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清王朝灭亡的原因
- 为什么连明朝都有人知道英国在哪里,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的道光皇帝反而不知道
- 有哪些关于道光皇帝的趣事
- 崇祯皇帝是否知道英国在哪里
清王朝灭亡的原因
清王朝灭亡的教训有这么几条:
一是封建专制与民主潮流越来越不相适应。人家华盛顿等人早已在美国建立了当时最先进的民主共和政体;中国还把一个3岁的孩子当一把手,这完全是笑话。
二是八旗制度。在清政权巩固后,八旗就该改革,但是该改没改,后来变成社会进步的阻力。
三是没对西方文化进行积极的吸收。清朝后来越发赶走传教士,这等于把西方文化的窗户关了。
四是闭关锁国、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宇宙第一,人家已经发现了新大陆,道光皇帝还在问:骑马到英国得几天。
为什么连明朝都有人知道英国在哪里,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的道光皇帝反而不知道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王朝,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朝代。明朝的伟大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富庶繁荣,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万国来朝,它伟大之处就是它的兼容并包,是它与世界紧密接轨,和世界发展同步。相比明朝,后继的清朝显得非常愚昧和闭塞。清朝虽然自称天朝,也是世界大国,但对世界的认知和明朝几乎差了一个时代。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称得上倒退。
比如火器,明朝时期,明军的火器比例非常高,火器比例达到了30%,比世界其他国家都高。据说当时明军装备火器的比例让欧洲来的传教士都流口水!大明神机营的火器在当时可是世界一流的。大明开发出火绳枪、鲁密铳、佛郎机铳、三眼铳、神火飞鸦等种类繁多的火器,不仅学西方人,还学土耳其人,学日本人,自己研发,可以说紧跟世界潮流。而到清朝时期,很多火器制造技术居然已经失传。左宗棠征新疆,在陕西发现了明朝制造的开花弹,左宗棠哀叹:“利器之入中国三百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火器的落后还不算致命,最致命的是思想的落后和认知的落后。明成祖时期,明朝已经临摹出来自阿拉伯人的世界地图,这份地方现在藏于北京历史博物馆,由汉语、阿拉伯语以及少量蒙古语写成。更厉害的是,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大明的舰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部。郑和的远航比哥伦布、达伽马还要早。而清朝最远的航行也没用越过南洋,基本就在家门口晃悠,见识都没有沿海的海盗多。
大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并在大明开明人士李之藻、徐光启等士大夫的帮助下绘制出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坤舆万国全图》中充分借鉴了大量明朝地理知识和地理发现成果,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见闻记录,这些知识填补了利玛窦对亚非很多地方模糊的认识和猜想。《坤舆万国全图》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佛郎机、尼德兰、英吉利等国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记录,连刚发现的南美洲都得到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伯西尔(巴西)这个国家名称就是在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时中国人赋予的,巴西原来叫苏木。在《坤舆万国全图》的基础上,明朝的地理学家们又编制和编制了的《舆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等地理著作,这些成果具有浓浓的中西合璧味道。后来《坤舆万国全图》传到了朝鲜和日本。
但在200多年后,清朝统治者竟然对世界一无所知,甚至分不清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只能笼统的统称他们为“西洋夷”。1842年,中国和英国爆发了鸦片战争。愚昧的道光皇帝居然反复追问大臣:英吉利在哪?女王是否婚配?与俄国是否接壤?与新疆有无陆路可通等等。这种无知简直到了可笑的程度。
有哪些关于道光皇帝的趣事
道光的时候,让部队阅兵,突然在队伍里发现一位魁梧相貌堂堂的小伙子,有只腿残疾了还是在坚持走,道光非常感动,特意接见他,道光帝说小伙子真勇敢,我都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听到祖辈的事迹很向往,你在打仗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是金山战役吗?小伙子脸红了,不好意思的告诉皇上,自己是今年的武举人····没有上过战场,腿天生残疾····道光这个气啊···马上找人质问为何卖官 ,官员说皇上这不是卖官,特殊的事情在朝廷经费不够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捐役,圣祖爷定的这名,说用卖官一词不妥····整个嘉庆和道光,对着乾隆留下的官场和风气····整个鸦片战争,从琦善上位起,道光基本就被自己的臣子和洋人做进去了,这种皇子制度好吗?朝或者中国历史上都应该算不错的皇帝,道光对英国不可谓不努力,他看着定海三宗兵殉职战报在那哭的时候,奕山和鳍英在前面不知道捞的多开心,和当年崇祯几乎一样,万历和乾隆没啥区别。
崇祯皇帝是否知道英国在哪里
当然知道,不只是知道,应该还有过往来。因为在明朝万历年间,英国女皇曾经给明神宗写过一封信。全文如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致大明帝国万历皇帝的信全文:
天命英格兰诸国之女王伊丽莎白,致最伟大及不可战胜之君王陛下:
呈上此信之吾国忠实臣民约翰·纽伯莱,得吾人之允许而前往贵国各地旅行。
彼之能作此难事,在于完全相信陛下之宽宏与仁慈,认为在经历若干危险后,必能获得陛下之宽大接待,何况此行于贵国无任何损害,且有利于贵国人民。彼既于此无任何怀疑,乃更乐于准备此一于吾人有益之旅行。
吾人认为:我西方诸国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得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属陛下之人均可获得。此利益在于输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输入吾人所需之物。吾人以为:我等天生为相互需要者,吾人必需互相帮助,吾人希望陛下能同意此点,而我臣民亦不能不作此类之尝试。
如陛下能促成此事,且给予安全通行之权,并给予吾人在于贵国臣民贸易中所极需之其他特权,则陛下实行至尊贵仁慈国君之能事,而吾人将永不能忘陛下之功业。吾人极愿吾人之请求为陛下之洪恩所允许,而当陛下之仁慈及于吾人及吾邻居时,吾人将力图报答陛下也。愿上天保佑陛下。
耶稣诞生后1583年,我王在位
第25年,授于格林威治宫。
不过送信的船队在途中遭遇了风暴,所以这封信最终没能寄出去。以下是一篇报道: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第一次访华,当时为她举行的盛大国宴上,英国女王在热情洋溢的祝酒辞中谈道:“我的祖先伊丽莎白一世曾写信给中国万历皇帝,希望中国皇帝考虑发展中&英贸易。不过,特使在出使时发生了不幸,船在开往中国的路上遇到了风暴,这封信始终没有送到。幸而从1602年以来,邮政改进了,中国对我的邀请才安全地收到,我极其荣幸地接受了这个邀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