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涸辙之鲋的意思是什么 有关于涸辙之鲋的寓言小故事
- 《涸辙之鲋》译文
- 庄子寓言《涸辙之鲋》中:实际讲了两个故事,分别是哪两个故事
- 故事之——涸辙之鲋
- 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 是什么意思
涸辙之鲋的意思是什么 有关于涸辙之鲋的寓言小故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
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以上就是“涸辙之鲋”寓言的出处。意思很明显。车辙中的鱼本只需很少一点水就可以活命,而你却说等你引来西江之水来救活它。等你引来西江水,车辙中的鱼早就死掉干枯了。 寓言中的庄周就是庄子。
《涸辙之鲋》译文
庄子家里贫穷,所以往监河侯借粮米。监河侯说:“可以,我马上要收到租金(统治者在自己的领地里向老百姓收取税赋、租金等收入),借给你三百两金子,好吗?”庄子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呢?’我说,‘可以啊,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及早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扩展资料
《涸辙之鲋》出自《庄子·杂篇·外物》,是庄子所作的一篇杂谈。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庄子寓言《涸辙之鲋》中:实际讲了两个故事,分别是哪两个故事
1.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涸辙之鲋 相濡以沫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故事之——涸辙之鲋
涸辙之鲋,最早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声。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白话文讲故事啦,庄周,就是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他因太过分专注于著书立说,就不太注重生产劳动,因而导致家里很穷,经常没有钱买粮食,而忍饥挨饿。有一天,庄子家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监河侯家里去借粮。
监河侯是个小官吏,平时放放高利贷,爱贪便宜,是个很小气的人,但看见这么清高的庄子能登门求助,便爽快地答应了,说道:“我借你粮食当然可以,不过得等我收了老百姓的租税之后才能借给你,你觉得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心里不痛快,心想我又不是白借。他恼怒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从家里走了很远的路才到你这里来,走在半路上,突然听到喊救命的声音。我当即朝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一看,原来是躺在干枯的车沟里的一条小鱼在呼救。”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我当时连忙上前去问道:‘小鱼啊,你为什么来到这里?’小鱼回答说:‘我原本住在东海,今天不幸落在这车沟里,快要干死了,请你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的命吧!’”
监河侯听了庄子的话后,就问:“那您给了水救助小鱼了吗?”庄子冷冷地说道:“我当时说:‘好吧,等我到了南方,去劝说吴、越两国国王,把西江里的水引来救济你,让你随江水愉快地游回东海去,你看怎么样呢?’”
监河侯一听,立刻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便说:“那怎么行呢?”
“是啊,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气愤地说:‘我失去了依赖的水,没法活下去。我现在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命了。如果等你引来西江水,我早就死在这里了。那时候,你只能到卖鱼干的店铺里去找我了。’”
监河侯面红耳赤,这才知道庄周这话的意思,赶忙让管家借粮。
“涸辙之鲋”就是从庄周说的寓言故事来的,“涸”是“水干掉了”,“辙”是车轮在路上碾出来的痕迹,“鲋”是“鲫鱼”。通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在困难之中迫切需要救济的人。
它的反义词是绝处逢生。
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 是什么意思
1、涸辙之鲋: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处于困境,迫切需要救助的人。
出处:《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译文: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2、相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相呴以湿: 用湿气相互滋润。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两个成语皆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译文: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
扩展资料:
1、涸辙之鲋这个故事源于庄周借粮,富有的监河侯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要等到拿到金钱之后。庄子“忿然作色”,立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
2、关于 “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 的辞格(即修辞格),则前后句当皆为倒装句,为 “ 以湿相呴,以沫相濡 ” ,分别译为二句 :“ 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 ”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