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茹姓起源和来历 得姓始祖为蠕蠕百家姓中排331位
- 茹姓的起源是什么
- ”茹“ 姓家族的一些渊源
- 谁知道“茹”这个姓么
- 茹姓在哪里分布最多
- 茹姓的历史名人
- 茹姓在百家姓中居第几位
- “茹”姓的相关历史,谢谢!
- 茹姓的历史起源:茹姓有哪些历史名人
茹姓起源和来历 得姓始祖为蠕蠕百家姓中排331位
茹姓,中国百家姓之一,它是一个很罕见的姓氏,相信大家身边基本没有吧,毕竟茹姓在中国总人口不到1万!而一个姓氏的出现,都是有根有底的,连姓自然不例外,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茹姓起源和来历。
一、茹姓起源和来历
1、 茹姓得姓始祖(蠕蠕) :茹姓最早出自蠕蠕部族,蠕蠕一般指柔然。北魏时,郁久闾氏建立柔然国,它是一个游牧部落,常居于阴山一带;西魏时,柔然部族被突厥攻破,当时部族中有很多人以族名茹茹为姓,他们一部分迁入中原后,以茹为氏,称茹氏。现如今,茹氏后人尊蠕蠕为茹姓的始祖。
2、 出自如姓 :在三国曹魏时期,有个叫如淳的人,他曾任曹魏陈郡丞,注释过《汉书》,在当时他是很出名的,其后代子孙在如字上加草字头为茹姓,这也是茹姓起源和来历之一。
3、 出自鲜卑族 :在南北朝时期,有三字姓普六茹氏,他们是北魏前身的游牧鲜卑族,其后人进入中原后改为“茹”姓。
4、 出自杨姓 :据《周书》记载,杨忠赐姓普六茹氏,后来杨忠的后代有支改为单姓茹。
5、 源于职业 :茹人,古代城池间的一种职业人官称,它受领官家俸禄,但无官职,也就是专门处理垃圾的职业人(每天凌晨5点将城镇的垃圾收集并运出城外处理),而茹姓起源之一就是茹人,这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二、茹姓人口有多少
就人口而言,茹姓是极罕见的姓氏,虽然它在全国的人口没有具体统计,但总数量不会超过万人,在中国《百家姓》中排第331位。
三、茹姓分布在哪
茹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它全国总人口不到1万人,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广东地区。
小结 :关于茹姓起源和来历,看完全文,大家知道了吧!茹姓主要源于古代如姓、古代柔然部族、鲜卑族等,其茹姓得姓始祖为蠕蠕(柔然),它是一种罕见的姓氏,在中国《百家姓》中排第331位,总人口不到一万人!对一些罕见姓氏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看连姓起源和来历。
茹姓的起源是什么
茹姓的起源
姓氏:茹
祖宗:郁久闾
分类:以族名为姓
姓氏起源:
出自古代柔然部族。北魏时郁久闾建立柔然国,称受罗部真可汗。柔然国也称做蠕蠕、茹茹,源出东胡,为游牧部落,常居于阴山一带。西魏时,柔然部族为突厥所破,遂并如突厥,其部族后人多以族名茹茹为姓,称茹氏。
郡望: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相当今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武徙县一带。
堂号:
终养堂:唐朝时有茹荣,自幼死了父亲,事母至孝。他开 始在县里当小官德时候,县官送给他一支瓜。他拿回家给母亲吃,一 会儿又回到衙门。县官问他干什么去了?他如实回答了县官。县官到他家看了看,果然如此,就叫他回家侍奉母亲,每月工资照发。
迁徙分布
未知。
”茹“ 姓家族的一些渊源
茹(R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古代柔然部族。北魏时郁久闾氏建立柔然国,称受罗部真可汗。柔然国也称做蠕蠕、茹茹,源出东胡,为游牧部落,常居于阴山一带。西魏时,柔然部族为突厥所破,遂并如突厥,其部族后人多以族名茹茹为姓。一部分入中原后,以茹为氏,称茹氏。 2、出自如姓。汉代有如淳,其后代子孙在“如”字上加草字头为茹姓。 3、出自鲜卑族。南北朝时,后魏时代北有三字姓普六茹氏(一作普陆茹氏或普陋茹氏),入中原后改为茹姓。 得姓始祖:蠕蠕。据考证,茹氏一姓传自古代北狄蠕蠕族。《通志·氏族略》记载,北狄蠕蠕族人迁入中国,自称为为茹氏,望出河南。我国的茹氏家族除了源自蠕蠕的一支之外,同时期另有一支外来的种族即普陋茹氏改姓茹,《河南官氏志》也有“普陋茹氏必变茹。”的记载。这支茹氏也是以河南为他们的开基之地。望族居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茹氏后人尊蠕蠕为茹姓的始祖。 4、茹氏先代族谱序 尚书公茹瑺原始旧序 老夫今幸谢职家居,盘桓松竹于衡云湘水间矣。顾范文正公有言:“祖宗来积德,百余年始发于吾,得至大官,根本之地,亦熟不梦寐永怀也哉。”粤稽我茹氏,唐虞三代,书缺有间,春秋时,魏有如姬;越西汉,厥有如纯,原名敬避,后加草为茹,亦犹郭公夏五,甲戌己丑之例。南齐有茹法亮,官中书舍人。唐有茹荣,幼岁以至孝闻。宋有茹孝标,少负气节,而才中抡选。茹瞻为杨愔所器重,究亦或隐或显,无容遥遥华胃,漫相牵引。迨宋末,兴公初任河南开封府尹,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文献始有可征。子二:长从善,次从政。善公籍河南,不具论。我二派祖从政公,诗书传家,联登科第,擢衡山县今。解组后,喜衡山名胜,遂家于衡之东隅。三传祖,一征公,一身开二房。松坡其长也,竹轩其次也。松公克绍箕裘,通经术,任儒学教谕,生子三:长兰、次荛、三芷,天不延祚,俱早卒。兰公幸生一子珪,官库大使,亦中年卒。庭坚忽诸,惜哉!系我竹公,承家学,仆元儒学生员,潜德增植。诞生子六:曰均宾、曰均正、曰均化、曰均誉、曰均直、即先君子曰均美。六公中,华、誉二公早丧,无传,余皆克昌厥后。某也生元末造,恭际圣朝龙兴,天清日朗,万国更新,猥以微贱,荣膺两爵,朝跻五等。长男鉴,忝仪联戚畹,天恩殊绝,旷古罔有,高厚罔报涓滴。近荷恩全始终,赐归衡霍,每瞻阙廷,昊天罔极。缅维君恩祖德,忠孝同揆,既详出身始末,复叙先代渊源,凡我子姓,当思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念尔祖修厥德,他日移孝作忠,不负本朝金书铁券,与国咸休之盟誓。我祖我宗,自当默相。余身非文正之身,心仍文正之心,即以此作息壤之盟可也,原始云乎哉。 明永乐六年岁在戊子三春月既望谷旦 归山老人恕庵茹瑺手录 茹氏先代族谱旧序 族谱之作,其来远矣。古有大宗小宗之法,先王所以序天伦、系人心、明教原、敦政本者也。由汉以下,宗法废而门第盛,于是谱牒兴焉。族之有谱,其亦宗法之遗意也。近代所言族谱,则有欧苏二家,其取法立例虽不同,然而尊尊亲亲之义,未始少异也。故后之作谱者,往往因之以为法焉。观衡山茹氏家谱,历年绵远,载籍无征,系序承传,支属分异,未免失于传疑。今断自宋金紫光禄大夫,河南开封府尹为初祖,其所知者详,所不知者盖阙如也。其亦深得作谱之要也。由宋历元,世代相传,或隐或显,文人才子,硕德重望,不为不多矣。传至国朝,少保忠诚伯,历跻显宦,位极人臣,功纪太常,名垂汗简,古今罕及。诞生令子,尚长安郡主宗人府仪宾,名注玉牒,亲联戚畹,光前启后,其尊荣何如也。由是观之,非其祖父积累之所致欤?余知自兹以后,子孙绵衍,累叶繁盛,更自有光大门闾者矣。虽然,此特序其作谱之由,及先代簪缨相继者而言之耳。若夫宗族之次,昭穆之辨,尊卑之叙,支派之分,亲疏之别,名公钜卿,老师宿儒述之详矣,奚待余言而增益也哉。 秦府伴读海虞严敬序 茹氏先代谱序 茹之有氏,莫究其所始。自三代汉唐无显者,至齐中书舍人茹法亮、制局监茹法珍、魏骁骑将军茹皓,乃着于南北史。而隋唐宋元之世后,隐德弗耀。逮皇明受命,统一天下,搜贤举能以图治,而尚书公以炎虚之秀,由邑庠业成,进登胄监。仪观修伟而恢其行义,奋其材猷,夙受券知,以跻抚仕。自承敕郎擢通政司参议,累迁通政使、副都御使,拜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佐太祖皇帝临御,立纲陈纪,以丕变风俗;锄奸屏蠹,以昭宣治化。百辟庶尹,夙夜祗惧,而奏对献纳,惟恐不足以当上意。公于是时,数被嘉奖宠锡,便蕃优异,特出群臣之右,所言无不听,所谋无不行,未尝忤旨以获戾。而从容谋议之间,辨诬释枉,以免谴诃,款密之言,简在宸衷,非外廷所得闻也。某忝厕词林,与公有同朝之雅。一日手具世谱一编,俾为之序。窃惟姓氏攸始,盖以生人之初,圆颅方趾,盈乎两间。苟无以别生分类,则亲疏贵贱、尊卑长幼之礼,相与混淆莫辨矣。是以古因生以赐姓,胙土以命氏,而彝伦之叙,典秩之兴,率由于是矣。然千载以来,凡赐姓受氏之苗裔,载诸世本、洎作之篇者,往往夹于煨烬而无所考。故历代之名臣硕辅,卓然以功业见于世者,不必皆有所自。而君子之报本反始,不忘其所由生者,忠孝之道也。尚书公年方强仕,福祉未艾,将见茂建功业,远迈昔人,而致位公台,以为宗姓之望,岂特为乡邦之荣而已哉。
希望采纳
谁知道“茹”这个姓么
茹(Rú)姓源出有三: 1、出自古代柔然部族。北魏时郁久闾氏建立柔然国,称受罗部真可汗。柔然国也称做蠕蠕、茹茹,源出东胡,为游牧部落,常居于阴山一带。西魏时,柔然部族为突厥所破,遂并如突厥,其部族后人多以族名茹茹为姓。一部分入中原后,以茹为氏,称茹氏。 2、出自如姓。汉代有如淳,其后代子孙在“如”字上加草字头为茹姓。 3、出自鲜卑族。南北朝时,后魏时代北有三字姓普六茹氏(一作普陆茹氏或普陋茹氏),入中原后改为茹姓。 得姓始祖:蠕蠕。据考证,茹氏一姓传自古代北狄蠕蠕族。《通志·氏族略》记载,北狄蠕蠕族人迁入中国,自称为为茹氏,望出河南。我国的茹氏家族除了源自蠕蠕的一支之外,同时期另有一支外来的种族即普陋茹氏改姓茹,《河南官氏志》也有“普陋茹氏必变茹。”的记载。这支茹氏也是以河南为他们的开基之地。望族居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茹氏后人尊蠕蠕为茹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茹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北魏前身的游牧鲜卑族中有普陋茹氏,其后人简为“茹”氏,此为茹氏的最早起源。另外当时有部落为柔然族,也被称为蠕蠕,芮芮,及茹茹族,北魏时,进入中原并建立柔然国。而族人就以前族名为姓,或为柔,或为茹,或为芮,茹氏也就随之产生了。对于汉人,茹姓也有相对独立的起源和发展,在汉朝,河内郡县境内,出了一位姓名为如淳的人,他的后代就将他的姓氏上加了草字头,变为茹字,源此汉族也产生了茹姓。 应该是正确答案吧。汗。。。。
希望采纳
茹姓在哪里分布最多
茹姓,姓氏,为我国少数姓氏之列,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茹姓主要来源于古代柔然部族、鲜卑族、古代如姓等,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广东地区。
茹姓的历史名人
茹法珍
茹法珍,南齐时东昏侯的宠臣,与梅虫儿一起,误国弄事,最后被萧衍斩首。
茹法亮
茹法亮(435—498),南朝齐权臣。吴兴武康人。宋大明中初为小吏。孝武末年,出家为道人。明帝初为兖州典签,累官至齐高帝冠军府行参军。元徽初,除殿中将军,为晋王熙郢州典签。齐高帝建元初,除奉朝请,补东宫通事舍人。永明元年(484),除龙骧将军。永明二年,封望蔡县男,食邑三百户,转给事中,羽林监。七年除临淮太守,转竟陵王司徒中兵参军,巴东王子响于荆州杀僚佐,上使法亮宣旨,慰劳安扶。高宗即位,建武旧人鲜有存者,法亮以主署文事,故不见疑,位任如故。永泰元年,王敬则事平,法亮复受敕宣慰,出为大司农,卒官。
茹皓
茹皓,北魏文帝的著名冠军将军,他不但武艺高强,还知书识礼,聪敏而待人谦和,十分受朝廷的器重,既参与国家大政,又能折节下人,受当时人称赞。
茹瞻
茹瞻,字孝博,北齐时东安人。南州举秀才,历官侍郎。清朗刚直而见称。据说,当他举秀才之时,皇帝就亲口说过:“今日之选,不可无茹生”的话,可见茹瞻的才华,卒于侍御史。
茹让之
茹让之,南北朝时北魏人,曾任兖州阳平太守。
茹汝升
茹汝升,唐朝水利家。
茹孝标
茹孝标,宋朝官员,宋代天圣进士。负气节,好学不倦,以都员外郎出知江州,有治声。
茹洪
茹洪,明朝大画家和大书法家。他因为楷书写得好,名气传到京城,王公贵族都收藏他的墨宝,他于是进京,写字作画。他善于画山石竹木,并且因为受古车的薰陶,作画气韵高古,名重一时。
茹瑺
茹瑺,明代兵部尚书。建文帝时奉诏至龙潭见燕王朱棣议和。后明成祖即位,封为忠诚伯。
茹连
茹连,明朝官员,曾任长沙知府、刑部员外郎。
茹太素
茹太素,明朝官员,曾任户部尚书。
茹棻
茹棻,清代乾隆状元。官至兵部尚书,有诗集。
茹敦和
茹敦和,清朝进士、学者。
茹姓在百家姓中居第几位
在《百家姓》中排第331位,是极罕见的姓氏。茹姓主要源于古代如姓、古代柔然部族、鲜卑族等。茹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三十一位门阀。
“茹”姓的相关历史,谢谢!
《粤桂茹氏始祖考茹崇公简历》 讳:崇〔1226--1318〕,字:效乾,号:太宇,堂号:崇本堂。崇公乃经翁之次子,经翁系南宋朝江南直棣常州府无锡县人也,生二子,长曰 峻、次曰 崇。公生于南宋理宗宝庆二年丙戌八月初五戌时,终于元仁宗延佑五年戊午十月初二,享寿九十三岁,正室欧阳氏、配室黄氏。公生四子:华、 茂、英、芬。 崇公年鉴:南宋理宗淳佑八年戊申〔1248〕公由乡进土拜令湖广辰州府麻阳县知县。南宋理宗淳佑十一年辛亥〔1251〕升山西太原府…。南宋理宗宝佑四年丙辰〔1256〕升朝内通判晋恩荣大夫至任满。南宋度宗成淳六年庚午〔1270〕复选广东南雄府保昌县尹。 此后至宋末拾年间,时值王下大乱,群雄烽起,元世祖忽必烈兴兵伐宋,公秉忠义,父子起兵应天祥文公抗元。与宋叛将张弘范力战古岗不捷,奉檄南赣取兵救驾,未几,〔1279.3.19.〕崖门师溃,承相陆秀夫背八岁少帝赵 跳崖殉国〔戊戌五月宋祚终矣!公闻恸痛绝! 公因回避新朝不仁,不甘为人臣子,故遂同三子隐居广州府新会县古劳都迳口乡,时年五十四岁,几后,祖婆黄氏随长子留居新会,公携欧阳氏、二子茂、三子英迁居惠州府博罗县源头乡,至元朝成宗大德二年戊戌〔1298〕公闻邻邑增诚县风土淳厚,遂留下二子茂于博罗,又偕欧阳氏及三子英再度迁居致增城县西林都龙潭埔立籍〔今龙门县左潭镇圳口村〕。妣欧阳氏〔1230--1314〕生于南宋理宗绍定三年庚寅四月初四酉时,终于元仁宗延佑元年甲寅八月初八,享年八十五岁。夫妻合葬于〔今〕龙门县左潭镇鱼洞岭之西,虎形、寅甲向。 茹族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二集合各地裔孙于中午十二点前到达始祖墓前,并按宋代官家遗传下来的礼仪举行祭祀,设有主礼,在华盖下宣读当年祭文,轮值的执事者于墓前行三跪九叩之礼〔执事者由左潭镇茹氏各村轮值〕,供三牲果品茶酒,燃香烛金银冥钱鞭炮,每年还要订制乌纱官袍凤冠霞佩于墓前烧化予始祖考妣。修墓纪事:清光绪四年〔1878〕曾重修过始祖坟墓,随元运改为酉山卯向。 1993年墓遭不法之徒毁坏,后由龙门县左潭镇茹国铭〔23传〕、茹法安〔24传〕宗叔热心奔走呼吁,并随即通知了博罗、花县、广州白云区等地宗亲到现场观察并决议重修。经推举,由基坑村茹国铭、大王前村茹法安二宗叔主持重修始祖坟墓事项,下埔村茹黄添宗叔亦热心参予了外出筹募善款工作。计有广州市白云区龙归镇柏圹村裔孙乐捐三千元〔主办人: 宗叔〕。博罗县石湾镇源头茹屋村裔孙乐捐五千元〔茹华灼宗叔时任村长〕。龙门县裔孙乐捐八百元修坟。仍按酉山卯向,已酉已卯分金。 1949至1984年的35年间,因故祖未有祭〔当时不允许祭祖活动〕,祖坟所处荆棘丛生十分荒芜,众孝义裔孙们无不深感痛心!自民心所向的小平邓公执政后,政策续暂宽松开放,1985年居龙门县左潭镇的茹族长老们相约同堂聚议,决定重新恢复六百多年来每年一度的九月初二茹族祭祖活动,慎终追远,缅怀和纪念我茹氏祖先。崇公后裔分布:〔广东省部份〕新会、博罗、龙门、阳江、顺德、广州白云区〔原属番禺〕、增城、花县、中山、郁南、英德、曲江等。〔广西省部份〕梧州、苍梧、藤县、北流、容县、桂平、南宁等。 2004.09.13.茹冬华整理 天祥文公简历: (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中诗作达百余首,成就很高。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茹姓的历史起源:茹姓有哪些历史名人
茹姓主要源于古代如姓、古代柔然部族、鲜卑族等。主源出自古代柔然部族,柔然国也称做蠕蠕、茹茹,是匈奴、鲜卑之后的第三个草原帝国,并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后来的突厥等是在其基础之上改变的。西魏时,柔然部族为突厥所破,遂并如突厥,其部族后人多以族名茹茹为姓。一部分入中原后,以茹为氏,称茹氏。
历史名人:
茹法珍,南齐时东昏侯的宠臣,与梅虫儿一起,误国弄事,最后被萧衍斩首。
茹法亮(435—498),南朝齐权臣。吴兴武康人。宋大明中初为小吏。孝武末年,出家为道人。明帝初为兖州典签,累官至齐高帝冠军府行参军。元徽初,除殿中将军,为晋王熙郢州典签。齐高帝建元初,除奉朝请,补东宫通事舍人。永明元年(484),除龙骧将军。永明二年,封望蔡县男,食邑三百户,转给事中,羽林监。七年除临淮太守,转竟陵王司徒中兵参军,巴东王子响于荆州杀僚佐,上使法亮宣旨,慰劳安扶。高宗即位,建武旧人鲜有存者,法亮以主署文事,故不见疑,位任如故。永泰元年,王敬则事平,法亮复受敕宣慰,出为大司农,卒官。
茹皓,北魏文帝的著名冠军将军,他不但武艺高强,还知书识礼,聪敏而待人谦和,十分受朝廷的器重,既参与国家大政,又能折节下人,受当时人称赞。
茹瞻,字孝博,北齐时东安人。南州举秀才,历官侍郎。清朗刚直而见称。据说,当他举秀才之时,皇帝就亲口说过:“今日之选,不可无茹生”的话,可见茹瞻的才华,卒于侍御史。
茹让之,南北朝时北魏人,曾任兖州阳平太守。
茹汝升,唐朝水利家。
茹孝标,宋朝官员,宋代天圣进士。负气节,好学不倦,以都员外郎出知江州,有治声。
茹洪,明朝大画家和大书法家。他因为楷书写得好,名气传到京城,王公贵族都收藏他的墨宝,他于是进京,写字作画。他善于画山石竹木,并且因为受古车的薰陶,作画气韵高古,名重一时。
茹瑺,明代兵部尚书。建文帝时奉诏至龙潭见燕王朱棣议和。后明成祖即位,封为忠诚伯。
茹连,明朝官员,曾任长沙知府、刑部员外郎。
茹太素,明朝官员,曾任户部尚书。
茹棻,清代乾隆状元。官至兵部尚书,有诗集。
茹敦和,清朝进士、学者。
茹夫一(1916年—2007年10月20日),山西省猗氏(今临猗)县人。成都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