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你所不知道的端午节小知识
- 关于端午节有哪些冷知识
- 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你所不知道的端午节小知识
1.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2.端午节是按照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每年端午节的阳历时间都不一样。
3.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2009年9月),而不是春节。
4. 除了中国,还有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也过端午节。
5.端午节还有其他的名称:重五节、五蛋节、天中节、浴兰节……
6.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
7.端午节不一定是纪念屈原的,还有可能是纪念伍子胥或者孝女曹娥。其实屈原不姓“屈“,姓“芈“。“屈“字并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
8.2008年之前,端午节是不放假的。2008年前,端午并不是法定假日。2008年起,国务院规定,每年清明、端午和中秋各放假一天。
9. 端午节不只是在水中竞渡,还有旱龙舟,也就是在陆地在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并且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0. 古人认为五月为恶月,为恶日,天气燥热,瘟疫流行,诸事多需避忌。所以在古代端午节也是预警高温和疾病的节点。
关于端午节有哪些冷知识
一、是叫法最多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别称超多的,大概有二十几个:如 端午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但我大概只记得女儿节,哈哈~
二、第一个粽子是用什么包的
根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糯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糯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三、为什么吃完粽子禁忌喝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含砷的有毒矿石,雄黄加入酒后,会加速砷的吸收,很容易中毒,如把雄黄酒加热饮用更危险。雄黄遇热易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就是俗称的砒霜,不夸张! 喝热雄黄酒实际上等于吃砒霜,故吃完粽子千万别喝雄黄酒。
四、端午节为什么要吃【五黄】
【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
在中医认为,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故可以结合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提升精力, 因此,在古时候,五黄餐是富人才有的排场。
五、戴香包是为了要吸汗
端午节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越来越精致,故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加入纪念多位中国历史人物的内容。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
《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