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结弦,别哭!_摔倒_比赛_这是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摔倒 比赛 这是

4A。

这是羽生结弦的梦。

是他穷尽一生,想打赢的仗,

想翻越的山。

它太难了。

比拿奥运冠军难,比争名夺利难。

它更像是一种对人类极限进行挑战的不可能的任务。

它的动作要求是:

正面起跳。

空中旋转4周。

之后背面落地。

要知道,一个人从起跳到落下,大约是0.7秒。想要完成4A,就等于以每分钟400转的速度旋转。

这种难度,普通人无法想象。

它是花滑界的天花板,也是职业运动员的珠穆朗玛峰,迄今无人实现。

俄罗斯花滑教父阿列克谢也说过:

自己的有生之年,无人可以完成4A。因为它超出了人类身体能力的极限。

但羽生结弦,他战。

展开全文

无论4A的结局,是赢,还是败。他一次次地上。

这是他的使命。

也是他一生的执念。

他说过:

“我想无愧于心。跳成了,我就可以挺起胸膛说,这是最棒的羽生结弦。这是理想的羽生结弦。”

北京冬奥。

他已负伤在身。

在他出现以前,人们百般猜测,他会不会来。

后来,他如期抵达北京。没有退,也没有怂。

但此行,注定波折重重。

赛前训练,他在跳4A时,不慎摔倒。右脚扭伤。

出师不利。

怎么办?必须上。他吃了止痛药,继续上场。

这一战,近乎悲壮。

音乐起。

羽衣飞。

他满场流动,衣袂飞舞。

比赛看起来行云如水,如诗如梦。是的,还是那个我们熟悉的羽生结弦。

呈现熟极而流的表演,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只有一个:4A。

所以在表演开始不久,他尝试腾空跳起。

挑战4A。

但意外发生了。

当他向上腾空,极速旋转4圈,准备背面落地时,失误了。

不知是因右脚伤重,还是止痛药令他失去知觉,他落地时重重摔倒。

人趴在地上。

虽然他一转身,就地翻起。但此次挑战,还是失败了。

无数人的心都揪紧了。

我不知道此时此刻,羽生结弦的内心,是什么感受。

但他没有放弃。

随后,他马上又挑战了一次4A。

同样让人遗憾。

他再次摔倒。

这是他参加的第三届冬奥。

前两届,他都顺利夺冠。

如果第三届,仍然夺金,他将成为继20世纪20年代瑞典选手格拉芙斯特罗姆之后的第二位“冬奥花滑男单三连冠传奇”。

可惜,羽生结弦,无缘前三。

但能否夺冠,他根本不在意。

作为卫冕两届的奥运冠军,他不再执着于王冠。只想代表人类,向未知之境,再深入一步。

比赛之后,陈滢悲怆地评价:

守一座守不住的城,打一场打不赢的仗。

无数人为他泪目:

“天意终究难参,

假若登顶成憾,

与君共添青史几传,

成败也当笑看。”

他在赛后数度落泪。

那个野心勃勃的少年,

那个从古典世界中走出的花滑王子,

那个一生只为一件事的运动员……

终于在2022年初春,在异国的赛场上,落下眼泪。

羽生结弦。

一个诗意与野心并存的运动员。

94年,他降世。

不知是不是命中注定,他对滑冰天生热爱。

四岁接触滑冰。

之后一路表现惊人。

9岁时,已经立下豪言:

“参加奥运会(冬奥会),拿冠军。”

这并非戏言。

它一一成真。

14岁那年,他夺下全日本青少年花滑冠军。

19岁时,羽生结弦拿下第一枚奥运金牌。

23岁,蝉联奥冠。

对于羽生结弦的实力,界内有这么一句话:

“这个时代的选手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对手是羽生结弦。”

论竞技得分,羽生结弦傲视群雄。

论艺术美感,他更是花滑界少有的奇迹。

羽生结弦走上赛场,双臂从容展开。

节目曲子是《阴阳师》。

曲声时而静谧,时而高昂。

羽生结弦就像是音节上的一个字符,随着音调变化,进行忽而优美,忽而狂野的表演。

冰刀就像是他脚底长出的器官。

收放自如,浑然天成。

众人赞叹: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要知道,这一次比赛,羽生结弦也是负伤参赛。

但表演近乎没有任何瑕疵。

解说员陈滢不吝赞美之词:

他让我想起一句话,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

花滑是比赛。

但在羽生结弦那里,更是艺术。

在表演赛的一曲《春天,来吧》里,他行吻冰礼。

如雪花旋转。

俯身。

以一种唯美的方式,亲吻冰面。

人,音乐,冰面,浑然一体。

那一刻,你会想到陈滢的另一句话: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

是的。

他,就是春天。

他以一己之力,将花滑,演绎成了一首流动的诗章。

他用昏天暗地的努力,将每一场比赛,都变成樱花开满、雪意纷飞的无上美景。

他如同精灵。

亦如王子。

每次看他的比寒,心中总会涌过一句:

看过他的花滑表演,再看其他人,总觉得要么美感不足。

要么诗意不够。

要么余韵了了。

只有羽生结弦,只有他,成为一首冰上长诗,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哪怕终有一天,我们一一老去。

但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里,一定会有一个名字,叫羽生结弦。

别人训练1小时,他训练4小时。

别人做到差不多,他要做到完美,甚至极致。

他说:

“做不到的话,就做到能做到为止;做到后,就继续做到完美为止;做到完美后,就继续做到无论做几次都能完美为止。”

他一直踩着刀刃,迎歌起舞,一次次走在自我突破的路上。

每一步,都沾着汗水。

甚至,带着血泪。

2014年,羽生结弦在上海参加“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

训练过程中,他跟中国选手闫涵意外相撞。

双方均倒地不起。

羽生结弦的额头、下巴,全是血。

头部、腹部、下肢关节都有受伤。

羽生结弦的教练说:要不也弃赛吧!

羽生结弦拒绝了。

他说:“大丈夫、死ぬまで。”(没关系,至死方休!)

他做了简单的包扎,继续走上赛场。

重新站在冰面那一刻,他大喊一声:

跳!

比赛开始时,他的眼神坚定。

那种眼神,

是一种燃尽生命,

也要拼死一博的眼神。

是一种千军万马于前,也要浴血拼杀的眼神。

但这场比赛,他因伤势过重,全程壮烈无比。

他一次次摔倒。

迅速翻转,继续比赛。

再次摔倒。

这次起身有点缓慢。

但最终还是站了起来,挪动步伐,继续往前,又继续摔倒。

一次又一次。

这场时长4分30秒的表演,他总共8次起跳,摔了5次。

血溢出来,染红了绷带。

结束时,他几乎瘫掉。

他在冰面上躺了近2分钟,之后勉强站起,蹒跚而行。

一出场,汗流如浆,人已经不太行了。

医务人员强行将他架走。

这场比赛,被大家称之为“血色魅影”。

但像这样的受伤,之于羽生结弦,是家常便饭。

2014年,羽生结弦因比赛中,腹部经常遭到撞击。接受大型手术。

有一次采访,羽生结弦感慨道:

每次跳。每次摔倒在冰上。有时候摔多了,我甚至会想,我也许什么时候就这么脑震荡,就这么死掉也说不定。

受伤频率飙升。

无数次摔倒。

韧带撕开了,等愈合。

愈合后,没多久,又会出现新伤。

包括这次冬奥,羽生结弦也是负伤参赛。

赛后,羽生结弦脱掉鞋,发现脚踝已经肿如馒头。

在外人看来,他美好如精灵。

只有他自己明白,他新伤+旧痛,没一处未受伤的骨骼,处处皆伤病。

神话的背后,从来都是非比常人的艰辛。

但即使如此,仍不止于行。

曾有人问他,如何看待花滑?

他说:悬命一生。

何为悬命?

以命相倾。

何为一生?

从生至死,交付其中。

后来的后来,他赢得了全世界的心。

无论日本。

还是他国。

挑战4A失败后,有人说:

“第一次为异国王子落泪。”

他的明信片已经多如雪花。

他的名字一旦祭出,就有无数人怦然心动。

大家喜欢他,源于他的美好。

也源于他的温柔。

颁奖典礼上,中国选手金博洋把红旗拿反。

羽生结弦发现后,立刻放下自己手中国旗,上前帮金博洋纠正。

队友正在接受采访。

为了不影响采访氛围,他跪地爬行,从队友身后绕过。

离开赛场时,他90度鞠躬,向所有工作人员致谢。

曾有小女孩为他送花。

他接过花,移动步伐,以潇洒浪漫的花滑,如梦一般,在场上游走。

他用这种浪漫至极的方式,表达对女孩的感谢。

脚踩冰刃,他化身为王。

走下冰场,他温暖如春。

人们爱他,

向往他,

因为他代表的,是至高至美,至纯至善。

羽生结弦四个字,就是美好本身。

用陈滢的话来说:

“时光作渡,眉目成书,从此,我们的深情不被辜负。”

在北京冬奥结束后,许多人说,羽生结弦的时代过去了。

神话已到了尾声。

传奇喑哑。

可是,最不能饶恕羽生结弦的人,是他自己。

他在赛后崩溃落泪。

独自面墙而立,像个做错的孩子,用头抵墙,哭得肩膀抽动。

转过身,再度面对墙壁.....

拭泪。

用完右手用左手。

片刻后,他说:“我好了。”

聊到中途,还是哽咽。

“为什么努力得不到回报?”

这个问题,羽生结弦在问,我们也想问。

但我想说。

努力也许没有回报,但努力始终有意义。

人人都知道,4A不是人能做出的技术动作。

但只有羽生结弦,愿意去尝试这座高山。

也只有羽生结弦,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周而复始,像悲壮的夸父一样,一生逐日。

哪怕也许无法抵达,但他一直走在追光的路上。

在这种意义上,

他的对手,不在领奖台。

也不在冰面。

只在他心里。

他说过:

“既然说4A是只有我有可能完成的动作,那么,舍我其谁?”

当他重新离地,跃向空中。

那一刻,光芒如雨,再度为他而下。

在王者的征途上,他从未输过。

等着吧,他必将再度归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