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个皇帝没有一个正常人(《明朝那些事》中诗意评价明朝十六帝,居然没有一个混子)_明朝_皇帝_的人
本文目录
- 《明朝那些事》中诗意评价明朝十六帝,居然没有一个混子
- 明朝一共有16位帝王,为什么其中有10位都没有后代
-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有10位都没有活过40岁
- 为啥明朝的皇帝都没有一个是正常人
- 为什么明朝皇帝没一个性格正常的
- 明朝一共有16个君主,但10个帝王都没后代,这是为什么
-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大部分都很短命,平均年龄不到40岁
- 不割地不和亲,十六帝没有一个软骨头的明朝,究竟有多硬气
《明朝那些事》中诗意评价明朝十六帝,居然没有一个混子
在世人的印象中,明朝的皇帝大多有两个特点:一是短命,二是昏庸。炼丹的炼丹,斗蛐蛐的斗蛐蛐,勤政爱民的少而放飞自我的多。但是,明朝在 历史 上却有着很高的评价“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评价明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江山不倒。这种戏剧性的反差耐人寻味。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对明朝十六帝进行了全景式展现,用流行文学的笔触勾勒了有血有肉的明朝帝王,并给予了来自现代人认知的评价。想对明朝 历史 有个通俗的了解,这篇神作值得一读。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书中这些诗意的评价,在他笔下,明朝皇帝没有一个混子。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追逐,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
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是的,谁会想到几十年前的那个衣衫褴褛、沿街乞讨的乞丐会成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
是的,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找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他告诉我们,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六百多年过去了,但笼罩在朱元璋身上的争论似乎并没有停止的迹象。他有过不朽的功勋,也有过严重的过失,这些争论可能再过六百年也不会停止。
朱允炆终于发现,所谓拥有天下的自己不过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无助的人,他的一生并不是用来享受富贵和尊荣的,从他坐上皇位的那一天起,痛苦已经开始,他要防备大臣、防备藩王、防备宦官和身边的所有人。他和他的宝座是一个公开的目标,要随时应付外来和内在的压力与打击。
他要用一生去守护自己的权力,一旦权力宝座被人夺走,也就同时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因为皇帝这种稀缺产品在一个统一的时代有且仅能有一个。这既是自然法则,也是 社会 法则。
平定天下,迁都北京,修成大典,沟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压蒙古,以上就是朱棣同志的主要政绩史。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得到了权力,似乎就得到了一切,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在权利 游戏 中,你没有休息的机会,一旦参加进来,就必须一直玩下去,直到你失败或是死亡。
这个体态臃肿的大胖子确实是一个仁厚宽人的皇帝,在他那肥胖残疾的外表下,是一颗并不残疾的、温和的心。虽然他是一个短命的皇帝,但在其短短一年的执政时间内,他维持了大明帝国的繁荣。
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不是小好,是大好。朱瞻基的统治时间并不长,只有十年,加上他父亲的统治时间,也只有十一年,但他和他父亲统治的这短短十一年,却被后代史学家公认为是堪与“文景之治”相比的“仁宣之治”,是中国 历史 上的盛世。
何以有如此之高的评价,盛世何来?来自休 养生 息,清静养民。
不干扰百姓们的生活,增加他们的负担,为其当为之事,治民若水,因势利导,才是皇帝治国的最高境界。朱瞻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皇帝,而且从治国安民的角度来看,他比他的祖父要强得多。
在明朝所有皇帝中,要论人生的传奇色彩与命运的跌宕起伏,估计除了朱元璋外,无人可与这位皇帝匹敌。
这位皇帝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幸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这事那事鬼都不信。但他是一个好人。
他几乎信任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抢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颜帖木儿、阮浪,最后都成了他的朋友。可是事实证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我们可以用一句好来评价朱祁镇的一生:他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
朱祁钰本不是暴君,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和他的哥哥相敬如宾,感情融洽,但皇权的诱惑将他一步步推向黑暗,他变得自私、冷酷、多疑、残忍。囚禁自己的哥哥,废黜自己的侄子,打死反对他的大臣,谁敢挡他的路,他就要谁的命。
他的这些举动并没有换来权力的巩固,不断有人反对他的行为,他唯一的儿子也死去了,却没有人同情他,那些大臣们只关心下一个主子是谁,而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撑不了多久了,他很明白,一旦自己死去,朱见深很有可能继位,而朱祁镇也会再次出山,清算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了权力他六亲不认,做了很多错事,可事到如今却回天乏术,欲罢不能,面对着隐藏的危险和潜流,他唯有以更加残忍和强暴的方式来压制。
朱见深是一个奇特的皇帝,在他统治下的帝国妖邪横行,昏暗无比,但他本人却并不残忍,也不昏庸,恰恰相反,他性格温和,能够明白事理,辨别忠奸,出现如此怪状,只因为他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软弱。
他不处罚贪污他钱财的小人,也不责骂痛斥他的大臣,因为他畏惧权力,畏惧惩罚,畏惧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他只是一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的人。
他应该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农夫,或者是本分的小生意人,被迫选择皇帝这个职业,对他来说,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
朱见深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人,他是一个懦弱的人,仅此而已。
朱祐樘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不复仇,只报恩。他比朱棣更有自信,因为他不需要用暴力来维护自己的权威,他比朱瞻基更为明智,因为他不但清楚种田老农的痛苦,也了解自己敌人的悲哀。他比朱厚熜更聪明,因为他不需要权谋,只用仁厚就能征服人心。
他从小饱经忧患,好不容易才活下来,立为太子后又几经飘摇,差点被人废了,能熬到登基那天,实在是上天保佑。
他这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却遭了很多罪,受过无数恶毒的伤害,却选择了无私的宽恕,他很少体验皇帝的尊荣,却承担了皇帝的全部责任。
这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大明帝国在 历史 的轨道上不断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国力强盛,天下太平,人才鼎盛。
如果在辞海里给他专门开一个词条,估计注解中有两个词是跑不掉的:昏庸、荒唐。
以皇帝的标准来看,这两个词用在他身上倒也不算冤枉,他实在不是个敬业的劳动者。
但以人的标准来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不残忍,也不滥杀无辜,能分清好歹,所以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希望干自己想干的事、自由自在度过一生的人。
作为人,他是正常的,作为皇帝,他是不正常的。
嘉靖是个聪明人,十六岁就能控制朝政,操纵群臣,而他的下属都能力超强,文臣夏言、徐阶、胡宗宪全都权谋老到,武将戚继光、俞大猷、谭纶个个凶狠强悍,可谓是人才济济。
然而国家却变成了这样一副样子,正如海瑞所说,百姓穷困潦倒,家家干净;官场腐败横行,贪诈成性;国家入不敷出,年年闹赤字。大明帝国逐渐滑向崩溃的边缘。
出现如此之怪象,只是因为两个字——自私。
他是嘉靖的第三个儿子,皇位根本没他的份,安心做个藩王,好好过日子就行。可偏偏老天爷开眼,前面两个都没能熬过去,于是老三就变成了老大。
从登上皇位的那天起,他就意识到了这样一点:皇帝是不好干的,国家是不好管的,而我是不行的,国家大事就交给信得过的人去干,自己能过好小日子就行了。
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不上朝,自此之后,大明帝国进入一个奇怪的状态。
在万历执政的前二十多年里,可谓是内忧不止,外患不断,他祖上留传下来的,也只能算是个烂摊子。可二十年了,国家也没出什么大乱子,所有的困难,他都安然度过。因为前十年,他有张居正,后十年,他有申时行。
万历不上朝,却并非不上班,事情还是要办的。后世一说这位仁兄,总是什么几十年不干活之类,这要么是无意的误解,要么是有意的污蔑。事实上,他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工于心计的政治老手。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不上朝的事实,却无人察觉背后隐藏的奥秘。
万历年间恰恰是明代经济最发达的时期,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兴盛于此。
一个被张居正压迫过的人,一个勤于政务的人,一个被儿子的问题纠缠了几十年的人,一个许多年不见大臣、不上班的人,一个终生未出京城,生于深宫、死于深宫的人。一个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人,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人。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经历残酷的斗争,无休止的吵闹,无数无效的抗争,无数无奈的妥协后,最终理解了这个世界,理解了现实的真正意义,并最终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牺牲品。
朱常洛是个可怜人,具体表现为出身低,从小不受人待见,身为皇子,别说胎教,连幼儿园都没上过,直到十二岁才读书,算半个失学儿童。身为长子,却一直位置不稳,摇摇摆摆到了十九岁,才正式册立为太子。
好不容易熬到登基,还要被老婆胁迫。忍了几十年,放纵了一回,身体搞垮了,看医生,遇见了蹩脚庸医,想治病,就去吃仙丹,结果真成仙了。
朱常洛活了三十八年,明光宗却只活了一个月。一个撑了三十八年,经历无数风雨险阻到达目标的人,却在一个月中意外死亡,是很不幸的。
几十年来,他一直夹着尾巴做人,目睹了父亲的冷漠、朝廷的冷清,感受到了国家的凋敝、时局的危险。
大明有无数木匠,但只有一个皇帝,无论是皇帝跑去做木匠,还是木匠跑去做皇帝,都是彻底地抓瞎。
当然,许多书上说这位皇帝是低能儿,从来不管政务、不懂政治,那也是不对的。虽然他把权力交给了魏忠贤,也不看文件,不理朝廷,但他心里是很有数的。
真正的崇祯是这样的人:敏感、镇定、冷静、聪明绝顶。
崇祯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很想有番作为,但当他真正站在权力的顶峰时,却没有看到风景,只有一片废墟。
崇祯的死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态度,付责任的态度。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诸臣误我,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明朝一共有16位帝王,为什么其中有10位都没有后代
这个问题其实从明朝皇帝的画像里边就可以看出来。明朝前期的皇帝,朱元璋和朱棣都是五大三粗,威武雄壮的大汉,即使是朱高炽,特仍然很十分强壮。但是越到后期,明朝的皇帝一个个都像是,娇小柔弱,弱不经风小白脸。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从小兵做起,一路摸爬滚打,久经考验,才登上皇帝之位的,朱元璋身体异常强健,而且精力十分充沛,在他参军的前期,他是亲自上阵杀敌的,到他当皇帝之后,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而且一生无休。朱棣也是常年带兵打仗,亲自冲锋陷阵。后面的朱高炽至少还参加过靖难之战,历经战争的锻炼,这些皇帝,身体都十分强壮,荷尔蒙分泌旺盛,自然就子嗣众多。
但是到明朝中期,随着边境逐渐安宁,明朝的皇帝很少迈出宫门,大多数皇帝,从出生之日起,就深居宫中,这样的皇帝体格跟朱元璋朱棣肯定是没得比。而且这些皇帝一个个都纵欲无度。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锻炼,体质越来越差。
很多皇帝还喜欢追求长生不老,他们吞食大量的金丹,这种金丹其实是包含大量有毒金属汞,而汞这种金属,本身就带有绝育的毒性。还有很多皇帝为了享乐,大量吞食春药,导致身体透支。这样一来明朝越到后期,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自然就没有留下后代,皇位只能传给他们的宗亲。而这些宗亲当上皇帝之后,有保持着跟上一任皇帝一样的习惯。所以明朝有10个皇帝没有后代。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有10位都没有活过40岁
上表是小编整理的明朝十六位皇帝的生卒年份、在位时长以及各自的寿命。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十五任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卒年不详除外)有10位都没有活过四十岁,从朱棣以后寿命超过五十岁的也只有朱厚熜和朱翊钧两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明朝皇帝短寿这一现象呢?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观点:
1.工作强度大
明朝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朝代,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把军政大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身上。因此,事无巨细,他都要事必躬亲,有史料记载朱元璋有时候批阅奏折要到晚上一两点,这样的工作强度对普通人来说都难以承受。即使有了内阁和司礼监之后、所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最终也掌握在皇帝手中,这样的集权制度使得勤勉的皇帝必须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来面对高强度的工作,长此以往、对皇帝的身体是一种极大的损伤。
2.崇道和炼丹
明朝皇帝多尊崇道教,并乐此不疲的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为此他们大量炼食丹药,而这些丹药之中含有各种重金属物质,长期食用这些,必然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致命的打击。
3.成长环境
大多数明朝皇帝的成长环境并不好、尤其是尤以明孝宗朱佑樘和明熹宗朱由校,他们的出身都很尴尬,母亲都不得宠且早亡,这样凄惨的童年经历给他们的情绪和心理上带来了过大的创伤和重压,以至于影响到了他们最终的身体健康。
4.遗传基因
从明仁宗朱高炽以后、都属于永乐帝朱棣的直系,史料中可以发现永乐一直生育能力不强,且后代多短寿。英宗、代宗、孝宗、世宗四人均是一代单传;而武宗和熹宗没有子嗣传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朱棣一支系的基因不强,而且很有可能有某种遗传性的疾病,这也是朱棣以后的皇帝多短寿的一个原因。
其实、古代皇帝作为一种有着特殊性质的职业,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伴随着更大的风险,他们不仅需要付出更大的体力去处理各种大事,还会面临强大的精神和思想压力,再加上不加节制的私欲,致使他们在健康和寿命上不及普通人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为啥明朝的皇帝都没有一个是正常人
都是正常人,只是不是“正常的皇帝”罢了
从朱元璋道朱由检,这些人的性格在咱普通人里一抓一大把,只是把这些人放在皇帝的位置上就感觉有点特殊了
为什么明朝皇帝没一个性格正常的
明朝是被清灭亡的,清是满人统治,现在知道的一些历史是被清修饰过的,丑化了明的一些事情,比如朱元璋的画像是麻子脸,听说就是清丑化而来,明是除秦以为最有骨气的王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末代皇帝崇祯当皇帝时明朝就被东林党、魏忠贤的互斗弄的乱七八糟,当皇帝是太迟了,如果他早生几代,可能是中兴之主
汉族是有汉服的,就像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一样,就是清统治的三百多年,汉服被迫中断三百多年,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汉族也是有自己的民族服饰的,就像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一样,有自己的漂亮的民族服饰,有时想想国家真应该加大力度宣传一下,有好些东西是不能丢弃的,那是我们的跟。
明朝一共有16个君主,但10个帝王都没后代,这是为什么
明朝的很多皇帝都是没有后代的,也不能说他们没有子嗣,而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因为早期夭折,或是死于别人暗杀等等。所以导致十六位皇帝中有十位都是没有后人传世的。在历代的王朝中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毕竟皇帝坐拥后宫佳丽三千,所以一般情况都是子嗣兴旺,很少会出现最后的绝后事件,那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究竟是为什么。
首先,那些从来就没有过子嗣的皇帝那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他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驾崩了,但是他还没有儿子,这是彻彻底底的绝后。剩余的九位皇帝,不少是生过很多儿子的,但是奇怪的一点就是,这几位皇帝的孩子,早夭的概率十分的大,就说明世宗朱厚熜,他一共有五个儿子,但是其中四个儿子都早夭了。
虽然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好,孩子容易早夭,但是这种概率也不会如此之高啊,更何况是在帝王之家,他们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孩子早夭。所以说在这其中定是有猫腻的,大家都知道的是在帝王之家,妃子之间的争斗,以及朝堂之上大臣的争斗,往往都会牵连到皇帝的子嗣,所以说,这些早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政治的牺牲品, 也是导致众多皇帝没有后人的重要因素。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皇帝,他的一生都是在政治斗争中生活,在明朝后期的时候,这一点体现的更加明显。就拿明思宗朱由检来说,他一共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夭折,还有四个后来都被李自成杀死。所以说,皇帝没有子嗣,原因有很多种,毕竟生在帝王之家,所面临的危险也是比普通人家大得多的。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大部分都很短命,平均年龄不到40岁
明仁宗朱高炽执政不到一年,47岁去世;明宣宗朱瞻基执政十年,38岁去世;明孝宗朱祐樘执政十八年,36岁去世;明武宗朱厚照执政十六年,31岁去世;明光宗朱常洛执政不到一年,因红丸案38岁去世。大明王朝帝王普遍寿命较短,如果剔除洪武万岁朱元璋(71岁)、明成祖朱棣(65岁)以外,明朝其他十四位帝王平均寿命在40岁左右晃荡。明朝的帝王不能长寿,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政务繁忙,防范政敌耗费了过多的精力而早亡,以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为代表;第二,身体先天就比较弱,加上因成为一代明君的壮志雄心而不断操劳国事而导致英年早逝,这种情况以明孝宗朱佑樘和明仁宗朱高炽为代表;第三,在国事之余贪玩好色,并且迷信长生,吞吃红丸丹药,最终驾鹤西去,代表帝王有明武宗朱厚照、明光宗朱常洛。
一、政务繁忙,防范政敌耗费了过多的精力而早亡
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都是燕王系,也就是说随着明成祖朱棣靖难成功,这两位皇子皇孙才有帝王命。如果单单作为藩王世子,可能不会这样短命。在朱棣以藩王起兵逆天改命硬扛建文帝时,朱棣、朱高炽父子俩自己心里都没底。但是不抗争只能等死,抗争就得死撑。好在最后朱棣成功上位,但是其中的惊惧、焦虑乃至绝望的情绪是免不了的,尤其是朱棣带兵出征,北平被大军围困时都是世子朱高炽在支撑、反击。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压抑生活的朱高炽如何能不憔悴,这是其一。
其二,朱棣称帝后虽然看在皇孙朱瞻基份上立了朱高炽为太子,但是对汉王朱高煦态度暧昧。这不但让汉王朱高煦对皇位虎视眈眈,也让太子朱高炽心绪不宁。这种情况一直到高祖驾崩传位给明仁宗朱高炽为止,可以想见长达几十年始终绷紧神经不敢有丝毫出格的朱高炽面临着怎样的煎熬。皇太孙朱瞻基也是同样的处境,长期处于焦虑、压抑的生活状态。虽然皇爷爷朱棣喜欢自己(在朱棣看来皇孙朱瞻基最像自己),但是如果皇位传给了叔叔汉王朱高煦的话,还怎么能轮到自己?
其三,朱高炽身体肥胖虚弱,甚至在称帝后虚弱时都需要有人搀扶(也许有肥胖人常见的三高、心脏病等)。而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揽权的行为也把大部分政务都压在了帝王身上。所以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还面临着繁重的政务,这种压力远远大于明朝中后期的帝王(明朝中后期权力都在内阁,所以帝王动辄就不上朝也没事)。长期精神压抑外加繁重的政务,造成这对父子寿命不长。
而明宣宗朱瞻基就是因为政务压力太大,才创造性地设置了司礼监,让一群太监来制衡强大的内阁,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虽然这样减轻了帝王的工作压力,但是也开启宦官擅权的不归之路。
二、身体先天较弱,欲成一代明君操劳过度而早亡
我们说过明仁宗朱高炽不像父亲朱棣一样是马上皇帝,文人出身的他肥胖、身体弱。而明孝宗朱佑樘的经历更为传奇,幼年的悲惨生活连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比不上,所以身体一直就不壮。加上这两位帝王都有成为一代明君的念头,所以勤于政事,耗费了太多精力。明仁宗朱高炽想给天下人看看,自己要比汉王朱高煦更适合做帝王。朱佑樘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开创弘治中兴,甚至比朱高炽更应该称“仁宗”,明孝宗朱佑樘几乎没有缺点,作为帝王只有一位老婆。
明孝宗朱佑樘出身卑微,母亲纪氏只是皇宫女官。宪宗偶尔宠幸,纪氏怀孕。这可惹恼了善妒的万贵妃,先派人去杀纪氏。纪氏人缘好,来人回报说是腹内长瘤不是怀孕。纪氏偷摸生下朱佑樘后,万贵妃再次派太监张敏杀掉皇子。而张敏偷偷地把小佑樘藏起来,和被废的吴皇后一起在冷宫里养到六岁。等明宪宗发现并立朱佑樘为太子的时候,瘦弱的朱佑樘胎发未剪都拖至地面了。朱佑樘的成长环境十分恶劣(压抑、冰冷、吃的又差),正在长身体的他怎么可能身体强健?正是这段经历,明孝宗朱佑樘只娶了一位张皇后,而没有任何嫔妃。
明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上长达十八年的励精图治才开创了弘治中兴的局面。所以在明代帝王中后世对明孝宗的评价极高,认为只有汉文帝、宋仁宗才能和明孝宗朱佑樘相比。
所以无论是明仁宗朱高炽还是明孝宗朱佑樘,都是先天身体条件比较弱,再加上繁重的政务(尤其是明孝宗没有别的爱好,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政事上),所以两位帝王都不能长寿。
三、因迷信,吞吃红丸而意外身亡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的独子,一方面国家大事上屡屡有过人之处:在位期间对内平定宁王叛乱、安化王叛乱,减免赋税;对外亲征鞑靼取得应州大捷,有力地保证了国家边境的安定。另一方面则是贪玩,经常不上朝而在豹房居住。朱厚照经常到处游玩,在正德十五年自己驾小船捕鱼,在拖拽渔网的时候船体失衡跌落水中,虽然被救但引发了肺炎,在返回京城后不久在住址祭祀时吐血身亡,享年三十一岁。
而另外一位帝王明光宗朱常洛更是奇葩,在位没有超过一年便因吞食红丸而暴毙身亡。
这两位帝王早亡都是因为意外,明光宗朱常洛的身亡更引发了明朝著名的红丸案。
不割地不和亲,十六帝没有一个软骨头的明朝,究竟有多硬气
铁打的祖训,流水的君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硬气的王朝,虽然奇葩皇帝层出不穷,但却没有一个软骨头。“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这句话用来形容大明王朝再合适不过了,明朝祖训: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明朝究竟有多硬气?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短短一句话道不尽一个王朝的心酸,明朝从来不知道投降二字怎么写,同时明朝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公主嫁去外族和亲的朝代。朱元璋拿着一只破碗打天下,推翻元朝,建立起了一个新的中原王朝,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个有颇多诟病的人。
然而有一点不能否认的是,朱元璋向来以铁血手腕出名,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硬气的开头,后来朱家的子孙个个不是懦夫。朱元璋的历史功绩绝不是改变一下新政这么小家子气,他给中原人带来的影响力,足足延续到了今天。他的第一大功绩就是结束蒙元的统治,建立中原王朝,恢复了汉民族在中国丧失已久的政权与尊严,毕竟当初明军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整个蒙元势力的清除都是靠朱元璋的铁血手腕完成的,明朝建立以后,还有一部分残余势力逃去了漠北。
朱元璋是个讲道理的人,中国人都说先礼后兵,对于逃跑的穷寇他没有追击,而是派人多次劝谏,希望他们能归顺大明,到时候不但封王,还要给他们生活保障。不过蒙元人没有答应,直到2年以后,朱元璋一纸诏书,开始对残余政权发起了进攻。大明军队浩浩荡荡地进入蒙古,一口气扫清了漠南的势力,随后由徐达带兵,又深入漠北扫荡了他们的老巢。
而明军之所以这么威风凛凛,是因为在他们出发前,朱元璋曾经指着地图霸气地说道:“在胡虏之境,别让我再看到一所立着的房子。”有这样一位硬气的君主,朝中也很难有软弱的大臣,因为那些软弱之人早就被朱元璋给淘汰掉了。朱元璋此举除了确保大明朝没有外患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不愿再看到曾经侮辱百姓的蒙元再存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