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会友 多名非遗传承人云鉴天府茶艺_荥经_南路_技艺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为进一步推动茶文化传承弘扬,做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后续保护工作,文化和旅游部部署全国举办2022“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12月18日下午,四川分会场活动以“云鉴非遗——天府茶艺传承”为主题,用“茶之礼”“茶之味”“茶之艺”“茶之器”四个版块,将省内与茶相关的非遗项目进行全景式呈现,更有“龙行十八式”茶艺表演带你在氤氲茶香中看壶影翻飞,领略四川非遗的独特魅力。

在直播活动中,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甘玉祥、蒙顶山茶文化代表李女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项目传承人朱庆平等人做客直播间,介绍了四川具有代表性的茶叶以及茶文化。

南路边茶非遗传承人甘玉祥(左) 来源:视频截图

甘玉祥首先介绍了黑茶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发酵是南路边茶制作的核心。他介绍,雅安南路边茶的工艺特点,主要在于原滋原味的发酵。在这个过程中,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一个也少不了。茶叶一定是要选择新鲜摘取的茶叶,经过采茶、鲜茶制作、分选成型三个阶段,再通过‘炒蒸揉发烘’五大工艺和若干道工序,南路边茶方能制作完成。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南路边茶也将传统的地面渥堆的方式改为滚筒发酵,在“守正”的同时,“创新”、有效地发展了传统的南路边茶制茶技艺。除此之外,他还介绍了分辨南路边茶的方法,一是闻,二是泡,三是看。要闻到茶香,泡出来的茶汤红里带亮,才算是好茶。

蒙山茶和茶文化的代表李女士介绍,蒙山茶于公元742年被确定为贡品茶。蒙顶山的茶叶油毛多、翠绿,通常采用的是清明前采摘的绿茶,通过“三揉三炒一烘焙”制作而成。泡出来的茶汤汤色清澈明亮。除了闻名遐迩的蒙山茶,蒙顶山的茶祖文化、贡茶文化也十分突出。

国家级非遗项目荥经砂器代表性传承人朱庆平则介绍了茶文化相关的茶具,荥经砂器。他介绍,虽然没有书面记载,但是发掘的文物中可以得知,荥经砂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实际上,荥经砂器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砂器,它介于陶与瓷中间,以高岭土和不含硫的煤灰为原料,通过采料、粉碎、搅拌、制坯、晾坯、焙烧、上釉、出炉、入库等多道程序制成,有净化水质、吸附杂质、保鲜留香的作用,因此十分适合用来冲泡茶叶。

展开全文

荥经砂器代表性传承人朱庆平(左) 来源:视频截图

在直播间中,“龙行十八式”的非遗传承人还带来了一场茶技表演,让观众在茶、器、礼中,体验中国茶文化带来的享受。

龙行十八式(来源:视频截图)

据悉,2022年11月29日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古老的技艺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民俗和记忆,将会更加被人们珍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