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走进大芬——2022大芬油画创作精品展_布面_油画_疫情

展览上新

走进大芬

——2022大芬油画创作精品展

| 展览时间 |

2022年12月20日-12月28日

| 展览地点 |

大芬油画村老围西一巷二号

T5当代美术馆

| 主办单位 |

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

| 承办单位 |

大芬美术家协会

| 协办单位 |

T5美术馆

前言

回顾历史大航海时代以来几百年的全球化进程,科学促进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艺术的同质化。当疫情阻断空间交流,切断彼此的紧密依赖,人们不自觉地把目光聚焦到对自身的审视,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民族性、差异化才是文化的本质。在艺术创作领域,强调艺术在地性显得比其他时候更重要。

展开全文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艺术是对当下社会语境的概括和提炼。艺术创作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感受横空出世,艺术作品的产生和艺术家所处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品在地性最好的说明是公共空间的雕塑,作品根据周边的环境空间布局而产生,一旦落座,就有点亮周围的环境以及提升大众审美的作用。

大芬画家是一群在商业氛围浓厚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群体,大芬独有的丛林生态环境赋予他们顽强的生命力,成就了而他们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独特的竞争优势。大芬画家的在地性一方面是观念先锋的深圳大环境;另一方面是自由市场的独立精神,二者的交叠塑造了大芬艺术家群体的独特个性。欣赏他们的作品,可以寻找到风格上的共性:作品没有怪力乱神的晦涩,没有矫揉造作,艺术形式围绕核心价值逐步走向当代多样性;艺术表现无拘无束,独立率真。当然,概括和提炼出一个地方艺术风格在地性形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或几个需要核心人物的带动,一群人的持续不断地努力。

随着市街道改造的完工,年终岁末的大芬焕然一新。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令人欣慰的是频频传来原创作品展览开幕的消息。疫情是苦难,也是机会。文化艺术也正是从对苦难的反思逐步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疫情期间那些默默工作的艺术家,画廊,艺术机构,在破与立,得与失的纠结中完成了硬件的改造和思维的迭代升级,疫情结束也意味着这种转化和升级的完成。苦难终将褪去,当他们再次登台出场时必将是另一幅面孔。希望就像秋天过火后的草原,保留下来的生命,春天来临时,将比以往更加富有生命力。

于丽华

2022年12月写于深圳

部分展览作品

《大雪》

蒋庆北 / 50cmx60cm / 布面油画 / 2021年

《青海·青海》

李铁香 / 50cmx60cm / 布面油画 / 2018年

《漂移中的记忆系列一》

尚波 / 80cmx80cm / 布面丙烯 / 2020年

《醉春风》

邓家杰 / 60cmx80cm / 布面油画 / 2021年

《洞窑里的暖阳》

柯明泽 / 26cmx38cm / 纸本水彩 / 2022年

《所城古巷》

杨福徐 / 60cmx80cm / 布面油画 / 2021年

《松石图系列九》

许丙屯 / 40cm60xcm / 布面油彩 / 2020年

《故乡·正午》

韦子逸 / 60cmx100cm / 布面油画 / 2021年

《江南行二》

游祥龙 / 70cmx100cm / 布面油画 / 2022年

《矛•盾的普遍性No2》

宋孟依 / 46cmx34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印记唤醒的重生》

王海龙 / 100cmx100cm / 布面油画 / 2021年

《佛子山系列》

陈恒超 / 90cmx90cm / 布面油画 / 2021年

来源:大芬美术家协会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大芬美术馆

大芬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

唯一官方公众号

- E N D -

欢迎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