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王维 赠郭给事)_落日_渡头_闲居
本文目录
- 王维 赠郭给事
-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出自哪首诗
- 王维《登河北城楼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所引用的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名句是
- 王维的描写景的诗句
-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意思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 赠郭给事
《赠郭给事》
作者:王维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注释:
1、奉:捧的本字。
2、无那:无奈。
译文:
门庭楼阁沐浴着夕阳的余晖,
桃李繁荣茂盛柳絮乘风纷飞。
禁宫中官舍的晚钟稀稀落落,
门下省里鸟鸣吏少无事可为。
凌晨身佩玉饰进诣銮殿朝拜,
傍晚捧着诏书退朝拜别琐闱。
我想随您进退无奈年迈体衰,
将因常常卧病解脱朝衣引退。
赏析:
这也是一首唱和诗,郭给事有诗给王维,所以王维就酬和。此类应酬性的诗,总是称赞对方,感慨自身的,这首诗即意在称道郭给事。首联写郭给事的显达。第一句写皇恩普照;第二句写他桃李满天下,门生显达。颔联写郭给事奉职贤劳,居官清廉闲静,所以吏人稀少,讼事无多,时世清平。颈联直接写郭给事本人,早晨盛装朝拜、傍晚捧诏下达,不辞辛劳。尾联感慨自己老病,无法相从,表达了诗人的出世思想。
王维 山居即事
《山居即事》
作者:王维
原文: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翻译:
寂寞独居,门扉紧掩,
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
行人归宅,柴扉紧掩。
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
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
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赏析: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作者: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1、墟里:村落;
2、孤烟:炊烟。
3、接舆:这里北裴迪。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
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
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
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
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赏析: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飘飘西极马,来自渥洼池。飒飁定山桂,低徊风雨枝。
我闻龙正直,道屈尔何为。且有元戎命,悲歌识者谁。
官联辞冗长,行路洗欹危。脱剑主人赠,去帆春色随。
阴沉铁凤阙,教练羽林儿。天子朝侵早,云台仗数移。
分军应供给,百姓日支离。黠吏因封己,公才或守雌。
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活国名公在,拜坛群寇疑。
冰壶动瑶碧,野水失蛟螭。入幕诸彦集,渴贤高选宜。
骞腾坐可致,九万起于斯。复进出矛戟,昭然开鼎彝。
会看之子贵,叹及老夫衰。岂但江曾决,还思雾一披。
暗尘生古镜,拂匣照西施。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出自哪首诗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诗为王维隐居辋川时所作。诗中借描绘深秋辋川山水田园的恬静风光,通过寒山、秋水、柴门、暮蝉、落日、孤烟等田野乡村景物的描写,细致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和裴迪两个幽居山林、诗酒自娱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的田园之乐和闲适心情。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夕阳西下,渡口的水面上波光粼粼,倒映出太阳的余辉;一缕炊烟,缓缓地在宁静的村子里升起。
渡口边那一轮浅浅落日,墟边炊烟袅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情感:安逸、乐闲的情感。
王维《登河北城楼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登河北城楼作》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作品赏析
【鉴赏】:
此诗约作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这个时候王维已经隐居终南山,每天以山水为乐,这首诗即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情怀。
诗人在题目中首先给读者指出了观景的视点——河北城楼,既然是在城楼之上,因此便具有了总览全局的视角,而这种视角正与中国绘画的全知视角相符合,在这种视角之下,王维的诗歌能够和绘画实现相通。而且古代登临之作都是通过对情景或历史的描绘而表现了作者个人感慨或情怀,故而这首诗在题目中也隐含了这样的趋势。
首联首先描述登上城楼,在云雾迷蒙中依稀见到,住户稀稀落落分布在傅岩之上,亭驿若隐若现。把整个布景置于云雾之间,不但有辽阔与沧桑之感,而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迷离之感。盖绘画中的章法,“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故十分之三天地位置得宜,十分之七在烟云锁断”。诗人是深知这种绘画手法的,因此这样设景,既拉大了人与景的距离,使之不至于太过清晰切近而失去朦胧美感,又给之后要展现的实在的物体布置了一个较为虚空的背景。而云雾笼罩的背景也正符合后来文人画的审美风尚。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间两联:“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高高的城楼与西下的落日相望,遥远的水面上映着苍山的倒影。岸边的一点儿温暖的昏黄火光,那是孤舟停泊的地方;打鱼的小船与晚归的鸟儿一同归来。前面两句,从大处着笔,显示出高、远、壮、阔之感,后面两句则从细节上加以点缀。正如绘画中“先从大处定局,开合分明,中间细碎处,点缀而已”的章法。颔联结构的布置也具有绘画般的技艺:高处的城楼,略低的夕阳,遥远的水边及更远一些的苍山倒影,错落参差,具有画面的美感。颈联两句,作者将视角从辽阔的大背景中拉回,关注于眼前的小景与细景:岸边温暖的渔火,小船,渔家,夕鸟,在前面大景观的铺垫之下,细节的描绘让读者感到的是融融的暖意。一“宿”一“还”,动与静的对照也让诗歌的写景不显得呆板与死寂,反而更让人觉得逍遥与闲静。正如后面作者所点出的:“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其意为:在这宁静沉寂的傍晚,看到这样的情景,心胸如同宽广的河水一样舒展自由。作者对景色的描绘中蕴含着一种自由快乐的情感,也传递给读者一种逍遥闲静的感受。
在诗中,作者给读者呈现出这样明晰的画面,使读者通过这画面而产生出一种闲静舒展的心情。“高城,落日,极浦,苍山”,仅仅四种景物的列出便具有了画意:落日下山水相映,高高的城池耸立在对面。而“岸、火、孤舟、渔家、夕鸟”也是这样,显示出一幅岸边打鱼者傍晚归家的风俗生活画面。王维极善于选取典型的有画面感的景物进行描绘,因而略一着笔便显露出充分的绘画感。再看其动词的使用——“眺”、“映”,不但显示出城池的高耸,水流的明澈,而且将城楼与落日,山与水的关系交代得非常清楚。绘画理论中对取势的要求是:“或上者势欲下垂,或下者势欲上耸”。此处,用“落日”而非“夕阳”,是因为“落日”比“夕阳”更具有绘画的感觉:高高的城池似乎耸立向上,直插云霄,形成了向上的动感势态,而恰恰与向下运行的落日形成对比。一个向上的动势,一个向下的动态,使画面具有充分的张力,给人以紧张与饱满的感觉。(王维诗歌中有许多这样的画面,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不但有动势的对比,还有“直”与“圆”两种形状的对比,使画面感更加强烈。)而且,“高城”,“落日”,“极浦”,“苍山”的错落之势也是有着绘画经验的诗人特别设立出来的。“高城”,“落日”,在高处,近处,而“极浦”与水中倒映出的“苍山”则在远处与低处,参差交错。“极浦映苍山”,此处写水中倒映的山,与苍劲的青山对照,则二者又在质的劲与柔中形成对比,给画面增添另一层意蕴。“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宿”与“还”,不但形成静与动的对照,并且,“孤舟”带给读者的本来是寂寞、寂寥与悠闲、疏散,在心理层面上形成了多种意蕴,而“岸火”——这一丝橘黄的火光则基本消解了“孤舟”的寂寞之感,给有些寂寞清冷的画面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调。“渔家”与“夕鸟”相伴归来的景象又唤起读者思乡——回家——孤独——向往等多层次感受,并带出了对生命中最温暖与最温柔的回忆,使诗歌具有丰厚的意味。另一方面,孤舟与渔家、夕鸟的数量对比又加大了这一层层的感受力。两个句子不但塑造了形象,又唤起一种十分舒服的感觉,这种舒服即为闲逸温情之感。而在前面大的背景——辽远广阔背景的衬托下,这种感觉变的更为强烈。
王维的这首诗,无论从构图章法的错落有致,还是绘画中所要求的动静与虚实等方面来说,都是极为符合绘画的要求并十分具有美感的。并且王维在对画面的描绘中将感情融入,也达到了如盐融于水般不着痕迹的效果。无怪乎顾可久对此诗评论曰:“情景俱胜”。应该说,这首诗可以代表王维诗歌的成就,并能够当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所引用的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名句是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名句是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一个转字使静态的山川有了动态之感,一个日字赋予秋水永恒的静态感。
王维的描写景的诗句
1. 王维写的关于景的诗句
王维写的关于景的诗句 1.王维的写景诗句有哪些
王维的写景诗句很多,例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王维《终南别业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王维《鸟鸣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鸟鸣涧》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王维《画》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王维《鹿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渭城曲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王维《送别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竹里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王维《山居秋暝》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王维《山居秋暝》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王维《观猎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王维《辛夷坞》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 王维《山中》
2.王维描写景物的诗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3.王维写景的诗有那些
《山中》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积雨辋川庄作 》唐代: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中 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4.王维写景的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够用了吧!
5.王维的诗中有哪些写景状物的诗作
1、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2、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3、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颈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4、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律。此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令人情趣陶然。
6.关于王维春天写景的古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王维《相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王维《鸟鸣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鸟鸣涧》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王维《送别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王维《山居秋暝》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王维《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 王维《春中田园作》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意思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意思:渡口一片寂静,只剩下斜照的落日,村落里升起一缕炊烟,用以形容落日照河岸,远村起炊烟的景色,出自唐代的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两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两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情趣陶然。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全诗翻译赏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系列:唐诗三百首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1、墟里:村落; 2、孤烟:炊烟。 2、接舆:这里北裴迪。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 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 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 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 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赏析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