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哪位作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_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_天下

本文目录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提出的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出处是哪里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呢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作者是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为国子监生,加入复社。清兵入关后,先后依托于弘光政权、佥都御史王永柞、唐王朱聿键、诗社,组织反清活动。

扩展资料:

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

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晚明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提出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提出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词语的意思是天下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简介

后来,人们才又赞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顾老师的原句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出处是哪里

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

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扩展资料

这封书信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反映了司马迁的光辉性格和封建统治者的一些恶劣行为;

第二,反映了封建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

第三,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第四,揭露封建帝王对待史官的态度和自己写作《史记》的情况。

这篇文章是司马迁文学艺术素养的自然流露,充分体现了司马迁散文的特色。全文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文情并茂。叙事简括,都为议论铺垫,议论之中感情自现。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抒发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悲切郁闷,溢于言表;“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如泣如诉,悲痛欲绝。富于抒情性的语言,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火山爆发,如江涛滚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意思是天下的兴亡,并不只是帝王将相的责任,天下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因为天下的兴亡关乎着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假如大家都不管了,那么离天下亡就不远了,只有每个人都站出来拯救天下了,那么我们的生活才有希望,事实也确实如此,历朝历代都有这么一批人为了天下兴亡而努力着,他们虽然是普通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保护一个国家的系统不凋落靠的是达官权贵和帝王将相,而保护天下则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远的不说,就说我们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每一个劳动人民,之所以可以推翻封建主义,那是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带的头,之所以可以打退日本人,这是我们全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有了大家的众志成城,所以才有了我们最后的胜利,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当天下受到威胁的时候,每个人都不能逃脱自己的责任,不要想着多自己一个人不多,少自己一个人不少,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么我们当时就不可能会战胜日本人,正是有了大家无畏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的新生活,正是因为了大家都站出来保卫我们的祖国了,所以我们才能打败比我们武器先进的日本人,我们现在的好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刻在心里的,去年的疫情更是让我看到了我们国人的素养,真正的做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因为我们的众志成城,所以我们才能很快的度过这场疫情,而国外为什么这么久了还那么严重,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够众志成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作者是谁

这句话的作者是明代大儒顾炎武。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原文如下: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译文:“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扩展资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原型最早出现在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意思是,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意思是,我不问别人,问我自己,真是无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

可见如果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