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宫斗史”上天花板级赢家?原来宫斗的最高境界是不斗!_刘邦_太后_道德经

#2022生机大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后宫的地方就有宫斗。

《甄嬛传》里崔槿汐对甄嬛说:

“无论你是否得宠,这后宫的争斗,其实你从未远离过。”

没有例外吗?有!

谁?汉高祖刘邦的妃嫔,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唯独无宠疏远者得无恙。”

这“无宠疏远者”就是薄姬。

然,薄姬看似安静柔弱,无欲无求,实则她深谙《道德经》“清静无为、大道至简”的道理,了解了薄姬的一生,才知道宫斗的最高境界是不斗。

身世浮沉雨打萍

薄姬出身低微,虽然母亲魏媪是魏国宗室女,但是秦末大乱,国已不国,家已无家,已是没落的贵族。

父亲薄氏,身为一个男子,连名字都没有,可见身份微贱。

薄姬是魏媪和薄氏的私生女,薄姬父母的故事,大概就是流落民间的公主和老实忠厚的穷小子抱团取暖,搭伙过日子的故事。

没落的贵族也是贵族,魏媪不甘心就这么庸庸碌碌的做一辈子“农家妇”,等到女儿薄姬长大后,她便利用宗室的关系,把女儿送进了当时魏王豹的宫里。

薄姬长得不难看,但性格安静平和,应该不是很得宠。魏媪便找来一个叫许负的人为她看相。

展开全文

这个许负被称为“天下第一女相师”,相面奇准,她对魏媪说:“此女当生天子!”

魏媪听了,非常高兴,更高兴的是魏王豹,他想:“我的妃子能生天子,我岂不也是天子命格?!”

魏王豹本来已经投降了刘邦,听说这个“神预言”之后,立马背汉而叛,先是保持中立,后又和楚项羽结盟。

刘邦一生气,派曹参带兵一举灭了魏国,俘虏了魏王豹,但并没有杀他,而是让他和汉将周珂一起镇守魏郡。

魏王豹的宫女嫔妃都被收进了汉宫做纺织女工,当然也包括薄姬。

从一个私生女到贵为王妃,又从王妃沦为阶下囚,薄姬始终不怨不怒,不悲不喜,从容接受命运的安排。

一天,刘邦到纺织作坊视察,看到薄姬颇有姿色,这时,魏王豹已经死了,刘邦便将其纳入了后宫。

就这样,薄姬又成了刘邦的姬妾。但是,也许薄姬实在不够出色,刘邦转眼就把这件事和她这个人给忘了。

薄姬进入后宫一年有余,始终未能再见到刘邦,但她没有像其他嫔妃一样耍手段、动心机,而是一直安安静静地等。

薄姬就像水中的浮萍,总是随波逐流,看似柔弱,实则总能化被动为主动,顽强地默默成长。

静水流深藏智慧

薄姬在魏王豹宫里的时候交了两个好朋友:管夫人和赵子儿,三人曾经相约:“先贵无相忘。”

如今,管夫人和赵子儿都已得到了刘邦的宠幸,她俩聊天时聊到了薄姬,想起当日说过的话,她们都嘲笑薄姬命薄。

不想,这些话被刘邦无意中听到了,刘邦问她们,她们就把当时的约定如实告诉了刘邦。

刘邦听了觉得薄姬很可怜,对她起了恻隐之心,当晚就召幸了她。

薄姬再次见到刘邦,聪明如她,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大概是想起了许负的预言,薄姬对刘邦说昨晚她梦见一条苍龙盘踞在她的腹上。

刘邦听了,高兴地说:“这是富贵的征兆,我今晚就成全你。”

也许真是上天眷顾,一次宠幸,薄姬便怀孕了,并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代王刘恒。

但是,刘邦很快又把薄姬忘在脑后了,他的后宫有能歌善舞的戚夫人,有能力超群的吕后,薄姬这个安静柔弱的女人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即使生了儿子,刘邦也并未对薄姬有多宠爱,薄姬母子双双沦为汉宫里的“小透明”,在吕后和戚夫人双重光环的遮蔽下,他们的存在感实在是太弱了。

宫斗中有个规律,那些不受宠的女人总会寻求一些信仰来打发时日,支撑自己在寂寞中活下去。

薄姬也不例外,她在无聊中选择了苦读《道德经》,道家的清静无为,正适合她的处境和性格。

她在《道德经》中修行自己内心的同时,也学到了里面阐释的“无为而为,无为而治”的大道理。

她的这种行为和修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刘恒,刘恒即位后采取“无为而治”,积极地与民休养生息,都是源自母亲薄太后。

刘邦晚年,吕后和戚夫人斗得如火如荼,薄姬不争宠,不站队,谨小慎微的她低调地躲在一旁安然度日。

她深深懂得:静水流深,洞察一切却不被矛盾束缚,不被欲望捆绑,这样就能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由。

该来的都在路上

刘邦死后,吕后开始清算后宫,那些颇受宠幸的妃子都被幽禁到永巷中做苦役。

吕后最恨的当然是戚夫人,不但杀了她的儿子赵王如意,还把她做成“人彘”,扔到厕所里。

只有薄姬,因为几乎见不到刘邦,吕后反而对她有种同病相怜的意思,不但没有为难她,还放她出宫,随儿子去封地代国生活,并封她为代国王太后。

代国虽然在北方苦寒之地,又靠近匈奴,不断受到匈奴的侵扰,但是在刘恒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

薄姬跟着儿子远离了朝廷的权力中心,吕后渐渐放弃了对他们的警惕之心,那段时间,应该是薄姬安享天伦,过得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十七年后,吕后驾崩,大臣们商议立继承人。这时,刘邦的儿子们几乎都被吕后杀了,只剩下远在代国的刘恒。

大臣们都称“薄氏仁善”,都同意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尊薄姬为皇太后。

文帝刘恒继承了母亲的仁善,他对母亲薄太后极为孝顺。

薄太后生病三年,文帝衣不解带,侍汤奉药,从不假他人之手。

母亲喝的每一碗药,文帝都要亲口尝过,温凉合适时,才端给母亲。

后来,文帝先死,临终前还因为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而愧疚伤心,他嘱咐妻子窦皇后和儿子景帝刘启一定要好好孝顺太后。

两年后,薄太后去世,窦太后和景帝遵照文帝的意愿,把太后藏入文帝霸陵南面的南陵。这种“顶妻背母”的墓葬格局是文帝为了弥补自己“先死不孝”而设置的。

有汉一代,薄太后也很受后代子孙的推崇,光武帝刘秀就认为残暴的吕后不配做刘邦的皇后,只有薄太后这样仁善的女子才配陪伴在高皇帝身边,于是他追尊薄太后为“高皇后”。

薄太后一生与世无争,该来的,却一样儿也没有少,都慢慢为她补齐了。

结语

老子《道德经》里说:“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能任方圆,甘处卑下,不争不抢,包容万物,为人真诚,做事精简,善于发挥所长,把握机会。

杨绛先生翻译的瓦特·兰德的诗写道:“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首诗,正是薄太后一生的写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