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特稿|众筹问道:一张“芳名榜”背后的榄商突围_小榄_乐百氏_高质量

“没想到我的名字,刚好在正中间。”

近日,回到中山小榄参加《中山市小榄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报告会的何伯权,看到了一份长长的名单——名单上的254个名字,是属于榄商的一段特殊旅程。

乐百氏创始人、知名榄商何伯权。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何伯权最知名的身份是当年乐百氏的创始人,以及现在的“天使投资人”。同时他也是土生土长的小榄人,榄商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何伯权看到的这份“芳名榜”背后,有一份完整版长达数百页的小榄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报告——15位发起人、239位参与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酝酿了11个月,终于将这份由企业家发起、民间智库完成的战略规划,呈现到公众面前。

15位发起人、239位参与者共同组成了中山市小榄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芳名榜”。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曾经名满天下的榄商,尝试用这样一种方式,为过去的迷茫找到答案,为未来的发展找到方向。

展开全文

“这体现了一种社会各方理性、独立、自觉的合作意愿,展示了企业家的社会性和建设性。”何伯权说。

社会责任感外,驱使榄商“众筹问道家乡”的,还有一种多年来“走不出去”的焦虑感。在疫情防控形势尚不明朗的2022年初,榄商们决定联合起来,一起做一件事——不仅是为家乡找出路,同样也是为自己、为这个群体找出路。

“惟小榄人民富庶,俗尚礼仪,地极繁华,虽城邑多不及也。”

作为小榄数百年商贸文化传统的代表群体,榄商始终活跃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舞台之上。小榄镇这个地名,也多次出现在书写改革开放重要历史进程的报道中。

其中一次,是1992年发表的著名的长篇通讯《风帆起珠江》,这篇呈现广东巨大变化的稿件提到:“在中山市小榄镇永宁村,我们参观的一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胶粘带厂,就是村办企业。”

在《风帆起珠江》发表的同年,土生土长的小榄人何伯权,已经下海经商三年。三年时间,他把“乐百氏”产值做到了8000万元,成为当时中山饮料食品行业的超级明星。

同一时期,有一位作家吴晓波,也来到了中山。不久前,他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写道:小榄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南部,在上世纪90年代,因乐百氏、华帝和榄菊等创业品牌的风生水起,出现了何伯权、黄文枝、许景新等“黄金一代”。在最辉煌的2007年,小榄曾雄踞全国百强镇的第七位,是珠三角上睥睨四方的“工业强镇”。

后来,吴晓波在他的书里写下了乐百氏与娃哈哈的“双雄”故事,使其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小榄也成为广东高速发展前沿一个重要的定位点。

“这次回来,我有一个考虑:我作为中山人、小榄人,作为第一代企业家,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让小榄再创辉煌。”

这是在何伯权心里酝酿已久的话。

“小榄过去能够引领中国民营经济,在全国镇一级中排到第七名,在广东省排到第二。”

俯瞰小榄镇。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何伯权回忆,“最辉煌的时候,我有一次去杭州的武林广场,往上一看,总共11块广告牌,其中有7块是小榄。”以何伯权为代表,“黄金一代”榄商缔造了乐百氏、榄菊、华帝等小榄品牌。

但近10年来,榄商们无法忽视:小榄似乎陷入了迷茫。

对于这种迷茫,多数榄商深有同感。年过七旬的榄商代表人物之一许景新,1993年在小榄创立了建华管桩。从1997年开始,建华管桩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后来,这家企业走出小榄,提出了布局全国的战略,只有短短八个字:沿海北上,沿江西进。

今天,建华管桩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制品与技术综合服务商,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民企500强。走出小榄的榄商,在全国的舞台上风采依旧。在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落地11年的安陆中山小榄产业园已经成长为总占地面积3500亩、总投资70亿元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但在榄商是身后,哺育了榄商精神的小榄镇面临着更多抉择。近10年来,发展形势的变化,让小榄进入了迷茫的“平台期”。

智纲智库上海中心副总经理黄栋认为,小榄发展的分水岭出现在2010年前后。虽然在这个时间点,小榄引进了一个新的产业——以木林森为代表的LED产业,但2010年以后,小榄基本没引过任何一个新兴产业。

吴晓波也在其文章里引述了2012年南方日报的报道:“转型升级的阵痛愈发强烈,但其突围腾飞的道路却不清晰。曾经的全国工业名镇,如今将何去何从?”

与娃哈哈并驾齐驱的乐百氏,没有建立起如娃哈哈一般的商业帝国;曾与美的、格兰仕齐名的华帝,也没有跟上前者的步伐成为千亿市值巨头。“我们可能逐渐错失了一些东西,有那么好的地理优势,又有那么好的经济基础,但竞争就好像越来越‘吃不消’,越来越力不从心。”何伯权说。

小榄所遭遇的瓶颈,后来被概括为一句话:存量没有突破,增量没有培育,城镇无法赋能。土地空间的制约与产业发展的受限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过去十年,小榄产业用地出让寥寥,与经济体量所对应的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同时,国内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成本的考量让许多在小榄成长起来的龙头企业,逐渐将产能外移。

迷茫焦虑的情绪弥漫在榄商群体之中。“今天的小榄面对很多问题:发展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了,下半场怎么办?”许景新说,“如果是一张白纸,很容易做出一份作品。”

但小榄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

受疫情影响,去年年初,何伯权有很多时间待在小榄。在一次和老朋友们的早茶后,这些小榄企业家们决定不再“待在原地”。他们要以小榄镇商会的名义,共同探究一个问题:小榄的未来怎么办?

“我爱这片土地,我知道他有巨大的潜力,但如果我们民营企业家不发力,有再好的资源也没有办法往前走。”何伯权的心声,也是榄商的心愿。

“这个观点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代表了一批企业家。”这是何伯权对于发起“众筹”经常强调的话。

有人这样评价:榄商所做的工作,像是一次对二次创业的集体求索,带来了讨论、思考与启迪。

2022年4月24日,项目正式启动,由15位小榄企业家共同发起、出资参与。“我们想为小榄打造更加长远、全面、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希望这张蓝图能够画到底,帮助小榄谋更长远发展。”在启动仪式上,何伯权说。

“只有众筹,才能人心齐,泰山移。”在榄商看来,如果由一个人来出钱,这个事情就变成了一个人的事。

在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小榄,乡贤合资办大事,是一种传统。从清代六十年一届的甲戌菊花大会,到持续举办26年的小榄慈善万人行,街头巷尾,从历史建筑修缮、大型公园营建到路桥车船,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小榄人的自发支持。

“众筹”开展战略规划项目,不仅是一种表态,也是一种“设计”。

“一开始做的时候,应该多少人发起、费用怎么分担,这些细节我们都考虑了,包括每一次出席活动,都是按姓氏笔画排序,不管企业大小或是社会地位如何。”何伯权说,“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单独的事情,在过程中,我们每一步都在想能不能够让以后有人想做参照的情况下,能不能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步骤、考虑。”

智库团队入驻小榄,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调研和深度访谈。访谈的名单越拉越长,最终形成了一份多达239人的名单。这份名单里,有企业家、艺术家、改革开放见证者,也包括了政府工作人员。

事后统计,200多位受访者中,最短的发言时间不低于两个小时,多的甚至达到六七个小时。受访者旺盛的表达欲,除了来自热情,也来自真实的焦虑和迷茫。

一位女老板在征求意见的研讨中直言,她到小榄创业差不多10年,但一直怀疑,自己是否来对了?

这种普遍性的焦虑,并不止于榄商,更不止于小榄,而是普遍弥漫于中山的制造业“迷思”。区域发展空间的受限,产业发展市场的瓶颈,市场竞争逻辑的变换,企业转型赛道的更替,时代变迁的历程在每一个企业的发展故事中都有不同体现。

这些故事,让榄商们做好这个项目的心情越发迫切,好像找到了当初创业的激情。项目的发起人前后参加各种访谈、分享、研讨等大小活动不下二三十次。“我们还从来没有为一个镇级项目投入如此多的人力和时间。”智库团队的负责人黄栋说。

在从商五十年的许景新看来,“小榄公精神”来自小榄的自然禀赋和文化底蕴,是实干、苦干、巧干,反应快、协作能力强、勇于进取的民风;传统的制造业最可怕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经验主义,需要的是求实、务实,“实践出真知”。“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去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解决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切困难、问题、矛盾,才有今天的成果。”大约半年前,许景新在菊城干部讲堂上分享。

八次研讨会,数易其稿,在15位发起人的全身心投入下,2月28日,这份由民间发起的《小榄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正式发布。

2月28日,《中山市小榄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报告会在小榄镇举行。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这个战略方案是在政府支持下,由民间自驱力推动组织的项目,更多体现了民间的意愿和智慧,期待能够在营造共识,拓宽思路,寻求突破上面为政府决策助力,发挥民间智库的作用。”何伯权说,“如果要进一步推行实施,还需要通过法定程序进行更多的论证,并完善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我相信这个战略,不同的人都会在其中得到营养、启发和思考。”

在何伯权看来,实施小榄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这一项目,是打开思维,凝聚共识,营造力量,让大家共同来为区域发展想办法,摆脱路径依赖。更重要的是,企业家们正在“动起来”。

“走出去”的榄商开始回归。2021年,许景新做了一个决定:在小榄成立8家建华集团下属公司。这是建华集团回归小榄的第一步。今年,建华控股与中山市人民政府签约,将在小榄投资10亿元人民币设立建华(中国)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集团的客户资源、供应商资源,发挥集中优势,服务大客户的国内供应链管理。

小榄本地的龙头企业也不再观望。去年9月,榄菊集团生产总部智慧工厂项目在小榄奠基,迈出了以智能制造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升级的一步。今年,榄菊集团计划将把更多外地产能引回中山。今年2月,华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与小榄镇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在小榄镇投资建设华帝厨电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项目,落地小榄永宁,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油烟机、燃气灶以及热水器等厨电产品。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政府的明确支持和全力配合,我们能保持这种激情投入,并最终实现这一‘敢为人先’的模式。”何伯权在报告会上说,“为什么小榄能开风气之先,在全国首创这种形式?这离不开珠三角这片开放的土地,离不开这片土地上开明开放的政府。”

由民间发起、民间智库完成的区域战略发展规划,能在多大程度上助推地方发展,还有待实践检验。但经此一役,榄商们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已经不再迷茫。在强大的凝聚力号召下,他们愿意将自身与企业未来的发展,绑定在这片土地之上。

“只要大家都行动起来,哪怕从最简单的一张订单做起,全力挂挡新动能,这个目标的实现就会越来越近。”何伯权说。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何伟楠

【图片】南方+资料图 叶志文 拍摄

【作者】 廖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