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如果丧失,那就惨了。这样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当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新加坡一旦沦陷,科里几多尔必将相继沦陷,这将使印度大大震惊;只有强大的部队得到支持和缅甸方面战事的成功,才能把印度支持下来。”(丘吉尔)
01.
日本军队冲到了东南亚,兵锋直指盘踞在缅甸地区的英国军队,多年在远方殖民地的生活让英国士兵们早就失去了战斗意志,但是英国生怕自己的势力范围被别人抢走,尤其是缅甸这样重要门户地带。
▲在缅甸的日军
英国军队不只是担心日本军队抢走自己的地盘,英国人还有其他可以担心的东西,一直到日本人的军刀架到了脖子上的时候,英国人才开始慌乱的求援。从进入到缅甸战场上的第一天起,英国就显现出了自己的彷徨和犹豫,他们在战场上显得毫无斗志,不知所措,那么这些英国人的心里究竟在担心着什么呢?
▲在缅甸的英国军队
展开全文
首先,我们要明白当时英国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个时候的英国正处于英国日不落帝国时代的暮年,纵横世界上百年的帝国甚至王朝兴衰迭起那样的规律,英国人有一种极端现实的聪明,聪明的英国人不会不明白美国人眼睛里面的渴望,美国人满眼都是希望夺取东南亚地区主导权的渴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英国这个老家伙从东南亚地区扔出去了,英国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英国人心里很明白,美国崛起,自己衰落这是一个大趋势,没有办法更改,已经成为了定局。
▲丘吉尔与罗斯福合照
看到了这样的大趋势,围绕着缅甸地区的成败得失就显得非常复杂,如果英国人失去了缅甸地区,就意味着连锁反应的开始启动,紧接着就将会失去整个东南亚和东亚地区,这一点其实显而易见,不难看清,英军才会如此对缅甸地区“恋恋不舍”,态度复杂,最要命的一点那就是英国军队打不过日本军队,英国人想要缅甸但是并没有能力遏制住日本军队的进攻,英国人在战场上的劣势是无法用战略上的多变来弥补的,英国只能不得不去做许多选择。
02.
当一支队伍认识到了真相,但是却有无力改变的时候往往就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往往比战场上的失败影响更深远,更加恶劣,那就是英国军队开始逃避现实,开始自己欺骗自己,这是最大的问题。英国人其实并不只是需要保护缅甸,更加重要的是缅甸身后的印度。
▲英国军队旧照
印度是整个英帝国日不落时代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失去缅甸是英国人的一次重大的挫折,如果说日本人从缅甸破门而入,杀入到印度,那英国就更加失败了,整个日不落帝国时代很可能就突然间结束了,所以英国人对待缅甸战役的模糊态度其实是源自于对自身战斗能力的不自信,更是源自于对整个战争局势的焦虑感。
03.
英国人希望可以根据战争局势的变化来保证自己战略回旋的空间,让自己有战略弹性,英国人想着如果中国远征军可以在缅甸延阻日本人的进攻脚步,甚至是打败日本人,那么英国就绝对不会让出缅甸,因为在丘吉尔的眼里,蒋介石是一个可以随时抛弃的工具,如果在缅甸战役中形势不妙,英国人就会走为上计,抛弃缅甸地区,退守到印度,守住英帝国最后的战略点,最后的底线。其实在事实上,英国军队还有一个难以言说的问题存在着,这个问题是什么呢?
▲抢修滇缅公路的民众
对于我国、美国还有日本来说,去缅甸作战都没有任何负担,缅甸地区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战略点,对于日本军队来说,只是想要占领缅甸,掐断滇缅公路这一条生命线,而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的目的也不复杂,那就是借刀杀人,希望可以借助日本人的手来赶走原来在缅甸统治的英国人,自己再取而代之,对于我国来说,第一要务就是保护好滇缅公路这一条运输战争物资的生命线,这是最重要的目标。那么在对于缅甸战役的态度上,我国、美国还有日本同英国人的态度有哪里不同呢?
▲缅甸战役旧照
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缅甸人”来说的,对于缅甸的原驻势力这几个国家都是不一样的。日本军队处于战争需要和一贯的残暴作风,对于当地的缅甸人是一定要无情压榨的,这一点没有什么可说的,而对于我国和美国的军队来说,对于缅甸当地人民并没有什么态度,也没有什么压榨和迫害的需要,没有必要对缅甸人下手,我国、美国和日本三方都属于外来的新势力,外来的势力作为旁观者,是非常容易看清楚当地缅甸人的态度的。
▲英国殖民地的
但是对于原来就在这个地方殖民统治的英国人来说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对于英国人来说除了日本人之外,还有另一个最让他们头疼的东西,也是整个殖民体系的内在矛盾,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在英国的殖民地上由于英国殖民者们多年的压榨和欺凌,有了许多反对英国的势力,这些反对英国的势力的存在给了英国军队极大的制约,英国军队不敢痛下决心来和日本军队作战,只能束手束脚,因为如果在缅甸战场上自己和日本军队全力拼杀,那么自己即使是最终取胜了,因为自己在战争当中的大量消耗,不只是缅甸,还有印度的反抗英国殖民的反对势力都会随着英国的衰落而进一步声势壮大,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相比于外来的敌人们的侵略,来自自身的反抗势力是一个人更加忌惮的,所以英国军队在战场上会显得如此茫然和不知所措。
参考资料:
《中国远征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