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辛弃疾(最美宋词·南歌子 | 夕露沾芳草,斜阳带远村!)_平平_平仄_后段

本文目录

  • 最美宋词·南歌子 | 夕露沾芳草,斜阳带远村!
  • 求辛弃疾词南歌子(玄入参同契)的赏析
  • 描写心情百感交集的诗句
  • 南歌子的词牌格律
  • 暮江吟原文_翻译及赏析
  •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最美宋词·南歌子 | 夕露沾芳草,斜阳带远村!

南歌子 ,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单调者,始自温庭筠词。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泌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邦彦、杨无咎、僧挥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孝友词最为谐婉。周邦彦词,名《南柯子》。程垓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

【诗词格律】

词牌单双调变格较多,仅列举几例。

单调:

①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②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

双调:

①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②双调五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③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④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hr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温庭筠

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平仄仄平平(韵)

偷眼暗形相,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南歌子·锦荐红鸂鶒》

张泌

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锦荐红鸂鶒(xī chì), 罗衣绣凤凰。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绮疏飘雪北风狂,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帘幕昼垂无事,郁金香。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辛弃疾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韵)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涓涓流水细侵阶。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斗匀红粉照香腮。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有个人儿,把个镜儿猜。

《南歌子·夕露沾芳草》

无名氏

双调五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夕露沾芳草,斜阳带远村。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几声残角起谯门。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撩乱栖鸦,飞舞闹黄昏。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天共高城远,香余绣被温。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客程常是可销魂。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怎向人心头,横着个人人。

《南歌子·春浅梅红小》

石孝友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平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韵)

春浅梅红小,山寒岚翠薄。

平平平仄仄平仄(韵)

斜风吹雨入帘幕。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韵)

梦觉西楼,呜咽数声角。

平仄平中中,仄平中仄仄(韵)

歌酒工夫懒,别离情绪恶。

中平平仄仄平仄(韵)

斜风吹雨入帘幕。

仄仄中平,平仄仄平仄(韵)

若比那回,相见更消削。

来源:诗词文学

求辛弃疾词南歌子(玄入参同契)的赏析

自己的理解,供参考:
学道教方面,我以《参同契》为依据,学禅方面,我也得到了正确的门径(不二法门)。而今我静静地看着,斜照下来的阳光照耀下,只要有空隙,都有尘土纷纷飞扬。现在才知道,人世间里,哪里有不是纷纷扰扰的地方呢。我现在是病着,便是春天却比我这病人老去得还快,与其说我此时是闲,还不如说我是在浮生中偷偷懒呢。各种鸟儿啼叫的声音,好像都在撩拨人去享受春光。而我此时的状态,除了提壶喝酒,别的什么东西,都觉得没功夫去理会了。
意思是说自己已经静下心来,只跟佛道的思想打交道,其他东西都无心追求的,即便是鸟语春天,也不如追求内心的平静,不如返诸内心有趣。
《参同契》中用《周易》来说明炼丹的鼎器、方位、药物、火候、时辰、变化等,认为修丹与天地造化同属一理,易道与丹道可以相通,故能用天地造化的《易》理来阐述炼丹、内养之道。

描写心情百感交集的诗句

●一心一意换来换来百感交集。
●好的人生总会百感交集。时而欣喜,时而苦闷,各中滋味自己品味。挺好!
●古韵成阙,山水相逢,从此她心即我心,百感交集,她梦即我梦,遇爱成痴;一缕初心,一生相随。惜路长,又惜路短,几番苍茫,于心何从
●以前同学们都笑我:死胖子,真难看。
我决心减肥,半年成功减掉20公斤。
现在望着镜子中的我,百感交集。
我之所以立志减肥,
就是证明给同学看,
我难看,并不是因为我胖!
●所有那些苦不堪言咬牙挺过的,和那些感人肺腑百感交集的,合力将人生推至浪尖谷底,在浮沉的一生中,待我们尝尽人间苦辣酸甜与喜怒哀乐,在五味杂陈和冷暖情事中,开始慢慢体会到,人间有味是清欢,平实无常最是真! ----青慕《青慕集》
●回顾过去,我百感交集;面对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任重道远。
●很多文字,透过肉眼看过去的时候,你没有感觉。
然而,当自己亲身体验文字带出来的那种讯息时,却是百感交集。
例如:爱,恨,分手,结婚。
●1368年正月初四,这个日子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在这一天,一个伟大的王朝建立了。
放牛娃朱元璋坐在他的宝座上,看着跪在下面的文武百官,心中百感交集。
他没有想到,这个位置会属于自己,其实他原先所要求的只是一碗饱饭、一个家、一个妻子,如果运气好,能有一头牛帮他耕地。 ----《明朝那些事儿》
●问题就出在这里,权威往往是自负的开始,就像得意使人忘形一样,他们开始对未来发表看法了。而对他们来说,未来仅仅只是时间向前延伸而已,除此之外他们对未来就一无所知了。 ----余华《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黑瞎子想让解语花吃醋,想尽了一切办法可解语花就是不理他,黑瞎子很挫败,他想,感情花爷就这么不在乎他啊,晚上回到家,解语花靠到床头,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玩够了?”
“一点都不好玩。”
黑瞎子无奈的将解语花扯进自己怀里,心理百感交集。
“我说你啊,就这么想我吃醋?”
“花爷,你干脆告诉我你是故意不让我得逞的好了,这样我心里还好受点。”
“嗯~”解语花靠到黑瞎子胸前笑的很魅:“事实就是如此啊。”
【不用想各种办法来试探我是否爱你 因为 我确实爱你】 ----水木琉璃
●默默的在夜里独自哭泣,忆起亲人对自己的好,百感交集。我不是多愁善感,只是容易感动罢了。 ----顾梦年《感伤自己》
●回首百感交集,转身泪湿双眸,不求颐养千年,只愿朝夕相伴。
●人在一生之中,总有些酸楚的’往事,让人泪流满面,令你不堪回首;也总有一些甜蜜的回忆,让人沉醉不醒,痴迷而又流连忘返。而一些生死离别的无奈,相聚重逢的喜悦,放弃与执着,忧愁和快乐,心痛过的,感动中的,都宛如一首跌宕起伏的人生交响乐。既有千回百转的悱侧惆怅,又有情深意意的悠悠旋律,不时的在你心中回荡。徘徊。萦绕。在那往昔的经历中,纵有秀山丽水,旖旎梦境,纵是花前月下,呢喃细语的缠绵回忆,终抵不过此时百感交集的一声轻叹,一脸无奈,一缕清怨。

南歌子的词牌格律

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例词:温庭筠《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句)仄平平(韵)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注】温庭筠词共七首,平仄如一,填者宜遵之。 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
例词:张泌《南歌子·锦荐红鸂鶒》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锦荐红鸂鶒, 罗衣绣凤凰。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韵)
绮疏飘雪北风狂,帘幕昼垂无事,郁金香。
【注】此词第三句七字,第四句六字异。 按欧阳炯词第三句“迢迢永夜梦难成”,上“迢”字平声,“永”字仄声。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例词:毛熙震《南歌子·惹恨还添恨》
中中平中仄(句)平平中仄平(韵)
惹恨还添恨,牵肠即断肠。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凝情不语一枝芳。
中仄中平中仄(读)仄平平(韵)
独映画帘闲立,绣衣香。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暗想为云女,应怜傅粉郎。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晚来轻步出闺房。
中仄中平中仄(读)仄平平(韵)
髻慢钗横无力,纵猖狂。
【注】此词前后两结,或上六字读、下三字句,或上四字读、下五字句,须蝉联不断,可读不可句。词中此等句法最多,可以类推。如此词两结,俱作上六下三句读,宋词本此填者甚多。苏轼词“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此乐无声无味、最难名”,秦观词“天外不知音耗、百般猜”、“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正与此同。 《花间集》毛词别首起句“远山愁黛碧”,“山”字平声,“黛”字仄声。又秦观词起句“愁鬓香云坠”,“愁”字平声。第二句“娇眸冰雪裁”,“冰”字平声。第三句“月明风幌为谁开”,“月”字仄声,“风”字平声。陈师道词第四句“人在笙歌声里、暗生春”,“人”字、“笙”字俱平声。后段起句“今代无双士”,“今”字平声。第三句“杯行到手莫辞频”,“杯”字平声,“到”字仄声。第四句“明日凤池归路、隔清尘”,“明”字平声,“凤”字仄声。又贺铸词前后两结句“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白”字、“叶”字俱仄声。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例词:辛弃疾《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平仄平(韵)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时。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涓涓流水细侵阶。
仄仄平平(读)仄仄仄平平(韵)
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斗匀红粉照香腮。
仄仄平平(读)仄仄仄平平(韵)
有个人儿,把个镜儿猜。
【注】此词前后两结,上作四字一读,下作五字一句,与毛词小异。宋词如此填者甚多,赵师侠词“唤渡沙头、款款话离情”、“一片潇湘、真个画难成”,范成大词“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正与此同。 双调五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例词:《花草粹编》无名氏《南歌子·夕露沾芳草》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夕露沾芳草,斜阳带远村。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几声残角起谯门。
平仄平平(读)平仄仄平平(韵)
撩乱栖鸦,飞舞闹黄昏。
平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天共高城远,香余绣被温怜。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客程常是可销魂。
仄仄平平平(读)平仄仄平平(韵)
怎向人心头,横着个人人。
【注】此与辛词同,惟后结多一字。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例词:周邦彦《南歌子·腻颈凝酥白》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腻颈凝酥白,轻衫淡粉红。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碧油凉气透帘栊。
中仄中平平仄(读)中仄平平(韵)
指点庭花低映,云母屏风。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恨逐瑶琴写,书劳玉指封。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等闲赢得瘦仪容。
中仄中平平仄(读)中仄平平(韵)
何事不教云雨,略下巫峰。
【注】此词前后两结俱上六下四句法,较毛词各多一字。 按僧挥词起句“金甃蟠龙尾”,“金”字平声。第三句“凉生宫殿不因秋”,“凉”字平声。第四句“门外莫寻尘世、卷地江流”,“门”字平声,“莫”字、“卷”字俱仄声。又杨无咎词后段起句“罗绮纷香陌”,“罗”字平声。结句“借问谪仙何在,今为谁明”,“借”字仄声,“今”字平声。又一首后段第三句“蓬仙应是隐鳌头”,“蓬”字平声。结句“谁道于今双鬓、犹自淹留”,“于”字平声。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例词:石孝友《南歌子·春浅梅红小》
平中平中仄(句)平平中仄仄(韵)
春浅梅红小,山寒岚翠薄。
平平平仄仄平仄(韵)
斜风吹雨入帘幕。
仄仄平平(读)平仄仄平仄(韵)
梦觉西楼,呜咽数声角。
平仄平中中(句)仄平中仄仄(韵)
歌酒工夫懒,别离情绪恶。
中平平仄仄平仄(韵)
斜风吹雨入帘幕。
仄仄中平(读)平仄仄平仄(韵)
若比那回,相见更消削。
【注】此词用仄韵,其字句与毛锡震平韵词同。 按宋沈伯时《乐府指迷》“论平声字可以入声替”,如此词本平声韵,今更入声韵是也。曾慥《乐府雅词》录无名氏词亦入声韵,前段“阁儿虽不大,都无半点俗。窗儿根底数竿竹。画展江南山景、两三幅。”后段“彝鼎烧异香,胆瓶插嫩菊。翛然无事净心目,共那人人、相对弈棋局。”其前后段起二句平仄微拗,不若此词谐婉也。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表示可平可仄。)

暮江吟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 写景 , 写水 , 长江古诗里的十二个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句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 *** ,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线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创作背景

赏析四

《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赏析二

《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温度低于气温(但仍高于0℃),而凝结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时分一直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到明月高悬。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学作品。

赏析三

《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景色。这里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当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美丽的夜景”。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宋代·辛弃疾《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写景 , 心情喜爱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明代·高启《春暮西园》

春暮西园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古诗三百首 , 田园 , 写景抒情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菸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唐代·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菸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宫廷 , 写景抒情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葵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前言】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为带湖家园新开的小池所作的“纪念词”,确实轻浅自然,妙趣横生,充满了小品式的谐趣。词以夏夜纳凉为契机,写他对这个新开小池的喜爱之情。
  【注释】
  浮瓜沉李:将瓜李等果品浸泡于池水之中,以求凉爽宜口。
  画栋:画有彩绘的房柱,代指屋舍。
  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翻译】
  大热的天气,我散乱着头发,衣服也披在身上,坐在新开的池子旁边。在盘子里盛着用冷水浸泡过的甜瓜朱李。泉水慢慢地流过来浸到台阶上了。我凿个池儿,叫月儿也到池子里来。彩色画的栋梁,映在池子里频频地摇动。红色的芙蕖,都在水里倒开着。在我身边的心爱的人儿,把池子当做镜子,照着自己香腮上搽着红粉,要和红蕖比赛看看,谁的脸色最红,谁最漂亮。
  【赏析】
  这首为带湖家园新开的小池所作的“纪念词”,确实轻浅自然,妙趣横生,充满了小品式的谐趣。词以夏夜纳凉为契机,写他对这个新开小池的喜爱之情。上片主要写他夏夜池边纳凉的闲适之情。起韵写池,笔意曲折,以散发披襟的处所、浮瓜沉李的杯子这样的“谜面”,来暗伏新池这个“谜底”。同时,起韵写池而又兼写人:词人在新池边纳凉的快意、方便与闲适,于此可见。“涓涓”一韵,仍是曲折写池,写新池一筑,水意充盈,以至侵湿台阶、送来凉爽的情形。
  上片末韵,以“筑个池儿”的轻巧口吻正面点题,兼写因池见月的景象。这里的用语轻松有趣:“池儿”、“月儿”的`称呼,轻俗便捷,足见喜爱之情;而“唤个月儿”的措辞,不仅写景由实境入空,更是妙语解颐:天下有水则有月,本无稀奇,经词人这么一说,平常的一个意思竟显出盎然的趣味。下片主要写池中丰美的倒影,写得空灵而优美。这倒影由无生命之物到有生命的高级动物逐层递进,诗意渐浓而意境渐美。首先他写池水边自己华居画栋在池水中投下它的倒影,这倒影随波摇动,空灵不定。其次他写池水中的粉色荷花也在池中投下自己的倒影。水面上开放的荷花和水中荷花的倒影交相辉映又浑然一体,使人乍见之下,以为是荷花“倒开”于水中。于此可见,同写倒影,但词人笔法有变,一就其“摇动”来写,一就其“倒开”来写,这就不显得单调了。
  最后一个可以与池水中的荷花倒影媲美的,是一个打扮好的红妆美人临池照影的倒影。对这个倒影,词人没有正面下笔,而是用“照香腮”、“把做镜儿猜”的写其实体,来埋伏池中必有其倒影之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