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怎么写)_教师_学生_孩子

本文目录

  •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怎么写
  •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有哪些
  •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10篇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2)
  • 关于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之教师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怎么写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如下: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他这个比方很恰当,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

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可到了高年级,有的学生对学习有些无所谓了,学习成绩也下滑的很快,任凭老师怎么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慢慢的减退了,消失了,而我们做教师的有没能及时发现,及时引导。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让学生始终对学习有兴趣,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他说,要当做最宝贵的珍宝一般,保护儿童的信赖这朵最娇柔的鲜花。它是很容易折损,憔悴和被不信赖的毒汁毒死的。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极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

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有哪些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有

1、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学习的技艺越高超,儿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

感悟:孩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实物,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实在感和兴趣感,从中不但收获知识,还愉悦身心。当学生动手操作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进而促进思维的创新与发展。

2、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感悟: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王崧舟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

3、死记硬背的产儿,它的最不吉利的产物之一,就是书呆子气。

感悟:学习是一种主动加工过程,只有你理解了的知识,才可能永久存储在你的头脑里面”。

4、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感悟:教育日记能促进教师进行思考,积累经验教训。

5、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

感悟:教师自觉阅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修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可以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1)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在你的科学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2)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3)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要使学生的只是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摘抄一

  偶然拜读一篇文章《一个普通教师的感悟》,感触颇深。

  文章中有人说:生教育的气,是“蛋白质”(混蛋、白痴、神经质)按这个逻辑推算,生幼儿教育的气,纯粹是“傻瓜加笨蛋”。本人就曾做过近20多年的“傻瓜加笨蛋”。

  追忆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当时人事编制有多种,又因我们市商业幼儿园是新建园所,所以在招聘职工时,除管理岗位是从商业各单位抽调的部分正式工外,老师全部是从任教3年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选拨。

  记得当时报名74人,我们均要通过严格的五项全能考试及多项考核,同时还要接受局领导走访调查本人家庭状况及自身素质等情况,一并合格才能被录用。

  虽然当时签的只是临时合同,但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合同如获至宝,加之当时年轻,工作充满激情,可谓活力四射。可以说,我们是呕心沥血、倾尽全力的将青春奉献在那个美好的年代。回想当时,怀揣着对“太阳下最光辉事业”的美好憧憬,走进了幼儿园。

  我们上进心都特强,工作非常卖力。领导抓住我们性格特点,用各种比赛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即每周都有相应的比赛项目,各种活动排的满满当当。那时的学前教育比不得现在专业,小学化倾向严重,且园少孩子多,所以,我曾带过多时90,少则60多个以上孩子的班级。

  操前和课后整队,是最头痛的一课。因为队伍太长,任凭你喊哑嗓子“小朋友看谁站得快站得齐,看哪个小朋友站得好,请后面对齐前面小朋友的后脑勺等等”,可后面的孩子就是不买账,所以每次整队都像急红了眼的兔子来回窜,嘴里不住的念叨,上肢还要不停的摆弄看不齐队的孩子。挨到周末,嗓子撂挑子,任你怎么用力,声音就是藏在喉咙不出来,当时那种心情真是无言以表……

  在日臻完善的工作制度中,我园有一成文规定:每月一次优质课评选。即便是在我们备考山东省幼儿教师专业合格证时,这项规定也还是雷打不动。况且,那时的教学观摩,不像现在带上10多个孩子即可,而是全额参与。既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还要有较好的课堂秩序,为了达到此效果,每次观摩前都要到其他班级演练,积蓄真正观摩时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但,即便做足了观摩前的所有准备,偶尔也掉掉链子,每当遇到没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时,曾寝食难安的郁闷心情会持续多日…….

  当时没现在的方便条件,没现成舞蹈带,所有的文艺节目都要自己编排,特别是创编舞蹈时,还要包括涉及到的场景、音乐、动作、道具等等,可谓心力交瘁。每到“六一”和“新年”前夕,根本用不着领导催促加班,即便是晚上也要在家重复听音乐编动作。家门关的再严,音乐声夹杂着踢踢踏踏的响声也能在整个楼道回荡,每当这时,邻居们都熟知“六一”或“新年”又来了。还好,那时我们幼儿园创编的舞蹈在全市首屈一指,岂不知荣誉里洒下了多少老师和孩子们汗水……所以,非常的羡慕现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庆“六一”过“元旦”活动。

  还有,每个学期的集体舞比赛,更是给繁复的工作雪上加霜。当时的教育观念不同,对各种比赛要求甚严,即便是集体舞也要跳出花样,比赛规则更是面面俱到:从孩子的精神面貌、动作创编、服装、队形变换、动作协调性到整齐程度,都非常挑剔,加之孩子多,队形变换快,动作要求做到家,因此,每到集体舞训练,教师玩命的教,孩子拼命的学,其中的辛苦无与伦比。

  幸好,那个年代的家长虽学历不高,但素质很好,任教那么多年,无与一家长有怨,回想这是当时的唯一幸运……

  据实,由于当时年轻气盛,工作压力又大,特别爱生气,包括和自己生气、和孩子生气、和比赛生气、和比赛中所出的状况生气,总有生不完的气……

  细细回味,当时对孩子过于严厉,但不可否认的是:心中有爱。

  只不过“爱”被压力抨击在心底深处,无法呈现。

  现在想来很是遗憾,再多的奖状和证书也填补不了当年无暇将爱心全部呈现的空白。

  回顾往事,历历在目,酸甜苦辣咸交融如下愚见:有益的比赛实能让老师从中获益,但,比赛过于频繁,会使“动力”变“重力”,使教师在日趋的竞争中“变笨变傻”……

  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调离原单位,并从一线教师撤离到档案室。面对现在年轻的老师,羡慕她们的聪慧,喜欢她们的单纯,欣赏她们的才气……但,不知何故,工作中很难寻觅我们当年那种不怕苦和不怕输的胆量和魄力,许是人生观价值观及人生追求不同吧……

  其实,想想,还有比和一帮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一起更幸福的?

  如果来生我还能选择这份职业

  我:绝不再生幼儿教育的气

  也不做“傻瓜加笨蛋”型老师

  更不会将名次和荣誉看得那么重

  我会把挤压在心底的那份爱全部呈现给所有的孩子们。

  再回首,稍纵即逝的20多年历程已成为幼教生涯中一道不太靓丽的风景,但,足够我在偶尔的小憩后踽行欣赏。

  摘抄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李镇西每天的“五个一工程”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并且给教师推荐的130本书,包括古典,教育,人文,杂志类的。他说:“不读书就会失眠。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自己情不自禁的把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感受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盼,考虑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都要求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良好的开端。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学苗的减少,民办教育,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如马校长讲话中提到的那样,除了我们的先进办学理念外,打造品牌学校,打造精品师资队伍,创造我们自己的特色,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存关键。因此,学习,完善自我就非常必要。读书欲望,就是生存欲望,应该是源于自身的危机感。

  回想毕业以来,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日常工作之中了,读的书很少,能可记录下的闪光的东西更少。有很多思想的火花也随着流失的岁月而没有了踪影。在平凡的日子里送走了16载的风风雨雨。虽然甘愿青丝覆霜雪,让雏鹰展翅飞;虽然也被家长认为是孩子在造化,才遇上这样的好老师;虽然也是桃李满天下,但这花圃缺少了诱人的芳香。缺少了岁月沉淀下的精华。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们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代合拍,通过这次读书,真的该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了,用一颗虔诚的心,感恩生活;用广博的爱,播种希望;用不懈的努力,提升做人的品位,敢于正视现实,敢于直面人生!剖析自己惰性的源头。我会抓住这个契机,发奋读书。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动的清泉。及时充电,提升自我!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

  第二,追随先哲,完善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他那些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为过时。针对我们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我们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为我们在苦闷和迷茫中,提供着潜意识的理论帮助。正是唐守业记者勇于探索楼兰王国的奥秘,才踏着彭加木的足迹勇敢地前行。相比之下,我们没有那样的壮举!勇于探索,追随先哲。先哲的隽语,是青春的风景,是成长的动力,是智慧的聚焦。

  读罢《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感触颇深,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爱学生就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考虑,这个问题不光是教师自身努力所能达到的,它是民族的价值取向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引发对教育的深思!

  多年来,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就常常静坐桌旁,翻阅相关书籍,与那些古今贤达,睿智之人进行一场心灵对白。面对他们的博大胸襟,经典的论述。顿时茅塞顿开。每个哲人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观点让我们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克鲁普斯卡亚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赞可夫提出了教育促进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风范,总会为我们在迷茫时擎起一盏明亮的灯,照亮我们的前程!走进周恩来,会理所当然地吸收他的高尚品质与横溢的才华!聚焦时代英雄,感动着他们的献身精神!书香,伴随我们成长中的平凡的日子!让所有的日子都那样充实而温馨!

  第三,大爱无疆,师爱永恒

  纵观教育大家们的思想精髓,一个主题。李镇西说:“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但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真爱”。嘉汇和谐的校园,缕缕书香,溢满每个角落。所有的老师都在努力着,如旋转的陀螺一样,永不停息地累并快乐地工作着。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情趣盎然,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因为爱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最无私的。

  多年来,也有遗憾。把灿烂的笑脸给了那些认为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宽容有加;其实那些中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与关爱。有人说,差生到社会上都是好样的,因为他们从小的抗挫能力极强。是我们的忽视和指责让孩子们坚强吗?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啊!可是,当他们离开学校后,和老师的感情最深厚,也最真挚。相比之下,孩子比我们更大度,更宽容!有时,一个电话,一个信息,来自远方,甚至你想不起来他是谁,他说,老师,我是咱班最调皮的那个。咳,老师教的调皮的何止你一个?尤其到了教师节或是春节,学生的祝福已是铺天盖地!!孩子走到千里万里。老师还在他的心里!我们不经意的表扬或者批评对他们都会有很大影响。回想起来,即自豪,也有深深的内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们需要社会对我们公平公正,那么我们为何不把这颗公正的心埋藏在那些幼小的心灵里,让他们从小就享受一种公平呢。这种无形的公正会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

  成绩不优异不代表他们的品行有问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厚爱。他们毕竟是孩子,需要我们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然后才可以驰骋疆场!这个社会,只有两种职业,有道德约束,一是医德,另外就是师德。一个教师有问题,社会的指责会把我们淹没,所以不允许我们犯错误!有人说::教师吃的草,挤的是奶。甚至是一杯热奶!

  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是如果我们能弯下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也许效果会更好。

  上学期,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是看了期末的考评单时,说谁犯错误了,老师就让就交20元。这件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开学后,发现一些同学经常去买小食品,吃过后果皮乱扔。几次禁令不止。我就和大家商量,有的同学说,有福同享,给大家都买,我说了一句春晚台词,“好”!就这么定了。第二天。就有人撞枪口,被同学检举,我不能不睬,那就按规矩吧。他不情愿地拿出20元给了财产委员。我们买了38个棒棒糖。没想到,就这么件事,伤害了我们彼此的情感。今天看来,如果我能换一种处理方法,孩子也许就会欣然接受。告诉他吃小食品对身体如何不好,另外也养成了乱花钱的坏毛病。而我是以大人的思维强制孩子遵规守纪,没有允许孩子犯错误,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讲,我们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换种思维,方法遍地是,为何走死胡同?要增加了师生的情感,而不是用简单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读书帮助我解开心灵的疑惑。

  第四,关爱学生转变思想

  李镇西老师说:“把教育作为自己最大的兴趣和爱好。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我们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乐土中的美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花朵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其实,每当我们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当我们看见学生用流畅的英语进行交谈时,那种自豪溢于言表。关注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广博的爱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孩子。

  社会都在关心弱势群体,老师更要把更多的关爱给那些最需要关心的孩子。尤其那些单亲家庭还有性格内向的学生。我班有个同学因父母离异,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她的忧郁,是我从她的眼神中读懂的。我发现在开学典礼前,就能否不穿校服的问题,她给我发了近十个信息,我断定孩子一定不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平时孩子的脸上看不见一点笑容。看过家庭情况登记表果然如此。父母都在日本,早已离婚。孩子每年只能见母亲一次。顿时对她的爱怜已在心底了!半年来,在我的悉心呵护与及时引导下,她的成绩上升很快。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了!在这次考试中,获得班级第2名!春节期间,我们几乎每天都有信息联系。她的喜怒哀乐都在我的心中。在开家长会时,她的姥姥紧紧握着我的手,“谢谢老师了”!看着老人溢满泪花的眼,我的心也是潮湿的!为她,也为自己。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一样,把最广博的爱,给了学生,可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呢?从早到晚,我们曾想过自己吗?如果说我是合格的老师,但绝对不是合格的母亲!每次,女儿生病时,多希望妈妈在身旁,可是孩子一次次地失望了。为了80个孩子,我们舍弃了一个,80比1,核算!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影子甚至是化身。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而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与哲人的言与行,开展自我教育,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教师的苦口婆心。

  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最后我倡议大家都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开心地迎接每一个日出,坦然地面对每一个日落!活出我们的精彩!让我们的心相互温暖着,勇敢前行。让我们的手,紧握着,搀扶着战斗!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10篇

作为教师,要不断读书学习,才能更好教书育人。在读书时,写 读书笔记 是训练阅读的好 方法 。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那么教师的读书笔记,读来是怎样的感受,我已为您整理好了,共10篇,欢迎阅读。

↓▼↓更多“教 师读 书笔 记”相关文 章推荐↓▼↓

★ 关于教师读书笔记7篇

★ 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3篇

★ 教师教学读书笔记范文5篇

★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教师读书笔记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 教育 ,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 反思 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在《 教 师 人 文 读 本 》 中 ,还收 录 了 古 今 中 外 很 多名 家 的 各 种 类 型 的 文 章 ,每 一 篇 都 让 我 有 所 获 益 。 《 学 习 的 革 命 》 一 文 告 诉 我 : “ 做 教 师 首先 要 相 信 你 所 有 的 学 生 都 是天 才 , 你 才 会 认 真 地 教 每 一 个 人 。 ” 我 领 悟 到 , 教 学 的 艺 术 不 在于 传 授 本 领 , 而 在 于 激 励 、 唤醒 和 鼓 舞 ; 教 育 不 是 要 改 变 一 个 人 , 而 是 要 帮 助 一 个 人 。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读书笔记二、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 儿童 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

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 唱歌 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读书笔记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 经验 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更多“ 教师读书笔记 范文 ”请点击下一页查看

var _hmt = _hmt || ;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2)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四、《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老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五、《小学语文教师》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待,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关于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之教师读书笔记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 教育 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教师 读书笔记 摘抄及感悟之教师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之教师读书笔记【篇一】

  “图书是教育之母,读书是教育之母”,我们是教师,无论年龄多大,无论教哪一年级,无论教哪一科,抑或受到多少教育,我们都应当有一个名字——“读书人”。教书的人首先就应当是一个读书的人,是一个十足的读书人,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项修炼就是读书。

  作者单位的一名青年教师曾经说过一句话:“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和李镇西的书,想想自己过去的教育行为,和大师们相比我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弱智 儿童 。”

  ※ 注: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克兰境内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主要著作有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三十三年的教育活动中,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 故事 和短篇小说。其中较著名的有: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把心献给孩子》、《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艺术》。

  ※ 李镇西: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副校长。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主要著作有《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 随笔 选》、《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以及最新出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

  其实一个人一辈子很可能平庸地度过,教师也是一样,但是如果能努力地追求,你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可以称为出色的教育专家。其根本就在于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位教师来讲,读书即是最好的备课。

  作者高万祥老师问过魏书生一句话:“你早先在农村时有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辉煌?”魏书生认真地回答:“应该是想到的!”一种自信一种强大的自信。论学历魏书生只是沈阳市一所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初中32中 毕业 ,由于受到的影响,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读书是他在青少年时就养成得好习惯,正是由于读书才使得他在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时,仍然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仍然著作等身,正是由于他的读书才使得他具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才会走向成功。对于读书李镇西先生也说过一句话:“我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度了一些书。”本书作者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你能够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你敞开,借用作者的两句话改之为:其一“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世俗气。”其二“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过努力认真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

  关于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之教师读书笔记【篇二】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关于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之教师读书笔记【篇三】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摘抄

  1、每个有 文化 、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2、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3、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4、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5、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6、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7、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8、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9、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10、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11、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12、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13、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14、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15、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16、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17、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关于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之教师读书笔记【篇四】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李镇西每天的“五个一工程”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并且给教师推荐的130本书,包括古典,教育,人文,杂志类的。他说:“不读书就会失眠。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自己情不自禁的把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感受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盼,考虑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都要求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良好的开端。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学苗的减少,民办教育,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如马校长讲话中提到的那样,除了我们的先进办学理念外,打造品牌学校,打造精品师资队伍,创造我们自己的特色,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存关键。因此,学习,完善自我就非常必要。读书欲望,就是生存欲望,应该是源于自身的危机感。

  回想毕业以来,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日常工作之中了,读的书很少,能可记录下的闪光的东西更少。有很多思想的火花也随着流失的岁月而没有了踪影。在平凡的日子里送走了16载的风风雨雨。虽然甘愿青丝覆霜雪,让雏鹰展翅飞;虽然也被家长认为是孩子在造化,才遇上这样的好老师;虽然也是桃李满天下,但这花圃缺少了诱人的芳香。缺少了岁月沉淀下的精华。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们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代合拍,通过这次读书,真的该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了,用一颗虔诚的心,感恩生活;用广博的爱,播种希望;用不懈的努力,提升做人的品位,敢于正视现实,敢于直面人生!剖析自己惰性的源头。我会抓住这个契机,发奋读书。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动的清泉。及时充电,提升自我!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

  第二,追随先哲,完善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他那些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为过时。针对我们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我们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为我们在苦闷和迷茫中,提供着潜意识的理论帮助。正是唐守业记者勇于探索楼兰王国的奥秘,才踏着彭加木的足迹勇敢地前行。相比之下,我们没有那样的壮举!勇于探索,追随先哲。先哲的隽语,是青春的风景,是成长的动力,是智慧的聚焦。

  读罢《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感触颇深,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爱学生就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考虑,这个问题不光是教师自身努力所能达到的,它是民族的价值取向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引发对教育的深思!

  多年来,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就常常静坐桌旁,翻阅相关书籍,与那些古今贤达,睿智之人进行一场心灵对白。面对他们的博大胸襟,经典的论述。顿时茅塞顿开。每个哲人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观点让我们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克鲁普斯卡亚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赞可夫提出了教育促进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风范,总会为我们在迷茫时擎起一盏明亮的灯,照亮我们的前程!走进周恩来,会理所当然地吸收他的高尚品质与横溢的才华!聚焦时代英雄,感动着他们的献身精神!书香,伴随我们成长中的平凡的日子!让所有的日子都那样充实而温馨!

  第三,大爱无疆,师爱永恒

  纵观教育大家们的思想精髓,一个主题。李镇西说:“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但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真爱”。嘉汇和谐的校园,缕缕书香,溢满每个角落。所有的老师都在努力着,如旋转的陀螺一样,永不停息地累并快乐地工作着。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情趣盎然,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因为爱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最无私的。

  多年来,也有遗憾。把灿烂的笑脸给了那些认为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宽容有加;其实那些中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与关爱。有人说,差生到社会上都是好样的,因为他们从小的抗挫能力极强。是我们的忽视和指责让孩子们坚强吗?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啊!可是,当他们离开学校后,和老师的感情最深厚,也最真挚。相比之下,孩子比我们更大度,更宽容!有时,一个电话,一个信息,来自远方,甚至你想不起来他是谁,他说,老师,我是咱班最调皮的那个。咳,老师教的调皮的何止你一个?尤其到了 教师节 或是 春节 ,学生的祝福已是铺天盖地!!孩子走到千里万里。老师还在他的心里!我们不经意的表扬或者批评对他们都会有很大影响。回想起来,即自豪,也有深深的内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们需要社会对我们公平公正,那么我们为何不把这颗公正的心埋藏在那些幼小的心灵里,让他们从小就享受一种公平呢。这种无形的公正会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

  成绩不优异不代表他们的品行有问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厚爱。他们毕竟是孩子,需要我们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然后才可以驰骋疆场!这个社会,只有两种职业,有道德约束,一是医德,另外就是师德。一个教师有问题,社会的指责会把我们淹没,所以不允许我们犯错误!有人说::教师吃的草,挤的是奶。甚至是一杯热奶!

  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是如果我们能弯下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也许效果会更好。

  上学期,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是看了期末的考评单时,说谁犯错误了,老师就让就交20元。这件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开学后,发现一些同学经常去买小食品,吃过后果皮乱扔。几次禁令不止。我就和大家商量,有的同学说,有福同享,给大家都买,我说了一句春晚台词,“好”!就这么定了。第二天。就有人撞枪口,被同学检举,我不能不睬,那就按规矩吧。他不情愿地拿出20元给了财产委员。我们买了38个棒棒糖。没想到,就这么件事,伤害了我们彼此的情感。今天看来,如果我能换一种处理 方法 ,孩子也许就会欣然接受。告诉他吃小食品对身体如何不好,另外也养成了乱花钱的坏毛病。而我是以大人的思维强制孩子遵规守纪,没有允许孩子犯错误,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讲,我们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换种思维,方法遍地是,为何走死胡同?要增加了师生的情感,而不是用简单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读书帮助我解开心灵的疑惑。

  第四,关爱学生转变思想

  李镇西老师说:“把教育作为自己最大的兴趣和 爱好 。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我们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乐土中的美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花朵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其实,每当我们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当我们看见学生用流畅的英语进行交谈时,那种自豪溢于言表。关注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广博的爱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孩子。

  社会都在关心弱势群体,老师更要把更多的关爱给那些最需要关心的孩子。尤其那些单亲家庭还有性格内向的学生。我班有个同学因父母离异,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她的忧郁,是我从她的眼神中读懂的。我发现在开学典礼前,就能否不穿校服的问题,她给我发了近十个信息,我断定孩子一定不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平时孩子的脸上看不见一点笑容。看过家庭情况登记表果然如此。父母都在日本,早已离婚。孩子每年只能见母亲一次。顿时对她的爱怜已在心底了!半年来,在我的悉心呵护与及时引导下,她的成绩上升很快。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了!在这次考试中,获得班级第2名!春节期间,我们几乎每天都有信息联系。她的喜怒哀乐都在我的心中。在开家长会时,她的姥姥紧紧握着我的手,“谢谢老师了”!看着老人溢满泪花的眼,我的心也是潮湿的!为她,也为自己。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一样,把最广博的爱,给了学生,可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呢?从早到晚,我们曾想过自己吗?如果说我是合格的老师,但绝对不是合格的母亲!每次,女儿生病时,多希望妈妈在身旁,可是孩子一次次地失望了。为了80个孩子,我们舍弃了一个,80比1,核算!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影子甚至是化身。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而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与哲人的言与行,开展自我教育,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教师的苦口婆心。

  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最后我倡议大家都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开心地迎接每一个日出,坦然地面对每一个日落!活出我们的精彩!让我们的心相互温暖着,勇敢前行。让我们的手,紧握着,搀扶着战斗!

  关于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之教师读书笔记【篇五】

  偶然拜读一篇 文章 《一个普通教师的感悟》,感触颇深。

  文章中有人说:生教育的气,是 “蛋白质”(混蛋、白痴、神经质)按这个逻辑推算,生幼儿教育的气,纯粹是“傻瓜加笨蛋”。本人就曾做过近20多年的“傻瓜加笨蛋”。

  追忆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当时人事编制有多种,又因我们市商业幼儿园是新建园所,所以在招聘职工时,除管理岗位是从商业各单位抽调的部分正式工外,老师全部是从任教3年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选拨。

  记得当时报名74人,我们均要通过严格的五项全能考试及多项考核,同时还要接受局领导走访调查本人家庭状况及自身素质等情况,一并合格才能被录用。

  虽然当时签的只是临时合同,但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合同如获至宝,加之当时年轻,工作充满激情,可谓活力四射。可以说,我们是呕心沥血、倾尽全力的将青春奉献在那个美好的年代。回想当时,怀揣着对“太阳下最光辉事业”的美好憧憬,走进了幼儿园。

  我们上进心都特强,工作非常卖力。领导抓住我们性格特点,用各种比赛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即每周都有相应的比赛项目,各种活动排的满满当当。那时的学前教育比不得现在专业,小学化倾向严重,且园少孩子多,所以,我曾带过多时90,少则60多个以上孩子的班级。

  操前和课后整队,是最头痛的一课。因为队伍太长,任凭你喊哑嗓子“小朋友看谁站得快站得齐,看哪个小朋友站得好,请后面对齐前面小朋友的后脑勺等等”,可后面的孩子就是不买账,所以每次整队都像急红了眼的兔子来回窜,嘴里不住的念叨,上肢还要不停的摆弄看不齐队的孩子。挨到周末,嗓子撂挑子,任你怎么用力,声音就是藏在喉咙不出来,当时那种心情真是无言以表……

  在日臻完善的工作制度中,我园有一成文规定:每月一次优质课评选。即便是在我们备考山东省幼儿教师专业合格证时,这项规定也还是雷打不动。况且,那时的教学观摩,不像现在带上10多个孩子即可,而是全额参与。既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还要有较好的课堂秩序,为了达到此效果,每次观摩前都要到其他班级演练,积蓄真正观摩时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但,即便做足了观摩前的所有准备,偶尔也掉掉链子,每当遇到没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时,曾寝食难安的郁闷心情会持续多日…….

  当时没现在的方便条件,没现成舞蹈带,所有的文艺节目都要自己编排,特别是创编舞蹈时,还要包括涉及到的场景、音乐、动作、道具等等,可谓心力交瘁。每到“六一”和“新年”前夕,根本用不着领导催促加班,即便是晚上也要在家重复听音乐编动作。家门关的再严,音乐声夹杂着踢踢踏踏的响声也能在整个楼道回荡,每当这时,邻居们都熟知“六一”或“新年”又来了。还好,那时我们幼儿园创编的舞蹈在全市首屈一指,岂不知荣誉里洒下了多少老师和孩子们汗水……所以,非常的羡慕现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庆“六一”过“ 元旦 ”活动。

  还有,每个学期的集体舞比赛,更是给繁复的工作雪上加霜。当时的教育观念不同,对各种比赛要求甚严,即便是集体舞也要跳出花样,比赛规则更是面面俱到:从孩子的精神面貌、动作创编、服装、队形变换、动作协调性到整齐程度,都非常挑剔,加之孩子多,队形变换快,动作要求做到家,因此,每到集体舞训练,教师玩命的教,孩子拼命的学,其中的辛苦无与伦比。

  幸好,那个年代的家长虽学历不高,但素质很好,任教那么多年,无与一家长有怨,回想这是当时的唯一幸运……

  据实,由于当时年轻气盛,工作压力又大,特别爱生气,包括和自己生气、和孩子生气、和比赛生气、和比赛中所出的状况生气,总有生不完的气……

  细细回味,当时对孩子过于严厉,但不可否认的是:心中有爱。

  只不过 “爱”被压力抨击在心底深处,无法呈现。

  现在想来很是遗憾,再多的奖状和证书也填补不了当年无暇将爱心全部呈现的空白。

  回顾往事,历历在目,酸甜苦辣咸交融如下愚见:有益的比赛实能让老师从中获益,但,比赛过于频繁,会使“动力”变“重力”,使教师在日趋的竞争中“变笨变傻”……

  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调离原单位,并从一线教师撤离到档案室。面对现在年轻的老师,羡慕她们的聪慧,喜欢她们的单纯,欣赏她们的才气……但,不知何故,工作中很难寻觅我们当年那种不怕苦和不怕输的胆量和魄力,许是人生观价值观及人生追求不同吧……

  其实,想想,还有比和一帮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一起更幸福的?

  如果来生我还能选择这份职业

  我:绝不再生幼儿教育的气

  也不做“傻瓜加笨蛋”型老师

  更不会将名次和荣誉看得那么重

  我会把挤压在心底的那份爱全部呈现给所有的孩子们。

  再回首,稍纵即逝的20多年历程已成为幼教生涯中一道不太靓丽的风景,但,足够我在偶尔的小憩后踽行欣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