十二世张顺必
【192行】五十一世张辰公,子一:张本公-【上接189行】
【193行】五十二世张本公,子三:张灼公、张燥公、张焰公
【194行】五十三世张灼公,子一:张兖公
【195行】五十四世张充公,子一:张灵公
【196行】五十五世张灵公,子一:宏公
【197行】五十六世张宏公,子一:张道公、张绅公
【198行】五十七世张道公,子一:张仲公
【199行】五十八世张仲公,子二:张逸公、张众公
【200行】五十九世张众公,子一:张叔谦公
【201行】六十世张叔谦公,子一:张卓公
【202行】六十一世张卓公,子一:张宪公
【203行】六十二世张宪公,子一:张淩公
【204行】六十三世张淩公,子三:张汝郊公、张汝乐卩公、张汝郃公
【205行】六十四世张汝乐公,子一:张伋公
【206行】六十四世张汝郊公,子一:张微公
【207行】六十五世张徵公,子一:张房公
【208行】六十六世张房公,子一:张策公
【209行】六十七世张策公,子一:张义公
【210行】六十八世张义公,子二:张寿公、张焘公
【211行】六十九世张寿公,子一:张晋公
【212行】六十九世张焘公,子一:张普公
【213行】七十世张普公,子一:张凝公
【214行】七十一世张凝公,子一:张伯公
【215行】七十二世张伯公,子一:张孝公
【216行】五十九世张逸公,子一:张伯谦公-【上接199行】
【217行】六十世张伯谦公,子一;张信明公
【218行】六十一世张信明公,子二:张贵公、张实公
【219行】六十二世张实公,子一:张禹臣公
【220行】六十三世张禹臣公,子一:张元驭公
【221行】六十四世张元驭公,子一:张熙公
【222行】六十五世张熙公,子一:张叔玄公
【223行】六十六世张叔玄公,子一:张奉义公
【224行】六十七世张奉义公,子一:张高陵公
【225行】六十八世张高陵公,子一:张宣武公
【226行】六十九世张宣武公,子一:张侯
【227行】七十世张侯公,子一:张老
【228行】七十一世张老公,子一:张君臣
【229行】七十二世张君臣公,子一:张趯公
【230行】七十三世张趯公三子:张骼公:张髓公:张体公
【张守礼世系云】
【谱2365行】第74世;七十四世张骼公二子【接229行】:张进明公:张权:
【◎2366行】第75世:七十五世张进明公一子:张孟谈公
【张2367行】第76世:七十六世张孟谈公三子:张柳朔公:张正朔公:张望朔公
【氏2368行】第77世:七十七世张柳朔公一子:张开地公
【全2369行】第78世:七十八世张开地公子二:张平:张黡
【谱2370行】第79世;七十九世张平公子二;张良;张胜
【◎2371行】第80世;一世张良子二;张不疑;张辟疆
【张2372行】第81世;二世张不疑公子二;张典公;张高公
【氏2373行】第82世;三世张典公四子;张默;张黔;张然;张鹿
【全2374行】第83世;四世张默子一;张金公
【谱2375行】第84世;五世张金公子一;张乘公;名千秋;号万雅
【◎2376行】第85世;六世张乘公;名千秋号万雅公子三; 张嵩公; 张京公; 张文敬公
【张2377行】第86世;七世张嵩公子五;张壮公;张缵公;张彭公;张睦公;张述公
【氏2378行】第87世;八世张壮公子一。张胤
【全2379行】第88世;九世张胤公子【接2512行】一; 张皓公

湖广填四川张姓家谱

1、广安悦来镇廖家沟张氏,入川始祖:张希旦。字辈:时希国定正,士大化世隆,才鸿宜高选,邦声名达,纯武贻谋远,祖功宗德长。(湖南湘潭、祁阳等地迁入,湖南南轩谱系)

2、四川崇州市三江镇皂角村红庙子张氏:奉天君令,应运子开。福善光德,寿嗣永忠。先祖自清初“湖广填四川“来蜀。

3、四川绵阳安县黄土镇友谊村张家湾:仁德礼智信,忠孝振朝廷,明良四喜启,永乐太平春。

4、四川省成都市崇州街子古镇张氏先祖自清初“湖广填四川“来蜀,安定于今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街子镇味江村张家磨房,古双河古城遗址地,以务农、经商为主,张氏族人为崇州当地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建设默默地作出家族贡献。

后人亦有迁居至附近县市:大邑、都江堰、邛崃、温江、双流等地。为激励张氏入川支系族人团结奋进、勤尽务实、报效国家,入川定居先祖曾立下激励诗句作为家族字辈族谱,分别为:万闻月人凤,廷文永正春;洪拍怀忠远,天元玉国平;明星照千里,四海满乾坤。

5、四川大邑县上安镇张家湾,据前辈口传和一世祖碑文介绍。张家湾祖宗是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人氏,湖广填四川迁到四川邛崃平落坝后又迁到现处。重立排行,原排行已不清楚了。

6、湘蜀张氏:朝鹤忠龙秀,辅遂臣必发,福显永良才,时大友之天,锡爵文明起,赐禄华映先,千年宏圣道,万世富崇原,家声绵祖泽,懿德复仙元。

注:“朝鹤忠龙秀”清朝曾用“朝学忠秀梦”,湖南洞口山门水口张氏迁蜀后裔,广泛分布于什邡、广汉、旌阳区、彭州、金堂、郫县、彭山区等地,湖南南轩谱系

7、蜀湘张氏:国正天心顺,中邦颂治兴(或万芳庆治平),居家安质实,素履守贞诚,裕后垂芳范,光前有懿行,贤良绵世泽,金鉴复鸣盛。居广汉、中江、武胜、宜宾、泸州、邵阳等地。

扩展资料:

张姓: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国 。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张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迁徙传播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直至西周宣王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的踪迹,西周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他们是西周的贵族。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兴。

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

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

秦汉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的时期。张姓在秦初进入了四川,多为三晋贵族的后裔,在反秦战争和随后的楚汉之争中,政治倾向明显,战争中建功立业,封侯赐爵;再西进甘肃、宁夏等地。

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同时,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从陕西出发,徙河北入江苏,渡过长江,进入江南地区。西汉末,张姓已经到达浙江、江西和福建了。

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的原因,张姓人群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继续向西北发展。西晋末,张姓人群涉足东北,渤海湾地区成为张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唐宋时期,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永乐年间由广东始入台湾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氏族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姓

百家姓张姓的族谱

百家姓大全张姓的族谱

  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家族的内部资料,一般由本族长者或事业有成者发起、阖族齐心方能编修成功。族谱主要分为家族渊流、家规祖训、人丁生卒葬殁等篇章,单列的人物传记主要记载在科技、教育、文化、商贸等等方面取得成绩的族中子弟。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百家姓大全张姓的族谱,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分布地区

  清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南)。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属河北省)。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敦煌郡:汉武帝从酒泉郡分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安定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东晋移至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襄阳郡:汉始置襄阳县,东汉末始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其后襄阳历为郡、州、道、府之治所。洛阳郡:秦始终置县,东魏置郡。汉、魏时治所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洛水北岸;隋、唐代移治汉城西十八里。河东郡:秦时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治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始兴郡:三国吴由桂阳郡分置,治所在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南),治辖相当于今广东省连江、曲江、韶关一带。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为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吴郡:东汉末年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治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一带。平原郡:西汉初置,治所在平原(今平原县西南),治辖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河间郡:原为战国时赵地。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东南)。治辖在今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汉高帝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治辖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魏郡:汉高帝初置。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治所在邺县(今河北省临漳西南)。蜀郡:战国时秦置,治所在成都(今属四川省),治辖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武威郡:西汉置。相当于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地区,治所在武威(今甘肃省民勤县东北)。犍为郡:西汉建元六年置,属益州,在今四川省宜宾县西南,治所在敝邑县(今贵州省遵义市西)。沛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在相县(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梁郡:汉高帝置梁国,南朝宋改为梁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治所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南)。汲郡:西晋泰始二年置,不久即废,治所在汲县(今河南省汲县西南)。河内郡:楚汉之际置。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高平郡:西晋泰始元年将原山阳郡改为高平郡,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治所在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南)。上谷郡:战国燕设置,秦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省怀来东南)。

  历史来源

  「张」源出

  一;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张氏,世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代仕韩,后渐成望族。二;改姓,三国魏张辽原姓「聂」,改姓「张」。又三国蜀诸葛亮赐南蛮酋长龙佑那为「张」氏。三;「张」氏自汉代以后,人数渐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道教自称源与黄帝,而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道教领袖如张角,张鲁等。四;据《元和姓纂》云﹔「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

  得姓始祖

  张挥。张姓的诞生很古老,约有五千年历史。在人文初祖黄帝时代,黄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阳氏,少昊之子挥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一次,他观看夜空,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弓。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迁徙分布

  《说文解字》说:“张,施弓弦也。从弓,长声。”《广雅·释诂三》:“张,施也。”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见于《周礼·秋官》:“罗取鸟兽曰张。”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汉明帝水平七年》中“劳勤张捕,非优恤之本也”时也说:“张,设也,设为机阱,以伺鸟兽曰张。”张氏还有一支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的。春秋时晋国有解张,字张侯,其后以祖父字为姓,从此晋国世代有张姓。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后,张姓人口也随之分散於三个诸侯国。这两种说法都为张姓的起源、繁衍以至成为今天第三大姓作了说明。一是张姓历史久远,为中国最早产生的姓氏之一,而且相当受重视。在原始氏族社会,狩猎为人们谋生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弓矢的地位与作用可想而知。而且在当时,少的东夷部族宗支繁衍很盛,遍及今山东半岛、苏北与江淮之间广大地区;相传商朝部族就是它的直接后裔。二是张姓分布很广,晋国有此姓,随着三家分晋又遍及赵、韩、魏三国,即今华北、中原广大地区。还有不少人被赐姓改姓张;如三国时诸葛亮就赐龙佑那为张姓;曹魏大将张辽,原生聂,后改姓张。非汉族人改姓张的也不少。金朝特嘉氏,因世代居住在张皇堡,便以张为姓。元代蒙古、色目人有不少改姓汉姓者,往往择汉人大姓改之,也为张姓扩充了人口。据记载,晋代有中原张氏迁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后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居古田梅溪,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挢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张氏以北方人居多,主是汉族,但在多次民族大融合中也有不少人融入少数民族。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

  堂号

  百忍堂: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此外,张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清河堂”、“金鉴堂”、“孝友堂”、“亲睦堂”、“冠英堂”、“燕贻堂”、“敦睦堂”、“宗岳堂”、“敬谊堂”、“源流堂”等。宗族特征1、得姓较早,源远流长。

  家族名人

  张仪(前?~309)战国时魏人。相秦惠王,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惠王卒,六国复合纵以背秦,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一年后卒。

  张良 (前 ?-前 186)字子房。汉初名臣。本是韩国公子,秦灭韩,良欲为觊齁仇,乃使人击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隐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卒谥文成。

  张道陵 (34~155)道教的真正创教者,本名陵,东汉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从学者须出五斗米,故世称五斗米道。亦称为张天师。

  张飞 (?~271)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刘备伐吴,飞率兵会合,出兵前为部下所杀。谥桓。张丽华南朝陈后主妃,神采艳丽,聪慧强记,后主常抱置膝上,共商军国大事。国亡,与后主俱入井,隋军擒而斩之。后祀奉为十月芙蓉花神。

  张果老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明江陵人。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十年,海内称治。卒谥文忠。着有太岳集、帝鉴图说等。

  张骞(?~前114)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张旭:字伯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书法家,以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其书法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新风格。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相传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挥洒落笔,有时以发濡墨而书,故世称为张颠、书颠。

  张士诚(1321~1367)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苏省泰县)人。元末群雄之一。本从事运盐业,后据吴中,自称吴王,后为明将徐达、常遇春所擒,自杀身亡。

  张三丰:生卒年不详。宋武当道士,所创太极拳术,闻名当时,其法传于后世,称内家拳,又称武当派。或作张三峰。名全,一名君宝,号三丰,明朝辽东懿州(今黑山县境)人,生卒年不详。因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史称其辟谷数月不饥,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时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作霖(1875~1928)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民国官至东三省巡阅使,握三省军政大权,为奉系领袖。两次直奉战争,先败后胜。民国十六年称大元帅,在北京组政府。十七年因国民革命军进抵河北,军事失利,退回关外,至皇姑屯被日军炸伤,未几伤重而亡。

s(“content_relate“);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