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眼里,冬天代表了寒冷和萧瑟,代表了孤苦与冷清。其实,除却不如意的一面,冬天也是一个迷人的季节。白居易笔下的冬天,就暖到了极致。让我们跟随着他的诗歌,一起感受生活的惬意和美好。
悠闲——《早冬》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初冬,总会给人一种肃杀之感,但白居易的《早冬》却别具一格。
在诗人看来,冬天的景致跟春天一样可爱,柘叶虽黄,仍如初生。
更为难得的是,可以邀约三五个朋友喝上几杯,多么闲适,多么惬意,多么美好。
白居易用自己温暖的笔触,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
展开全文
忘我——《负冬日》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冬天来到了,朋友喊我去喝茶。生了炉炭火,细细煮了一壶老茶。
我们静静立在窗前,喝半杯热茶,微熏,暖洋洋的,背心居然略略浸出汗来。
于是想起“负暄”这个词。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清代慈山居士擅养生,他这么写道:“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空,就南窗下,背日而坐。”
负暄便是背着日头晒太阳。负暄只适合冬季,可独自一人,也可二三好友窗前琐话。阳光携带温度,既可舒缓筋骨,又能关照心怀。
作为一种天然无污零成本的养生方式,是再好不过了。
静美——《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人午夜梦回,惊讶于枕头被子如此冰冷,又发现窗户显得明亮,虽然没有写到雪,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下雪了,而且下得很久。突然传来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
“时闻折竹声”这一句真的很妙,以有声衬托无声,使全诗画面静中有动,隽永清新,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思乡——《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在冬夜,一个旅人,想象着家中亲人围坐的温暖,三十出头的白居易怎能不想家?
一、二句抱膝枯坐与影为伴的描写,孤寂之感、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这便是中国人最普遍的乡愁。
后两句正面写思家:诗人断定家人夜深仍未休息,都在计算着远行人的行程和归期,想象着远行的人在外如何过节。
这里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思念自己,浓浓的亲情,浸透其中,韵味又加深了一层。
怀人——《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之夜,寒气逼人,但想到她,心中就充满了暖意。
我无法看到你美丽的容颜,冰冷的被子也让人无法亲近。
这样的漫漫长夜该如何度过?想必你也和我一样,也是独自伤神,无法入眠吧!
白居易一生曾钟情于多位女子,而最刻骨铭心的就是他的初恋湘灵。
白居易家里是当官的,湘灵也是平民百姓出身,门不当户不对,白妈妈坚决反对两人谈恋爱。
28岁那年,白居易科举高中,这时湘灵已经24岁了,岁数不小了,白居易再次恳求自己的母亲,要娶湘灵为妻,但仍被拒绝。
33岁那年,白居易当上了校书郎,他第三次恳求母亲娶湘灵为妻,结果母亲不仅不同意,而且把全家搬到长安,断了白居易和湘灵的联系。
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因为门第成见,白居易只能与青梅竹马的湘灵有缘无分,以致其一生“思悠悠,恨悠悠”。
惬意——《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醅出来的美酒,醇厚芳香。此时有美景,雪花将至;
今晚有闲暇时间,有美酒已成,炉火正旺,唯一缺少的是能与自己谈心论道知己刘十九,诗人询问能否来共饮一杯无,内心激荡的其实是畅饮一晚否!
“纸短情长,伏惟珍重”,哪有“把酒言欢,兴尽而返”来得痛快。
在寒冷的冬夜,我也想温一壶酒,那是上好的花雕,等诗人穿越而来和我对坐,豪饮……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踏雪寻梅,邂逅最美的六首咏梅词
冬至:白居易写下一首诗,思念心上人,大胆直率,叫人如何不想她
在冬夜,一个旅人,写下一首千古绝唱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