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到今,中国爆发了无数次战争,无数次战争也孕育了无数个将军。将军掌据武力,君王为自身计总是对将军严加防范。
结果将军对手除了面前的敌人,还有背后的小人甚至和君主。一场战役成了敌我三方的互相算计,战场变成了官场,官场是战场的延续,官场和战场纠结在一起,实在分不清主次。
也许是老天爷恶的作剧,某些人有着绝世的军事才华,却从来学不会自污,战场上的天才,却是政治的侏儒,今朝威名赫赫,明日的一堆新土,两者对比,让人恨不得将书桌拍烂。
秦吞六国,首功应该是白起,自他担任将军,大小六七十战,无一败绩。他指挥的两场大战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1.伊阙之战,一战击败韩魏联军四十余万,秦国可以专心进攻楚齐赵诸国,不用担心肘腋之变;
2.长平之战,一战坑杀赵军四十万,赵国丁壮为之一空,彻底打断了赵国的脊梁骨,秦取六国只是时间问题。
展开全文
只是兵凶战危,秦昭王还需要白起震慑六国,所以白起还能风光几天。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即使羽书飞驰,也赶不上战争的变化,白起不愿意将士白白地送死,也不屑于宫廷的指手画脚,于是无敌的统帅与怀疑的君主之间开始了博弈。
魏冉去职,白起的主子已经换了。他不赶快向新主子表示忠心,反而大肆宣扬君主的瞎指挥、发牢骚,这样的人不死,谁还会死。一句话,无敌的将军死于君主的疑心。
千古之下,所有读书人都要感谢蒙恬,因为他发明了文人无日不可或缺的毛笔。但是蒙恬并不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文人,而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他曾奉祖龙之命北逐匈奴三百余里,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自己北筑长城,统重兵驻守在大秦北部边疆。
蒙恬的兄弟叫蒙毅,同样深得祖龙信任,朝中任为上卿,执掌律法。祖龙身边的近臣赵高触犯秦法,蒙氏兄弟没有顾忌赵高是祖龙的近臣,要求施刑。祖龙却法外开恩,赵高终于逃出生天。蒙氏兄弟却因此与赵高结怨。
祖龙在巡游时死于外地,小人赵高乘机与李斯合谋,矫诏赐死蒙氏兄弟,贼人一口,入骨三分,大功盖世的蒙氏兄弟连声冤枉都来不及喊出,就不得不死于暗室。一句话,蒙大将军死于非命完全是因为身后小人的暗算。
韩信也许是枉死将军之中最令人叹息的。
汉高祖刘邦曾称赞他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是汉初三杰之一。攻无不取,战无不胜这八个字给别人嫌过,给韩信却嫌不足。
自从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拜他为大将后,韩信先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轻取三秦之地,然后率新统之兵,平魏、灭赵、袭齐,最后十面埋伏,英雄盖世的楚霸王项羽只能乌江自刎。
刘邦明里赞赏有加,封韩信为真齐王,民间甚至有五不死的传说,背地里却暗暗算计,伪游云梦,囚韩信于长安,最后为子孙算计,杀之于钟室,屠灭韩信九族,此岂是有心肝者所为。
韩大将军战场上威风八面,岂料身后刘三忌其能。
三国演义的读者中,没有人喜欢大白脸曹操,邓艾却是曹操和后来司马氏的忠实走狗。
姜维受武侯所托、矢心不悔,九伐中原,却每每受阻于邓艾,不得不铩羽而归。读者每读至此,恨不得穿越到三国之时,痛骂他三天三夜。
邓艾不是智者,他没有开通天眼,他只知道自己出身微末,是司马氏提拔,士为知已者死而已。
君主忌其才,小人妒其功,邓艾不死,难矣!
白起、蒙恬、韩信和邓艾,他们都曾立下赫赫战功,是万众敬仰的军事英才,然而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他们汲汲于战场,却忽略了身后的官场。
白起忘记了自己是何人提拔,没有及时改换门庭,向昭襄王献上降表,做一条忠犬。蒙恬死于官场上的蝇蝇狗苟,大将军不怕千军,却怕身后的寸铁。
韩信军事谋略可称第一,却没想到自己越是才华盖世,君主越是不能安心,只好请他下地狱。
只能说邓艾看错了人,他自以为有老板罩着自己,哪里想到当他接受后主投降时,老板的目光已经由欣赏变成了猜疑。君主猜疑,最后不死也难矣。昨日的万里长城,今天的市曹死鬼,都是不懂朝堂政治啊!
白起因小人进馋,蒙恬因宦竖的冷箭,韩信死于妇人之手,邓艾死于部下的乱刃。
这四位旷世之材,个个死于非命。他们的遭遇为何如此之惨,也许从他们的出身可见一二。白起出身于楚国贵族,据说是春秋时楚国白公的后代。
蒙恬同样出身于秦国贵族,世代高官。韩信出生时,家族已经破落,但他身带刀剑,说明他的出身一定是贵族之后。邓艾是东汉功臣邓禹之后,虽然家族已经破落,但是他的出身却很高贵。
蒙恬文武双全,眼里哪有小人赵高存在。韩信即使被罢免王位,仍然不屑与樊哙之流同列。
邓艾则被人人指称傲慢。唉!四子品性高洁,不肯与庸人为伍、得罪小人而不自知、又不肯求田问舍地自污,小人却无时无日地窥伺于左右,一旦君主变了脸色,怎能逃脱悲惨的命运。呜呼!我悲其识,伐其功,叹其遇!愿这样的悲剧再无发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