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方法_供应商_管理_质量

本文目录

  • 如何进行供应商管理
  • 供应商管理方法
  • 供应商管理包含哪些
  • 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 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
  • 什么是供应商管理
  • 求“供应商管理制度“,要求有质量\交货\考核及评价等方面内容
  • 请教供应商管理制度
  • 如何进行供应商的管理
  • 供应商管理的管理办法

如何进行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是在新的物流与采购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管理机制。现代管理学如MBA、EMBA等将其分为竞争式及双赢式两种模式。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在实现准时化采购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流程包括:

  1. 初选供应商:比如通过行业评价、向有意向的供应商发放调查问卷、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及与供应商相关人员的交谈等途径尽可能的获得供应商的信息。

  2. 实地考察供应商:对于重要物资的供应商,可以派遣采购人员先行考察,对供应商的现场、管理状况、设备状况、常规产品等有个初步的了解。

  3. 评估供应商:组成评估团对有意向的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质量体系、技术要求的符合能力、生产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资料和现场的评估。

  4. 商务谈判:与评估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过程包括①询价:向供应商发出图纸和技术规格、交付要求,月度年度用量等文件资料和样品。②供应商报价:
    要求供应商提供书面的报价,并列出报价的明细表。③价格分析:通过对供应商提出的材料成本、加工费用、人工费、管理费、利润等进行分析,并通过货比三家的方法,判断供应商报价的合理性。④谈判:在价格、交期、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的与供应商谈判,签订试用协议。

  5. 试订单:对评估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半年左右的小批量试单,进一步评估核实质量、价格、交期、服务等状况。

  6. 正式建立供应关系:谈判成功,试单合格之后,发出供应邀请函正式接受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供应商管理方法

供应商管理方法

  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供应商管理,其目的在于降低原材料及成品库存、提高对市场的应变速度、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实现制造商与供应商的一种双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供应商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在企业中,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可能有超过60%是来自外购的原料和组装件,从这个角度出发,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企业,对采购这个发生成本的最大领域,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必然会高度关注采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积极的供应链管理的最重要的要素是理解企业之间关联关系的真正内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企业和消费者。创造和管理企业合作关系将对企业竟争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与供应商的合作双赢伙伴关系。供应商己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砝码。

  2.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合作关系

  由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可知,供应链的本质之一就是合作与分工。在分工不断细化的情况下,企业不需要追求大而全,而要实行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环节的精益求精的策略,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从敌对转为合作,提倡一种双赢机制。在这一情况下,供应商关系体现出与传统关系不同的特点:

  (1) 以企业协作为基础,共同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而长期的持续合作关系意味着供需双方共同的发展、互相的信任以及高度的可靠与忠诚。

  (2) 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实现部分的信息共享。这种信息共享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数据,更重要的是主动的去分享战略方面的信息,以便共同制定最佳的计划及采取最有效的手段来满足需求。

  (3) 对供应商的选择不再只是以价格为标准,而是从供应链总体成本出发,与供应商配合做出降低供应链总体成本的努力。

  (4) 从自由竞争、招投标的方式逐渐转为将采购量集中于固定的少数几家战略性供应商,采购方主动要求并帮助供应商改善其企业生产状况。

  (5) 企业与供应商实时互动,共同捕捉市场需求,并且进行敏捷的协同产品创新,从而获得扩大市场的机会以及获取高额利润。

  3.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的类型与特点

  在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实际运作中,要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对于长期而言,要求供应商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因此最好选择战略性供应商;而对于短期或某一短暂市场而言,只需选择普通供应商满足需求则可,以保证成本最小化;而对于中期而言,可根据竞争力和增值率对供应链的重要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

  各类供应商的描述特点如下:

  (1)有影响力的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对制造商来说通常具有较大的增值作用,但其竞争性却较弱,其特点为或是供应商数量众多,但其本身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率。

  (2)竞争性/技术型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属于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整个采购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专有性或特殊性,具有较高的难以替代性,因此采购这些产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普通供应商

  此类供应商不仅对制造商来说具有较低的增值率,并且供应商数量多,通常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化程度较高,供应商转换成本低,采购方应该把重点放在价格分析上,根据市场需求判断最有效的产品。

  (4)战略供应商

  这一类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非常重要,价值较高,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对采购方的产品和流程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可能影响采购方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4.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意义

  实施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即技术层面和战略层面。

  (1) 技术层面

  1降低成本。成本是企业“永远的痛”,据美国调查显示,在美国制造业中采购成本占到了产品单位成本的40%-60%左右,采购成本比例将随着核心能力的集中和业务外包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因而供应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最终成本。

  2提高产品质量。Willis和Huston1990年的研究表明,30%的质量问题出在供应商方面,良好的供应商管理能有效地改进产品质量。

  3降低库存。减少库存压力使制造商将前端库存转嫁给供应商,这样不利于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供应商管理可以进行协调库存管理。

  4缩短交货期。80%的产品交货期是由供应商引起的,缩短产品交货期应从源头做起。

  5集成制造资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制造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实现信息技术的实时传递与交换提供了必要条件。

  (2)战略层面

  1集成供应链。供应链是由节点企业组成的,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职能分工和合作实现供应链的价值增值过程。

  2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随着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及核心业务的开拓,从外部获取资源通过供应商参与的新产品开发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有助于新产品的开发。让供应商参与到企业新产品开发中来,有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

  5.供应商关系管理的策略

  合作双赢关系已经成为供应链企业之间运作的典范。因此,要在采购管理中体现供应链的思想,对供应商的管理就应集中在如何和供应商建立双赢合作关系以及维护和保持双赢关系上。

  (1)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

  信息交流有助于减少投机行为,有助于促进重要生产信息的自由流动。为加强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信息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经常进行有关计划、作业计划、质量控制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实施并行工程。制造商在产品设计阶段让供应商参与进来,这样供应商可以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上提供有关信息,为实施QGD(质量功能配置)的产品开发方法创造条件,把用户的价值需求及时地转化为供应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与功能要求。

  3建立联合的任务小组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应建立一种基于团队的工作小组,由双方的有关人员共同组成,解决供应过程以及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供应商和制造商工厂互访。供应商与制造商采购部门应经常性地互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各自在合作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便于建立良好的合作气氛。

  5使用电子数据(EDI)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快速的数据传输。

  (2)供应商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分享成功,同时也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

  (3)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和手段

  要进行供应商的激励,就必须对供应商的业绩进行评价,使供应商不断改进。通过评价,把结果反馈给供应商,和供应商一起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

;

供应商管理包含哪些

供应商是指直接向零售商提供商品及相应服务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包括制造商、经销商和其他中介商。或称为“厂商”,即供应商品的个人或法人。

供应商可以是农民、生产基地、制造商、代理商、批发商(限一级)、进口商等,应避免太多中间环节的供应商。例如:二级批发商、经销商、皮包公司(倒爷)、或亲友所开的公司。

在物流与采购中提出客户关系管理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中早就提出了关系营销的思想,但是,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客户关系和传统的客户关系有很大的不同。在市场营销中的客户指的是最终产品的用户,而这里的客户是指供应商,不是最终用户。

扩展资料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说,如果不实施准时化采购,由于缺乏和制造商的合作,库存、交货批量都比较大,而且在质量、需求方面都无法获得有效的控制。通过建立准时化采购策略,把制造商的JIT思想扩展到供应商,加强了供需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在开放性的动态信息交互下,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供应商能够做出快速反应,提高了供应商的应变能力。对制造商来说,通过和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准时化采购,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制造过程与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成本降低了,制造的敏捷性与柔性增加了。

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供应商管理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1、需求分析,及时准确的需求分析时企业决策制定的一个先决条件,随着供应商队伍专业化的发展,准确及时的采购可以节省开支,取得市场上的采购优势。
2、供应商的分类与选择,确定符合公司战略的供应商特点,对所有的供应商进行评估。
3、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定对各类供应商采用何种关系和发展策略,首先要与战略供应商和大额增长型供应商在总体目标、采购类别目标、阶段性评估、信息共享和重要举措方面达成共识。
4、与供应商谈判和采购,供应商关系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跟踪重要的供应商表现数据比如供应商资金的变化,已备谈判只用。
5、供应商绩效评估,对某一阶段双方合作实施效果的衡量,是下一次供应商关系调整的基础。

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

  导语: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和绩效评价与物资质量环环相扣。“维护稳定优质的供应商资源,才能切实保障电网设备采购供应质量。”供货质量好不好、供货是否及时、履约服务怎么样,这些环节的表现都会反映在供应商绩效评价中,并及时反馈到招标环节。

  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

  1 正确选择供应商

  1.1 供应商管理目标的确立

  供货商管制宗旨是挑选供货商的根据。供货商管制宗旨是要按照单位的实际状况确定,主要有制造生产的目标、品质保证等。制造作业上的宗旨大多需要供货商要一直进行完善作业,和单位一起为减少成本、达到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奋斗。品质保证方面的宗旨就需要对供货商商品的品质提出确切的标准。宗旨明确之后,可以按照宗旨需要对供货商开展准确的抉择。

  1.2 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合理运用

  选择合作伙伴的方式有很多,主要要按照供货、需求企业的规模、供货规模、对供货商的熟悉程度、对物料供应的时间要求等进行确定。现在经常使用的方式有:

   (1)直观判断法: 根据征询和调查所得的资料对供应商进行分析、对比、评价的一种方法。主要根据采购人员对供应商以往的业绩、质量、服务价格等的了解程度提出合作伙伴名单,然后召开有关领导参加的评审会进行评审以确定合作伙伴。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对合作商比较了解、合作时间较长、供应商以往业绩较好的老合作伙伴的确定,或用于用量少的辅助材料的合作伙伴的选择。

   (2)招标法: 对于用量大而竞争又十分激烈的物资,一时难以用直观法判断哪个供应商的优劣,这时可以采用招标法来确定。由企业提出招标条件,由供应商进行竞标,然后由企业决标,与提出最有利条件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采用招标法可以从更大的范围选择合作伙伴。

   (3)协商选择法: 对供应商较多而供需相对平衡的物资,可以采用协商的办法选择合作伙伴。即由企业从供应商中选出条件较好的若干个供应商,再分别同他们就数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协商,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达成合作协议。这种方法对于竞标单位少、竞争程度小、订购物资的规格和技术复杂或国有企业时,协商法比招标法更为适用些。

   (4)采购成本分析法: 对质量和交货期都能满足要求的供应商,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各个供应商的采购成本,选择较低的供应商做为合作伙伴。采购成本一般包括售价、采购费用、运输费用等各项支出的总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选择方法,也可以对不同种类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选择方法。

  2 重点管理方法的应用

  对于一个大型企业,供应商成百上千,必须分清主次,对供应商进行重点管理,这样有利于节约企业的人力、物力。

  这里首先要用ABC分类方法对供应商进行分类。ABC分类方法的应用很广泛,它把事物区分出主次,并有针对性集中力量和优势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对于供应商管理,亦可正确地运用ABC分类方法,对于关键的少数供应商进行重点管理。

  按照下面的比例,对供货单位开展ABC的区分。A类供货单位占整体供货单位的百分之十,不过其提供的物料成本在单位整体购买物料成本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B类供货单位占整体供货单位的百分之二十,其提供的’物料成本在单位整体购买物料成本的百分之二十;C类供货单位占整体供应单位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不过其提供的物料成本在单位整体购买物料成本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A类供货单位为单位供应了主要的物料,同时数量不多,对其开展关键管制是减少购买成本是主要办法。所以要投入最多的精力,开展关键管制。B、C类供货单位,因为他们所供应的物料所占比重不多,单位数量庞大,就可以少投入精力进行管制,只是作为一般管制,不是关键管制的对象。ABC类进行分别的管制,减少了工作任务,增强了管制,提升了功效,是一种合理的、适用的供货单位管制方式。

  3 建立科学的供应商业绩评估体系,保持供应商之间适度竞争,优胜劣汰

  供货商功绩评价系统由评价机构与评价实质构成。评价机构需要有了解掌握供货商状况的相关机构的专门工作人员构成。评价机构工作者要划分清楚各自的职责,日常中要把供货商供货以往的数据搜集、规整出来,同时要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按照评估需求对供货商开展全面的评估。评估实质主要包含品质、价格、供货时间、合同实现率、措施功能等,单位能够按照这些目标对单位的重要性予以相应的权利,全面开展审核。对供货商功绩开展评价使用打分方式较为准确、合理。分值的划分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状况制定,也能够对于供货的不一样类型划分出不一样的规范。例如:对品质需求较高的货物,可以把品质分值定在五十分,价格是二十,交货时间十分,措施性能二十;对价格高、库存不大的供货,划分五十分到交货时间,品质二十分,价格二十分,合同实现率十分。不过针对一种类型的供货商要采取一样的评估规范,这样对供货商来说才是公平公正的。针对供货商的抉择,不仅可以选择一家,也能够选择多加,这要按照单位实际面对的真实情况来选择。一家供货商进行供货很好管制,提货量大还能享受大的折扣,不过不太好掌握市场的变动情况,可能会有缺货的现象出现。假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购一种商品,可以选择二到三家供货商进行供应,这样不仅能够进行比较,还能够推动供货商之间的竞争,还能够确保货源持续不断。也能够分时段,先选择几家一起进行供货,之后再从中选择最优的供货商,然后再选择多加供货商,再确定一家,轮流替换,开展科学的选择,对比和淘汰,进而为单位选择最佳的供货商。

  4 建立企业与供应商密切合作、互荣互利的关系

  在企业的采购供应工作中,降低采购供应成本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节约成本,也会给企业利益带来不良的影响。不成熟的企业采购部门会将其目标仅仅限定于节约成本,并由此为公司利润率做出贡献。这种观念和做法在采购供应实践工作中,会导致出现错误的采购方式,如迫使供应商不断降价,甚至为了获得最低价不惜频繁更换供应商。这样做的结果将最终导致:(1)所采购的货物质量过分低劣;(2)不可避免地延迟交货;(3)供应商根本不能完成工作。

  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

  1供应商开发选择的十大原则

  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

  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

  1、系统全面性原则:全面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2、简明科学性原则: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3、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

  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5、门当户对原则: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采购商相当。

  6、半数比例原则: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如果仅由一家供应商负责100%的供货和100%成本分摊,则采购商风险较大,因为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按照“蝴蝶效应”的发展,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不仅如此,采购商在对某些供应材料或产品有依赖性时,还要考虑地域风险。

  7、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约2-3家,主次供应商之分。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果,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8、供应链战略原则:与重要供应商发展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9、学**更新原则:评估的指针、标杆对比的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更新。

  10、总原则——全面、具体、客观原则:建立和使用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可能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方面。

  传统的来料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IQC内部管理,对外则作为一种被动式的关系。因伴随追求质量的提升及双赢的局面,IQC来料质量管理将转变为供应商的源头质量管理。企业不是被动的与供应商打交道,而且要主动的引导,改变,管理,维护它们之间的质量体系。

  1、采购商对重要的供应商可派遣专职驻厂员,或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

  2、采购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品进行质量检测或现场检查。

  3、采购商减少对个别供应商大户的过分依赖,分散采购风险。

  4、采购商制定各采购件的验收标准、与供应商的验收交接规程。

  5、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簦订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方互惠条件。

  6、采购商可在供应商处设立SJQE. SJQE通过扮演客户的角色,从而达到推动供应商的质量。

  7、采购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等级评比,制定和落实执行奖惩措施。

  8、每年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商。

  9、采购商对重点材料的供应商上游厂商进行质量监控管理。

  10、管控供应商材料的制程参数变更或设计变更时均需采购商的确认批准。

  3向通用学**供应商质量管理

  QSB(QualitySystemBasic)质量体系基础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通用汽车的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在零部件供应商之间首先开展的一项质量改进活动。随着全球供应链战略以及低成本国家的汽车零部件的崛起,通用汽车已经把QSB的要求纳入供应商质量评估体系,要求其供应商必须建立QSB体系。通用汽车推行QSB包含的十大战略使得供应商可以建立稳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的目的是通过目视化管理,越快越早地在上游解决问题,问题负责人定期更新改进措施。快速反应的关键步骤:

  1.质量部收集过去24小时内发生的重大质量事件。

  2.通过每日快速反应会议指定每个问题的负责人。会后责任人应通过问题解决流程来纠正问题和预防发生。

  3.通过快速反应跟踪板跟踪问题。要求负责人应定期在快速反应会议上更新状态。

  4.负责人应完成所有的退出项目包括经验教训。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快速反应跟踪表显示退出项目状态是绿色。

  二、不合格品控制

  满足顾客期望,需要在制造过程中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控制,也需要执行有效的纠正措施来保护下游顾客。对于不合格品的控制,通用汽车公司要求零部件供应商从两个基本方面入手:即统一的标识以及不合格品的控制。首先是统一的标识,目的是要将不同状态下的产品作明显的区分。然后是不合格品的隔离。不合格品的隔离必须有专门的区域。这个区域包括废料箱、返工区、不合格产品存放区域等。

  三、标准化操作

  标准化操作的目的在于为持续改进建立一个可重复、可预测的基准,让操作工参与到持续改进的开始和执行过程中去,达到安全、质量和生产力的最高水准。

  实行5S的益处在于能对非标准状态“一目了然”;更容易发现并消除浪费;获得一个安全、清洁、有序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对安全、质量和生产力的认识和绩效;优化作业场地的布局、充分利用多余的场地;获得一个支持标准作业的环境。

  四、标准作业员培训

  标准作业员培训的目的确保所有的培训师都经过了培训,并使用相同的培训方法去培训别人。确保所有的操作员,包括临时的和后备的,都能安全地按照标准作业进行操作,以满足质量和生产的要求。其益处在于确保所有的操作员都经过足够、相同的培训;确保没有资格的操作员上岗前接受培训;减少挑选、返工、遏制;使相关人员了解操作员(资格)的状态;支持标准作业和轮岗。QSB要求作业员的培训应该分四步完成。第一步:人员的准备;第二步:示范操作;第三步: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实际试操作;第四步:培训效果的跟踪。

  五、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的目的是降低潜在质量失效的风险,对已发生的质量失效进行防错,确保对失效模式具备采取正确的控制方法(预防探测)和正确地作业。

  PFMEA中的风险系数RPN的降低,是生产管理者通过降低发生频率或提高可探知度的方式,达到RPN降低的规程。QSB将PFMEA中的风险系数RPN的降低分为主动式降低和被动式降低两类。主动式RPN降低是指生产管理者组织多功能小组,定期对于RPN排名前三或前五的单项制定改进方案。在潜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避免其发生。被动式RPN降低是指生产管理者针对已经发生的客户投诉或者内部质量问题,成立质量改进小组研究讨论、总结经验,避免同样或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六、防错装置验证

  防错装置验证的目的是确保防错装置/错误探测装置能够按照预期的目的工作,不制造或不传递不合格产品。防错装置验证要求所有可能失效、磨损、移位或超出调整范围的防错装置/错误探测装置,每天必须最少验证一次。在设置验证频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两次验证间的批次大小;该过程的历史记录;该过程的可靠程度;遏制可疑品的难易程度。防错装置验证必须有反应计划,当验证结果出现异常时,应该明确的各个职能部门该如何反应。防错验证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每天实施的防错验证必须作好记录。

  七、分层审核

  通用汽车公司要求其零部件供应商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实旌过程分层审核。过程分层审核是由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各个管理层定期、频繁进行的一种标准化的审核。其目的在于确认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各级员工始终在按照公司规定的质量、技术标准工作,由此来控制汽车零部件的质量水平维持在稳定的、满意的状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用汽车公司要求供应商编制统一的分层审核检查表,以供不同层次的管理层来实施分层审核。这样的分层审核表,一般包含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即第一部分,各工位常见的问题;第二部分,具体某产品、某生产线的质量关注点;第三部分,生产、质量系统的常见问题。

  八、验证岗位

  验证岗位的目的是改善一次合格率(FTQ)和过程能力,警示作业员过程有变化并知道在什么时候寻求谁的帮助,在问题发生时获得适当的帮助去解决问题,防止缺陷产品流出,作业员参加问题解决以达到改善目标,确保从后工序得到反馈。

  验证岗位是一个通过预防,探测和遏制异常情况的在线制造质量系统。对于外部质量投诉的缺陷,报警界限是1,即发现一个不良就应当报警。对于内部质量缺陷,则由质量部门人员按照具体的不良水平设立合理的每班不良数量的报警界限。验证工位的作业人员应当对本班的验证数量和不良情况作好记录。

  九、异物控制

  异物控制的目的是经过测量,控制和加工处理技术的改进,逐步提高零件清洁度,利用标准化的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监控和控制异物源。异物控制的益处是为异物的控制和异物问题的沟通提供了系统的方法;为有效的控制系统提供基础;针对减少异物活动,明确分工职责;支持和建立持续改善的区域.;预防错误的重复发生和减少资源浪费;在组织中向所有负责人传达认知;提升质量指标,减低PPM和保修成本。异物控制要求从人员、过程、设备、材料四个方面入手来控制。

  十、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提供了一个管理供应链中各级分供方的标准流程,确保供应链中各级分供方都有一个系统和流程进行评估、选择、沟通期望和要求、评测业绩和开发其下级供应商从一级供应商到整个供应链,为最终客户提供高可靠性,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应用共同的原则、方法和系统来支持持续改善的努力和目标的实现。改善质量水平,降低PPM以及保修费用。能识别出供应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防止对客户热情带来消极影响。供应链管理要求:潜在供应商评估,制造质量系统评估,QSB审核,特殊过程评估,绩效监控和问题解决跟踪。

什么是供应商管理

来源:如何管理你的供应商使供应链高效?

供应商管理 是确保组织支付给供应商的钱获得最大价值的过程,而供应商生命周期管理是涵盖整个供应商生命周期的供应商管理过程。

以下是8Manage SRM供应商管理的常见流程:
1、确定一组业务目标和目的
在开始供应商管理流程之前,确定需要供应商实现的业务目标和目的很重要。它凸显出每个部门对第三方的要求,这样你就可以将相关供应商映射到每个需求中,无需重复的努力和资源。这些目标也有助于根据向他们传达的目标评估供应商绩效。
2、确定供应商筛选的相关标准
一旦你了解需要供应商参与的目标和要求,你就需要定义筛选标准,选择能为需求提供最大价值的供应商。
筛选标准取决于组织的类型和它对供应商的要求、标准措施包括定价、过去工作的质量、行业认可度、法律声誉等。另外,组织还参与用于筛选相关供应商的RFQ、RFP和RFI,特别是要求很重要的时候。
3、评估和选择供应商
下一步是根据你确定的筛选标准来评估所有相关的供应商。大多数组织都是根据供应商的报价来评估供应商。然而,考虑你已经确定的其他标准也同样重要。
评估潜在供应商的报价和提案,确保获得最大的成本节约机会。分析条款和条件,看看供应商计划如何满足组织的需求。与此同时,确保你对供应商的优劣势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研究外部环境的威胁和机会如何影响你与供应商的合作。
4、与选定的供应商谈判和签订合同
既然你已经选择了相关供应商,那么你需要执行合同签订流程,最终与之合作。确保所有相关的干系人都参与合同签订流程,获取关于合同如何确保最大价值交付的、有价值的见解。在许多商业案例中,合同签订流程由财务/采购团队与业务单位的高级主管一起执行,反而没有咨询将与供应商进行日常合作的小组。
与供应商合作,确保谈判过程顺利进行,减少障碍。我们已经从与供应商建立的有意义关系中获得了好处。
5、评估供应商的绩效
供应商管理流程不会在你选择了供应商之后就结束。在供应商被选中并入职后,你需要定期评估他们的绩效,了解他们在实现设定的目标和需求方面做得如何。为了确保评估切实可行,你要确定已经建立了衡量绩效的KPI。这将提供领域改进的见解,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商的绩效。这还告诉我们,我们的供应商管理流程如何有效,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它。
6、评估供应商风险并确定缓解措施
这是实现供应商管理流程运行良好的最关键的策略之一。重要的是确定影响供应链、消除成本节约,并破坏绩效的供应商风险。你需要注意的风险主要是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数据安全风险和监管风险。分析这些风险对供应商管理的影响,并制定有助于缓解这些风险的措施。

求“供应商管理制度“,要求有质量\交货\考核及评价等方面内容

供应商质量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规范供应商的管理,使供应商能更好的保质保量的服务于公司的生产,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供应商(包括原材料、外协件)的管理

3   定义

3.1 新供应商:首次合作的材料、外协件的供方,单次物料采购的供方

3.2 长期合作供应商:所供产品稳定、列入公司合格供方名录、长期稳定合作的供方

3.3 检测报告:权威机构出具的体现物料各种性能符合要求的证明性文件,有效期为检测日期后一年。

3.4 自我声明:供应商对物料满足公司、相关方、国家行业标准要求的自我承诺的文件。

4   职责

4.1  品质部负责供应商产品质量、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自我声明文件的归档,供应商所供物料的检验、反馈,对供应商的审核、评价。

4.2   采购部负责供应商产品库存、交货周期的管理,要求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检测报告、自我声明,跟进供应商对不良情况的整改书面回复及整改落实情况,对供应商的审核、评价。

4.3   技术部负责物料技术要求的制定、更新,对供应商的审核、评价。

5   程序

5.1   新供应商开发管理

5.1.1  在开发新的供应商之前,采购部应选择至少3家备选供应商,由技术部、品质部会同采购部一起对供应商进行考察、评价,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水平、质量保证能力、供货能力、主要客户、市场评价等。

5.1.2  选定初步合作供应商后,与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

5.1.3  新供应商在首次供货前需提供公司要求的检测报告及自我声明。

5.2   长期合作供应商的管理

5.2.1  供应商应每年在检测报告到期前提供一份新的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

5.2.2  供应商应每年在自我声明到期前提供一份新的符合要求的自我声明。

5.2.3  公司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例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水平、质量保证能力、供货能力、质量改进情况、公司不良反馈整改落实情况。

5.2.4  当供应商出现下列之一情况时,公司应对供应商进行非例行审核:

      a、供应商的质量出现巨大波动或连续3批次处于高位运行;

      b、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c、供应商的主要下级供应商变更;

     d、品质部的不良反馈未得到供应商有效整改;

     e、公司因原材料问题遭到客户严重投诉。

5.3   供应商的评价

5.3.1  分类:公司对供应商的评价分为A、B、C、D四类

      A类供应商:评价分在90分以上的供应商,享受公司50%的采购量

      B类供应商:评价分在75分以上的供应商,享受公司30%的采购量

      C类供应商:评价分在60分以上的供应商,享受公司20%的采购量

      D类供应商:评价低于60分,淘汰供应商

5.3.2  评价细则

5.3.2.1质量:30分,出现1次品质不良扣3分;

5.3.2.2投诉处理:20分,投诉在3天内没有回复,每延迟1天扣3分; 

5.3.2.3交期:20分,每推迟1天扣3分;

5.3.2.4价格:15分,供货单价是否合理;

5.3.2.5环境管理符合状况,10分,供货环保资料是否齐全有效;

5.3.2.6 检测报告与自我声明:5分,每推迟1天扣1分。

6   供应商管理流程图

7   记录

7.1 供应商调查表

7.2 合格供应商目录

7.3 供应商审核/评价表

请教供应商管理制度

《供应商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供应商管理,建立安全、稳定的供应商队伍,防止外购原材料、零件、设备的原因发生安全事故,保护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向公司长期供应原辅材料、零件、部件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商。
3职责
各单位采购部门负责本单位对外采购。负责供应商资质鉴定、信用等级评价、产品质量等。
4内容
4.1管理原则和体制
4.1.1各单位公司采购部门对供应商实行管理,生产、技术等部门予以协助。
4.1.2各单位采购部门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建立供应商目录,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
4.1.3各单位采购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
4.1.4对选定的供应商,各单位可与之签定采购协议,在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
1.为了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向公司长期供应原辅材料、零件、部件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商。 二.管理原则和体制 1.公司采购部或配套部主管供应商,生产制造、财务、研发等部门予以协助。 2.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簦订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 3.公司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 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 5.公司对零部件供应企业可颁发生产配套许可证。 三.供应商的筛选与评级公司制定如下筛选与评定供应商级别的指标体系。 1.质量水平。包括:(1)物料来件的优良品率;(2)质量保证体系;(3)样品质量;(4)对质量问题的处理。 2.交货能力。包括:(1)交货的及时性;(2)扩大供货的弹性;(3)样品的及时性;(4)增、减订货货的批应能力。 3.价格水平。包括:(1)优惠程度;(2)消化涨价的能力;(3)成本下降空间。 4.技术能力。包括:(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后续研发能力;(3)产品设计能力;(4)技术问题材的反应能力。 5.后援服务。包括:(1)零星订货保证;(2)配套售后服务能力。 6.人力资源。包括:(1)经营团队;(2)员工素质。 7.现有合作状况。包括:(1)合同履约率;(2)年均供货额外负担和所占比例;(3)合作年限;(4)合作融洽关系。 具体筛选与评级供应商时,应根据形成的指标体系,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和打分标准。筛选程序。 1.对每类物料,由采购部经市场调研后,各提出5~10家候选供应商名单; 2.公司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 3.评选小组初审候选厂家后,由采购部实地调查厂家,双方协填调查表; 4.经对各候选厂家逐条对照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排序后决定取舍。 四.核准为供应商的,始得采购;没有通过的,请其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五.每年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商。六.公司可结供应商划定不同信用等级进行管理。评级过程参照如上筛选供应商办法。七.对最高信用的供应商,公司可提供物料免检、优先支付贷款等优惠待遇。八.管理措施 1.公司对重要的供应商可派遣专职驻厂员,或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 2.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品进行质量检测或现场检查。 3.公司减少对个别供应商大户的过分依赖,分散采购风险。 4.公司制定各采购件的验收标准、与供应商的验收交接规程。 5.公司采购、研发、生产、技术部门,可对供应商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但应注意公司产品核心或关键技术不扩散、不泄密。 6.公司对重要的、有发展潜力的、符合公司投资方针的供应商,可以投资入股,建立与供应商的产权关系。

如何进行供应商的管理

  供应商管理具体要做的一些重要工作如下:
  一、选择优秀的供应商
  1.供应商供应物料的顺畅:使生产不会因为待料而停工。
  2.进料品质的稳定:保障生产成品品质的稳定。
  3.交货数量的符合:使公司生产数量准确。
  4.交期的准确:保障公司出货期的准确。
  5.各项工作的协调:良好的配合使双方的工作进展顺利。
  所以选择供应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对企业影响非常大,因此,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供应商应包括哪几大主体?
  一个好的供应商,应该有以下几大主体:
  1.优秀的企业领导人:企业有了优秀的领导人,企业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2.高素质的管理干部:企业有了高素质,有能力的管理干部,企业的管理才有效率、充满活力。
  3.稳定的员工群体:企业员工的稳定性,才能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流动性过大的员工群体,其产品品质会受到相当的影响。
  4.良好的机器设备:良好的机器设备,其产品品质更能加以保证。
  5.良好的技术:企业不单要有素质高的管理干部和良好和良好的管理,还应有经验丰富有创新的技术人员,只有技术不断改善创新,才能使产品品质更加有保障,材料成本不断下降。
  6.良好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科学,管理渠道的畅通,以及各种管理制度的健全,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其供应商整体是优秀的,其产品品质是优质的,其服务是一流的。
  二、供应商调查
  供应商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内容:
  1. 管理人员水平:
  ◆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
  ◆管理人员工作经验是否丰富。
  ◆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高低。
  2.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
  ◆其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
  ◆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
  ◆各种专业技术能力的高低。
  3. 机器设备情况:
  ◆机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厂牌、使用年限及生产能力。
  ◆机器设备的新旧、性能及维护状况等。
  4. 材料供应状况:
  ◆其产品所用原材料的供应来源。
  ◆其材料的供应渠道是否畅通。
  ◆其原材料的品质是否稳定。
  ◆其供应商原料来源发生困难时,其应变能力的高低等。
  5. 品质控制能力:
  ◆其品管组织是否健全。
  ◆品管人员素质的高低。
  ◆品管制度是否完善。
  ◆检验仪器是否精密及维护是否良好。
  ◆原材料的选择及进料检验的严格程度。
  ◆操作方法及制程管制标准.
  ◆ 成品规格及成品检验标准是否规范。
  ◆ 品质异常的追溯是否程序化。
  ◆ 统计技术是否科学以及统计资料是否详实等。
  6. 财务及信用状况:
  ◆ 每月的产值、销售额。
  ◆ 来往的客户。
  ◆ 来往的银行。
  ◆ 经营的业绩及发展前景等。
  7. 管理规范制度:
  ◆管理制度是否系统化、科学化。
  ◆工作指导规范是否完备。
  ◆执行的状况是否严格。
  •供应商开发的步骤有哪些?
  三、供应商开发的步骤主要有:
  1. 物料分类:
  ◆将主生产物料和辅助生产物料等按采购金额比重分成ABC三类。
  ◆按材料成分或性能分类,如:塑胶类、五金类、电子类、化工类、包装类等等。
  2.搜集厂商资料:根据材料的分类,搜集生产各类物料的厂家,每类产品在5~10家左右,填写在«厂商资料表»上。
  3.供应商调查:根据《厂商资料卡》名单,采购部门将《供应商调查表》传真至供应商填写。
  4.成立供应商评估小组:由副总经理任组长,采购、品管、技术部门经理、主管、工程师组成评估小组。
  5.调查评估:
  ◆根据反馈的调查表,按规模、生产能力等基本指标进行分类,按ABC物料采购金额的大小,由评估小组选派人员按《供应商调查表》所列标准进行实地调查。
  ◆所调查项目如实填报于调查表上,然后由评估小组进行综合评估,将合格厂商分类按顺序统计记录。
  7. 送样或小批量试验:
  ◆比价议价:对送样或小批量合格之材料评定品质等级,并进行比价和议价,确定一个最优的价格性能比。
  8. 供应商辅导: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册》的供应商,公司应给予管理、技术、品管上的辅导。
  9. 追踪考核:
  ◆每月对供应商的交期、交量、品质、售后服务等项目进行统计,并绘制成图表。
  ◆每个季度或半年进行综合考核评分一次,按评分等级分成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几个等级。
  10.供应商之筛选:
  ◆对于较差之供应商,应予以淘汰,将其列入候补名单,重新评估。
  ◆对于一般之供应商,应予以减少采购量,并重点加以辅导。
  ◆对于优秀之供应商,应加大采购量。
  供应商管理专用术语主要包括:供应商调查、供应商开发、供应商评估。

供应商管理的管理办法

一、供应商管理原则和制度
1.公司采购部或配套部主管供应商,生产制造、财务、研发等部门予以协助。
2.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签订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
3.公司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
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
5.公司对零部件供应企业可颁发生产配套许可证。
二、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公司制定如下筛选与评定供应商级别的指标体系
1.质量水平。包括:(1)物料来件的优良品率;(2)质量保证体系;(3)样品质量;(4)对质量问题的处理。
2.交货能力。包括:(1)交货的及时性;(2)扩大供货的弹性;(3)样品的及时性;(4)增、减订货货的批应能力。
3.价格水平。包括:(1)优惠程度;(2)消化涨价的能力;(3)成本下降空间。
4.技术能力。包括:(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后续研发能力;(3)产品设计能力;(4)技术问题材的反应能力。
5.后援服务。包括:(1)零星订货保证;(2)配套售后服务能力。
6.人力资源。包括:(1)经营团队;(2)员工素质。
7.现有合作状况。包括:(1)合同履约率;(2)年均供货额外负担和所占比例;(3)合作年限;(4)合作融洽关系。
三、供应商选择办法
1.对每类物料,由采购部经市场调研后,各提出5~10家候选供应商名单;
2.公司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
3.评选小组初审候选厂家后,由采购部实地调查厂家,双方协填调查表;
4.经对各候选厂家逐条对照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排序后决定取舍。
四、核准为供应商的,始得采购;没有通过的,请其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
五、每年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商。
六、公司可给供应商划定不同信用等级进行管理。评级过程参照如上筛选供应商办法。
七、对最高信用的供应商,公司可提供物料免检、优先支付贷款等优惠待遇。
八、供应商管理办法
1.公司对重要的供应商可派遣专职驻厂员,或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
2.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品进行质量检测或现场检查。
3.公司减少对个别供应商大户的过分依赖,分散采购风险。
4.公司制定各采购件的验收标准、与供应商的验收交接规程。
5.公司采购、研发、生产、技术部门,可对供应商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但应注意公司产品核心或关键技术不扩散、不泄密。
6.公司对重要的、有发展潜力的、符合公司投资方针的供应商,可以投资入股,建立与供应商的产权关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