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拼音(因而拼音)_竹楼_作者_黄冈
本文目录
- 因而拼音
-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注释
- 因而的拼音
-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王禹偁中的“偁“怎么读.
因而拼音
因而拼音Yīn ér 注音一ㄣ ㄦˊ,因而是指间接和直接都用的上,不能直接说出事情发生的原因。
词语解释
1.连接词。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引《战国策·齐策四》: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相同于:所以 因此 于是
2. 随便、马虎。引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初相见呼你为学士,谨厚不因而。
3. 匆促;草草;轻易。引史达祖 《杏花天》词:屏山几夜春寒浅,却怕因而梦见。
北宋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4.轻忽;很不重视。引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当如此,切须爱护,勿得因而。
5.轻微;不足道。引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交朋友皆呼信有之,你可休看觑因而。
例句
我放学后在路上贪玩,回家迟了一点,因而挨妈妈批评了一顿。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因而我们要保护环境。
他不在工作岗位上,而在自己的家里,因而受到了领导的严厉批评·
这间饭店不仅价格优惠,而且服务周到,因而生意特别好.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注释
⑴.椽:(chuán) 房椽。
⑵.刳:剖、削。
⑶.陶瓦:用泥土烧成的瓦。
⑷比:连,并。“比屋”指挨家挨户
⑸.子城:大城所附属的小城,即内城或附在城垣上的瓮城或月城。
⑹.圮毁:坍塌。
⑺.因:于是,就。
⑻.通:相连。
⑼.远吞山光,吞:眺望。
⑽.阒:(qù) 幽静。
⑾.幽阒:指环境的清幽寂静。阒,寂静。
⑿.辽敻:写视野的辽阔绵远。敻(xiong 四声),绵远。
⒀.具:同“俱”,全,都,详细的
⒁.公退:公事完毕,回来。
⒂.被:通“披”,披着。
⒃.氅:(chǎng)。
⒄.茶烟:指烹茶炉火的烟气。
⒅.谪:封建王朝官吏贬官或降职远调。
⒆.概:景象,这里指生活状况。
⒇.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音同“乔”)都是楼名。
因而的拼音
拼音:yīn ér
词性:连词,
释义:表示因果关系。
引证解释:
1. 连词。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
《战国策·齐策四》:“今君有区区之 薛 ,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丽戎 之山﹞其阴多金,其阳多玉, 始皇 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宋 苏轼 《谢制科启》:“请属之风,或因而滋长。”
《水浒传》第四七回:“非是我等要去寻他,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
2. 匆促;草草;轻易。
宋史达祖 《杏花天》词:“屏山几夜春寒浅,却怕因而梦见。”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一折:“这姻缘甚些天赐,且因而勉强从之,免的道外向夫家有怨词。”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弃舍,等闲抛掉,因而零落!”
北宋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3. 轻忽;很不重视。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怎敢因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当如此,切须爱护,勿得因而。”
4. 轻微;不足道。
元 商衟 《月照庭·问花》套曲:“仗聪明、国色两件儿,觑 五陵 英俊因而。”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交朋友皆呼信有之,你可休看觑因而。”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 *** ,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成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这篇文章写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八月十五日。其时,王禹偁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县)。这是他第三次遭到贬谪。据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所说:“王元之谪黄州,实由宰相不悦。”他到黄州任所后,就在“子城西北隅”,修建了一座竹楼。本文乃为其竹楼所作的记文。文中通过修建竹楼的记叙和描写,抒发了仕途失意、寄情闲适的思想情绪。
全文可分为四段。
文章的第一段,从“竹”写起,不仅落笔就点题,而且交代了以竹代瓦的原因。因黄冈之地多竹,而且“大者如椽”,把它破开,刮去其节,便可代陶瓦用,既便宜又省工。所以,黄州一带家家都是竹瓦屋。这一段写明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为下文作者自建小竹楼的叙写作了铺垫。
接下来第二段,由“比屋皆然”的黄州竹屋,自然转到本文所要写的小竹楼上来,在此段里,作者先向我们介绍了竹楼的建造地点,是在城外的西北角上,一个人迹罕至的地带,他为什么要把竹楼建在这里呢?因为这里与他早时自建的“月波楼”相通,显得幽静而不鄙俗。接着用四个短句描写楼外的山川景色。四句中前三句是对楼外所见景色的具体描写,后一句是集中概括。这样写来,有虚有实,寓繁于简,使人产生楼外风景美不胜收之感。下面又用六个排句,着力描写楼中六“宜”。前二“宜”字写天时之趣,后四“宜”字写人事之乐,而所有这些都是由于竹楼的共鸣作用所致,故段末用“皆竹楼之所助也”一句收住。竹楼之景甚多,而这里只从声音之美上着眼。楼外楼内,雨声、雷声、琴声、歌诗声、围棋声、投壶声与竹相应,奇趣横生,文致隽绝,使人神思飞越,犹如身临其境。
下面第三段,记叙作者谪居中公退之暇的生活。如果说,上一段是纯客观的描写,那么这一段则转为写人,而这人也就是作者自己。作者“公退之暇”,来此竹楼,身穿道衣,头戴道帽,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于楼中,借以解除世俗的烦恼。在这几句中,最可值得注意的是“消遣世虑”一语,它揭示了作者在官场中屡遭排挤的抑郁心情。尽管这里的话说得比较委婉,但细加品味,作者心头的难言之慨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他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除了江水和山峦之外,只见片片风帆、翩翩沙鸥、缕缕烟云和丛丛绿林青竹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生活中的快乐之处啊!前人评说:“此写登楼之胜,则遥情独往,翩翩欲仙矣”(见《古文观止》)但在这种超然物外,“羽化而登仙”的消极出世之慨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内心的激愤和不平。接下几句,又以“齐云、落星、井干、丽谯”四楼与竹楼对比,意在表明自己不慕高贵豪华,宁过清贫的生活,从而使文章思想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文章最后一段,以抒写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慨叹结束。这一段虽是议论,开始仍从竹瓦易朽写起,显示不离题目。竹楼之前景固然不好,比之于作者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宋太宗至道乙未岁(995),到己亥年(999)闰三月,四年之间,王禹偁由翰林学士贬任滁州知州,又移任扬州,再被召回朝廷,复知制诰,再贬黄州知州。而且“未知明年又在何处?”正因为如此,他“岂惧竹楼之易朽乎!”但出于对竹楼的眷眷深情,作者希望“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这,又回到了“竹楼”上来,承应文章篇首,行文十分严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这篇文章的写法是别具匠心的。首先,作者把自己谪居的情怀寓于修筑竹楼的叙写之中,感情深沉而不显露。如文中写到读《易》、醉酒、玩景、品茶,这自然是一种消遣,但作者遭贬后的这种消遣不正暗示着内心的不平么!又如文章结尾,表面上是希望未来的同志能继续修整竹楼,使之不朽,而实际上则是借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激励自己的斗争意志。正是因为寓情于景,情从景出,所以文章才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其次,构思精巧,结构谨严。文章题为“竹楼记”,作者笔如游龙戏珠,抱而不脱,紧紧围绕着竹楼展开描写,先以竹发端,然后由竹进到竹楼,再写竹楼景色、楼中六“宜”,最后以希望“斯楼之不朽”作结,仍然归到“竹楼”本题上,这种承转自然,前后相顾,层次分明的结构艺术,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也是有借鉴作用的。
此外,这篇文章语言简丽平朴,写情真切传神,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禹偁中的“偁“怎么读.
王禹偁中的“偁“读 (chēng)。
拓展资料:
一、偁
读音:
部首:亻
释义::同“称”。
二、王禹偁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