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死后被鞭尸(魏征去世后被鞭尸怎么回事)_魏征_太宗_贞观

本文目录

  • 魏征去世后被鞭尸怎么回事
  • 一代名臣魏征,最后得以善终了吗为何野史说其死后被挖坟鞭尸呢
  • 魏征的死后被鞭尸的原因底是什么
  • 历史上的魏征后来被李世民鞭尸了是什么原因
  • 魏征死后真的被鞭尸吗
  • 李世民为何要鞭尸魏征
  • 李世民鞭尸魏征的原因是什么
  • 魏征为什么被鞭尸
  • 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死后三天为何被李世民鞭尸

魏征去世后被鞭尸怎么回事

因为李承乾谋反。而魏征曾经做过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导致被株连。

魏征曾经做过太子李承乾的老师,而且还是李世民亲自指定给李承乾的。魏征曾经推荐的侯君集、杜正伦二人,都是太子党最核心的成员。尤其是侯君集,更是太子李承乾的岳父。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盛怒之下的李世民,直接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同时毁掉了魏征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事。至于挖坟鞭尸一事,仅仅只存在于野史当中,正史并无任何记载。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劝降英国公李勣。授太子洗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

贞观元年(627年),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迁侍中,册封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

贞观十七年(643年),去世,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

一代名臣魏征,最后得以善终了吗为何野史说其死后被挖坟鞭尸呢

贞观十七年,唐朝一代明相,凌烟阁上排名第四的魏征,因病去世于长安。

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一代名相魏征,以敢言敢谏闻名。唐太宗李世民,曾将魏征比作是自己的镜子,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

魏征死后,李世民为其废朝五日。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后来魏征出葬之时,李世民曾率百官相送,并亲自为其撰写碑文。

这样的待遇,可谓是极尽哀荣了。

但是,很讽刺的是,仅仅半年之后,李世民就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并且毁掉了当时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甚至于在野史当中,李世民不光将魏征的墓碑推倒,还将魏征的尸骨挖出来进行鞭尸!

相隔仅仅半年时间,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要说起这个问题来,我们就要仔细说说魏征的生平了。

魏征,字玄成,生于公元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在魏征出生一年之后,隋朝建立。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魏征应该是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士族家庭。不过,和很多人想的不同,魏征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李家。最开始的时候,魏征其实是不折不扣的瓦岗派。

大业十三年,当时37岁的魏征,在家乡的郡丞麾下做官。后来隋末大乱,这位郡丞起兵,响应瓦岗李密,魏征也就转投到李密麾下。大业十四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征才随李密投降唐朝。同样是这一年,魏征又在黎阳被窦建德俘虏,不得已在窦建德麾下做了三年的起居主人。

直到公元621年,李世民打垮了窦建德,魏征才得以再次入唐为官。

短短四年时间,魏征先后跟了四位主人,也算是命途坎坷了。

不过,坎坷的经历,并没有对魏征造成大的伤害,反倒是让他的名气更大了。因为在这四年当中,他曾经分别给几位故主献策。如果李密、窦建德等人,能够采纳魏征的建议,估计就不会失败了。

所以,当魏征入唐之后,太子李建成直接拜其为太子洗马,待遇甚厚。

魏征的死后被鞭尸的原因底是什么

1、在魏征死前,李世民问他谁人可担当大任,于是魏征推荐了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华,可以担当大任。

但是后来杜正伦犯罪被罢免,侯君集更是直接叛变。这使得李世民对魏征有所怀疑。

2、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

下旨解除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扩展资料

魏征去世后:

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唐军总共损失战士接近2000人,战马损失8000匹,唐军攻破高句丽10座城,迁7万人入中国,杀获大量高句丽军,斩首4万多级(通常杀敌数远多于斩首数。

例如平壤之战明军斩首就八百、但是小西第一军损失却超过1万),唐军还缴获大量马、牛、装备、物资(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时,唐军是多次胜利。

其中单是击败高延寿高惠真的那次胜利,唐军不仅消灭大量高句丽军,还缴获马5万匹,牛5万头,铁甲万领,以及其他大量装备)。从战果与损失上来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世民取得了大胜。

但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对外战绩要求特别高,仍然因为没灭了高句丽而后悔,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纪念碑。

历史上的魏征后来被李世民鞭尸了是什么原因

对的,魏征死后,唐太宗亲自起草碑文并亲自书写。后来被人挑拨,下诏把墓碑推倒了。

原因:

魏征本身就不是李世民的人,而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人,当时魏征理应被处死的,但是在半路上魏征被李世民截下来才保住了一条性命,只是因为魏征特别有才,而且还敢直言进谏。因为早就将生死看淡的魏征,在李世民面前丝毫不给他面子,有什么话都直说,当然也将李世民气的不轻,不过就是因为朝中只有魏征敢于说实话,才被李世民一直留着。

虽然直言说话是好,但是时间一长,是谁心里都会不喜欢这个人,李世民其实也并不喜欢魏征,但是当时的长孙皇后对皇帝说,留下魏征可以展现李世民的英明,任用贤臣,所以才一直没有杀魏征,反而是给魏征嘉奖,重用魏征。

被誉为忠臣之首的魏征去世,李世民还感叹自己失去了左膀右臂,特别痛心,不过在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居然下令捣毁魏征的坟墓,并且给魏征一个奸臣的称号,其实除了心中一直没有发出的那股怨气之外,还有就是众多官员的弹劾。

魏征还没死的时候,碍于李世民的面子,众多官员都不敢弹劾,但是到魏征死的时候,面对着众多官员的弹劾,再加上魏征也不能反驳,所以才会闹出此事,不过不久之后李世民因为一次兵败,在反思之后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那面镜子,如果魏征在或许会劝自己的,所以又为魏征恢复了名誉。

魏征即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下曲阳(现晋州市)
。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人物评价:

李世民:①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②贞观之后,尽心於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③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④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长孙皇后:①尝闻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②愿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喜闻公言,故令将物相赏。公有事即道,勿为形迹也。

独孤及:魏徵以王道佐时近“文”,爱君忘身近“贞”,二者并优,废一莫可,故曰文贞。

康熙帝:人臣进言固当直切无隐,人君纳谏尤当虚怀悦从,若勉听其言后复厌弃其人,则人怀顾忌不敢尽言矣。每阅唐李世民、魏徵之事,叹君臣遇合之际,千古为难,魏徵对李世民之言‘臣愿为良臣,毋为忠臣’,尝思忠良原无二理,唯在仁君善处之,以成其始终耳。

魏征死后真的被鞭尸吗

只是被推倒墓碑,没有鞭尸。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唐太宗怀疑魏征生前的时候和太子沆瀣一气,结党营私,一怒之下才做出了类似于鞭尸这样惩罚性的行为。

魏征的形象在唐太宗心目中开始动摇开始于太子李承乾密谋造反事件。魏征曾经生前力荐的两个大臣都因为牵扯到太子造反事件中,被相继流放或者下狱。此时的唐太宗就已经开始对魏征失望了。

真正惹怒唐太宗的还是因为魏征犯了他的大忌。 有人曾经向唐太宗举报魏征进谏唐太宗的奏章,自己私底下都留下了备份,并且送给了史官让他记入国史之中,唐太宗认为魏征这样做不仅仅是沽名钓誉,而且还很不给他面子,只想着自己能够名留青史却没想过这种行为会为君王留下黑历史。

此时魏征已经是彻底的让唐太宗失望,于是一怒之下的李世民才下令让人毁掉了自己当初亲自为魏征题写的碑文。虽然这种惩罚并没有网上所说的鞭尸那么的严重,然而将一个人的墓碑推倒,相当于抹杀了他所有的功绩和作为。好在后来唐太宗又重新为魏征立了墓碑。

扩展资料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李世民为何要鞭尸魏征

1、受小人谗言

在魏征去世不久,李世民却干了件让许多人都难明白的事,他亲自下令把魏征的碑给砸了。因为,此时的李世民已是垂垂老矣,身边少了直言的诤臣,所以慢慢又变得自负、偏信、易怒、莽撞,所以,当别人诬陷魏征曾经收受贿赂时,就派人把魏征墓前的碑给砸毁了。后来,事实证明是李世民错了,魏征的墓碑在李治执政时又给重修了。

2、发泄内心不满

魏征屡次过火的“犯颜直谏”,使唐太宗产生“逆反心理”,推倒墓碑不过是唐太宗因为长期受到压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据史料记载,魏征在为唐太宗效力的17年内,有史籍可考的谏奏前后达二百余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上一管,很多时候都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3、发现魏征的记录

魏征死前把一生谏言以及李世民的过错收录下来没有如房玄龄一般把一生谏言烧毁,这件事李世民觉得魏征沽名钓誉,自己可能被骗了。所以非常的生气,觉得魏征是奸臣,下令毁掉其坟墓。捣毁墓碑,还取消了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将其视为奸臣。

4、魏征推荐的人

在魏征死前,李世民问他谁人可担当大任,这一般就是皇帝经常干的事,于是魏征推荐了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华,可以担当大任。但是后来杜正伦犯罪被罢免,侯君集更是直接叛变。这使得李世民怀疑,魏征跟他们一伙的,而且人以群分,唐太宗怀疑魏征的人品。

扩展资料: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只得失”,这是李世民在吊唁魏征时留下的千古名句。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用铜做镜子,可以让自己衣冠端正;以古代的人和事做镜子,可以知道王朝之间兴替的原因;以别人的评价做为镜子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这段话也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对宰相魏征的敬重。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后就开始励精图治,他开创了大唐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历史上少声誉很高的明君。他明白皇帝若是独断专行,必会导致朝臣都成了摆设,不可能集思广益国家也就没有传承的希望。

所以他善于纳谏,并且鼓励朝臣向他进言。他还有一句名言为后世传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皇帝明理、睿智、知人善用、善于纳谏。说到李世民的这个优点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当时的宰相魏征。

李世民鞭尸魏征的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没有鞭尸,是推倒碑石,磨灭碑文,原因一是因他生前举荐的人参与太子承乾谋逆,二是因为唐太宗发现魏征有泄露谏书的行为,因而怀疑魏征沽名钓誉。
据新唐书记载:
公元643年,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并立碑悼念,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魏征在死之前曾经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当宰相才能。可是在魏征死后,杜正伦因为负罪被罢免,候君集因参与谋反而被斩首。李世民开始就怀疑魏征这位他认为很老实的人在朝廷有因私营党的嫌疑。
后来,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更多关于李世民为什么鞭尸魏征,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76377c161576433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魏征为什么被鞭尸

只是被推倒墓碑,没有鞭尸,原因如下:
1、在魏征死前,李世民问他谁人可担当大任,于是魏征推荐了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华,可以担当大任。但是后来杜正伦犯罪被罢免,侯君集更是直接叛变。这使得李世民对魏征有所怀疑。
2、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下旨解除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魏征,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归降唐朝,劝降英国公李勣。授太子洗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贞观元年,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迁侍中,册封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贞观十七年,去世,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
魏征参与修撰《群书治要》及《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死后三天为何被李世民鞭尸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关于魏征和李世民的佳话。魏征一向刚正不阿,直言纳谏,李世民很欣赏这一点,所以就有了李世民以魏征为镜子的结果。但是魏征死后三天被李世民鞭尸,这件事主要因为魏征生前推荐的两个人参与了谋反。

首先说下魏征为什么会被重用?其实最早的时候魏征并不是李世民的谋臣,而是与李世民争夺王位的李建民的谋臣。直到李世民引发了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健民等人以后,打算杀了魏征的。但是因为魏征直言,“太子如果当初听我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了。”

要知道每一位君王都是万万人之上的,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以及群臣的谄媚下,太需要一个魏征这样直言进谏的人了,也就是如此,李世民很是欣赏他。据记载,魏征前后参过两百多事,都被李世民接受了。

关于李世民的厚爱,还有魏征死后的荣誉。魏征于贞观十七年,病重去世。李世民为此五日没有上朝,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比较坑的是魏征生前推荐过两个人,分别是杜正伦、侯君集,这两人参与了谋反,一个罢免,另外一个被处死。在当时这件事影响极为恶劣,再加上李世民的生性多疑,就怀疑到了魏征的头上,爱之深责之切吧。以为魏征辜负了他给与的荣耀,也参与了谋反一事。所以就有鞭尸一事。但是多年以后一场战事的失利,李世民醒悟,知道了自己做错了,后悔不已,又重新立碑纪念魏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