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太浪漫,对翁帆私下昵称很甜蜜,还为她制作小视频表白爱意_两人_照顾_妻子

一个月前,合肥一中建校120周年大会,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露面”,已经百岁的他对着镜头发表讲话,思路清晰,精神矍铄。

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年少时因父亲工作调动以及躲避战乱等原因,在家乡生活的时间不长。

在合肥一中还叫“庐州中学”时,杨振宁曾在那里就读,虽然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但杨振宁在视频中表示,“合肥一中给我的印象是长久的、非常好的、值得怀念的记忆。”

杨振宁先生在外国生活了很长时间,然而,身边好友都知道,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时流露对祖国的深情。

多年好友葛墨林回忆,1980年,他们在国外学校参加活动,想要表演《黄河大合唱》,但认真唱起来,大家都想不起歌词,唯独杨振宁能够写出整首歌。

当时,杨先生解释,“我出国前在西南联大读书,中国正在遭受侵略,环境的困苦与恶劣让我终生难忘。”

展开全文

在海外的时候,杨先生会接待、照顾国内的访问团以及学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国内青年学者开辟国际交流访问的途径,提供经济支持。

80年代,杨先生在美国华人圈募集经费,创立了中美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到美国开展访问研究,担任过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数学家王元等人都曾获得该基金帮助。

募集经费对杨先生来说一点都不容易,他要放下科研工作,出席各种聚会跟政界、商界的人打交道,还得演讲游说大家出钱,这不是他擅长的工作。

回国后,杨振宁先生多番关注教育事业,也蕴含了他对祖国科技腾飞的期盼。

杨先生活到百岁,他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生活过得特别简单,在朋友口中,他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懂,更不要说投资理财了。

90年代,杨振宁在香港担任中文大学的博文教授,当时,因为母亲患病,他特意买了一套房子方便老人家治疗,母亲去世后,他觉得房子没有多大用处,就把它卖掉了。

他根本没有想过,这房子可以保值抗通胀,卖房之后才发现,香港的土地、房价大涨……

幸好,多年来,杨振宁身边除了有两任妻子贴身照顾外,还有他任教的大学对其关怀,解决住房问题。

90年代中期,杨振宁教授将精力转移到清华大学,建立高等研究中心,并在清华园生活。

即便如此,杨先生的收入相比起一些商人、明星,依旧不高。

杨振宁现任妻子翁帆,掌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她每一分钱都省着花,从来不浪费。

不要说奢侈品,就连喜欢的家居摆设,她都舍不得买。

在外用餐,吃不完的东西,杨振宁夫妇习惯打包,第二天接着吃。

葛墨林说,生活中的杨先生非常节制,他只吃自己熟悉的食物,而且来来去去就是那几样,他不会尝试太过新奇的食材,一来是对饮食没有要求,二来是为了保护身体。

杨先生曾透露,翁帆喜欢煲广东养生汤,加一些中药材,虽然杨先生不相信这样的食疗,但妻子给他做了,他就会吃光。

杨振宁跟翁帆的衣服不多,穿来穿去都是那几件,朋友说,其中一件紫红色的外套,出镜率非常高,杨先生穿了十几年,颜色都变了,有一次忘在了朋友位于南开大学的家,他还让对方邮寄回香港。

翁帆在新版《晨曦集》里,透露与杨振宁在香港生活时,开着一辆17年历史的老车,直到秘书提醒:香港没人开那么老的车,杨振宁夫妇才换了一辆新车。

前面说过,杨先生两任妻子将他照顾得很好,翁帆与已故的杜致礼在婚后都当起了家庭主妇,只为杨教授能够专心从事科研以及教育工作。

其实,翁帆在照顾丈夫的同时,在对方的鼓励下,攻读清华大学建筑史专业的博士学位,杨先生为事业忙碌时,她也不会闲着。

2004年,杜致礼病逝14个月后,翁帆嫁给了杨振宁,这段婚姻曾惹来外界各种阴谋论。

杨振宁夫妇接受杨澜访问,透露两人婚后细节,翁帆形容自己生活在象牙塔里面,杨先生则感谢上天送给他“翁帆”这份珍贵的礼物。

可惜,两人的恩爱幸福并没有遏止谣言传播,杨振宁夫妇干脆对流言置之不理。

出版《晨曦集》时,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李昕写了一篇文章,透露杨振宁在96岁时为妻子制作小视频《帆帆陪着我走过》,编辑们都看过,只是没有公开。

小视频时长十几分钟,内容是杨振宁夫妇婚后这些年的生活片段,杨先生自己加了字幕,将妻子称为“帆帆”,每字每句都是他的内心感受。

视频中,杨振宁与翁帆手拉手唱歌,相互问答对话,享受有对方陪伴的人生。

2017年,他们到云南腾冲旅游,穿上了民族服装,就像举办婚礼一样,杨先生对着镜头笑说:“当年我们结婚时,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婚姻会瓦解,现在那些人要失望了。”

视频最后,杨先生这样写,“我今年96岁了,十分幸运,我还能走路,我知道岁月不饶人,所以制作此电影,来记录帆帆陪着我走过的晚霞灿烂的岁月。”

这就是杨振宁夫妇之间的浪漫,视频见证了两人彼此深爱。

葛墨林既认识杜致礼,也跟翁帆有过交流,他认为杨先生晚年能够得到翁帆的贴心照顾,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

杨先生身体素质很好,除了听力减退,一直没有太大的毛病,又有太太翁帆在他身边嘘寒问暖,晚年的生活质量还不错。

嫁给杨振宁的时候,翁帆28岁,她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就读。

两人的相遇就像天注定一样,翁帆比同龄女孩成熟,她认识杨振宁之前,有过一段婚姻,仅维持了两年。

杨先生说,他跟翁帆能够走到一起,最大原因是对方能说流利英语,这是最关键的。

他在海外生活了很长时间,业余时间会大量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无论杜致礼还是翁帆,都能够跟他分享阅读心得,进行精神文化层面的交流。

不知情的网友总将翁帆定位为“保姆”,其实不然,她是杨先生的妻子,需要陪伴对方出入公开场合,与中外学者谈天说地,保姆可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

其次,翁帆的性格被杨振宁形容为“自然”,指她天然、不做作也不呆板,葛墨林则用“单纯”来赞美翁帆。

杨振宁说过,他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做一个简单的人,“不复杂,没有很多心思,心里怎么想,嘴巴就怎么说,实事求是。”

在杨澜的采访里,被问到如果没有遇见翁帆,杨先生还会不会再婚,他老实说,“我这个人不能忍受孤独,如果没有翁帆,我可能也会再婚,遇到翁帆是我的幸运,她是最好的……”

《晨曦集》编辑李昕曾让杨先生提供一张照片,翁帆发了两人在2005年拍摄的合影,杨先生不同意,他给编辑写信,“我痛恨虚假,95岁的人不该装年轻……”

杨先生认为,刊登一张过于年轻的照片,那是不诚实,最后,翁帆的解决方法是,在照片下面加上准确的拍摄日期。

杨振宁很真诚,翁帆的简单、自然,让他觉得是同类人。

翁帆从不抢杨振宁的风头,即使两人一同参加活动,她也只是安静陪伴在丈夫身边,默默倾听。

她对杨先生的照顾非常细致,每天提醒丈夫按时吃药,提前将药分好,水也调到适合的温度,用餐时会告知对方注意某些食物烫,天冷了立即帮杨先生加外套围巾。

杨振宁生病,已经被送到医院护理了,翁帆也不会放心,她时刻陪伴在丈夫身边,参与治疗方案的讨论,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

她永远将杨先生放在第一位。

杨振宁与杜致礼育有两子一女,但他们都在美国生活,无法陪伴父亲,翁帆能够将杨老照顾得无微不至,他的三个孩子内心很感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