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由客观指标组成的全客观大学排名榜原创发布_数据_指标_大学

所有指标都为客观指标的全客观大学排名榜在今日头条原创发布。

目前,无论是国际三大榜还是国内的大学排名榜,都有大量的主观指标,权重最低的在20%,最高的在百分之五十。如此之高的主观指标,方便了暗箱操作。比如声誉指标,完全由排名机构自己说了算。这也使得几乎每个大学排名榜,都有一些超出公众认知的某些大学的奇高排名。而网友们对于一些高校的采购公示查阅之后,发现不少高校邀请排名机构来做咨询的实锤公示。而这些高校恰恰是排名虚高的。

排名榜的另一个问题是不透明。有不少排名榜不公开指标构成,几乎所有的排名榜都不公布数据和数据来源。这也是为了暗箱操作。

这些不诚实不可信的排名。误导了很多家长的高考志愿选择。毕竟不是所有家长都受过高等教育,信息灵通的。

因此,我们通过半年的努力,访谈了一百多所高校,搜集了大量数据,进行了海量的统计工作。最终推出全部由客观指标构成的大学排名榜。很多接到我们电话访谈的高校表示,我们是第一个来电核实数据的排名榜,此前从未有其他排名榜来电核实数据。

我们的排名榜全部由客观指标构成,我们实行三个公开:

公开全部指标构成、公开全部数据、公开全部数据来源

。这样彻底杜绝暗箱操作,打造可信赖的大学排名榜。

一、指标体系构成

我们的大学排名由三方面指标构成。第一方面是学术贡献。第二方面是就业升学。第三方面是杰出人才培养。

学术贡献是大学的两个基本职能之一。在学术贡献衡量上,我们没有片面强调论文。而是更强调对国家所做的贡献。我们的第一指标是国家三大奖。这是国家对于科技工作的最高奖励。第二指标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这也是一个学科方向最重要的研究中心和对国家做出最大贡献的地方。第三指标是教育部a+学科。这是教育部对于各个大学学科实力的评估,只有前2%的学校能获得a+。第四指标是全日制教师近五年当选院士数目。第五指标是顶级杂志《自然》和《科学》的论文数量。第六指标是自然指数。

教书育人是大学的另一个基本职能。就业升学是大学承担育人工作的成果评估。对于广大学子,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更看重的就是就业升学的出路。由于各个学校的就业率数据严重失真,我们没有纳入就业率指标。我们纳入了毕业生首年度月薪指标。毕竟,对于很多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毕业后能挣多少钱才是第一关心的问题。第二个指标是本科生深造率指标。深造是指读硕士博士。对于越来越卷的职场,读硕博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第三个指标是第一批选调入选省份数量。这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进入体制内做公务员的捷径。

第三个大方面是杰出人才培养。这其实是第一个大方面和第二个大方面的交集。对国家来说,杰出人才是高校对于社会的贡献,而对于考生来说,杰出人才比率是自己将来能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精英的比率。我们用四个数据指标来衡量杰出人才产出。第一是杰出大师人数。也就是诺贝尔科学奖、菲儿茨奖、图灵奖得主人数。这也是国际排名机构非常看重的指标。第二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人数。第三是毕业生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人数。第四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成为政界杰出人士人数。所以杰出人才方面我们纳入学界、政界、商界三个方向的代表。至于艺术体育之类,我们不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流。而且也不是高校培养的主要方向,所以没有纳入。

展开全文

二、数据来源

1、国家三大奖

国家三大奖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是我国科技最高级奖励。由国务院颁发。

我们统计了各高校最近五年的国家三大奖数目,数据来源是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官方网站。

2、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数据来自各校官网和各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以2021年12月数据为准,之后新获批的不纳入本次排名,纳入下一年度排名。

说明:

(1)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不计入。

(2)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计入。

(3)国防重点实验室今年排名暂计入。后续年份看相关部门政策再做调整。因此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所说的七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据我们暂时予以认可。七个中包含四个国防重点实验室。

同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防重点实验室也都计入。

西北工业大学未明确说明国防重点实验室数量,暂不计入。

(4)北京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各个排名榜单非常不一致。最低的9个。最高的12个。我们查询官网后发现2021年12月是8个。经过致电北京大学宣传部,确认该数据。

(5)共享校名的不同城市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视为不同大学。其国家重点实验室按实际归属地计入。其他指标也一样处理。

3、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学科数量。

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已经在2022年12月下发各个高校,但是还没有公开。因此我们将在下一年度纳入该数据。

学科评估的主管机构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但其官网仅仅公布了第三轮学科评估数据。我们采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数据来自各学校的官方网站。

说明:

不同城市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按实际获得a+的计入,不重复计算。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均在官网称获得两个a+。我们电话联系了上述两个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即在徐州的)明确当时学科评估是他们递交的资料,也得到了明确的批复给他们的评估结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明确回答我们的问题。所以我们将这两个a+计入中国矿业大学。

不同学科的a+,我们暂不设置不同权重。虽然理工科的比文科的要意义重大很多,也投入大很多。这是为了适当照顾和平衡文科院校。

4、近五年全职教师当选院士人数

其他排名榜都纳入了全职院士这个指标。但是大部分学校公布的院士数据都是包括双聘院士的。只有北京大学等少数大学公布了全职院士数据。我们通过电话向一些学校了解了全职院士人数,但是只有少数学校回复了我们答案。多数学校宣传部门表示自己也不掌握相关数据。就回复我们的少数学校的数据来说,和其他排行榜的数据差异很大。

因此,我们没有纳入全职院士数据,而采用了数据来源比较明确的近五年全职教师当选两院院士人数。数据来源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公告。

5、2021年度顶级杂志《自然》和《科学》论文数量

《自然》和《科学》是声誉最高的两本学术杂志。我们统计的数据来源是其官网。统计的口径是同时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为该高校。否则不予计入。

6、2021年度自然指数

自然指数是《自然》杂志发布的指数。其包含了84种高影响因子杂志(数量会小幅度调整)。这些学术杂志大部分是理科的,工科的很少。

所以纳入该指标也是平衡理科高校和工科高校。因为对于国家贡献的几个指标,工科高校有更大优势。

数据来源是《自然》指数官方网站。

7、有关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排名一直是个重大难题。由于它公布的指标很多是中科院全部的数据。这种把中科院和大学混同的做法对其他大学不公平。所以很多排名榜干脆不纳入中国科学院大学。

我们暂时采用有所区分的方式。对于论文,按实际署名单位统计。教学相关指标,比如a+等,暂时承认其可以用中科院指标。国家三大奖等明确到中科院具体哪个研究所的,不计入中国科学院大学。

8、本科毕业生深造率

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是指本科生保研、考研、留学成为硕博研究生的比率。由于现在职场学历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好的就业岗位往往要求有硕士博士学历。本科生深造是提升自己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逐一统计了各校2021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或者本科生教学质量报告里的深造率。如果有高校尚未公布2021年度报告,我们使用2020年度报告作为替代。数据来源都是各高校官网。

说明:

(1)新疆大学官网最近的报告是2017年的,我们使用该数据。

(2)陕西师范大学只公布了非师范生深造率。

(3)国防科技大学的数据是非军籍深造率。

(4)三个军医大学未公布本科生深造率,所以没有纳入我们的排名。

9、第一批选调省份数量

选调是进入公务员序列的捷径。而面向名校的定向选调更是各省培养后备干部的重中之重。选调生中的第一批定向选调生更是优势巨大,往往能去省直单位,而且提拔快。

我们统计了2021年开始的2022年(选调工作是跨年度的)各个学校入选各省第一批定向选调名录的次数。数据来源是各省和各大学的选调公告。

说明:

(1)统计范围涵盖全国三十个省(直辖市)。不含港澳台。西藏因未找到相关资料未纳入统计。

(2)我们不计入只有部分学科入选的高校。也不计入只能报市直或者少部分省直岗位的学校。

(3)定向选调分批次的省份,我们只计第一批。

(4)江苏选调只计第一梯队。

(5)浙江不计入县乡选调高校。

(5)福建只统计第三类别。因为前两个类别是福建省属高校。

我们统计的结果与目前最流行的两个选调统计榜单有明显不同。其中一个榜单把清北单列一档,其他大学入选选调的省份数大大少于清北。这明显不是事实。清北浙复南这五个学校入选省份数量是相同的,都是顶格。

另一个榜单也有很多明显错误,比如说将北航列为12所全国都能第一批选调的大学。实际上,随便举一个反例,四川省第一批选调是不包含北航的。

10、2021毕业生月薪

由于大部分学校没有公布毕业生月薪,只有少部分学校公布了毕业生薪酬,所以我们自己从招聘网站、猎头公司、企业hr、政府主管等处做了抽样调查。

虽然我们做的是抽样调查,并没有涵盖全部毕业生,但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那少部分公布薪酬的学校数据比较接近,而流传的其他排名榜数据明显偏高。

11、本科学子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图灵奖、菲儿茨奖人数

中国高校学子目前没有过的图灵奖和菲儿茨奖的。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有三人,即杨振宁、李政道、屠呦呦。

杨振宁毕业于西南联大。该学校已经不存在。考虑到杨振宁在校期间主要师从清华的老师,故计入清华。

李政道通过教育部正式考试考入浙江大学。后为了争取公费出国名额,转学至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没有毕业,没有获得学位,就去美国留学。故计入浙江大学。

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由于北京医学院已经整体并入北京大学,故计入北京大学。

12、1977年至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人数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年份,我们统计了从恢复高考至今,各个学校全日制本科生当选院士的人数。数据来源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增选公告中的院士姓名,然后百度百科查询其本科毕业学校。

13、全日制毕业生当选上市公司董事长人数

上市公司董事长是企业家的代表。2021年,中国证券报调查了全部四千多家上市公司,发现有567家披露了董事长学历,排除非全日制学历后,该报统计了全日制毕业生母校的排名。

这虽然没有涵盖全部上市公司,但是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抽样子集。我们也采纳这组数据作为我们的指标。

三、排名结果

综合以上指标数据,计算总分。可以见附图。我们得出中国大学排名顺序和档次。表格里红色数据是单项前三名的学校(不计中科院数据)。

第一档 超一流大学

超一流大学包括第一名清华大学、第二名北京大学、第三名浙江大学。以上三校得分远远领先于其他大学。体现了超一流的实力。

清华大学在13个指标中有10个位于前三。北京大学也有10个位于前三。浙江大学有11个位于前三。清北浙对于其他大学有碾压性的优势。

第二档、准超一流大学

准超一流大学包括第四名上海交通大学、第五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学、第六名南京大学、第七名复旦大学和第八名中国科学院大学。

以上大学总分都在500分以上。这也是大家说的华东四校加国科大。复旦大学在华东四校中垫底也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复旦录取分虽然在华四中领先,但是大学排名重要的不是投入指标,而是产出指标、成果指标。

第三档 强一流大学

强一流大学包括第九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名华中科技大学、第十一名武汉大学、第十二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三名东南大学、第十四名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五名吉林大学和第十六名同济大学。

以上大学总分都是400分以上。第九名到第十四名分数很接近。今年北航和华科胜出进入前十。以后的排名北航、华科、武大、哈工、东南、西交这六个学校还会激烈竞争两个前十的位置。

吉林大学异军突起是由于超高的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人数。这是一个历史累积数据。未来要保住第十四的排名,还需要更多努力。

第四档 一流大学

一流大学包括第十七名中山大学、第十八名天津大学、第十九名厦门大学、第二十名北京理工大学、第二十一山东大学、第二十二四川大学、第二十三西北工业大学、第二十四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十五国防科技大学、第二十六南开大学、第二十七华南理工大学、第二十八中南大学、第二十九大连理工大学。

以上大学总分在300分以上。

前三档29所学校与之前评定的985高校去除照顾性名额以后是基本一致的。

中国人民大学在各个排名榜名次一直都不高。和录取分排名差距很大。我们的逻辑也很清楚,尊重事实数据,不看录取分等投入指标而看产出指标。该校各个指标在附图里很明确。

第五档 准一流大学

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大学。

以上大学总分都在200以上。基本是弱985为主。

其他大学名次可以详见附图。

我们没有操纵榜单的收入。所以吁请支持我们继续做可信排行榜的读者打赏本文。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将每年更新我们的排名榜,读者有任何期待可以带话题

#全客观大学排名#

发帖提问,我们承诺一定回复。

2023年度的排名榜将在高考季节推出,我们同时将为考生作志愿解答。

如对数据有勘误或者其他事项需要联系,可以发邮件info@objectiveall.com

教育网的邮箱发该地址可能会有技术故障。

本文版权所有,转载必须同时注明作者 全客观 和官方网站以及头条号、公众号 为 全客观

由于在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其他平台本文上线时间会推迟几日。

#头条群星12月榜#

#2022生机大会#

@头条教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