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发,客观认识歼15与超级大黄蜂在甲板调度保障方面的差距_甲板_起落架_航母

随着福建号航母的舾装工作不断推进,四代舰载机也基本成型,但目前可以判断,首批上舰的依然是歼15弹射型,四代舰载机稍后。

歼15的技术与苏33同源,都是在苏27基础上发展的重型舰载机。苏联在航母设计上本来就与美国有较大差距,而苏33又是和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配套的妥协产物,所以与美国海军F/A-18超级大黄蜂相比,苏33是大了一些,重了一些,但舰机协同设计方面并不成功。

我们的歼15拥有后发优势,许多方面有所改进,但遗传自苏33的缺陷无法改变,由此产生了影响甲板保障、放飞回收等诸多问题。因此,歼15的整体作战效能不仅没有超越大黄蜂,相反存在不小的差距。

从辽宁舰、山东舰的训练画面看,歼15在飞行甲板上都是松松垮垮的,很少看到紧凑排列。这是因为辽宁舰、山东舰和库兹涅佐夫号属于典型的苏式航母,苏式航母机库的宽度相对较小,为了方便横置收纳战机,苏33就采用了大折叠机翼收纳模式,以此来适应窄机库。但是,歼15从机库升上甲板,缺点就暴露出来了。歼15每侧的折叠翼上都有2个挂架,想要挂弹就要放下机翼,所以为了保证挂弹,歼15全部是稀疏停放,并且为了避免各机组之间互相干扰发生碰撞,甲板上画上了十字架停机位,方便地勤人员识别。

展开全文

而美国海军的超级大黄蜂采用小折叠机翼收纳模式,避免在折叠翼段使用挂架。超级大黄蜂除了两侧的翼尖挂架,其余挂架都在主机翼和机腹下,这样的设计使得大黄蜂升上甲板后,不放下折叠机翼就能提前进行挂弹作业,在有限的停机区内为更多的舰载机挂弹,提高出击的效率。因此,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的美军航母上的超级大黄蜂排列紧凑,而大翼面的歼15看起来永远都是松松垮垮的,因为它无法在甲板上紧凑排列。

还有一点,歼15的起落架非常高,高到进气道下的挂架还可以挂载体积较大的Kh-31反辐射导弹,这是侧卫家族的一个老毛病。苏27设计时也没考虑要上舰,俄国人想到的是起落架高一点可以降低进气道吸入砂石等异物的风险。现在,歼15在航母上起降既不用考虑吸入异物的问题,也不会使用进气道挂架,过高的起落架直接影响挂弹,地勤人员要用双手将导弹托举到头顶才能挂弹,非常吃力。要解决起落架过高的问题,最直接的方式是重新设计起落架,将起落架的液压支柱压缩20至30厘米,从而使整机高度降低,解决挂弹架高度过高的问题,但这样重新设计的工作量太大,所以一直都没有改。

大黄蜂则采用了独特的跪式起落架,这样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降落时甲板的冲击力,同时停机能降低整机高度,这样挂弹就非常方便。美军航母的运作经验表明,舰载机的保障能简化尽量简化,能不占用甲板空间就不占用,只有持续出动的舰载机才能发挥航母的打击效能。

由此可见,飞鲨在飞行甲板的调度保障能力远远不如超级大黄蜂,这些毛病已经无法解决。我们期待,已经试飞的四代舰载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机务保障性更强,出动率更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