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古装电视剧的人都会有一个错觉,那些朝廷官员深宅高院、仆从无数,让人感觉他们都非常有钱。然而并不是每个朝代的官员待遇都这么好,比如我们熟知的明朝。
明朝官员的俸禄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洪武四年制定各级官员工资待遇: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月俸七十二石;正二品,月俸六十一石;从二品,月俸四十八石;正三品,月俸三十五石;从三品,月俸二十六石;正四品,月俸二十四石;从四品,月俸二十石……,最低的从九品月俸有五石。
起初,官员月俸按“本色”发放,虽然是半年一次,确实实打实发的是粮食。而洪武九年,老朱又心生一计,实行俸禄“折色”,月俸按月发放,但一部分发放粮食,一部分要折算成白银和宝钞,一品官员60%折成白银,从九品20%折成白银。虽然月俸没有降低,但购买力却下降了。
明初,一两银子买一石粮食,一贯宝钞兑换一两银子,到了万历年间,四、五两银子才能买一旦粮食,六百贯宝钞二两银子也换不到,连一石米也买不了。工资不涨,物价飞涨,那些官员不哭穷才怪。
展开全文
为什么说明朝俸禄最低
汉朝时,一品官员月俸108石,最低的16石;唐朝时,官员除了月俸,还有土地收入,一品月俸108石外加9800钱,九品月俸15石外加1300钱;宋朝一品300石;清朝一品180两,九品35两,还有禄米、养廉银、冰敬、碳敬等额外收入。
这样看来,非议明朝官员俸禄最低也是有事实依据的,甚至还有人感叹,连动乱不堪的五代十国,官院俸禄也比明朝高。
清朝官员俸禄
为什么明朝俸禄这么低
一是老朱出身草根,很能体会百姓的不易。他认为50个农民辛苦一年,才只能供养一个一品大员,官员这点工资可以活的很富裕,所以推行“薄俸”制。
二是俸禄永制,跟不上物价。洪武四年,推行薄俸制,洪武九年又将其定为“永制”,即工资永不再涨,这才是最关键的。明初,一两银子买一石粮,到了万历朝,五两银子才买一石粮,物价飞涨,工资不涨,哪个官员受得了。
三是滥发宝钞,导致货币贬值。明初,一贯宝钞换一两银子,到了万历时期,六百贯宝钞连二两银子也兑换不了了。官员们的工资“折色”后,到手里也剩不了几个钱了。如一品官员名义上年俸1044石,实际到手粮米仅为12石,白银200多两,宝钞7000多贯。
《明史·食货志二》:“洪武九年(1376),天下税粮,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愿入粟者听。十七年(1384),云南以金、银、贝、布、漆、丹砂、水银代秋租,于是谓米麦为本色,而诸折纳税粮者,谓之折色。”
薄俸制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清官靠微薄的俸禄勉强度日,而贪官为了过得更好,在老朱高压反腐下选择顶风作案。在明朝,清贫的官员超过任何一个朝代。如正二品的海瑞死后,家人连下葬的棺材都买不起,正三品的通政使曾秉正,被老朱罢官后,连回家的路费都凑不齐,只好将四岁的女儿卖了。“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而此类惨状在明朝官场却是极其常见。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明朝官员的这些俸禄是可以维持家庭开销的,但受物价上涨、纳妾成风(海瑞这么清贫还纳妾呢)、上下打点等音影响,仅靠工资越来越难以为继生活。出现清官哭穷也就在所难免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