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 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呢
- 一代名相魏征下场特别惨,这是为什么呢
- 武媚娘传奇魏征的结局 魏征为什么帮太子逼宫最后怎么死的
- 魏征的下场结局
- 魏征作为唐朝著名的谏臣,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 一代名相魏征,曾被李世民比作镜子,为什么下场却那么惨
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我觉得魏征的下场不是很惨,已经相当不错了。可是是他死后魏征家里的情况给了提问者一种错觉,感觉李世民清算了魏征。其实李世民对魏征是真的好,也正是因为有魏征的存在,李世民的名声才会如此响亮。
先看看魏征所谓的下场吧。魏征去世的时候,李世民非常伤心,为了魏征而罢朝五天,似乎是想给自己放个假。他给魏征追封为司空,谥号文贞。后来更是将魏征的画像挂在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位列第三,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在魏征下场有多惨的情况,魏征本人也是善终。那么他们家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呢?魏征去世以后,本来风平浪静的朝廷之中,涌动出了一阵争储的风潮。当时的太子李承乾桀骜不驯,唐太宗非常讨厌他,甚至有改立新太子的大算。
所以李承乾就约了两个人一起帮助他谋反,这两个人至关重要,一个是手握重兵的侯君集,还有一个则是太子庶子杜正伦。按道理这两个人跟魏征是没什么关系,可是他们都是魏征推荐到重要位置上去的,一文一武,实在是惹人眼红。所以李世民似乎认为魏征主导了这场叛乱,主动取消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的婚约,甚至把魏征的墓碑给砸毁了。
唐太宗怀疑魏征,是有理有据的。魏征本人是敢于直谏的大臣,所以唐太宗一向都比较信任他,他说的话大多数都是非常正确的。可是魏征却先后推荐了那两个人。侯君集是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大将,立下的功劳不计其数,所以魏征推荐他给李世民,认为他有宰相之才。
此外,魏征还推荐了杜正伦这个人,认为他也是有宰相之才的。本来李世民也没太在意,有没有宰相之才,其实李世民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最关键的是,魏征去找史官褚遂良,让他把自己的这些谏词都记录在历史上,这就让李世民有些想不通了。如果单纯是为了给国家推荐人才,你为什么非要史官记录下来呢?
难道是为了以后邀功用的?一旦侯君集等人谋反成功,那么魏征的谏词就能成为他邀功的证明,所以李世民当时认为,魏征肯定是侯君集一伙的。
那么魏征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其实我觉得魏征绝对不是有谋反的心思,他虽然跟过很多主子,可是李世民是他最好的一个主子,因为李世民肯听他的劝告,甚至有些害怕他。魏征完全没有理由谋反,他在推荐这两个人为宰相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这两个人会参与谋反。而且当时侯君集和杜正伦正是比较火的时候,压根就不会想到谋反。
是后来太子不得宠了,可是魏征当时已经死掉了,关他什么事儿呢?所以魏征在谋反这件事上,是不需要负责任的。结果也很显然,李世民在毁掉魏征墓碑以后,深感后悔,不久又怀念起魏征来。唐高宗上位以后,更是重用魏征推荐的杜正伦为宰相,其实也是对魏征冤屈的一种补偿。
李世民其实是埋怨魏征去找褚遂良。李世民在了解了一切以后,当然不会再怀疑魏征谋反。但是对魏征去找褚遂良这件事,李世民还是心有芥蒂的。褚遂良是史官,既然魏征不是想要谋反立功,那么他找褚遂良记载这件事,到底是什么目的呢?
史官是李世民比较忌讳的一个官职,因为他杀了两个兄弟的事情,必然是被记载在历史上了,但是他想要成为明君,所以也不敢擅自去篡改历史,当然后来确实改了不少。魏征去找褚遂良记录这些谏词,其实是为了博取名声。
当时的魏征确实认为侯君集和杜正伦有才能,而且是极有可能成为宰相大才的。一旦这件事成为现实,那么魏征的名声就会变得更好。可是李世民会觉得,这是在跟自己争夺名声,有些官员贪财,有些官员贪名,魏征可能就是贪图名声的那一种。
总结:魏征其实没有被李世民清算。李世民对魏征还是非常尊重的,即使曾经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不过后来李世民了解到事情的始末以后,冰释前嫌,对魏征再次充满怀念。尤其是在征讨高句丽打了败仗以后,他甚至认为,如果魏征在的话,一定不会让他前来打这一仗的。所以即使李世民记恨魏征求名心切,却依旧对魏征充满敬意。
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呢
说到魏征,大家都知道他是李世民手下出了名的谏臣,他犯颜直谏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魏征一生中跳槽六次,换了六个老板,而且死后被抄家。
魏征生于公元580年,祖籍巨鹿郡下(现晋州市),唐朝著名的贤相,魏征辅佐李世民创立“贞观之治”的大业,有“一代名相”的美誉。
魏征的六个老板
魏征祖上是书香门第,因父母早亡,便出家为道士,隋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于是把博学多才的魏征请来为自己出谋划策,元宝藏写给李密的信都是魏征写的,元宝藏投降李密后,魏征于是跟了李密,授任为元师府文学参军,李密降唐后,魏征又跟着唐高宗李渊混,不久浚县被夏王窦建德占领了,魏征被俘,于是便跟着窦建德干,窦建德兵败后,再次回到唐朝,成为李建成太子的洗马,玄武门之变后最终跟着自己的最后一个老板李世民混。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听说魏征以前一直劝大哥把他调到别的地方去,李世民就问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魏征说:如果太子听我的,就不会有如此下场,李世民见魏征说话直爽,赦免了他。
唐太宗对谏臣魏征很宽容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任魏征为尚书左丞,魏征任职期间,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都全部接纳,唐太宗其实很宽容,做了很多让步。
一次唐太宗的老部下濮州刺史庞相寿贪污,庞相寿被免职,于是便托人找唐太宗诉苦,说他跟着太宗南征北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于是李世民恋旧将庞相寿官复原职,魏征知道了极力反对,说这样怎么去教育别的官吏?结果李世民把下的令又收回来,搞得满朝皆知,都知道是魏征让他改的。
有次唐太宗到洛阳去,住在显仁宫,一看宫里的茶具都是旧的,而且也没有山珍海味,结果把总管给罢官了,魏征说这可不行,奢糜风气可不好,隋炀帝当年劳民伤财的开凿大运河,结果隋朝二世就灭亡了,唐太宗又把总管给叫回来。
还有次高句丽送来两个美女,魏征说不能接受,太宗觉得也对,高句丽送过来两只乌鸦,李世民天天想回去看乌鸦,若是美女,那更不想上朝了,于是唐太宗把美女退给人家。
魏征有次去找唐太宗商量事,唐太宗把玩了一个多小时的鸟放在手里,魏征说不可玩物丧志。结果一次魏征又来找太宗,唐太宗吓得,把小鸟藏到袖子里,结果鸟被捂死了。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皇太子李承乾不学无术,魏王李泰越来越受宠,朝廷内外有些流言蜚语,李世民很烦这些议论,对他们说:当今忠诚正直的大臣,没有人能与魏征比。于是便派魏征去辅佐太子,但魏征以有病为由推辞了,唐太宗却说有病也可以保全太子。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李世民非常伤心,为此停止朝会五天。
一代名相魏征下场特别惨,这是为什么呢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贞观之治就是唐太宗创下的政绩。唐朝时候,到处是莺歌燕舞的繁荣景象,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非常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
你在大路上丢东西都没有人捡,外出了不用关门,生意人累了倒在路边呼呼大睡,不担心人身和财产安全。那时候不但小偷,连强盗都改邪归正了。唐太宗的时候,国泰民安,万国来朝,唐朝是当时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取得这么骄人的政绩,当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劳,但也和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魏征。魏征原来不是李世民身边的人,而是李世民政敌李建成跟前的智囊。
捡来的智囊。魏征博古通今,才华出众,对当时的局势看得非常透彻,他对太子李建成说,虽然你是太子,但你弟弟李世民处处都比你厉害,你应该早做决断,要不然迟早要吃你这个弟弟的亏。但李建成不以为然,优柔寡断,结果被李世民跑到了前头。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玄武门政变发生,李建成命丧黄泉,魏征也做了阶下囚。
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马上控制了朝中局势。李世民早听说哥哥李建成身边有个魏征,足智多谋,还建议哥哥把自己给做了。于是就专门把魏征带到跟前,奚落他说,你小子行啊,竟然挑拨我们兄弟的关系,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高论,说来听听。
魏征不但没有垂头丧气,反而梗着脖子不服地说,要是太子听了我的话,今天站在这里的就是他了。唐太宗李世民有点好奇,心说你小子都到这地步了还嘴硬,我倒是要看看你有多大能耐。就这样,魏征不但没有杀,反而被唐太宗留在身边。
唐太宗本来是因为好奇,想把魏征留下来羞辱他,想看到这个失败的谋士如何在自己跟前如何战战兢兢的丧家犬的样子。谁知道魏征不仅嘴硬,而且有真才实学,勇气过人。不但没有一点自卑和惶恐,反而挺直腰杆,对唐太宗品头论足,直言不讳。
因为这魏征每次都能说到点子上,及时指出自己言行或者决策中的失误,说的头头是道,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而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能做到这一点。要么他们的没有敏锐的洞察力,要么他们没有勇气敢当面指出。就这样魏征不但没有被唐太宗处置,反而得到重用,被提拔为尚书左丞,当了唐太宗的纪检委书记。魏征成了唐太宗的高级智囊和超级纠错机,为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立下了不朽功勋。
魏征给李世民打工,兢兢业业,一干就是17年,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主仆情深。唐太宗对身边这个智囊非常器重,一向宠爱有加。不止一次对外国使节夸赞魏征,说大唐搞得这么好,而是因为朕身边有魏征的缘故。
魏征病重的时候的时候,唐太宗隔三差五到魏征跟前看望,每次去都带来好多礼物,还下令宫中最好的御医用最好的药让魏征早日康复,有时候在魏征家中一待就是半天。还把自己心爱的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从精神上给魏征支持。魏征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惋惜,也十分怀念,经常到凌烟阁的功臣纪念馆去悼念魏征。还写下了那段“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言。
物是人非。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从爱惜、怀念、到憎恶、仇恨。答应公主嫁给魏征儿子的事再也不提;而且派人推到了魏征的墓碑。这时候,魏征尸骨未寒。是什么让唐太宗这个英明的皇帝做出如此反常的举动呢?
三事惹得君王怒。
让唐太宗改变对魏征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的有三件事。向皇上推荐自己的河北老乡杜正伦。两个人一个是河北巨鹿的,一个是河北魏县的,两人私交很好。杜正伦也是唐朝宰相,两个人官级相当,也轮不到魏征推荐。只是当年魏征曾推荐杜正伦当太子的老师,杜正伦怎么努力,太子李承乾都不把他放在眼里,还是走上了谋反的道路。
杜正伦虽然没有和太子同流合污,但对太子的教育是失败的。唐太宗因此怨恨魏征推荐人不当。交友不慎。侯君集是唐朝军中大佬,手握重兵。魏征跟侯君集关系不错,两人常在一起走动。但侯君集最后带兵参与太子谋反,兵败被杀。唐太宗把魏征给太子推荐老师和跟魏征和侯君集私交很好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让他对自己这个信赖的大臣产生了怀疑。
《旧唐书》中说“太宗始疑征阿党”。对于皇帝来说,手下人结为朋党是最忌讳的事情,哪怕是一点兆头也要及时掐灭。但这两件事对唐太宗来说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不至于让唐太宗发那么大的火;这第三件事才是让唐太宗恼恨魏征,失去理智的真正原因。
第三件事就是泄露国家机密。魏征死后没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到史官那里视察工作,无意中听史官说魏征曾经把上奏的密疏拿给史官看过,李世民听了勃然大怒。心说,好你个乡巴佬,我们君臣的决策过程那可是国家最高机密,只有被我批准才能有选择地送到史官那里。你竟然为了自己显摆,把机密文件都泄露了。原来怎么多年你不是为了大唐江山,而是为你自己青史留名,让我给你当陪衬。你把我这皇上当猴耍呀。于是李世民一怒之下,“手诏停婚”,还派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并且特别关照把墓碑上的碑文也磨掉。
平反昭雪。李世民一气之下推倒魏征的墓碑,心里也有几分后悔。魏征死后第二年,公元645年,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失败,劳师动众、劳民伤财,这才想起魏征的好处。心想如果魏征在,一定会出面阻止我的,我就不会犯这么大的错误了。回京之后,随即下令给魏征“平反昭雪”,重新给魏征立碑,还举行了隆重的立碑仪式。
武媚娘传奇魏征的结局 魏征为什么帮太子逼宫最后怎么死的
在武媚娘传奇中魏征是病死的,魏征年轻时曾辅助过李世民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可惜因为“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了,于是他想辅助太子李承乾,助他登上帝位,他觉得这是他身为太子师的责任。
当他病重的时候太子遭到弹劾,太子怕被废想逼宫,魏征知道后跟武媚娘约定:他死后他的棺材会绕皇城一周,如果棺材上盖着黑纱,便是皇上要废掉太子,盖白纱就是继续立太子。他叫武媚娘把这个消息告诉太子,如果太子知道自己不会被废就不会逼宫了。他在临死前问皇上对太子的废立是否拿定了主意?唐太宗把心中所想告诉了他。可惜徐惠把武媚娘给太子传消息的字条调换了,变成盖黑纱是立太子,盖白纱是废太子,令太子误以为自己会被废,于是逼宫,结果逼宫失败被流放。
魏征的下场结局
公元643年,魏征病死。
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作为唐朝著名的谏臣,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魏征病死后,李世民因为太过伤心罢朝五日,随后追封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同时魏征也是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中的一位,并且排名第四。不过后来魏征因为被李世民怀疑和叛党有关系,于是在愤怒之下便推倒了魏征的墓碑,直到李世民亲自出征高句丽,随后大获全胜之后,在没有完全占领高句丽后,因为想到了魏征,于是便命人重新修建了墓碑。
魏征一开始的时候是在魏公李密的身边做事,随后因为瓦岗寨起义的爆发,魏征并未得到重用,同时李密在这时候选择投靠了李唐。而魏征却自己留了下来,归降了唐朝,后来因为劝降了英国公李勣,所以便得到了太子的赏识,在太子的手下做事。
而李建成在做太子期间,建立了很多的功勋,同时也因为魏征的谏言让李建成坐稳了太子之位,不过后来因为李建成的刚愎自用,所以最后在没有听魏征的劝谏下才导致了他的失败。而魏征作为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得力干将,如果太子登基为帝的话,那么魏征以后的路自然要顺畅许多。不过,因为李建成一直都容不下李世民,而李世民也有很大的野心,所以魏征在当时也曾劝谏过李建成除掉李世民这个祸端。
而当时的李建成却顾念着兄弟情谊,所以直到最后都没有听取魏征的建议,最后才一败涂地。等到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因为魏征的直言不讳,即便魏征曾经想杀了李世民,但是李世民依然重用魏征。
并且因为魏征的直言不讳,所以即便在当时,朝中有不少人弹劾魏征,但是李世民依然对魏征有足够的信任。而魏征也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不过,魏征并不是帮皇帝做事,而是为了天下的百姓,所以即便魏征得罪了朝中的不少官员,但是李世民依然对魏征很是信任,而李世民也在魏征的帮助下创建了贞观之治。
一代名相魏征,曾被李世民比作镜子,为什么下场却那么惨
因为李世民开始慢慢怀疑魏征有着结党营私,肆意谋反的心思。说起魏征大家都知道,他是当时朝廷的谋臣,给了李世民很多中肯的建议,也被李世民从心里佩服,认着是标准的谏臣,对于国家的治国他也的确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死的时候也很风光,而且在他死后,李世民都意识到自己丢了一面验正自身言行的镜子。
但是魏征去世不久,李世民的态度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最后甚至亲自砸了他的墓碑。魏征本来是当时太子李建成的一个主心骨谋臣,李建成兵败以后,魏征就跟随了李世民,并且李世民对他非但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反而还很佩服他敢于直言进谏的勇气,并让他成为了自己身边一个负责谏言的谋臣。
本来李世民对魏征是很看重的,也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但是为什么在他走了以后,就怒气到要砸了他的墓碑,让他死了也不安宁。因为在他死后,李世民就开始怀疑他有结党营私的迹象。因为他在任的时候,特别推举过二个人,就是杜正伦与侯君集,最后杜正伦因罪被捕,侯君集因为参与谋反而被斩首。
从当时来看魏征的一生都是清白的,是一个真正为了大唐的江山而敢于直言的谏臣,但是通过他推荐的两个重要人物被捕了以后,李世民就开始怀疑他已包藏祸心的迹象,因为被捕与被斩的两个人都是魏征当时举荐的,现在出了原则性的问题,如果要追究责任,那魏征是有很大的责任。所以李世民在他死后以后,才做出了毁人坟墓的恶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